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5篇

事迹是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通过事迹材料的撰写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定地面对挑战,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5篇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篇1

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金明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20xx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金明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1年,苏金明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xx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金明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苏金明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金明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金明始终面带笑容。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金明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20xx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金明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

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1年,苏金明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xx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金明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苏金明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金明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金明始终面带笑容。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篇2

xxx,女,汉族,1985年12月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邢台学院,20xx年8月参加工作,xxx事迹陈列馆讲解员,肢体三级残疾人。

1、身残志坚积极面对新的生活

20xx年5月的一场意外车祸使她身受重伤,右腿高位截肢,经过大大小小十余次的手术才保住了性命。在身体恢复生活可以自理后,她坚持回到工作岗位,十余年来如一日,团结同志、认真学习,吃苦耐劳、扎实工作,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负责办公室档案管理、对外宣传报道等工作,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以及各项活动,始终坚持“讲好党的故事、xxx将军的英雄故事”为己任,传承红色基因,让人们从中汲取奋进向上的力量,被新河县妇联评为“20xx年度新河县三八红旗手”,20xx年5月荣获邢台市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文本处理”第六名荣誉证书,20xx年被邢台市社科联评为“20xx年度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2、自强自立深情宣讲英雄故事

她克服身体行动的困难,穿上假肢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走进陈列馆展厅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讲述党的光辉历史和xxx将军的英雄事迹,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在邢台市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巡讲活动中为邢台市开发区思源实验学校和邢台市第七中学的同学们带去配乐诗朗诵《站在新河县歌唱伟大的祖国》,展示新中国继往开来、繁荣富强的发展历史,歌颂将军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在“红色邢襄英雄赞歌——20xx‘抗大杯’邢台红色故事大赛”中讲述xxx将军在甘肃高台壮烈牺牲的故事——《高台血战的慷慨悲歌》,荣获首届“抗大杯”邢台红色故事大赛专业组二等奖;20xx年12月在新河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新河县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诵读不朽篇章奋进新时代——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诵读者”;20xx年参加xx省文化和旅游厅、xx省红色旅游协会举办的“百年辉煌红动xx”百集红色故事展播活动,撰写录制红色音频故事《重温战友革命情:毛毯的故事》被评选为xx省优秀红色故事在红色网站展播,并被xx省委学习党史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展播。

3、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全部力量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她负责公园小区居民排查工作以及疫情相关报表工作,录制抗击疫情诗朗诵音频《我们一直在行动》鼓励大家做好防护、抗击疫情;担任副主编参与了《红军名将xxx》图册和《坚决革命的同志xxx》宣传页的编撰出版,担任编辑在本馆微信公众号、网站发布新闻资讯300余篇,在今年党史教育活动中完成100期节目的编辑宣传,使本馆微信公众号[扬振堂精神展基地风采]百期展播(献礼篇)栏目完美收官,向建党百年献礼,为“弘扬振堂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出突出贡献。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篇3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63岁,现任xx县肢残人协会主席、xx镇xx街社区专职委员。1998年推选为xx县肢残人协会主席至今;20xx年全县成立第一个镇级残疾人协会,并担任主席至今;20xx年xx县xx街社区成立第一个全县社区残疾人协会并担任主席至今。

扎根基层,把岁月点亮

xxx做事勤勤恳恳,艰苦奉献。在基层岗位上,身兼着社区专职委员的职务,工作任务繁多,但他不惧困难,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细致入微,深受广泛的好评。作为肢残协会主席,他心系残疾人,每年五月残疾人助残日活动,他都会深入全县各乡镇的特困残疾人家庭,与他们交心谈心。通过多年扎根基层的细致工作,他掌握了全县各特困重度肢体残疾人的数据,逢年过节总会主动探望,为他们送去米、面、菜籽油、床单、被子等慰问品。在工作之余,他爱好书法,平时喜欢写字画画,以此陶冶自己的情操。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能够写得一手俊秀飘逸的毛笔字。每年春节前,他都会免费为市民送写千余副春联,用一幅幅鲜红的春联,为市民送去新春的祝福,也展现出xx县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心系故乡,为家乡修建桥楼

xxx的家乡在金孔镇桥楼村,而桥楼的名字由来是因为村中有清代修建的桥楼。而随着历史变迁,桥楼古迹已经荡然无存。为了让家乡的后辈们能够了解这段历史,让桥楼重光,该同志多方走访、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向人们讲解重光桥楼的重要意义,并带头捐款,自己主动捐款3万元,在他身先垂范的带动下共筹措社会捐款50余万。有了重建资金,他又成立重光桥楼委员会,并亲自负责桥楼的总体设计,领导小组成员与承建商谈价格、签合同,督导施工。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现在一座崭新的桥楼已然拔地而起,随着后续的附属设施建设完备即可投入使用。家乡人民见到“失而复得”的桥楼拔地而起,心中亦甚为欣喜,人们奔走相告,场面热烈喜庆。最为重要的是,桥楼的修建,让桥楼村的历史与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

