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8篇

写好教案是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钻研教材的教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六年级音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8篇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欣赏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能够区分歌曲的段落,记忆歌曲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歌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欣赏第一圆舞曲,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歌曲。

教学难点: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录像片段:画面是春天来临的景色,背景音乐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提问:这是什么季节?表现了什么?背景音乐有谁听过?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打开书看欣赏曲目的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3)复听:歌曲是几拍子的?

(4)分段欣赏

①听赏第一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规整、旋律上行)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

b、学生模唱主题旋律。

c、用竖笛演奏第一圆舞曲主题。

d、复听第一圆舞曲

②听赏第二圆舞曲

a、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速度稍快、节奏跳跃)

b、这段圆舞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小鸟圆舞曲》《快乐的舞蹈》等)

③听赏第三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姑娘们的歌唱》《河水的歌唱》等)

④听赏第四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节奏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自由的天空》《湛蓝的河水》等)

⑤听赏第五圆舞曲

a、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b、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c、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如《勤劳的人民》《歌唱幸福的生活》等)

3.教师介绍曲作者。

被称为“圆舞曲”的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主要曲目。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百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的头衔。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谈谈你的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5.对比欣赏民族管弦乐版、动画与管弦乐版《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谈谈你的感受?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6.音乐拓展。

我们以前还听过哪些圆舞曲?(《溜冰圆舞曲》《杜鹃圆舞曲》等)

7、教师小结:

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被誉为“圆舞曲”的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其它圆舞曲,去欣赏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

(责任编辑: )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

(一)初听:

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二)复听

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

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

(三)再次欣赏

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学生欣赏后回答。(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

根据旋律的特点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个段落,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绘了长江源头江水滚滚,急流涌进的磅礴气势。)

那么相比之下中部的旋律又有什么特点呢?(缓缓起伏、平稳,描绘了长江水缓缓流淌,委婉秀丽的中下游之美。)

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段,将歌曲推向高潮,再一次描绘了长江的雄伟壮丽,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升天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高潮所在。

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2)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教学目标】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放录象(学生听)

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1)练习轮唱

(2)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舞剧《小刀会》剧情。

2.通过记忆法,随录音哼唱歌曲《花香鼓舞》,记忆主题旋律。通过欣赏歌曲《花香鼓舞》,引导学生喜欢歌曲的江南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记忆主题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材分析

?花香鼓舞》是民族舞剧《小刀会》中的选曲,表现的是小刀会起义军打败清兵和英兵,占领了上海城,老百姓跳起《花香鼓舞》欢迎起义军,庆祝胜利的情景。《花香鼓舞》的旋律取材于江苏扬州地区的《渔篮花鼓》。如果把它与《茉莉花》对照一下,可以明显地感到与《茉莉花》在旋律走向和节奏上的相似之处。

?花香鼓舞》“”《茉莉花》“”

歌曲为一段体,徵调式转宫调式,由五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六小节,围绕5音上下回转,连音与断音的交替运用和直接上行到音,使音乐显得明朗、活泼,前两小节的旋律与《茉莉花》第二、三小节的旋律一样,一开始就给人明显的江南音调特征,使人联想起江南特有的水乡景色。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后半句从5下行到1在2音上回绕,音乐更显得柔和。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是连接的两个乐句,每个乐句五小节,中间没有明显分句的痕迹。前两小节节奏的变化和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增添了歌曲的活泼情绪。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扩展句,共八小节,前三小节是衬词,音乐使用了前面部分乐句的元素,然后重复第四乐句结束。全曲始终围绕着5音,最后转回宫调,婉转、细腻,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要求: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舞剧小刀会的片断,介绍《小刀会》的剧情,介绍《花香鼓舞》在整个舞剧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花香鼓舞》

1.教学要求:初次聆听歌曲《花香鼓舞》。

师:说出歌曲的情绪、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优美、婉转,速度稍慢,具有江南地区的音乐特征。

2.再次聆听歌曲《花香鼓舞》。

师:听辨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江南民歌的旋律相似?

生:茉莉花……

分析《花香鼓舞》《茉莉花》的相似之处。

教学要求:听辨两首歌曲,感受两首歌曲在旋律、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教师播放歌曲《花香鼓舞》和《茉莉花》。

生:都是优美婉转具有江南小调的音乐风格特点的乐曲。

3.教师出示《花香鼓舞》歌曲谱例,学生哼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要求:学生随录音划拍子演唱,注意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连贯,把握歌曲婉转的艺术风格。

4.欣赏《小刀会》序曲。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再一次熟悉《花香鼓舞》的音乐,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加深对作品的了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花香鼓舞》具有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特征。同学们在熟悉这首作品以后,还可以找一找与其类似的音乐作品,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旋律连接。

2、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一声部学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2、通过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对旋律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一声部部分。

教学难点:

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书第40页综合训练1)

注意: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注意声音要连贯,音阶要清晰,口形要正确。

二、综合训练

1、两人为一组,念熟第一条乐句谱子,再跟琴唱一唱。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学生讨论:这条乐句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每一个音符)

结论:骨干音是“do”、“mi”、“sol”,第一乐句落在属音sol上,有半终止感,这条乐句结尾应该落在do上。

3、两人一组,讨论创作旋律。

跟教师的琴声唱一唱,看谁连接的流畅、通顺。

4、(第二乐句处理办法同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骨干音是“la”、“do”、“mi”,该句为五声羽调式,结束音应该落在la上。

三、学唱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1、教师介绍党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易。

(讲一些革命、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学生听一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用la来哼哼。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特点,听后感受?

