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遵循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将充分利用教案来提升教学效果,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物理力与运动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直线运动?
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
展示图片: 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 转弯的火车
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 轨迹是曲线)
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
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
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切线方向
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
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 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
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 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2.实验探究
器材:光滑玻璃板 小钢球 磁铁
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给你一磁铁,如何使小钢球①加速仍做直线运动。②减速仍做直线运动。③做曲线运动。制定你的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请两名同学利用他们的方案来进行验证。演示给全体学生。
分析论证:
直线加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②直线减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反
③曲线运动: 的方向与 成一夹角
结论: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4.实践应用:
飞机扔炸弹,分析为什么炸弹做曲线运动?
讨论题:结合本节所学与前面知识体系来分类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小结
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各自进行。曲线运动是轨迹为 的运动.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曲线运动的方向是 的
2.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
3.曲线运动一定是 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 上 。
课后习题
课堂练习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2.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变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只要受到合外力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3某物体受同一平面内的几个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撤去其中一个力,而其它力不变,则该物体( )
a、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其轨迹可能是曲线
d、其轨迹不可能是直线
4.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b.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c.速度方向一定时刻改变
d.受的合外力方向有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参考答案:1.ad2.bc3.c4.ac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2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是以世界咖啡会议模式为载体承载起高中物理的教学。著名的“world 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就是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世界咖啡让参与者进行深度的汇谈,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二、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也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为选修3-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的学习奠定基础,它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平抛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它体现了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先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再进行合成,从而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且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节的内容较简单,得出结论也并不难,但是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运动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直观感受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
三、学情分析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学习。
2.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也已经掌握。
3.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世界咖啡会议模式,能积极参与组内和组间的讨论,学会分享和贡献。
②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的性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③能利用现有器材进行平抛运动的相关实验并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造。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参与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过程。
②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培养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③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是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化繁为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参与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过程,培养学生个体在群体中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②体验科学研究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运动规律。
六、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归纳出其运动规律。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分组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利用多媒体(见光盘)、导学案(见附录Ⅰ)、平抛实验教具(见包括自制教具附录Ⅱ)
八、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今天,我们大家齐聚在这里,如果针对某个主题进行思维的碰撞,一定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本节课我们就想以著名的世界咖啡会议模式为载体来探究一个物理问题。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世界咖啡?著名的“world 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就是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世界咖啡让参与者进行深度的汇谈,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世界咖啡的五项原则是:①明确会谈内容②创造热情友好的氛围③鼓励每个人的投入、贡献④吸收多元文化,接受不同观点⑤收获、分享共同成果。我们今天就想以她为载体和大家一起一边听着悠扬的咖啡厅音乐,一边探究“平抛运动”。
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的活动流程:
1.小组内实验、研讨5min。首先选出店长,确定自己咖啡屋的名字。然后针对主题进行实验、讨论,将结果整理在导学案上以供交流。(负责人:店长)
2.组间自由交流5min(店长留守本咖啡屋,为其他组组员介绍本组实验和研究成果,本组组员去其他咖啡屋学习经验)
3.完善研究成果2min(所有人回到本组,结合学习到的经验完善本组研究成果)
4.展示交流(每组1min)活动一:组内研讨下面我给各组确定一下主题,然后大家开始进行活动的第一项——组内实验、研讨。首先选出店长,确定自己咖啡屋的名字。然后针对主题进行实验、讨论,将结果整理在导学案上以供交流。(负责人:店长)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实验、研讨。首先选出店长,确定自己咖啡屋的名字。然后针对主题进行实验、讨论,将结果整理在导学案上以供交流。(负责人:店长)通过开放的氛围,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自主研讨的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思维的空间,便于课堂的教学生成。活动二:组间自由交流接下来开始进行活动的第二项——组间自由交流。(店长留守本咖啡屋,为其他组组员介绍本组实验和研究成果,本组组员去其他咖啡屋学习经验)
教师巡视指导。组间自由交流(店长留守本咖啡屋,为其他组组员介绍本组实验和成果,本组组员去其他咖啡屋学习经验)进一步扩大交流的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交流平台,激发思维的火花。活动三:组内整理完善接下来开始进行活动的第三项——完本组善研究成果(所有人回到本组,结合学习到的经验完善本组研究成果)
教师巡视指导。组员回到本组,结合学习到的经验完善本组研究成果。大范围的交流之后,给小组一个静下心来整理完善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活动四:展示交流接下来开始进行活动的第四项——展示交流。
教师指导、归纳、评价。各组派代表交流。集体智慧的碰撞。总结归纳(结合活动四进行)总结归纳平抛运动。(多媒体演示)
一、什么是抛体运动?平抛运动?