走村入户,做残疾人的知心朋友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特殊的事业、高尚的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不仅体现党心、民心、爱心,更是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他在过去几年,走村入户行程几千公里,对全县36个乡镇100多名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他还带领xx县肢残人协会开展“助残日活动”、“残疾人茶话会”、“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免费义诊活动”、并随常向残疾人朋友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就业帮助,听取残疾朋友的心声,征求他们的建议,帮助残疾人说好话、带好头、服好务、做好事,让每一位残疾人在新时代享受到欢乐的时光,也让残疾人专门协会与残疾人之间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篇4

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部xxx,他怀着报党恩为民谋的情怀,主动请缨奔赴深度贫困村;他咬定目标加油干,全村没有摘帽不回撤。他用一种敢于挑战自我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村里的群众,用一名基层党员的实干担当帮扶村里的困难家庭,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他获得20xx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残疾干部请缨去驻村能行?请给我机会!

“一个没有双手的干部到咱村搞扶贫,能行吗?”村支书韦俊勤心里暗自嘀咕。

这位干部就是他,广西上林县残联办公室主任,自幼因事故失去双手,二级双上肢残疾。

20xx年上半年,全国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开场,他主动请缨,要到脱贫攻坚一线做扶贫专干。

“你有这股干劲,组织看到了。可贫困村条件艰苦,你身体不便……”县委组织部派人特别找他谈话。

“我有两点优势:一是自己到残联工作18年,积累了一些帮扶经验;二是要帮群众脱贫,除了产业、项目,更要扶志气,而我自身条件和经历应派上用场。恳请组织给机会!”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科级干部,他曾荣获自治区自强先进个人、全区残联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一直铭记这一份党情、国家情,时时怀着一颗尽己所能帮助服务基层群众为党争光为国分忧的心。

他被派驻到深度贫困村古春村。由于道路不通,有几个庄子得走最窄最崎岖的山路,他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白天用手腕夹笔登记,晚上用手腕敲键录入。连续一个多月,他走遍古春村所有10个自然屯,对295户人家进行了识别登记,摸清了底数:建档立卡8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36%,其中残疾贫困户多达34户。

他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除了给补助资金,发放鸡苗,还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新建卫生间、厨房。过去有的残疾户用石棉瓦围着石缝当厕所,改造后全然一新。几年下来,让15户残疾人用上崭新的卫生间,帮助并资助1户修缮房子。

他饱含服务热情,急群众所急。南宁春暖家人协会、县红十会、市县文联、团县委、上林网、武装部、福州商会、当地老板等纷纷前来慰问并资助留守学生和老人。村里3户贫困户出现人身意外,他亲自跑医院跑保险,落实理赔金。有贫困户的孩子须上户口,他四处奔波直到名单落户。有残疾人户口在外地,他多方联系,帮助办理低保、护理补贴、困难补助。他把各种奖励1万多元资助了村里4名孤残儿童。

20xx年驻村期满,他选择留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xx年,对最后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蜜蜂养殖扶持,实现产业收入,全村贫困户“清零”。防疫期间,他第一个进村工作,发挥党员作用。

山里穷惯没志气?我就是没手的!

山里穷不怕,就怕穷惯了;扶贫难,最难在扶志。作为自身带残的县残联干部,他经常说只要有信心石头变黄金。

塘歪屯的蓝子也,初中毕业就到广东打工,因为家里有残疾人,被评为贫困户。夫妻起早贪黑在山里种植,可是却被野兽糟蹋一空,颗粒无收,创业以失败告终。他知道后,多次爬到山弄里,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艰苦创业。他邀请县养殖协会会长、党员致富带头人覃文全一起进山考察,扶持蓝子也养殖野猪。他还争取上级部门修建了产业路,20xx年又争取到提升工程。几年下来,蓝子也养的野猪存栏200多头。为打造山区品牌,他还帮助蓝子也注册商标,成功地拿到“石山年猪”“古春香椿鸡”两个商标。20xx年,蓝子也成为了一名党员,被评为脱贫励志户,20xx年成为村干部。