3、学唱曲谱:

两人为一组,将歌曲的歌谱读熟。教师带领复读。

跟琴视唱曲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跟琴视唱歌词。

反复练唱。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稍快热情民歌风格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2、歌曲处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力度记号来唱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1、以独唱、齐唱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第一声部的掌握情况,抽查5人次。

2、全体学生唱一遍歌曲。

教学生第二声部,掌握节奏。

3、师弹琴,让第一声部用“u”,第二声部用“mi”唱。

4、把歌曲加入进去,让学生体会歌曲与词的结合。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以亲切、热情的情绪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请同学观察:书中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把它们找出来,分别唱一唱。

3、这首歌曲与以往我们学过的不同,出现了很多间奏?

提问:有间奏就代表休止吗?

我们应该怎样演唱这一部分?

练唱。

4、找出这首歌中出现的一些衬词和叠词。

“嗨”、“的哩”、“高高”、“长长”……

着重练一练这几个词的演唱。

5、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四、党对我们的关怀真的是亲亲的。下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北京喜讯到边寨》。大家自己来体会。

板书设计: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力度变化:

强―中弱―中强―强―中弱―很弱―中弱

课后小记: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通过划拍的方法,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理解6/8拍的强弱规律,能跟着老师击拍,要击出“强、弱、弱、次强、弱、弱”的强弱规律来。

教材分析

歌曲《啊,高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八六拍,音乐具有叙述性,优美而平静。第二部分为两个乐段,四四拍。第 二乐段在两句“啊,高山”富有想象的音调后,节奏突变,大量使用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型,表现了青少年向科学高峰进军的顽强意志。第二乐段歌词的名言,音乐变得宽广起来,表现了青少年宽广的视野和心胸。第一、二部分虽然节拍不同,但在音调上仍有紧密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介绍爱因斯坦的名言诗词中的警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引出歌曲内容。

二、欣赏《啊,高山》

1.初次聆听《啊,高山》感受节拍特点。

教学要求:学生听赏歌曲时,在强拍的时候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2.学习八六拍。

教学要求:请同学跟着老师击拍,要击出“强、弱、弱、次强、弱、弱”的音响来。学会八六拍指挥图式。

3.聆听《啊,高山》第一段。

教学要求:

(1)学生随《啊,高山》的录音作八六拍指挥练习。

(2)学生随歌曲录音晃动身体,用律动的方法感受八六拍悠荡、抒情的节奏特点。

4.聆听《啊,高山》第二段。

教学要求:感受八六拍的节奏特点。第二乐段节拍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

师:请学生们在强拍的位置上拍腿,分辨出歌曲两个乐段的节拍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节拍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指挥吗?

生:随歌曲的节拍区分八六拍节奏和四四拍节奏特点。

5.感受节拍特点。

师:歌曲中有很多的附点音符出现,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生:附点音符的使用使音乐充满动感,表现了青少年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顽强意志。

6.再听歌曲体会、感受歌曲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歌曲《啊,高山》的歌词是根据诗词中的警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而创作的,让我们记住它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一些励志警句我们交流一下。

五六年级音乐教案篇8

教学内容:唱歌《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难点:1、切分音的时值。

2、音程的音准。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出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让学生回答这个标志是什么?

谁知道奥林匹克五环旗的含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

2.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首先阅读歌曲中的提示。和学生共同说一说对北京奥运会的了解。

(1)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范唱。

①歌曲内容唱的是什么子

②歌曲分为几段?(歌曲分两段)。

(2)学生跟翻唱录音轻声模唱歌词。

(3)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

(5)分段学唱歌谱。

①第一乐段

注意:a、切分音的时值以及节拍重音;

b、每一句最后一个音要唱足时值(三拍);

c、6—4、7—3音程的音准;要体现出进行曲的风格。

②第二乐段

注意:a、本段与第一乐段情绪上的对比;

b、3—6、2—6、6—3音程的音准;

c、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力度变化。

(6)集体练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7)教师小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参考8篇

音乐教案模板优质8篇

关于幼儿的音乐教案精选8篇

大班音乐拜新年教案8篇

中小班音乐教案8篇

好朋友音乐教案8篇

强与弱音乐教案优秀8篇

强与弱音乐教案8篇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998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