以一定的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的作用,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抛体运动;在抛体运动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方向沿方向,我们把这样的抛体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
探究一:平抛竖落仪Ⅰ(多媒体演示)
1.本实验中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并说明原因。
2.做实验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4.本实验的结论?并说明原因。
5.请提出本实验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探究二:平抛竖落仪Ⅱ
1.本实验中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并说明原因。
2.做实验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本实验的结论?并说明原因。
4.请提出本实验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探究三:射击(多媒体演示)
1.树枝上的一只猴子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对准它,为了逃脱即将来临的厄运,它想让自己落到地面上逃走。但是就在它掉离树枝的瞬间子弹恰好射出枪口,问猴子能逃脱厄运吗?
2.如果固定猴子不动,发射子弹,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3.如果使猴子在发射子弹的同时自由下落,你观察到什么现象?4.本实验的结论?并说明原因。
5.请提出本实验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播放20xx中俄海上联合军演视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探究四:双轨平抛仪(多媒体演示)
1.本实验中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并说明原因。
2.做实验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本实验的结论?并说明原因。
4.请提出本实验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探究五:描轨迹
1.本实验的结论?
2.请提出本实验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三、理论探究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初速度为v0,不受力,匀速直线运动。
2.竖直方向: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自由落体运动。
四、平抛运动的规律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①速度:vx= v0,vy=gt
②位移:x=v0t
③平抛物体飞行时间,由飞行高度h决定,与水平初速度v0大小无关。
④轨迹方程:x=v0t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各组派代表交流。给学生的课堂研讨和课后的继续研讨一个指引方向。思考拓展
作业布置
1.增大抛出速度,会出现什么情况?(人造卫星的奥秘蕴藏其中)
2.请你来当飞行员。(推荐学生进入教师的博客游戏)
3.什么是斜抛运动?(预习)
4.斜抛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运动,水平方向做运动,竖直方向做运动。(预习)
5.完成导学案。若有问题相互交流。带着问题反思研讨的结论。
九、板书设计
1. ppt内容:见光盘
2. 黑板内容(黑板中间):
world cafe
—— 平抛运动
一、什么是抛体运动?平抛运动?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
三、理论探究平抛运动
四、平抛运动的规律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x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x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三、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安装调平
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
2.建坐标系
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轴。
3.确定球的位置
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值处的y值,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
4.描点得轨迹
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
五、数据处理
1.计算初速度
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均匀的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值,利用公式y=2(1)gt2和x=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最后算出v0的平均值。
2.验证轨迹是抛物线
抛物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ax2,将某点(如b点)的坐标x、y代入上式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近似都成立,则说明所描绘的曲线为抛物线。
六、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没有调水平,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
2.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
3.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看其是否会加速或减速运动).
2.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
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
6.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
教学目标:
1、掌握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2、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曲线运动
1、现象分析:
(1) 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曲线
2、结论:(1)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2) 范围:曲线运动是普遍的运动情形。小到微观世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大到宏观世界(如天体运行)都存在。生活中如投标枪、铁饼、跳高、跳远等均为曲线运动。(说明)为什么有些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些物体做曲线运动呢?那我们必须掌握曲线运动的性质及产生的条件。
二、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
1、三个演示实验
(1)演示在旋转的砂轮上磨刀具。
观察并思考问题:磨出的火星如何运动?为什么?
