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历,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都得心应手了,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实施性,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虾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夏天, 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夏天, 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 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
2. 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 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学用具
1. 用于欣赏的课件图片、录像片段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准备美术工具: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水彩颜料、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同学们,暑假过得快乐吗?你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什么见闻(游戏、夏令营、玩沙、旅游)(用简短语言与大家交流,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发展阶段:
游戏:教师出示游戏:“连连看”
红橙黄蓝绿紫
以上颜色哪些可以与夏天有联系?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欣赏图片,进一步了解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1、仔细地观察,注意图片上的风景,人物、动物在干些什么?动态如何?2、感受画面上的色彩和构成,找一找画面上最显眼的色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夸张地运用色彩刻画和表现人物形象的。“夏天有火热的太阳,有绿树下的浓荫,有暴雨雷电,也游游泳时的欢乐”)引导他们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意。
三、布置作业:
想一想,夏天哪些事情最让人难忘?这件事情里有哪些人物?当时的天气怎样?自己在做些什么?当时自己的感受如何?把暑假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夏天的特征。
(提示:配上题目,突出画面主题。可加可不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暑假中有趣的经历,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丰富的暑假生活,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难忘的细节,用美术材料大胆地表现自己对夏天的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请学生思考:夏季中的大自然与其他季节一样吗?
(不一样。)
2. 新课教学
感受:我和学生一起走出教室, 来到户外, 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夏日的炎热。引导学生观察夏天里的各种景象和人们的穿着打扮。
叙述: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夏天的大自然和生活与其他季节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独特之处。
讨论:夏天里大自然的颜色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 人们的衣着如何? 人们的表情如何? 人们用什么方式来避暑?
活动:分西瓜, 吃西瓜, 体验由炎热突然感觉凉爽的快乐舒适。
欣赏:通过图片欣赏, 进一步了解人们在夏天里做些什么, 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征。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构思和创意。
技法: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结合使用的方法。色纸撕贴的方法。(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应符合低年级的特征, 提示工具的使用安全。)
构思:小组内交流, 谈谈夏天里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季, 自己通常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让自己凉爽起来。说一说, 然后构思一下自己的画面, 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表现手法。
尝试:体验用画笔自由表达夏天的景象, 刻画自己对夏天的感受。也可以用彩色纸和其他的制作手段来表现。简单介绍方法和制作特点。
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 比一比谁表现的夏天最有趣, 看一看谁的美术作品最吸引人。评出“小巧手”, 发证书。
3. 总结全课
联想:想一想世界上最热的夏天在哪里, 那里的人们如何过夏天。夏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请学生课后查资料, 拓展他们的视野。
美术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交流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中人们的服装、活动和环境特点,
构思并表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通过欣赏作品、教师演示、探究尝试、研究讨论等形式,研究刮画纸的创作
方法,用多种刮刻方法丰富画面。刻画人们的表情、动作和环境,表现出欢乐有趣的节日场面。
教学重点:
运用刮蜡画的形式表现节日喜庆和人们庆祝的场景。
教学难点:
1、表现节日中人们的活动和表情。
2、能运用比较丰富的刮蜡画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播放《春节序曲》,学生说说这段乐曲给人什么感受,表现了什么日子。
出示课题:在快乐的节日里。
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营造气氛,引出课题,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在表达欢快情绪的形式特点。
交流探讨
问题1:欣赏,猜猜这些是什么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欣赏,回答问题:
1、春节:贴春联、逛庙会、放鞭炮。
2、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3、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4、圣诞节:平安夜、收礼物、圣诞大餐。
感受不同国家人们过节时的快乐情绪,并了解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服饰和背景可以表现节日特征。
问题2:你还知道哪些节日?跟同学说说节日的习俗。
学生思考:劳动节、植树节、儿童节、泼水节等。
问题3:从画面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和人们愉快的心情?
环境、活动、表情、服饰、色彩。
分析探究
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探究体验:
(1)试试能用哪些工具在刮蜡纸上刮刻出清晰、流畅的痕迹?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刮出点、线、面吗?看谁刮出的痕迹最丰富。
(3)两幅作品对比(第一幅作品只用线条刮刻,第二幅作品运用点线面各种痕迹进行刮刻):比一比哪幅画的刮刻方法更加丰富、美观?
