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联系实际,教案是每一位工作者必备的技能,需要我们整理好课堂的思路,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6到10的认识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6到10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 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习“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钟面上有( )个数,有( )根针,比较短的针叫( )针,比较长的针叫( )针,又细又长的针叫( )针。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 )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时 60秒=( )分
2.练习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习
练习十九第9题。
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6到10的认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丰富对钟面结构的认识,了解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懂得时钟、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守时的意识。
3.在拨钟的过程中,知道关于整点的知识。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人手一份,实物钟,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生活所需。
师:孩子们,现在几点了?生活中有什么方法知道准确的时间?
二、了解钟面结构。
1.播放课件,追忆钟面结构。
呈现一个大圆(ppt1)。
师:这是时钟吗?追问:让这个大圆变成时钟的钟面需要添加什么?
(1)数字。
师:你知道钟面上有哪些数字?这样排对吗?(数字打乱排)(ppt2)
你平时看到的钟面是怎样的?
总结:原来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12在最上面,然后从1、2、3、4一直到12围成一个圆。(ppt3)
(2)针。
师:钟面上还有什么?(ppt4)(时针、分针、秒针)
师:细细长长的是分针,短短粗粗的是时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师:看看分针和时针有什么不一样?(ppt5)
2.观看实物钟,发现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师:现在我要让分针和时针动起来,仔细观察,它们之间会有什么秘密呢!(老师拨钟)
小结:哥哥长,弟弟短,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学会看整点。
师:时钟可以告诉人们几点可以做什么事情,看,这是老师一天的生活图片。(ppt6)
早上我几点起床?几点上班?中午几点吃午饭?晚上几点睡觉?(ppt7)
这些都是整点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ppt8)
总结:时针分针真有趣,整点时分针都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如果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8就是几点整?
2.学会拨整点。
师:小朋友,你知道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吗?(ppt9)早上你是几点起床的?请你拨一个整点钟,要沿着数字1开始拨哦!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的?他是几点起床的?(6点)
(ppt10)请拨一拨你晚上睡觉的时间。你是几点睡觉的?你呢?
总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但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时间。
四、游戏巩固:《老狼老狼几点钟》。
(ppt11)现在是什么时间了?(游戏时间)是的,游戏时间到了,我们来玩游戏吧!今天玩《老狼老狼几点钟》好不好?老师做老狼,你们做小羊,老狼说时间,小羊快速拨一拨,拨好后定住,拨错的小羊则要被老狼抓走哦!明白吗?
游戏2-3遍后离开活动室。
6到10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具体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情景导入新知
媒体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车从重庆站出发上高速公路,路边的里程碑显示:重庆成都340 km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明问妈妈:340 km是什么意思?
教师: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340 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340 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学生:它表示重庆到成都的距离是340千米。
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你们还想知道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吗?这节课,让我们和小明一起具体地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三、探究新知识
1、认识用"千米"作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这节课前,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米"。
教师讲述:如果重庆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单位就是340000米,(板书:340000米)这个数多大呀,不大方便我们记忆。因此,人们又采用了一种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1)教师说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个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
(2)活动1:学习例1,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先将8个学生站成一排,告诉学生:这8个学生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就是10米。请你们推算一下,如果是80个人站成一排,有多长?800个人呢?
学生:我猜80个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学生:估计一下,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长100米。
学生:我推测,如果是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左右。
学生:哇,800个人好多哟!1000米好长啊!