分析:磨出的火星是砂轮与刀具磨擦出的微粒,由于惯性,以脱离砂轮时的速度沿切线方向飞出,切线方向即为火星飞出时的速度方向。
(2)演示撑开带有雨滴的雨伞绕柄旋转,伞边缘上的水滴如何运动?
观察并思考:水滴为什么会沿脱离时的轨迹的切线飞出?
分析:同上(3)演示链球运动员运动到最快时突然松手,在脱手处小球如何飞出?
观察并思考:链球为什么会沿脱手处的切线飞出?分析:同上
2、理论分析:
(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何确定某点心瞬时速度? 分析:如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2)在曲线运动中如何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分析:用与直线运动相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
先求ab的。平均速度,据式: 可知: 的方向与 的方向一致, 越小, 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当 时,ab曲线即为切线,a点的瞬时速度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可见,速度的方向为质点在该处的切线方向,且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3、结论: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观察与思考三个对比实验说明:以下三个实验是在实物展示台面上做的,由于展示台是玻璃面,而运动的物体是小钢球,摩擦力很小,可看成光滑的平面。初速度是从一斜槽上滑到台面上实现。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时将如何运动?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正前方向或正后方向放一条形磁铁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受磁铁作用,会使小球加速或减速,但仍做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时小球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侧力,小球将改变轨迹而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从以上实验得出三个启示:
启示一:物体有初速度但不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匀速直线运动(如实验一)
启示二:物体没有初速度但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做加速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等)
启示三:物体既有初速度又有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
答:a、当初速度方向与外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将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实验二等)
b、当初速度与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如实验三、水平抛物体等)
提问:根据以上实验及启示,分析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结论: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1) 要有初速度 (2)要有合外力(3)初速度与合外力有一个角度
五、思考与讨论练习:
飞机扔石头,分析为什么石头做曲线运动?
分析:石头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具有飞机同样的水平初速度,且受重力,初速度与重力方向有角,所以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引申:
(1)、我们骑摩托车或自行车通过弯道时,我们侧身骑,为什么?讨论后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2)山公路路面有何特点?火车铁轨在弯道有何特点?(回家思考)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3、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4、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重点难点
重点: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难点:理解并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实验、讲解、归纳、推理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小钢球、条形磁铁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录像】飞行的铁饼,导弹,卫星?
在实际生活中,曲线运动是普遍发生的。 曲线运动有什么特点?物体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提问: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有什么区别?
——运动轨迹是曲线。
——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放录像】
(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见课件)
(2)、撑开的带有水的伞绕着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总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中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具有加速度。
c: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演示实验】(投影仪显示)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边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归纳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讨论】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是否一致?
对照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
【看书】抛出的石子,飞行的人造卫星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课堂练习:课本p83练习一(1)、(4)两题学生讨论;(2)、(3)两题课堂练习,并点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结果。教师评讲。
(四)、巩固练习
物体在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外力f1,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d】
(五)、课堂小结
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3、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六、课外作业
(略)
一、教材分析
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从本节内容安排来讲是安排在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力学的直线运动之后,又在平抛、圆周、天体等更复杂曲线运动之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后面研究学习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把必修一牛顿运动力学直线运动,学完,对于用牛顿运动力学处理直线运动应该没太大问题。但曲线运动还从未接触过,不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曲线运动,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么是曲线运动。关键是曲线运动方向和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他们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列举各种生活实例及实验探究,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节内容。由于高一学生基本还保留了对直观现象的兴趣,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 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
2、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让学生认真体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观察--推理—假设、猜想—实验验证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2、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
2、 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探究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前面学习了很多直线运动知识,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真正直线运动的例子,会发现很难举出,反而生活中轨迹是曲线的例子较多,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即各种运动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
2、 推进新课
一、探究曲线运动的位移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为下一节研究平抛运动作出铺垫。
二、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先理论探究:结合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确定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
实验探究验证:演示砂轮工作视频,雨伞旋转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砂轮切割钢材产生的火花、转动的小雨伞甩出的水滴方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速度的方向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突出重点;观察演示实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进一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进而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了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运动描述的实例----蜡块的运动
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逐步提问,师生互动,逐步解决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蜡块的位置?
