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多与少教案反思6篇

教案的质量可以影响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的学术成就,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以便制定最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多与少教案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多与少教案反思6篇

多与少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消防安全知识。

2、学习自救逃生的本领。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事先参观过消防队,消防员介绍了一些消防的初浅知识。

2、在父母带领下参观大型超市与商场,了解安全出口等相关的知识。

3、彩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4、火灾录像、烟雾发生器等。

5、幼儿自制的消毒面具、毛巾散放在活动室周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消防的相关知识

1、消防员叔叔救火时会用上哪些东西?(根据回答在投影仪上展示相应的照片)

2、消防车与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同?

3、遇到火灾应该怎样拨打119电话?

请几位幼儿用玩具时手机模拟拨打119电话,其余幼儿评判是否正确。

二、学习自救逃生的本领

1、突发事故(配班老师运用烟雾发生器模拟火灾):活动室某角落着火了,幼儿在

2、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撤离现场。

3、刚才小朋友是用什么办法逃离的?

4、一起看看消防员叔叔的介绍,逃生时怎样做才是又快又安全的。(播放逃生录像:重点了解要尽量蹲下,甚至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寻找安全出口快速逃离。)

三、设计安全出口标志

1、从活动室出发到安全的地方——操场,一共有几条安全通道?

2、这几条安全通道上有安全出口标记吗?

3、你想怎么来设计安全出口标志?

4、幼儿设计安全出口标志。

5、幼儿粘贴安全出口标志(提醒幼儿粘贴时注意箭头的方向。)

四、逃生演习活动

1、我们要来进行一次消防演习,你听到警笛声后怎么做?

2、通过录像、音响、烟雾等模拟场景,幼儿进行逃生自救演习。

3、室外集中:你在逃生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想什么办法解决的?

多与少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多与少教案反思篇3

活动来源:

母亲节来临,孩子们畅所欲言谈妈妈上班如何辛苦,忽然乐乐大声说到:“妈妈天天在家做饭也很辛苦啊!”是啊,孩子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妈妈的辛勤劳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点啊!并且也有许多关于妈妈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月母亲节等。因此我设计了美工活动《妈妈的围裙》,在增强孩子们与妈妈情感交流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动手装饰绘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辛勤劳动,增强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能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装饰妈妈的围裙。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围裙若干件。

2、人手一张图片《妈妈的围裙》。

3、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围裙,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谁经常穿着它?你家的围裙什么颜色?

2、了解围裙的用途:妈妈穿围裙做什么?

二、操作部分:

1、角色游戏《我穿围裙来做饭》:幼儿自由选择围裙穿上,模仿妈妈炒菜、做饭、搞卫生。

2、情感交流:

妈妈做这么多事,真辛苦!那小朋友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说出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捶背、摆碗、洗袜子等。

3、绘画《我为妈妈画围裙》。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介绍自己设计的围裙。

延伸活动:

幼儿可将自己装饰好的围裙带回家送给妈妈。

活动反思: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培养幼儿感恩母亲、关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我们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感恩母亲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是对前期活动的回顾和展示,让小朋友们感恩母亲,说出温馨的母亲节祝福,送上浪漫的母亲节礼物,瞧...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在为妈妈们准备自己的礼物呢!

多与少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课件:数学卡—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3)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多与少教案反思篇5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大胆介绍自己等分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2张圆形纸、剪刀。

2、分组活动材料,每组材料若干份:

①糖果若干,小盘若干;

②颜料水若干,量杯,不同大小的本子若干;

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各2个,剪刀等;

④补图游戏材料。

(三)活动过程:

1、能小熊"分蛋糕"的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熊过生日,准备了一块圆形蛋糕,小熊把蛋糕分给朋友吃。如果来了两个朋友,它要怎么分才好呢?如果来了四个朋友,又应该怎么分?请小朋友帮小熊想想办法吧。

幼儿动手操作,在圆形纸上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可用折或剪的办法)。

师幼交流:

①一块圆形蛋糕,平均分给两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平均分给四个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②小朋友刚才是用折叠和分割的方法把一块圆形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和4份,如果是糖果、饮料可以怎么分?

2、幼儿分组活动,尝试用多种方法将物体二等分、四等分。

(1)介绍分组操作材料。

分糖果:将一盒糖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吃,怎么分,分几份?

分饮料:将一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喝,怎么分,分几份?

制作拼图玩具:分别将2块正方形、圆形、长廊形的纸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等分方法。

补图游戏:先找出图形缺少的部分,再把图形补成整体,并让幼儿说一说补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几等分后又是什么图形,有几份。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等分方法。

鼓励幼儿每一组的内容都要尝试。

3、分享交流等分的做法:

①你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来分糖果和饮料?分几份?一样多吗?

②你用什么方法将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

活动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我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两三个幼儿不喜欢动脑筋探索,在以后应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不要太过于拘谨。

多与少教案反思篇6

活动名称:有趣的亲子游戏

活动前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有的小孩子们总小就不爱学习,但是有趣的亲子游戏不仅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乐趣,并且还能够不知不觉中增长宝宝的知识!

兔子跳圈

活动目标:练习双脚离地连续跳,2岁半以上的宝宝可以连续跳2米,不宜距离太长,以免宝宝疲劳,有趣的亲子游戏(秋季幼儿园活动教案)。连续跳是练习弹跳力的方法之一,幼儿教案《有趣的亲子游戏(秋季幼儿园活动教案)》。

活动准备:呼啦圈,事先画好起点和终点

活动玩法:1、带兔子的胸饰或者竖起两个手指放在头上代表兔子耳朵,双足离地跳跃,跳到终点。

2、在起点另一头放置呼啦圈作兔子的家,让宝宝离开圈2米,用双脚跳到兔子的家。家长在“家”等待宝宝。

3、、幼儿与家长合作,每组两个呼啦圈,家长帮忙放呼啦圈,幼儿跳圈,直到到终点。给予贴纸奖励。

钻山洞

游戏目标:

1、训练触觉和四肢着地爬行的能力。

2、训练听觉和提高辨别声源的能力。

游戏准备:山洞玩具

游戏方法:

1,成人中的一人趴在地上,腹部和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小山洞”,另一人在“山洞”的一边用小铃等发声玩具吸引幼儿,让其从“山洞”中钻过来。

2,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增加难度,出示山洞玩具,成人和宝宝一起排队从山洞内爬过,或在另一头逗引幼儿爬过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谁被吃了教案及反思参考6篇

谁被吃了教案及反思优秀6篇

分房子教案大班反思6篇

油和水中班教案反思推荐6篇

油和水中班教案反思6篇

幼儿园健康教案活动反思6篇

幼儿园光与影的教案反思精选6篇

大班中秋节教案及反思6篇

船美术教案学后反思优质6篇

船的美术教案反思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515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