第一幅是水彩笔画,第二幅是刮蜡画。
学生在一张刮画纸上实践体验。
尝试用各种方法在刮画纸上刮画出点、线、面。
学生比较两端作品,发现第一幅作品表现手法第一,第二幅作品表现手法丰富,画面表现力更强,更有趣味。
感受刮画纸的独特魅力。
探究、尝试各种刮刻工具的不同表现方法。
感受不同工具刮刻出不同的点和线。
观察比较,感受运用多种刮刻手法创作的刮蜡画具有丰富的效果和趣味。
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刮画方法与技巧:
1、 构图饱满。
2、 先画近景后画远景,处理好遮挡关系。
3、 用不同的方法刮画出点、线、面。学生观看并提出质疑。
通过教师演示刮画方法,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解决难点。
作品欣赏
组织学生欣赏中的刮画作品,提出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并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展创作思维。
创作实践
1、 布置作业:
运用刮画纸和各种工具,表现人们在节日里快乐的场景。
2、作业提示
(1)抓住人物的活动、表情、服装和节日背景来烘托喜庆气氛。
(2)刮刻痕迹要清晰、流畅。刮刻手法、表现形式要丰富多样。
学生明确作业要求,进行艺术实践。
明确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作品展评
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作品:
1、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节日,画了哪些节日的活动?
2、哪幅作品内容最有节日气氛?
3、哪幅作品的刮刻手法、表现形式最丰富有趣?
美术虾教案篇3
陶器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彩陶纹饰的艺术特点。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3、 通过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3、 通过对陶器美的欣赏,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导入:利用图片或幻灯、录相展示各种陶器,让学生欣赏。 提问:老师在初中历史课讲过这些器皿,它们是什么?产生在哪个年代? 答:这些器皿叫陶器和彩陶器。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产生于距今约5000至90xx年的新石器时代。
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讲 陶器
1、 陶器的产生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产生与人类知道使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讲,制陶可能是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无论是造型、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很显然是各自独立产生的。 制陶,除在造型上的要求外,对黏土及掺入材料和烧制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制造耐高温的炊器,需要在黏土中加入石英砂。另外,对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度左右,制品强度低吸水性强,到了商周时期,烧制温度达到了1100度左右,出现了原始瓷。
2、 陶器的造型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其造型因用而异,用途不同造型也不同。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a、汲水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尖底瓶(见教材p8)。
b、 炊器:有罐、鼎、鬲、(yang)、灶等。 c、 饮器:有斝(jia)、鬶(gui)、盉(he)、爵(jue)、角、觚(gu)、杯等(见教材p9)。
d、食器:有碗、钵、豆、簋(gui)、盘等。 e、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罍(lei)、尊、盆、缸等,其中有盛液体的容器,有盛固体的容器(见教材p8)。
f、 其他杂器有束腰的圆筒器座,用以放置尖、圆底的陶器,还有覆钵的器盖及其他用途的杂器。 陶器的造型是以实际用途分类的,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类型中,它们的造型细节差别很大,反映了当时人们不同的群体生活方式。
3、彩陶艺术 制作彩陶的三个重要条件:
1、首先要掌握颜色的使用知识。
2、要有较高的烧制技术。
3、需要在质地光滑的细泥陶上才能显出颜料的色彩感,并且用笔得以流畅无阻。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一) 以意写形 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它体现出制造者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显示出卓越的构成能力,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介绍人面鱼纹盆,幻灯)。
(二) 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 中国的彩陶图案,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图案是以动态为主的,常把花纹组织在动的格式中,具有跃动奔放的气势。花纹也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使图案具有流畅柔美的抒情风格。
(三) 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四) 彩绘纹样与造型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的骨式和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介绍舞蹈纹盆,幻灯)。
(五) 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 由于彩陶图案有明确的立意,于是有肯定的造型和简洁的艺术语言。动的图案格式给人以强烈兴奋的感觉,使图案具有扩张的力量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直觉吸引力。标志性强则是省略去被描绘物象的不明显的细节特点,而集中地表现具有鲜明特征的形象,使纹样的直观性很强,给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造型和纹样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整体的感受。由于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彩陶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从而有力地表现出氏族社会晚期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和美的观念,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雄浑强烈的表现力(介绍涡纹曲腹盆,幻灯)。
四、课堂小结:中国的陶器造型和彩陶纹饰是传统艺术的光辉起点,在中国现存的原始艺术中,它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它是最早以造型和彩绘图案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它反映出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陶器的意象表现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构成手法;研究造型、纹样图案的发展规律和形式法则;研究器形与纹样的美和立体设计的规律;研究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学观念;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些对于我们继承、发展伟大的艺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陶器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复习思考题:
1、你喜欢我国远古的陶器吗?为什么?