2、如何确定蜡块的速度?
3、如何确定蜡块运动的轨迹?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学生对平面内的运动描述有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
氛掀起高潮,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探究美
四、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实验与探究]先理论探究后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体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观察--推理—假设、猜想—实验验证,也使学生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并获得成就感。]
五、针对练习
[设计意图:针对性的训练用来巩固本节课所讲的重、难点知识,同时也用来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
6.1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定义: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
曲线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始终在变化,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跟它的速度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七、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同时以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讨论及信息技术的演示来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信心得到增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如果能在实验室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曲线运动条件和速度方向,效果会更好。
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曲线运动
第二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要点
1、 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 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3、 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相不影响。
4、 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5、 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
重点、难点解析
一、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的速度
(1)曲线运动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2)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则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应为时间t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如下图所示 t; 1201731390"> 随时间取值减小,由下图可知时间t内位移的方向逐渐向a点的切线方向靠近,当时间趋向无限短时,位移方向即为a点的切线方向,故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即a点的切线方向。
t; style='width:108pt;>
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 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2)速度
(3)加速度
(2)将船渡河的运动沿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方向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 为轮船实际上沿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 为轮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
当 时:
①要使船垂直横渡,则应使 =0,此时渡河位移即实际航程最小,等于河宽d。
②要使船渡河时间最短,则应使 最大,即当 。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 物体可能沿直线bb运动
c. 物体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 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到a
解析 根据物体沿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由a到b的运动过程中,f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总交某一角度(不等于零和不等于 之间只有曲线bc,故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为bc。-f与
说明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既然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它的加速度方向必然不平行于速度方向,而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运动方向一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侧。
例2 飞机在航空测量时,它的航线要严格地从西到东。如果飞机的速度是80km/h,风从南面吹来,风的速度为40km/h,飞机所测地区长为80km,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解析 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飞机的合速度为
所用时间为
答案 需要的时间为1.15h
说明 (1)飞机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一个是飞行运动。 速度为80km/h;另一个是随风一起的运动,速度为40km/h。飞机相对地的运动为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
(2)合运动的速度方向必须沿所测地区的长度方向。
(3)飞机相对地的运动为合运动,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例3 小船在d=200m宽的河中横渡,水流速度v1=2m/s,船在静水中的航速v2=4m/s,求:
(1)小船怎样过河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l是多少?
(2)小船怎样过河位移最小,所需时间t2是多少?
即小船垂直于河岸行驶时,过河时间最短,需50s。
(2)位移最小应等于河宽 高三,合位移与合速度应垂直河岸,如图所示,则
,即船向与岸成 角
渡河时间
说明 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明确哪是合运动,哪是分运动,根据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及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解题时要注意画好示意图。
?模拟
1、 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数值、速度数值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c.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直线运动
d. 物体的受力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有可能做直线运动
3、 物体在几个共点的恒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其中的一个恒力,该物体的运动 ( )
a. 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c. 一定是曲线运动
d. 上述几种运动形式都有可能
4、 下列关于运动状态与受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的'受力情况一定变化
b.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可以是恒力
5、 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它的轨迹由上到下(如图示曲线),关于质点通过轨迹中点时的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
b.
c. d. b. 0
c. d.
