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教案写好,我们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教案在撰写的时候,大家肯定要强调联系实际,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下雪天堆雪人的快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
3、理解词语“融化”,能大胆讲述雪人前后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雪人不见了》
2、雪人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小雪人,用谈话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喜欢雪吗?为什么?下雪的时候都可以做什么啊?”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下雪天里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吧。”
(二)展开部分:
1、出示五幅图片,请幼儿自由观察,了解图片大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
(1)观察图一。
教师:“下雪啦,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什么样的?”(下雪啦,地上、树上、房顶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2)观察图二。
教师:“雪地里的小朋友都在做哪些游戏?”
(雪地里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滚雪球,还有两个小朋友正在堆雪人)
教师:“雪人的眼睛、鼻子是什么样的?它戴着什么样的帽子,围着什么样的围巾?”(雪人有黑眼睛、红鼻子,戴着红帽子,围着花围巾)
(3)观察图叁。
教师:“小朋友围着雪人做了哪些事情?”
(小朋友高兴地围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4)观察图四、图五。
教师:“为什么雪人变小了?没有找到雪人的小朋友心情会怎样?”
(小朋友在找雪人,没找到很伤心)(学习词语:融化)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试着完整讲述。
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雪人变小了(融化了),感知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幼儿到室外让幼儿堆雪人,把雪握在手里,巩固雪遇热融化的知识经验。
温馨提示
1、本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时候,可用手指着图片的主要内容,提示幼儿有重点地观察图片,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
2、活动后,教师也可以将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自由讲述。
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能说出口、眼、耳、鼻的名称(分别用中、英文说)
--能撕贴五官,巩固五官在脸部位置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一面镜子、固体胶。
2、制作好的活动、可贴的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
3、幼儿活动材料《美术》。
活动过程:
1、照镜子,找五官。
--照照镜子,看看我们的脸上有什么?
--它们分别在脸的什么地方?
(1)首先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五官,要求孩子说出自己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用中、英文说出五官的名字)
然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五官图片让孩子辨认。
(2)请配班老师示范贴,可有意识地把五官位置贴错,让孩子分辨正确与否,同时请孩子把错的纠正过来。
(3)邀请孩子上台操作,教师加以指导。
2、教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美术》,提问:脸上少了什么?
3、教师讲解撕贴作画的要求:按轮廓撕下来,在背面抹上胶水,然后找到合适的位置粘贴。
4、提供材料给幼儿,鼓励幼儿大胆撕贴。
将幼儿作品放置展览区,供幼儿互相欣赏。
5、课后学念儿歌《我的五官》。
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篇3
目地要求
1、尝试红色、黄色、蓝色,感知几种常见的颜色。
2、尝试将相同的颜色物体进行配对,在游戏中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
3、初步学习收拾学具的方法
准 备
教具色板、固体胶、幼儿学具
二、 蒙氏数学《颜色配对》
(一) 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教师变换两臂动作,屈
肘—侧平举—摸肩—上举,幼儿跟着老师模仿。
(二)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师:今天,我们小三班里来了三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小红、
小黄、小蓝,你们想认识他吗,
(1)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 教师出示教具“色版”拿出红色版:小红的颜色是红色,小黄是什么颜色,小蓝?
的。在依次拿出黄色和蓝色色板,运用三阶段教学法引导
幼儿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师命名--这是红色,辨认--哪
个是红色的,说出名称--这是什么颜色,这是红色……)
游戏活动--彩色娃娃站起来
师:今天,小红……要和小朋友来玩捉迷藏,他们的颜色就藏在小朋友的身上
(3)游戏--找朋友
教师讲述游戏玩法,由教师拿出一种颜色的色板与幼儿进行颜色配对,例如:红色卡片的朋友在哪里,幼儿就举出自己手上的颜色卡片以此类推。
(三)操作学具
师:今天,小红、小黄还有小蓝他们除了和小朋友玩游戏之外,还是来找朋友的,
教师依次拿出红黄蓝的另一块色板,将颜色相同的色板并排在一起,让幼儿感受颜色的配对,
提出要求
1、 自己保管好自己的学具,掉在地板上马上捡起来
2、学会自己收拾学具
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操作
(四)延伸
在平时是可以与幼儿玩一玩颜色接龙从生活中感受颜色的多样性
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野菜,知道其名称、外形、主要特征及功效。
2、愿意接受野菜菜肴的特殊口味。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了解常见蔬菜的名称和功效。
2、物质材料:实物野菜。
3、马兰头香干,小碗、勺子、夹子、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我带来了一些菜,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野菜
1、请你们到这儿来选一棵菜,看看它长什么样,请你说一说。闻一闻是什么样的气味?
