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8篇

写教案老师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务必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8篇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小鸟分糖果”的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2、初步了解“小鸟分糖果”的游戏规则,知道把糖果放进相应的筐里。

3、能在两个物体中排除颜色干扰分辨圆形和方形。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小鸟头饰一个;小鸡头饰一个;颜色不一样的圆形和方形纸糖果若干;圆、方形的筐各一个。小鸟飞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小鸟头饰,让幼儿扮成小鸟在场地上飞行,场地上四散摆放着圆形和方形纸糖豆若干。教师:“小鸟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些什么形状的糖豆?”

2、集体活动:

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糖果?”

出示神秘袋子:教师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糖果,让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糖果,并让手里拿着相同形状糖果的幼儿一起玩碰碰游戏。

3、游戏“小鸟分糖果”

鸡妈妈哭着说:“我家今天来客人了,我买了糖果招待客人,可是我在回家路上把糖果弄丢了,你们看到我弄丢的糖果了吗?

引导幼儿观察圆筐和方筐,并启发幼儿将圆糖果和方糖果装进相应的筐中。

要求幼儿根据游戏规则玩游戏:

“拿圆糖果走圆形路,送圆糖果回圆筐里;拿方糖果走方形路,送方糖果回方筐里。”

4、反省互动:

(1)教师检查筐中的糖果并提问:“圆筐里应该放什么形状的糖果?”“方形筐里应该放什么形状的糖果?”

(2)引导幼儿正确表述:“圆糖果放进圆筐里。”“方糖果放进方筐里。”(如有放错的,引导幼儿纠错)。

5、评价总结

教师:“小鸟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分好了糖果,并把圆糖果放进圆筐里,方糖果放进方筐里。现在我们一起把圆圆的糖果和方方的糖果给鸡妈妈送去吧。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多种的感官探索糖果的外形和味道(用手摸、用眼看、用舌头尝)。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探索结果。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颜色、味道的糖果若干,摸袋每人一只。地上画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房子图,糖果超市,垃圾桶。

活动过程:

一、用手摸出软硬,区分软硬。

请把小手伸进摸袋,不把礼物拿出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捏一捏,你的糖是软、还是硬?摸到软糖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摸到硬糖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的硬。

二、拨开糖果,看形状和颜色。你知道,你里面的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吗?(幼儿讲述,有的看不清,可提示幼儿用手捏一捏。)

你的糖是什么颜色的?不知道的,我们拨开看一看,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再看看好朋友的糖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让幼儿自己拨糖果,有的不会,请同伴帮忙,并讲讲撕开的方法,在锯齿处撕。

游戏《找家》:地上有些什么图形的家?你的糖果应该站在哪个家里?锻炼幼儿的捏、摔的手部动作。请你快快站到房子里。

三、品尝糖果,说出它的味道。

糖你们都拨开了,我们现在吃吃糖果是什么味道?你吃的是什么糖?(幼儿讲述品尝到的味道,甜、酸、辣)

四、你喜欢吃糖果吗?你还吃过什么糖?

老师带你们去参观糖果超市?看看有些什么糖?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大卖场去看,那里的糖果更多,但不能买很多吃,糖果多吃了要坏牙的。

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2、教学活动的情感化:活动切合小班幼儿情感特点,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提问也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和思维特点,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关于糖果的信息,得到了经验的分享。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合成和分解在前面已经涉及到了,本活动也是数的合成和分解,所不同的是10是个特殊的数,它是第一个两位数,而它的合成和分解全部是一位数。先设计一个好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对10的合成和分解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进入教材的连线活动,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目标

1、了解10的合成与分解。

2、能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关联。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0。

2、10的分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老师提前在10个纸牌子上画上小白兔,牌子上的小白兔分别是1个、2个、3个、4个、5个、5个、6个、7个、8个、9个。

活动过程

过程一:复习导入

1、老师提示: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字了,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拍着小手,从1数到10。

2、老师引导:今天又很多小白兔来到我们班,它们要和小朋友们做朋友,你们欢迎吗?(老师边说边拿出画着纸牌上的小兔子)

过程二:游戏——小白兔找朋友

1、老师讲话: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请我们小朋友帮小白兔找一定数量的朋友,你们可是要认真的找啊!