11、 一架飞机沿仰角13. 一艘小船从河岸a处出发渡河,小船保持与河岸垂直方向行驶,经过10分钟到达正对岸下游120m的c处,如图所示。如果小船保持原来的速度逆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
?试题答案】
1、 a 2. c 3. d 4. cd 5. b 6. b 7. bcd 8. bcd 9. d 10. c
11、 480 240 12.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13、 d=200m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4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 2、导弹做曲线运动 3、汽车做曲线运动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 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 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
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曲线运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课件2,抛出的手榴弹做曲线运动,加强认识.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5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3.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传输电路中电功率转化及电损耗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解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送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是通过电线输送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出示:电能输送挂图,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作介绍。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提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板书:(高压输电的道理)
分析讨论的思路是: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输电线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所以,输电时,必须要尽量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提问: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
提问: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际价值。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从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也是可行的。
板书结论:(a: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讲解: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板书:(b:输电功率必须足够大。)
提问: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分析: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模块:必修二
(3)所属章节: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
二、教学设计
教材地位:本节是学习完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直线运动后,转入研究的一个新的运动类型,首先让学生对曲线运动有个感性的认识,知道曲线运动就是轨迹是运动轨迹曲线的运动,然后在对曲线运动的特点有一个初步认识。尤其是认识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对后面几节的学习以至动力学的理解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
设计思路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设计思路是:
过程1(视频演示):列举砂轮上飞出的炽热微粒、旋转陀螺上甩出的墨水等圆周运动物体实例,说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具有不同的方向。由圆周运动情况猜想到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沿切线方向。
过程2(实验演示)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任意曲线轨道进行实验,小球在脱离轨道后,沿切线方向运动。
过程3(理论分析)过曲线上A、B两点作割线,当B点非常靠近A点时,割线便成了过A点的切线
过程4(归纳概括)形成结论: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切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设计思路是: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探究过程,领会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2.体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难点:
1理解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用具
任意弯曲轨道(可拼接),小钢球(鼠标球),墨水,条形磁铁,斜面轨道,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描述
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种运动形式,我们已经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打过交道,它们的特征是运动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情形
1、自由释放一粉笔头;
2、平抛出一粉笔头
两种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呢?(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大家能不能举出其它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直线运动已经学过,但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却是曲线运动。
研究曲线运动的特点,研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等问题将是我们更重要的任务,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曲线运动。
首先,我们来看几种现象……
进入新课:
(一)、曲线运动的方向
1、两个视频演示
(1)演示在旋转的砂轮上磨刀具。
观察并思考问题:磨出的炙热微粒将如何运动?从不同的位置磨出的炙热微粒飞出的方向是否相同?
(2)在旋转的陀螺上滴上墨水,墨水被飞速甩出。
观察并思考:墨水甩出时的方向是怎样的?从不同的位置甩出的方向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具有不同的方向。
如何确定铁屑和墨水飞出时的运动方向呢?
2、实验演示:(如右图)小钢球沿任意弯曲的轨道运动,从不同的出口离开轨道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运动痕迹。
观察并思考问题:钢球离开轨道时的速度方向与轨道(曲线)有什么关系?
3、理论分析:
思考并讨论:
(1)在直线运动中如何确定某点的瞬时速度?
分析:如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2)在曲线运动中如何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分析:用与直线运动相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
先求ab的平均速度:由可知,的方向与的方向一致,当越小,越接近于a点的瞬时速度。当à0时,当b点非常非常接近a点时,ab割线即为切线,a点的瞬时速度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可见,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为质点在该处的切线方向,且方向是时刻改变的。(速度的变化包含哪几层含义?)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结论: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思考与体验】
1、画出质点沿曲线从左向右运动时,在a、b、c三点的速度方向。
?思考与体验】
2、下图为一辆未安装好的自行车,请画出前、后轮上各点在正常行驶时,相对于骑车人的速度方向,并为该自行车设计安装挡泥板。
(可展示自行车实物,由学生设计方案教师点评)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为什么有些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些物体做曲线运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1、实验探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分组实验)。
(1)在斜面顶端放置一钢球,放开手让钢球自由滚下,观察钢球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记住钢球的运动轨迹.
师:钢球运动情况如何?
(钢球做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师:请同学们来分析钢球在桌面上的受力情况.