东乐屯残疾青年韦永贞,站不直身子,母亲也七十多了,家庭困难。起初韦永贞对驻村工作队员根本不搭理。他不轻言放弃,只要有机会,就去找韦永贞拉家常,讲很多残疾人自强故事。他了解到韦永贞有初中文化,就安排担任村残疾人协管员、图书管理员。争取后盾单位扶持了一批鸡苗,鼓励韦永贞创业,指导韦永贞办网店,推销山区土特产。然而第一次提出设想的时候,韦永贞苦笑说万一卖不出去,搞砸了怎么还债?黄立用了半年时间才说服韦永贞。韦永贞说担心学不会电脑。他亲自辅导韦永贞,还跟韦永贞到处采购货源。几经努力,东乐土特产网店终于办起来了,成了农村电商的网点,让村民享受到电商的便捷服务。他根据韦永贞电脑特长,让他应聘村里扶贫信息员,直接参与到脱贫攻坚一线。

下浪屯蓝喜民户,自身智力低弱,妻子患大脖子病,全家从山顶搬下来,只有三间政府帮改造的房子,周围全是别人的地,想发展太困难。他来到他们家,没说几句,夫妻俩都摆起手:“养鸡发瘟,养蜂空巢,养牛没牛栏,搞不好的。”话没说完,便躲出门了。他不灰心,跑去找生产队长黄天军和几名老党员商量,一致认为本地人少山多草多,最适合养牛。可是,最起码的牛栏地在哪建设资金又在哪?他冒着大雨找到庄里养殖大户韦俊华。当看到他无手的双臂从助力车扣套里抽出,难以想象怎样驶过那么陡峭、湿滑的山路而来,韦俊华感动不已,当场决定让地出钱出力。他又发动周边群众和党员干部一起,在半山腰给蓝喜民建起一个40多平方的牛圈,并集资买了一头牛。20xx年蓝喜民卖了一头小牛,这是他第一次依靠劳动得到最大一笔收入。

扶贫路上困难多?敢想敢做敢担当!

古春环境恶劣,首要在修路。要立项修路,须自己先把基础数据报上来,他亲自带领群众拿着麻绳上山,一段一段量出来,山上荆刺多,他全然不惧。

靠着一股牛劲儿,20xx年起,他带着村民们先后修建17条路,危险路段全部安装防护栏,大部分装上路灯,解决了行路难题。古春庄最后一户贫困户几年来门前一直是泥巴路,20xx年他积极争取进行硬化。为此,他已经骑坏了3辆车。

古春村干旱缺水,过去村民只能喝池塘水,前些年建了水柜但并不起多大作用。他下决心要解决喝水的问题,他来到要求最迫切的弄矿屯,村民对他半信半疑,好在身边的包片村干樊永贵说:“我觉得黄主任有办法,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他郑重地说包在我身上。经过他的发动,弄矿屯、古春四队、下浪屯群众不等不靠,自筹资金6万多元打井。第一口井打到60米都不见水,面对群众,面对压力,他选择了坚持,与村民带领工程队重新选址,当井打到地下67米时,水冒出来了,终于找到稳定水源。在上级支持下,新建成7处人饮水工程,彻底改变古春村缺水的历史。

村里面貌大变样,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更高涨了,他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新产业。改造低产桑田,争取到县知识产权局扶持强桑一号八千余株示范种植,县扶贫办扶持嫁接大叶桑90多万株,全村改造低产桑田300多亩。他还请来县畜牧专家,先后举办了养猪、养牛、养羊培训,同时指导引进波尔黑山羊改良本地品种,利用山弄养殖杂交猪。他不辞辛劳进山入户宣传发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特色养殖遍地开花。引进专业户,在山地建成年出栏生猪2000多头的养殖场。20xx年他争取到800多平方米的古春庄文化戏台项目。20xx年,他开始着手古春村乡村振兴谋划,积极打造野猴谷景点,他的全部身心已融在山里。

他同志跨越7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践行了党员忠诚干净担当品质。

社区残疾人工作者事迹篇5

xxx,男,现年58岁,现任xx乡人民政府民政所长兼残联理事长,20xx年从事量服工作以来,他在上级残联指导下和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为实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掌握深化新时代“量服5335”战略,围绕抓“基础量服”达到精准需求、精准施策、精准监督、精准管理的目标努力工作,高效推进,开拓创新,使xx乡的残疾人“量服”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抓住难点工作开展有序

xx市xx乡位于xx市东南部,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乡有残疾人353人,其中男193人、女160。一级残疾53人、二级残疾99人、三级残疾92人、四级残疾109人。对于这样一个量宽面大的工作,主要工作基本上就是靠xxx一个人完成,入户调查、拍照、平台录入、救助等繁琐的工作都压在xxx一个人身上。白天进村入户调查,踏破铁鞋;晚上加班录入资料,一丝不苟。为此老杨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为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他经常向党委政府汇报全乡量服工作开展情况,并将乡残联量服工作在年初以政府文件确定全年工作内容。