2、老师请10为小朋友出来,每人发一个纸牌,并要它们各自数一数自己纸牌上有几只小白兔。

3、老师讲游戏的规则:现在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朋友,要求每两个小朋友合成一组,这两个小朋友纸牌上的小白兔加起来要刚好是10只。小朋友就开始找,找到后两个小朋友就一起说:我们两个合起来是10只。

4、一组小朋友完成游戏后,老师就有请了10个小朋友来参与这个游戏。

5、等小朋友做完找朋友这个游戏,老师叫小朋友看自己的课本,让小朋友帮书上的小动物找朋友。

过程三:教材活动

1、老师要小朋友先看课本上的画面内容。

2、老师叫小朋友说说课本上都有谁在?(有5只小熊,它们分别是:戴围巾的小熊、戴帽子的小熊、戴领带的小熊、戴手套的小熊、戴花的小熊;它们的下面都有很多糖果。

3、老师要小朋友练习:画线连连,让每个小熊都能分到10个糖果。

4、小朋友在课本上认真的数数并连线,老师看看小朋友的连线情况,个别的指导。

5、做完老师给予小朋友表扬。

教学反思

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小朋友用扮演的方式和用一些小玩具让小朋友练习10的分解和组成,巩固小朋友对数的分解和组成。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1、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4、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5、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活动评价:

1、能找出5的分解方法。

2、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10的分成与分解。

2、能和生活中的情景相关联。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该如何分。

教学难点:如何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来掌握10的分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教师提前在10个纸牌子上画小白兔,牌子上小白兔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

活动过程

过程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字了,请大家一起拍手数数,从一数到10

2、教师引导:今天有很多的小白兔到了我们班,它们要和大家做朋友呢,你们欢迎吗?

过程二:游戏——小白兔找朋友

1、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一定数量的朋友,你们可要认真找。

2、老师请出10名幼儿,每人发一张牌,并要他们各自数数自己的纸牌上有多少只小白兔。

3、游戏要求:请小朋友帮小白兔找朋友,要求每两个小朋友合成一组,这两个小朋友纸牌上的小白兔加起来要刚好是10只。

4、一组完成游戏,另外找10名幼儿再来玩游戏,直到所有幼儿都参与了这个游戏。

过程三:教材活动——小熊分糖果

1、幼儿先熟悉教材上的画面内容。

2、幼儿说说教材上都出现了什么。(有5只小熊,每个小熊下面有很多糖果)

3、练习要求:画线连一连,让每个小熊都分到10个糖果。

4、小结活动,表扬幼儿。

教学反思

教学10的分成时我让两个小朋友把纸牌上的数字放在一起刚好等于10,然后看他们的结果。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的兴趣提高了,进而在进一步让学生说说10的分成的其他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10的分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的很开心,达到了在轻松中愉悦学习的目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6

活动背景:

糖果是小班幼儿十分喜爱的食品,它们精美的包装、奇特的外形、各异的口味,都对幼儿产生了很强的诱惑力,对于糖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此他们会有许多话要说,因此,我从幼儿最感兴趣、也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这一教学活动。

这次集体活动的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正符合我们选择科学活动的要求“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本次活动以“变魔术”导入活动,围绕“各种各样”展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压一压、尝一尝等方法,使孩子们较系统地感知糖果的特征,并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有关糖果的直接经验,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挑战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种类,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尝试撕、剥几种常见糖果的包装。

3、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多种特征,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难点:尝试将袋子装的糖果撕开。

活动准备:

一个装有各种糖果的礼盒。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变一个魔术,请大家一起喊一、二、三,看看能变出什么?(师幼一起喊一、二、三,老师变出糖果盒)

2、老师打开糖果盒,出示糖果。

(评析: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糖果盒,既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五颜六色的糖果更令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为后面的活动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二、了解糖果的种类,感知糖果的特征。

1、了解糖果的种类。

(1)师:请小朋友每人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幼儿自由选择糖果)

(2)师:你拿到了什么糖果?

幼儿1:我拿到了大白兔奶糖。

幼儿2:我拿到了棒棒糖。

幼儿3:我拿到的是棉花糖。

幼儿4:我拿到的是巧克力。

(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可真多,有奶糖;有巧克力糖;有棒棒糖;有棉花糖;水果糖等。

2、了解糖果形状。

师:看看你的糖果宝宝是长什么样子的?