(钢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还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师:合力的方向如何?
(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合力就是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但与运动方向相反)
(2)在刚才实验中,钢球的运动路径旁边放一块磁铁,重复刚才的实验操作,观察钢球在桌面上的运动情况.
师:钢球运动情况如何?
(钢球做曲线运动)
师:分析钢球在桌面上的受力情况.
(钢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二力平衡。还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此外还受到磁铁的吸引力)
师:合力的方向如何?
(合力的方向随着钢球的运动不断改变,但总是不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
在以上几个实验中,第一个钢球只受到与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作用,做的是直线运动。
第二个钢球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的力的作用,做的是曲线运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情况下物体会做曲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力的作用时,会做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提问:那我们该如何总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3、结论: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1)要有初速度
(2)要有合外力
(3)初速度与合外力有一个角度
强调总结: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思考拓展】
观察抛出石子的运动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运动,思考下列问题: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轨迹、速度方向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三者位置关系如何?
物体运动轨迹夹在速度方向和合外力方向之间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轨迹弯曲方向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必指向运动轨迹凹的一侧
?思考与体验】
3、如图,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大小不变),则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
(a)
a、能沿曲线ba运动
b、能沿直线bb运动
c、能沿曲线bc运动
d、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思考与体验】
4、按照教材p3
“做一做”栏目中的描述,自制一只“飞镖”,体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与轨迹曲线的关系。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小结】
1、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轨迹是曲线
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
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合外力不为零
2、曲线运动的特点:
3、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4、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四、教学反思
1、在探究“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中,教师并不是从几个有限的实验事实出发,就急于给出关于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定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尝试更一般性的推理论证。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围绕“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这个问题,教师不要一味讲授,而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最终得到了预期的结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2、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曲线运动
1、现象分析:
(1) 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
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
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曲线
2、结论:
(1)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 范围:曲线运动是普遍的运动情形。小到微观世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大到宏观世界(如天体运行)都存在。生活中如投标枪、铁饼、跳高、跳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说明)为什么有些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些物体做曲线运动呢?那我们必须掌握曲线运动的性质及产生的条件。
二、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
1、三个演示实验
(1)演示在旋转的砂轮上磨刀具。
观察并思考问题:磨出的火星如何运动?为什么?
分析:磨出的火星是砂轮与刀具磨擦出的微粒,由于惯性,以脱离砂
轮时的速度沿切线方向飞出,切线方向即为火星飞出时的速度方向。
(2)演示撑开带有雨滴的雨伞绕柄旋转,伞边缘上的水滴如何运动?
观察并思考:水滴为什么会沿脱离时的轨迹的切线飞出?
分析:同上
(3)演示链球运动员运动到最快时突然松手,在脱手处小球如何飞出?
观察并思考:链球为什么会沿脱手处的切线飞出?
分析:同上
2、理论分析:
思考并讨论:
(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何确定某点心瞬时速度?
分析:如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2)在曲线运动中如何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分析:用与直线运动相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
先求ab的平均速度,据式: 可知: 的方向与 的方向一致, 越小, 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当 时,ab曲线即为切线,a点的瞬时速度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可见,速度的方向为质点在该处的切线方向,且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3、结论: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观察与思考三个对比实验
说明:以下三个实验是在实物展示台面上做的,由于展示台是玻璃面,而运动的物体是小钢球,摩擦力很小,可看成光滑的平面。初速度是从一斜槽上滑到台面上实现。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时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正前方向或正后方向放一条形磁铁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受磁铁作用,会使小球加速或减速,但仍做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时小球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侧力,小球将改变轨迹而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从以上实验得出三个启示:
启示一:物体有初速度但不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匀速直线运动(如实验一)
启示二:物体没有初速度但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做加速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等)
启示三:物体既有初速度又有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
答:a、当初速度方向与外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将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实验二等)
b、当初速度与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如实验三、水平抛物体等)
提问:根据以上实验及启示,分析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结论: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1) 要有初速度 (2)要有合外力(3)初速度与合外力有一个角度
四、思考与讨论练习:
1、飞机扔炸x弹,分析为什么炸x弹做曲线运动?