教师小结指出:如果8岁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长。学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长。
(3)活动2:学习例2,体验1千米有多长。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提供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作好记载。
方案1:先用卷尺测量教室长()米,同学们沿着长走,数出共走()步,走()个教室长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测量教学楼长()米,()幢教学楼长1000米,沿着教学楼长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着学校操场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两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测量学校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长()米,如果按同样的距离,1000米可以种()棵树。
学生自由选择方案,活动时间8分,然后学生回到教室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教室长10米,我走了15步,100个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约要走1500步。
学生2:我们组量得教学楼长100米,10个教学楼长是1000米,大约要走1750步,应该走20分。
学生3:我们组的张浩同学沿着跑道跑1圈大约用了3分,跑两圈半应该是1000米,估计要跑8分左右。
学生4:我们测得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200个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样的距离种树,可以种200棵。
学生汇报时,鼓励学生评判、争论。
(4)教师小结:1000米=1千米(公里),并板书。
3、认识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米 分米 厘米m dm cm
教师:你们知道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略)
教师:对。"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 km=1000 m。
板书:1 km=1000 m
1千米=1000米……
6到10的认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五官,说出五官的名称,初步了解五官的重要作用。
2.知道要爱护五官,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小镜子
2.四组实验材料,丝巾、酱油、香油、醋每组一份。
3.四张图片、有关五官卫生的若干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了解五官的名称、作用。
1.教师讲述故事《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是脸上的五官,它们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有一天,它们又争了起来,眼睛说:“没有我,小主人什么也看不见,我最重要。”鼻子说:“没有我就闻不到气味,我才最重要”。耳朵和嘴巴一起说:“我们更重要,没有了我们,听不到,说不了。”小主人说:“别吵了,你们都很重要,离了谁都不行。”
2.结合故事内容提问:故事中的五官都是谁呢?他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说出五官的不同作用。
二、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五官的重要性。
1.照镜子找五官:
幼儿人手一面镜子,玩照镜子的游戏:你的脸上有什么?他们在哪里?
2.游戏:听口令指五官。
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幼儿用手指点,比如说“眼睛,”幼儿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五官的作用。
第一组:尝试评住呼吸,试试有什么感觉?
第二组:利用丝巾遮住眼睛,玩指五官的游戏。
第三组:提供酱油、香油、醋、幼儿闻一闻并说出是什么。
第四组:用手捂住耳朵,听辨声音在哪里。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五官都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听、说、看、闻、我们离不开它们。
三、知道保护五官的方法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辨别其行为的对错:用手掏鼻孔,炎热的太阳下带上墨镜、拿着硬物戳耳朵、脏手揉眼睛。
2.幼儿想想说说:眼睛、耳朵,都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3.师幼共同小结: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掏耳朵,不把脏东西放在嘴巴里,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耳中,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6到10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数的读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数位顺序表。谁来说一说:亿级包括哪四个数位?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九位是什么位?(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这就是数位顺序表。根据数位顺序表我们可以进行正确的读数。
2、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3578 35780000 2439671 60300080
这个数怎么读?指名读
谁来说一说:万级数怎么读?一个数中的0怎么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的非常好,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亿以上的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亿以上数的读法(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亿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1
⑴ 创设情境
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
(2)读数
地球上有这么多人(出示全球人口:地球上有70 0000 0000人)这个数怎么读呢?(出示数位表)师:谁来读一读?为什么不读七十万呢?因为70在亿级上,所以读作七十亿。)
我们再来看(课件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师: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下面两个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
1、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按怎样的顺序读?
2、亿级的数怎样读?
3、每级末尾的0怎样读?其他数位上的0怎样读?
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指名读以上两个数。你们读得这么好,能告诉大家亿以上数应该怎么读吗?指名汇报。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就是亿以上数的读法。(课件出示)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出的亿以上数的读法,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数:
课件出示: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 ?哪个0没读?
三、巩固应用, 课堂检测
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可是不知道小马虎读对了没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判断对错:
6100000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
2360509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
100400020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
看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比小马虎认真,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谁能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的数:
206410000 110403060 60702010000
625000000 2080000000 309000500000
老师还从网上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 4960 0000千米。
(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 3547 9600人。
(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 4900 0000 平方千米。
(4)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 0000 0000颗星。
(5)地球海洋总面积是3 6200 0000平方千米。
(6)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 0000 0000双,需要砍伐2500 0000棵树。
读完第六题,你想说些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课件出示:3、5、9、6、7、0、0、0、0、0、0)按要求摆一摆、读一读:
(1)一个“0”都不读的数;
(2)只读一个“0”的数;
(3)读三个“0”的数。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6到10的认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