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6篇

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创新教学方法,教案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6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篇1

?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课前准备: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例如:通过回忆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怀,体会时时挂牵的意思。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深、困二字,体会教师的辛苦,从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美好的祝福。

4、听或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诵读诗歌

①学生先自由练读,再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a、分小组练读,选出本组的小诗人。

b、全班交流,由选出的同学比赛法,大家评议。

c、小组之间比赛读。

②看图,练习背诵诗歌。

a、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b、教师背诵每小节的前两行,学生齐背后两行。再交换背诵。

c、小组读读背背。

d、指名背诵课文。

三、识字写字

①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②小组自学要写的字:歌、牵、院、您、除、息、困。重点记字形,理解字义。

③通过谈话,交流各自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教师强化常用的记字方法。注意歌的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④练习书写。

院、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双耳旁。

休要和体区另字形。

休、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单人旁。

息、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两笔横要短,给右边的欠留出位置。

牵:上边的大要写得小一些,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

⑤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个,写两个。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

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四、拓展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篇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篇3

?蚕姑娘》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吐丝蚕姑娘吃桑叶

换上从此暖洋洋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出示::登::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篇4

?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四字词语。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初步感知课文按参观的顺序,记叙农业变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按参观顺序记叙农业变化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什么是农业?你们想了解农业的变化吗?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3、检查识字效果。

4、出示有生字的长句,指名读。

5、“开火车”读课后“读读记记”的四字词语。

6、出示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农业的变化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农业的变化大?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分小组读课文。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指导朗读两个难句。

4、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组练习:根据图片配上文字,练习解说。

6、全班汇报,评选最佳讲解员。

三、积词语。

逐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

四、实践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作物的大棚。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篇5

?温柔的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学习8个会写的生字,11个会认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心”。

2.过程与方法:入情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母爱,从小懂得感激和回报。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切身感觉母爱的温柔。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谁的手?为什么:学习“柔”。

二、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城:理解字的意思,跟“乡”相对。

牵:做动作理解字义。

掌:形声字。

惊惶失措:害怕紧张。

三、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

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课文。

奥利娅:外国女孩名。

四、朗读课文7、8自然段。

笑:第七笔是“——”。

慰:安慰,使人心情安适。

善:注意写法。

五、朗读课文9、10自然段。

辫:与“辨、辫”区别学习。

淡褐色:联系生活实物理解。

六、朗读课文11、13、14自然段。

痣:形声字。

互:查“一”部、互相。

七、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八、指导书写。

1.读准字音,扩词。

2.教师范写,生观察。

3.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写。

5.教师检查。

九、完成练习题。

1.写一写。

2.比一比组词。

3.书后练习题。

十、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生字。

二、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讲了什么故事。

三、读1——6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中哪一部分写得有意思?

2.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

3.为什么小女孩会这么说?

同桌练习朗读对话。

四、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1.分别朗读7、8自然段,9、10自然段,11.12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小姑娘会这样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

3.同桌练习朗读这几段话,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4.说一说,小女孩的妈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朗读最后两段,为什么小姑娘会很快找到妈妈?

六、表演朗读课文。

七、做一做

1.说说妈妈么手是什么样?

2.说说妈妈(爸爸)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3.说说妈妈的样子。(手、眼睛 头发)

4.画一画。

熟悉随文稿识字这各方式,培养识字能力。

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

体现以读为主。

引导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篇6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过程与方法: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难点: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媒体: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观看抗日战争影片。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随笔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

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听过这首歌的同学可以说出歌名,有的同学甚至可以简单的介绍王二小的故事。

利用歌曲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的生活年代,拉近了同学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读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并能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如果在读文中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

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1)学生要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老师可以放一段战争影片,也可以讲述相关知识,如后方机关是什么意思。

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具体说明情况危急的词句。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学生要重点抓住顺从这个词语来体会二小机智。(顺从是听从的意思,但这里的顺从是假装的,这正看出小英雄的机智。)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这部分要做好朗读指导。(采用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结合)

学生重点从挑,摔和含着微笑词句中体会敌人的凶狠和二小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大家的品质。从含着微笑体会小英雄的勇敢无畏。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去感悟二小的机智。

训练孩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能力。

学生通过想象更进一步体会二小的机智。

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太了解,播放影片或老师介绍一下当时背景资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学生体会当时情况危急,衬托出二小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学生在读中体会,更加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文本的内涵。

回归文本整体的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印象。

用读来调动情感,来深化情感。

课外知识的延伸,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英雄,受到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通过运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查找资料的方法。

制作小手册,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把意犹未尽的感情以及被着上感情的文化气息的心灵得以延续,产生的是一种文化熏陶后的惯性。深化主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6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8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5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8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8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6篇

观察物体二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050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