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6篇

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前制订的应用文种,作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写好详细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6篇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清明》,感受其古诗内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故事内描写的画面。

2、激发幼儿对本次清明节活动的参与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对吟诵古诗的兴趣。

3、通过学习古诗《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以及清明节的日期等。

二、活动准备

1、古诗《清明》

2、清明节ppt

3、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ppt,出示第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一下在图片中你看到的景象。

(1)教师问: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现在老师再请大家看下面一张图,请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而此时的天怎么了?

(3)幼儿答: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人家,他们在问路在说话,此时天上这下这雨。

2、教师播放古诗《清明》的相关图片,引发幼儿联想季节,引出本次的主题,清明节。

(1)春天到了,四处一篇绿色生机,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歌,而在春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清明节。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要干什么吗?

3、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取扫墓、踏青,在古时候诗人杜甫还写了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播放古诗《清明》,幼儿安静观看。

(2)老师边播放古诗,一边讲解古诗中的人物和景象,引发幼儿的回忆。

(3)教师朗诵故事并给幼儿讲解其中的内容和理解。

4、教师带幼儿一起学习古诗,从故事中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

(1)教师有表情的,生动的有节奏的给幼儿朗诵一遍故事。

(2)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可以小声跟读。

(3)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四、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回家之后将今天学习的故事朗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五、资料参考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品尝粽子,并讲述。

3、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4、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5、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 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更多端午节相关教案推荐:

1.20xx最新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2.20xx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

3.20xx年小学端午节班会教案

4.20xx端午节幼儿园小班教案:迎端午,忆屈原

5.20xx年端午节教案:屈原的故事

6.幼儿园端午节优秀教案范文20xx

7.幼儿园中班端午主题教案

8.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范文

9.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10.端午的鸭蛋创新教案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1.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2.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3.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四、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并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七、活动延伸:学习歌曲《清明》。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二、基本部分(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

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

做五彩绳。

大班语言砚的由来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难点(目标3):学习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场地(多媒体)2、ppt 3、《清明》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藏了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播放视频)

2、教师:这个故事里藏了哪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讲述清明节习俗

1、教师:大家知道清明节是哪天吗?(4月5日)

2、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的人们清明节都在做什么吗? (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播放课件中的古代清明节习俗。(清明上河图、蹴鞠、寒食、牵钩)

针对图片做出讲解

蹴鞠:和现在的足球规则一样,是古代藤编的足球。 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凉食。

牵钩:古时候的拔河。

(三)讲述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

1、教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一个重要的节气,万物复苏,是扫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为寒食节。

2、教师:那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呢?

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四)结束,并观看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在清明节我们不仅要去祭拜我们去世的亲人,还要去烈士陵园祭拜那些为了保护人们而牺牲的烈士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推荐7篇

大班语言《我》教案7篇

墨的由来教案5篇

语言游戏教案大班教案模板5篇

大班语言《花》教案7篇

大班语言《花》教案参考8篇

大班语言《月亮船》教案8篇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优质8篇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通用7篇

春天大班语言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72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