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没有太过清晰的思路,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写教案,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篇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初步了解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3、vcd、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前几天,老师也生病了,医生也给我开了好几包药,和你们刚才说的药都不一样,想不想看啊,你们帮我看看医生给我开的药里都有什么东西?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有哪些原料。
“我把药都倒在后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闻闻,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2)、组织交流
“看完了吗?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找出后,教师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给幼儿看。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请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说一说,想想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就叫做中药。
3、让幼儿了解中药的服法和现代中成药,感知祖国传统医药以及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了解中药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药是怎么服用的吗?”
(2)、教师演示讲解中药的煎、熬方:中药一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药罐里慢慢煎熬,熬成汤药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药炖的时候很麻烦,老师没时间炖怎么办呢?别着急,科学家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瞧,这是不用炖的免煎药,直接冲开水就可以服用了。我们来试一试,闻闻看,什么气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没有办法让中药变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携带呢?科学家又发明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引导幼儿看中药制作过程的vcd。“真棒,科学家们把中药磨成粉,搓成一粒粒的,现在我只要吃一粒就好了,这就叫做中成药。(出示“中成药”三个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药,我们一起来看看中成药和刚才的中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和中成药的不同。
提供中药和中成药。
“你发现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说出包了糖衣等)。
师归纳总结: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能治好多病,但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先进的技术把中药制成药片、药丸、冲剂、糖浆等中成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你们知道是谁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治病的吗?我讲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医生叫李时珍,(出示李时珍画像)他生了病,可是没钱买药,有一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锅里煮了,发现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可以治病的啊。从那以后,他一边给人看病,一边到山上采草药,他把每次采到的药都用笔记下来,还画了图画,到了60多岁的时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药已经非常多了,他就把这些药分类,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专门介绍中药治病秘方的书就叫做《本草纲目》。 (出示 《本草纲目》书籍)。
李时珍医生发现 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还可以泡成药茶去热去或,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体更健康。现在,天气热了,很容易中暑,老师请你们喝菊花茶,喝了以后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让幼儿品尝茶药,了解其治病功效。
让幼儿品尝药茶(每组一种),讲一讲茶的味道。
是什么味道啊?
5、小结:中药有什么本领(治病、防病)。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难点: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1、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
的。
四、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篇3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蚂蚁一家》建议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惯。
2、喜欢蚂蚁,对蚂蚁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在生活中观察蚂蚁的各种活动现象。
活动准备:
视频一段蚂蚁图片照相机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都见过蚂蚁吗?那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蚂蚁是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蚂蚁身上有毛,嘴巴叫口器,腹较大,雄较小,我们这边的蚂蚁是黑色的。)
——很多小朋友都见过小蚂蚁,但是可能没有仔细的观察过,今天我们一起去户外观察这些小生命好吗?
——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拿着放大镜看一看,蚂蚁是不是我们刚才说的样子,再仔细观察一下,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
二、户外观察探索蚂蚁的生活
——来到户外场地: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到哪些地方找小蚂蚁?(树上、花朵、泥土等)
——小朋友分散观察,找到蚂蚁以后教师把蚂蚁的活动拍下来。
——边拍照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问,他们有多少?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察的时候不要打扰蚂蚁,不要伤害蚂蚁,有耐心的旁观。
三、回教室进行集体交流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说一说,你们看见的小蚂蚁是不是像图片上的一样呀?
——你还发现小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蚂蚁是一群一群的,好多好多在一起。)
——你还发现什么现象?(蚂蚁在打架,有的死了。有的蚂蚁在运粮食运小昆虫,有的蚂蚁在搬很小的树叶。我们还看见蚂蚁在搬一粒粒白色的东西,好像是蚂蚁卵,又好像是其他虫子的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还看见好多蚂蚁在约会,他们要出去玩等)
——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啊,我刚才把你们的发现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幼儿活动的照片,和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发现,评选小小观察员。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篇5
教育目标:
1、 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触感,学习将物体按某一特征来进行排列。
2、知道西红柿黄瓜萝卜辣椒等是属于蔬菜,学习用一句完整的、好听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活动准备:
西红柿、辣椒、黄瓜、萝卜若干根,青菜奶奶及蔬菜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青菜奶奶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呀?”