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为做好量服工作,他除了自己长期坚持学习“量服”录入、审核,抓好平时“量服”照片等级材料收集保存等工作外。还在全乡村干部中建立村量服工作人员队伍,每年5月组织全乡村级“量服人员组成量服调查工作组,以每村1-2天时间深入村社残疾人家庭调查询问残疾人生活状况、保障状况、需求状况,并对生活现状及生产发展情况拍照上传,使量服人员互相学习。手把手的教村级“量服”人员录入操作。每月用一天时间集中量服人员集中录入深化,实现人人能操作,使“一人一策服务”做到项目“精准六要素”。

抓住重点让残疾人有幸福感

发挥残疾人在“量服”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采取典型引导,树立榜样,激发残疾人产生内生动能助推残疾人脱贫奔康。对在残疾人创业就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和事,给与他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建立分享机制带动激励更多的残疾人。20xx年,在乡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会上,请残疾人敬长清等3名残疾人讲述自己的长夜脱贫故事,来激发残疾人自力更生,身残志坚,带动以邓廷强等7户残疾人积极创业就业发展成为种养大户,带动92名残疾人灵活就业。

残疾人邓廷强是精准贫困户,为了帮助他早日脱贫,乡残联对他进行了种养殖技术培训,培养他成为小型农场主,现在他每年养殖鸡鸭20xx多只,出栏生猪20多头,种植20多亩庄稼,成为当地有名的种养致富能手,在当地很有示范带动作用。“邓廷强还是残疾人都这样发奋,我们这些好脚好手的还在等待国家的救济,我们真的要向他们学习!”村民杨庆国说道。

残疾人冷暖挂心间,xxx结合“量服”入户调查深入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松林塘村肢体残疾人敬长清种植土地50亩,养猪50头,水面养鱼6亩,通过入户调查了解他很缺资金,积极为他申报省级创业补贴,同时申报残疾人种养大户解决补助资金。缺什么补什么,残疾人需要什么,残联就积极协调帮助解决,解决残疾人在创业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20xx年该乡残疾人改厨改厕30户,残疾人享受创业就业直补13人,鼓励支持残疾人发展种养大户7人,开展残疾人灵活就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人。为母菊华等24名残疾人申报低保,保障了他们的生活。

抓好残疾人保障落实,据初步统计,xx乡将残疾人纳入精准扶贫93人、享受易地搬迁39人、纳入低保198人、特困供养22人,享受重度残疾护理补贴125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78人,享受残疾人扶贫生活补贴18人。在20xx年春节期间,还争取省残联“我和残疾人过个年”活动资金、春节市残联温暖万家行解决30多个的困难家庭,让残疾人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现在量服工作数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民政工作,量服工作帮助残疾人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发展生产,改善家庭现状,虽然我们的工作很辛苦,但是能够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了残疾人的积极作用,我心里也十分高兴!”xxx强说道。

抓住亮点为振兴乡村聚力

xx乡杨家河村是xx市实施全域旅游和振兴乡村的示范点之一,该乡利用近郊资源和山水田园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十分火爆,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也有残疾人的功劳。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xxx积极协调村社,开发多个残疾人工作岗位,大量提供给本地残疾人选择,让他们也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并从而实现持续增收目标。在竹筏、橡皮艇漂流、安全劝导、河道管理、旅游服务、农事体验等多个环节开发一百多个岗位,其中有40多名残疾人在乡村旅游上找到合适的岗位,还有很多的残疾朋友就在家门口从事小商品销售和农副产品买卖,在家门口既可以挣到钱,让他们也吃上了旅游饭。同时杨家河村、清河村、松林塘村还大力发展香桃5000多亩,其中残疾人杨正书等41名残疾人以杨家河乡村旅游种植香桃和参与旅游开发扶贫增收。在乡村旅游中,残疾人敬长清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而且还义务当上了电影放映员,为游客和村民提供精神文化大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xxx真情奉献乡村,“量服”政策惠及数百残疾人,广大残疾朋友正以此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好政策为契机,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修养,增强创富本领,增加经济收入,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这和谐的画面背后,倾注了无数个像xxx这样兢兢业业奉献的残联工作者,因为他们。这个世界充满爱,充满欢笑!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4年残疾人专委个人总结5篇

2024农村残疾人低保个人申请书5篇

残疾人教育工作总结7篇

残疾人就业工作总结7篇

残疾人年度工作总结8篇

关爱残疾人工作总结7篇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总结7篇

残疾人就业工作总结精选6篇

残疾专委个人总结5篇

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总结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498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