分析:炸x弹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具有飞机同样的水平初速度,且受重力,初速度与重力方向有 角,所以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引申:
(1)、我们骑摩托车或自行车通过弯道时,我们侧身骑,为什么?讨论后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2)山公路路面有何特点?火车铁轨在弯道有何特点?(回家思考)
2、物体在光滑水平桌面受三个水平恒力(不共线)处于平衡状态,当把其中一个水平恒力撤去时,物体将:
a、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 物体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讨论:
1、物体的初始状态如何?
答: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题目没有明确)
2、合外力情况如何?
答:开始合外力为零,当撤去一个力时,物体将受到与撤去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合外力。((动画演示受力分析过程)
3、物体将如何运动?
答:a、当初速度为零时,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当初速度不为零时,当初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有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因此本题答案是:c。
总结:
本文作者系江西省永修县第一中学实验电教处主任,89年毕业于江西师大教育传播系,从事物理教学十多年,本堂课是在2000年2月15日上的九江市县级中学首次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的成功课例,在九江市首届多媒体教学成果展示中受到市教研室领导及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一、教材分析
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从本节内容安排来讲是安排在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力学的直线运动之后,又在平抛、圆周、天体等更复杂曲线运动之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后面研究学习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把必修一牛顿运动力学直线运动,学完,对于用牛顿运动力学处理直线运动应该没太大问题。但曲线运动还从未接触过,不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曲线运动,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么是曲线运动。关键是曲线运动方向和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他们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列举各种生活实例及实验探究,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节内容。由于高一学生基本还保留了对直观现象的兴趣,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 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
2、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让学生认真体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观察--推理—假设、猜想—实验验证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2、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
2、 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探究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前面学习了很多直线运动知识,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真正直线运动的例子,会发现很难举出,反而生活中轨迹是曲线的例子较多,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即各种运动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
2、 推进新课
一、探究曲线运动的位移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为下一节研究平抛运动作出铺垫。
二、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先理论探究:结合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确定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
实验探究验证:演示砂轮工作视频,雨伞旋转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砂轮切割钢材产生的火花、转动的小雨伞甩出的水滴方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速度的方向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突出重点;观察演示实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进一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进而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了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运动描述的实例----蜡块的运动
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逐步提问,师生互动,逐步解决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蜡块的位置?
2、如何确定蜡块的速度?
3、如何确定蜡块运动的轨迹?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学生对平面内的运动描述有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
氛掀起高潮,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探究美
四、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实验与探究]先理论探究后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体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观察--推理—假设、猜想—实验验证,也使学生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并获得成就感。]
五、针对练习
[设计意图:针对性的训练用来巩固本节课所讲的重、难点知识,同时也用来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
6.1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定义: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
曲线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始终在变化,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跟它的速度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七、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同时以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讨论及信息技术的演示来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信心得到增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如果能在实验室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曲线运动条件和速度方向,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2、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曲线运动
1、现象分析:
(1) 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结论:轨迹是曲线
2、结论:(1)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2) 范围:曲线运动是普遍的运动情形。小到微观世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大到宏观世界(如天体运行)都存在。生活中如投标枪、铁饼、跳高、跳远等均为曲线运动。(说明)为什么有些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些物体做曲线运动呢?那我们必须掌握曲线运动的性质及产生的条件。
二、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
1、三个演示实验
(1)演示在旋转的砂轮上磨刀具。
观察并思考问题:磨出的火星如何运动?为什么?
分析:磨出的火星是砂轮与刀具磨擦出的微粒,由于惯性,以脱离砂轮时的速度沿切线方向飞出,切线方向即为火星飞出时的速度方向。
(2)演示撑开带有雨滴的雨伞绕柄旋转,伞边缘上的水滴如何运动?