幼儿:我的巧克力是方方的。

幼儿:我的棒棒糖是圆圆的。

幼儿:我的棒棒糖是扁扁的。

3、感知糖果的质地。

(1)师:现在请你用小手捏一捏、压一压,你的糖果宝宝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幼儿讲述)

(2)再捏一捏边上小朋友的糖果是软的还是硬的?

(评析:通过相互比较,让幼儿充分感知糖果的质地。)

(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有圆圆的,有方方的,有扁扁的,有长圆形的;摸上去有的是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

4、观察糖果的包装。

师:看看你的糖宝宝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幼儿1:我的糖宝宝穿的是蓝衣服,上面有大白兔。

幼儿2:我的糖宝宝衣服是黄的。

幼儿3:我的糖宝宝衣服上有草莓。

三、尝试剥糖果,品尝糖果的味道。

(1)师:糖宝宝穿的衣服真漂亮!那你们想不想吃糖呀?怎样才能把糖宝宝的衣服脱下来呢?请你自己试一试。

(2)幼儿尝试剥糖果,老师观察幼儿的剥糖果情况。

(3)师:你是怎么把糖宝宝衣服脱下来的?(请若干幼儿讲述并示范。)

(评析:拟人化的手法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情感特点,使幼儿凭借自己以往吃糖果的经验,尝试动手剥糖果,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4)老师根据情况重点示范某种糖果的剥法,如:袋子装的糖果上面和下面都有一排三角形的锯齿,用手小捏住锯齿往下面撕就能打开了)。

(5)请还没有剥开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评析:此过程能够面向全体幼儿,使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6)教育幼儿把撕下来的糖纸不要乱仍,要放进垃圾箱里。

四、通过品尝交流,了解糖果有各种各样的味道。

1、幼儿品尝糖果。

2、老师提问: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1:我的糖是甜甜的。

幼儿2:我的糖有点甜有点酸。

幼儿3:我的糖有奶油味。

幼儿4:我的糖有薄荷味,凉凉的。

3、老师小结:糖果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连口味也是各种各样的,糖果宝宝真是好吃极了,那我们能不能多吃呀?为什么呢?

幼儿:多吃糖不好,牙齿要蛀掉的。

师:对,我们要保护牙齿可不能多吃糖,特别是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不能吃糖。现在我们一起去漱漱口吧。

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2、教学活动的情感化:活动切合小班幼儿情感特点,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提问也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和思维特点,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关于糖果的信息,得到了经验的分享。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7

设计理念:

这次集体活动的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正符合我们选择科学活动的要求“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本次活动以“变魔术”导入活动,围绕“各种各样”展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压一压、尝一尝等方法,使孩子们较系统地感知糖果的特征,并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有关糖果的直接经验,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挑战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种类,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尝试撕、剥几种常见糖果的包装。

3、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多种特征,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难点:尝试将袋子装的糖果撕开。

活动准备:

一个装有各种糖果的礼盒。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变一个魔术,请大家一起喊一、二、三,看看能变出什么?

(师幼一起喊一、二、三,老师变出糖果盒)

2、老师打开糖果盒,出示糖果。

(评析: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糖果盒,既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五颜六色的糖果更令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为后面的活动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二、了解糖果的种类,感知糖果的特征。

1、了解糖果的种类。

(1)师:请小朋友每人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幼儿自由选择糖果)

(2)师:你拿到了什么糖果?

幼儿1:我拿到了大白兔奶糖。

幼儿2:我拿到了棒棒糖。

幼儿3:我拿到的是棉花糖。

幼儿4:我拿到的是巧克力。

(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可真多,有奶糖;有巧克力糖;有棒棒糖;有棉花糖;水果糖等。

2、了解糖果形状。

师:看看你的糖果宝宝是长什么样子的?

幼儿:我的巧克力是方方的。

幼儿:我的棒棒糖是圆圆的。

幼儿:我的棒棒糖是扁扁的。

3、感知糖果的质地。

(1)师:现在请你用小手捏一捏、压一压,你的糖果宝宝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幼儿讲述)

(2)再捏一捏边上小朋友的糖果是软的还是硬的?