2、谁来说说你刚刚看到的菜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交流)你们知道枸杞头长大后会长出什么吗?
3、你们来看看旁边的好朋友的菜有和你长得一样的吗,找找看。
4、我们以前认识的蔬菜是生长在菜地里,今天认识的这些菜是生长在哪里呢?
5、你们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教师出示菜地与野地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菜地环境与野外环境的不同)
6、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菜都生长在野地里,不需要人专门照料,这样的菜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野菜”。
三、了解野菜的各种做法
1、你们知道这些野菜可以怎么吃吗?
2、你们说的都很棒,它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做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出示图片)
四、了解野菜的功效
1、我们来看看吃了这些野菜对我们的身体都有些什么好处吧!
2、幼儿观看野菜功效的图片。
小结:马兰头、荠菜、枸杞头都有清热降火的作用,而枸杞可以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明亮。
五、幼儿品尝
1、刚才我们知道了野菜的不同做法,那我们一起去尝尝马兰头香干吧。
2、请幼儿搬椅子、洗手,开始品尝。
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世界上有一种情感,它与生俱来,没有条件,绵绵不绝,它就是母爱!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五月,阳光灿烂,暖风拂面,那是因为在这亲情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母亲节”。在这温馨的日子里,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激我们的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及培养孩子用行动去表达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母亲的浓浓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感情。学会从小关爱妈妈,学会感恩,特开展“母亲节”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2、了解妈妈的辛劳,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用实际行动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晨间谈话活动围绕感恩母亲的话题:妈妈的生日、爱好习惯、我怎样让妈妈开心等等。
2、教师和家长共同给幼儿讲述爱妈妈的一些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给幼儿介绍5月12日是母亲节,这一天,我们要给妈妈送上最好的祝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你想给自己的妈妈送上什么祝福呢?(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准备好制作好的礼物,“美丽的花朵”。
幼儿观察,你看见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来制作“美丽的花朵”
(教师讲解花朵制作方法。)
教师分发制作材料。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美丽的花朵”
三、结束部分:
幼儿共同欣赏制作的礼物,一起和作品合影。
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二、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4、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5、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
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2的数与量小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将两种物体对应排列的不同方法。(重点)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述自己排列的过程与结果。(难点)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教具:
1、图片:小猫、小狗、小兔、小猴。
2、头饰:小企鹅一个
(二)学具:
1、衣服颜色为红黄蓝的喜羊羊、红黄蓝色的帽子和鞋子;
2、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标记的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奶瓶;
3、手拉手的妈妈和宝宝;大小不同的盘子和水果。
(三)幼儿已有知识经验:
幼儿已掌握横、竖排序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企鹅请客”的游戏情境,诱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企鹅。今天我请了许多小动物来我家做客。(播放敲门声:当当当)
——我们一起看一看谁来了?
二、通过“快乐的聚会”情境,诱发幼儿探索两种物体对应排列的不同方法。
1、创设“小客人排队”情境,引导幼儿探究排序的不同方法。
——哎呀,小动物们站的太挤了,谁愿意帮他们排成一队呀?
——你是怎样帮他们排队的?
——还可以怎样排?
2、创设“为小客人分碗”情境,引导幼儿尝试将两种物体并置对应排列。
(1)个别幼儿示范
——要开饭了,哪个小朋友能为每只小动物发一个碗。
——他们是怎么发碗的?
——还有谁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2)启发幼儿探究送碗的多元方法
——这几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发碗的?给横着排队的动物发碗有几种方法?
——给竖着排队的动物发碗有几种方法?
(3)检查、验证
——我们来看一看,每个动物是不是都对应放了一个碗?
3、创设“送食物”情境,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重叠对应排列的方法。
——饭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妈妈为我们做了哪些食物?
——请小朋友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分到每个小动物的碗里。
——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个小动物的碗里都有它爱吃的食物?
三、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练习对应排列方法。
1、介绍操作材料
今天还有一些好朋友也遇到了困难,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鼓励幼儿自由操作。
请小朋友们帮助你喜欢的好朋友去解决困难吧!
3、展示幼儿的成果。
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帮好朋友解决困难的?
四、通过“小企鹅的感谢”,帮助幼儿体验助人的快乐。
小朋友,你们可真棒,帮助我和我的好朋友解决了困难,我想请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好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