观察并思考:水滴为什么会沿脱离时的轨迹的切线飞出?
分析:同上(3)演示链球运动员运动到最快时突然松手,在脱手处小球如何飞出?
观察并思考:链球为什么会沿脱手处的切线飞出?分析:同上
2、理论分析:
(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何确定某点心瞬时速度? 分析:如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2)在曲线运动中如何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分析:用与直线运动相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
先求ab的。平均速度,据式: 可知: 的方向与 的方向一致, 越小, 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当 时,ab曲线即为切线,a点的瞬时速度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可见,速度的方向为质点在该处的切线方向,且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因此,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3、结论: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观察与思考三个对比实验说明:以下三个实验是在实物展示台面上做的,由于展示台是玻璃面,而运动的物体是小钢球,摩擦力很小,可看成光滑的平面。初速度是从一斜槽上滑到台面上实现。
(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时将如何运动?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正前方向或正后方向放一条形磁铁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方向受磁铁作用,会使小球加速或减速,但仍做直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时小球将如何运动?
讨论结果: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侧力,小球将改变轨迹而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
2、从以上实验得出三个启示:
启示一:物体有初速度但不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匀速直线运动(如实验一)
启示二:物体没有初速度但受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提问)
答:做加速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等)
启示三:物体既有初速度又有外力时,将做什么运动?
答:a、当初速度方向与外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将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实验二等)
b、当初速度与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如实验三、水平抛物体等)
提问:根据以上实验及启示,分析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结论: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1) 要有初速度 (2)要有合外力(3)初速度与合外力有一个角度
五、思考与讨论练习:
飞机扔石头,分析为什么石头做曲线运动?
分析:石头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具有飞机同样的水平初速度,且受重力,初速度与重力方向有角,所以做曲线运动。(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引申:
(1)、我们骑摩托车或自行车通过弯道时,我们侧身骑,为什么?讨论后动画演示受力分析与初速度的关系。
(2)山公路路面有何特点?火车铁轨在弯道有何特点?(回家思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高一物理曲线运动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2.通过分解平抛运动,学生能够体验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抛运动的实例分析和学生实验,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探究,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研究的喜悦。
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体验合作的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及规律的应用。
?难点】
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讲解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环节二:新课探究
从受力情况看:
a.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 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 。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 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
环节三:巩固练习
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求物体的初速度。( g取10 m/s2 )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让同学们课下思考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之间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广泛,看了考试真题可能也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推荐报名教师编制考试笔试网校高清课程点击购买,随报随学,不限时间次数。免费试听进行系统学习。关于教师编制考试相关最新资讯或备考点击进入备考专题,小编助您一次通过!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物理力与运动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
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一、热身训练:
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 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 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 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 千米/时
4. 54千米/时= _米/秒
二、典型例题: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
三、课堂巩固: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 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 _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 _ 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 __ 为参照物的。
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 _米/秒,合 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 ____米的路程。
4.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 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用上述第 __种方法比较方便.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3.5米/秒 b.3.75米/秒 c.4米/秒 d.4.5米/秒
7.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a b b. b c c. b d d. a d
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
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⑴ 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⑵ 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四、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3. a、b两辆车各自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为3:2,当它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3:4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
a.9:8 b.2:1 c.8:9 d.1:2新 课标 第一 网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5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
a.小明先到终点 b.小华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7.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 )
a.1米/秒 b.5米/秒 c.20千米/时 d.40千米/时
8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二、填空题
1 2008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行.快速公交一号线全程24km,北起 新北公交中心站,南至武进公交中心站,全程运行时间为40min,快速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
3 右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 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
4.如图5-16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 __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 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2l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2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四、计算题
1 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 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 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2.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码 e.u-8888
日期 02-05-28
上车 10∶00
下车 10∶05
单价 2.00元
里程 6.0km
金额 16.00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图5-25是一个跑步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信息1:他们两个人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2:
信息3:
试在一张图中画出两人的速度图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