(评析:通过相互比较,让幼儿充分感知糖果的质地。)

(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有圆圆的,有方方的,有扁扁的,有长圆形的;摸上去有的是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

4、观察糖果的包装。

师:看看你的糖宝宝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幼儿1:我的糖宝宝穿的是蓝衣服,上面有大白兔。

幼儿2:我的糖宝宝衣服是黄的。

幼儿3:我的糖宝宝衣服上有草莓。

三、尝试剥糖果,品尝糖果的味道。

(1)师:糖宝宝穿的衣服真漂亮!那你们想不想吃糖呀?怎样才能把糖宝宝的衣服脱下来呢?请你自己试一试。

(2)幼儿尝试剥糖果,老师观察幼儿的剥糖果情况。

(3)师:你是怎么把糖宝宝衣服脱下来的?(请若干幼儿讲述并示范。)

(评析:拟人化的手法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情感特点,使幼儿凭借自己以往吃糖果的经验,尝试动手剥糖果,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4)老师根据情况重点示范某种糖果的剥法,如:袋子装的糖果上面和下面都有一排三角形的锯齿,用手小捏住锯齿往下面撕就能打开了)。 (5)请还没有剥开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评析:此过程能够面向全体幼儿,使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6)教育幼儿把撕下来的糖纸不要乱仍,要放进垃圾箱里。

四、通过品尝交流,了解糖果有各种各样的味道。

1、幼儿品尝糖果。

2、老师提问: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1:我的糖是甜甜的。

幼儿2:我的糖有点甜有点酸。

幼儿3:我的糖有奶油味。

幼儿4:我的糖有薄荷味,凉凉的。

3、老师小结:糖果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连口味也是各种各样的,糖果宝宝真是好吃极了,那我们能不能多吃呀?为什么呢?

幼儿:多吃糖不好,牙齿要蛀掉的。

师:对,我们要保护牙齿可不能多吃糖,特别是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不能吃糖。现在我们一起去漱漱口吧。

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2、教学活动的情感化:活动切合小班幼儿情感特点,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提问也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和思维特点,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关于糖果的信息,得到了经验的分享。

小班找糖果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2、喜欢观察,大胆表述,乐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

3、知道吃糖果要适量,初步建立保护牙齿的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糖果若干,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猜一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呢?(幼儿自由猜测)

请幼儿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糖果,观察。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

1、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

①幼儿观察后,提问:

你们拿到的糖果都是一样的吗?

你拿到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上来介绍自己的糖果。

②游戏《糖果宝宝在哪里》

方法:教师出示三种图形,请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教师出示圆形,说“圆形的糖果宝宝在哪里?”拿到圆形糖果的幼儿回答:“嗨嗨嗨,我在这里。”依次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方法同上。

2、摸糖果,感知糖果的软硬。

①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糖果,感觉是怎么样的?

和同伴交换糖果摸一摸,比一比和自己的糖果一样吗?摸上去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②游戏《站圈圈》

请拿到软软的糖果的幼儿站到圆形的圈圈中,拿到硬硬的糖果的宝宝站到方形的框框中。数一数,两边分别有几位小朋友。游戏结束,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

3、剥糖果。

你们想吃手上的糖果吗?你自己会把它剥开吗?怎么剥呢?

请个别幼儿示范剥糖果的方法,然后请其他幼儿一起将自己的糖果剥开。

4、尝糖果,品尝糖果的口味。

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糖果的味道,等会请你告诉大家,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口味的?

三、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有的软软的,有的硬硬的;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五颜六色的,还有奶油味、玉米味、巧克力味、水果味的各种各样的口味。

四、吃糖的利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糖吃多了好不好?为什么?

吃完糖后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

小结:糖虽然好吃,但是我们不能多吃,糖吃多了容易长蛀牙,还会使身体发胖,运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少吃糖,而且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晚上睡觉前千万别忘了刷牙。

现在请宝宝们拿起自己的小茶杯去漱漱口吧,活动自然结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豆宝宝教案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找春天教案8篇

找秋天幼儿园教案优秀8篇

找秋天幼儿园教案优质8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质8篇

找秋天幼儿园教案5篇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7篇

大班美术找动物教案6篇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参考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704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