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建立有效课堂秩序的关键材料,我们一定要认真准备,教案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的帮助的,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加与减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3.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小乌龟为什么笑了。
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质疑,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看看图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乌龟为什么笑了?让我们一起走入“快乐读书屋”看看。
二、初读感知,自悟解题。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小组同学合作识字。
3.默读课文,说一说小羊、小公鸡和小猴为什么不理小乌龟了?
4.小组内交流,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小乌龟是怎条一个人?(全班汇报)
5.说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1.同桌对话练习。
在全班分角色读。(学生体会叹号所表述的语气,例如:小乌龟难过说:“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导学生用低且缓的声音读出小乌龟的自责。又如:小公鸡感谢地说:“谢谢!” “谢谢!”用急切、感动的语气来表现小公鸡的感受激之情。)
2.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大家评价。
四、拓展延伸
小乌龟被人误解了,该怎么办?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别人误解你的事,你会怎么办?
一年级加与减教案篇2
?春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一年级加与减教案篇3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例2.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96~97页的全景图),每人20根小棒,课本98页例2图片,以及做一做第2题,五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
(复习)
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一年级加与减教案篇4
教学目的:
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
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要”: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八不”: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
四、总结:
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
一年级加与减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另外,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较多,且第一次出现了叙述语置后的形式,学生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妈、午、放、合、收”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的知识,懂得关心老人。
教学时间:2课时
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阳光”,指读。你知道哪些关于阳光的知识?
师:小朋友,世界上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公公,阳光宝宝就是太阳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它给咱们带来了什么?(温暖、光明)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补充完整课题)指读、齐读课题。
3、学习生字“棉”。课题中的“棉”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刚才小朋友读得很正确,谁还能给它找一找朋友?(学生说到“棉被”时,学习生字“被”。)
4、结合“被”字的意思,学习衣字旁,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一般都用衣字旁。要提醒学生注意,衣字旁有两点,它是由“衣”字变化来的。
5、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分别用奇怪、有趣等语气再读课题)
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咱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标一标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用“0”圈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3、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照、收、脱、躺、合、晒、盖、摆
棉被、眼睛、中午
(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
(3)全班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第一行词全部是表示动作的词,让小朋友边读边用动作来演一演,表示自己对字义的理解。
“午”—“牛”区别。
谜语:①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②家中人一口(合)。
4、再读课文,同桌互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指名读。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关于课文人物的:小峰、妈妈和奶奶
关于课文事件的: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给奶奶晒棉鞋。
关于课文主旨的:小峰和妈妈都很关心奶奶、爱奶奶。
关于课文知识的:晒过阳光,棉花能变得很暖和。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4个字,会读吗?出示“妈、奶、放、收”,指名读。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3、师点拨:“妈、奶”二字都有女字旁,应指导女字旁的写法:
(1)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
(2)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及”字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撇”,这两个都是一笔写成的,要提醒学生注意。
“放、收”二字中都有反文旁,要从下列几方面指导书写:
(1)反文旁是4笔写成;
(2)第一个撇要靠上,横的起笔处应在撇的下端;
(3)第二撇的起笔处应在横的右端;
(4)捺要写得舒展开。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