幼:“青菜奶奶。 ”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她脸上有皱纹。”
师:“今天青菜奶奶要过生日了,她想请很多宝宝一起和她过生日,谁想去?”
师:“青菜奶奶还要你们带一样东西去,带一个小袋子里的宝宝去。你们先来猜猜看,你的袋子里都是什么宝宝。”
幼:“西红柿宝宝,球宝宝,棒子宝宝……”
师:“好,那我们一起打开来看看,看看到底是什么宝宝。”
二、引导幼儿观察手上的蔬菜宝宝
师:“你们手上的都是什么宝宝呀?它们长得都是什么样子呀?”(形状:圆圆的、长长的。颜色:红色、橘黄色、绿色)
幼:“我的是圆圆的。我的是长长的。”
师:“那你们来摸摸看,你们的宝宝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谁摸起来是滑滑的?请你把手举起来。”“谁摸起来是不滑滑的,是粗糙的?也把手举起来。”
教师小结
三、排排队
师:“这些宝宝呀都是要带到青菜奶奶家去的。可是,这么多宝宝出去肯定会走丢的,怎么办呢?”
幼:“搭火车、排排队。”
师:“好,那我们就给它们来排排队。要怎么排呢?我们先给西红柿排排队好不好。这里的西红柿,有的大,有的小,怎么排呢?(引导幼儿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师:“宝宝们排好队了,青菜奶奶还有这些宝宝们,它们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家都可以叫的名字,叫做蔬菜。”
四、敲敲门
师:”现在小班的宝宝们要带好这些蔬菜宝宝一起去青菜奶奶家过生日了。可是青菜奶奶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到了奶奶家,记得大声的告诉她,你是什么蔬菜宝宝。”
师(扮演青菜奶奶):“你是谁呀?你是什么样子的西红柿宝宝呀?”
幼:“我是圆圆的(红红的)西红柿宝宝!”
五、结束
师:”我们一起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吧。”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篇6
设计意图
本活动巧妙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获奖杂技节目《顶碗》vcd,轻音乐《梁祝》。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1.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获奖杂技表演《顶碗》vcd,幼儿观看。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评: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评: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
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这些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出示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评: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小结: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评: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邀请客人老师共同参加,体验师生同场表演的快乐。
(评: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篇7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培养幼儿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蜡和纸来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动中,能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折的杯子(图画纸和白卡纸两种)、一次性纸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适量,毛笔、蜡烛若干,白色纸条(上有苹果图案)、正方形白纸若干、杯套若干、音乐磁带、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纸杯王国”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纸杯王国到了。瞧!这里有我们平时盛水用的一次性纸杯,也有老师用各种纸折出的杯子,他们都是纸做的。
2、(教师边讲示范)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水分别倒入一次性纸杯和用纸折的杯子里,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后观察一下,这两个杯子分别有什么变化?
3、幼儿用纸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纸杯分别盛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我们发现纸折的杯子变湿、变软、还漏水,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3)教师小结:不管是厚纸还是薄纸遇到水后都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的渗水、变形,用纸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纸杯也是纸做的,而我们发现它却不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它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来仔细研究一下。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可启发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问:(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这层白白的、粘粘的东西是什么?
(3)教师小结:这里面含有一种石蜡,它无色无味无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害处。
(4)纸杯上为什么要涂上这层蜡呢?
小实验:幼儿每人一张白纸(上有苹果的轮廓),请幼儿用蜡烛或蜡笔将苹果涂色,再用毛笔蘸水分别滴在苹果上和苹果的外面。请幼儿分别观察,小水珠在哪里?
提问:(1)为什么苹果上还有小水珠而苹果外面的纸却湿了呢?
(2)这说明蜡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上就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不到水,也就不会变形漏水了。
[page_break]
(4)现在,谁能告诉我纸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发幼儿制作纸杯的兴趣。
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杯不漏水的秘密,现在就让我们也用蜡和纸来做一个能盛水的纸杯,好不好?
6、幼儿制作纸杯,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制作出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纸杯。
7、请幼儿尝试用作好的纸杯盛水,鼓励成功的幼儿,激发其他幼儿参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失败了,鼓励幼儿寻找其中的原因,进行再次制作。
8、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纸杯放到“纸杯王国”里来,组织幼儿互相参观。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幼儿将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纸杯送给客人老师,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