2、中国远古陶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什么特色?
美术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画横线和竖线。
2、有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绘画习惯。
3、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四个,范画一张。
2、人手一盒蜡笔,一张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注意。
动物园是小朋友最喜欢去的地方,你有没有去过?你看到了那些动物?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说给旁边小朋友听听。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二、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电话铃声响了)“喂,你好,哦,你是动物园的,什么?你们动物园有一些动物逃出来了?有老虎,狮子,还有大灰狼,真的?什么,马上要逃到小(2)班来了。……”(话还没讲完,四个中班小朋友戴着头饰冲了进来,装成老虎,狮子,大灰狼等动物朝着小朋友大声吼叫,夺门而去。)哎呀,小动物们都逃出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会吃人的。)那怎么办呢?动物园的叔叔阿姨急死了,你们快替他们想个好办法吧!(用枪把它们杀死,把它们打死……)这个办法好吗?把它们杀死了,小朋友就看不到它们了。我们应该保护动物,而不是把它们杀死。赶快想办法,小动物已经逃到小(三)班去了。(把它们关到笼子里去,像上海野生动物园里一样把它们隔离开……)这个办法真不错,我们可以用隔离网把它们隔开,这样它们既伤害不到我们,又能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多好啊!
三、出示背景图,教师示范画。
刚才小朋友说了,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是住在笼子里的,那笼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一格一格的,用铁丝做的……)小朋友看的真仔细!铁丝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直直的。)对了,是直直的,就好像由许多横线和竖线拼起来的。你们看,它是谁?(出示狮子背景图)这只狮子给刘老师打了麻醉针,所以动不了,要赶快画上隔离网才行。你们先看好老师是怎么画的。
1、示范画横线。从纸的最左边开始一直画到纸的最右边,画一条直直的线,像一根小棒一样。画一条,往下移一点,再画一条。画许多许多条横线。
2、示范画竖线。从纸的最上边开始一直画到纸的最下边,画一条直直的线。
画好一条,往旁边移一点,再画??
条,画许多许多条竖线。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要求:
1、一种深色的、和动物颜色不一样的蜡笔。
2、一只手按住纸,尽量把线画直一点,不要弯曲。空的距离不要太大,要不然,动物会逃出去的。
3、握笔不要太上,也不要太下,握在指定的地方。身体坐直,不要靠紧桌子,头不要低的太下,注意保持距离。
老师的要求听清楚了吗?请你选一张你喜欢的动物,开始画吧。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从纸的最边端开始画,不要画到桌上,注意画面整洁。
五、欣赏作品。
哇!小朋友画的真棒,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谁画的隔离网最牢固,小动物不会逃出去。
动物园的叔叔阿姨一定很着急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去吧。
美术虾教案篇5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再创造。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
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进行再创造,如何根据制作用品的需要寻找、发现合适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学生所带的各种材料和学习用品。
?二〉、导入新课:
1、欣赏课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材料所做的艺术装饰品,体会废旧材料的妙用。
2、用手触摸实物范例和自己所带的材料,给你怎样的感觉?
3、结合书本中的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材料所做的物体质感都存在不同。
?三〉、师生共同研讨装饰品制作工艺需注意的事项:
1、图片对比讨论
2、得出结果:
(1)、需注意原材料的本身特性。
(2)、装饰品制作构思要巧妙,注意大方美观。
(3)、制作过程中要运用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四〉、学生制作,比一比谁的创意具有独特个性。
1、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构思创作具有趣味的装饰品。
2、以绿色环保为主题。
3、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还指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和集体互评,教师点评。
?六〉、:学生完成
美术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艺术,喜欢剪纸活动,知道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学习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方法,能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关系。
3.能将纸屑放在指定的地方,养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用剪纸作画
2.ppt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3.各种色纸、蜡光纸、剪刀、胶水、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剪纸艺术欣赏
和幼儿一起欣赏各种民间剪纸作品,观察作品的色彩和图案。
二、展??
1.在幼儿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一说用这些漂亮的色纸剪成了什么图案。
鼓励幼儿说出欣赏剪纸作品的感受。
2.了解幼儿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剪纸?
3.探索、尝试剪纸方法。
为幼儿提供连续纹样折剪和四瓣花折剪的作品,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剪纸的两种基本折
法,并尝试剪出简单的作品。
4.在 幼儿探索折剪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两种基本的剪纸方法:
(1)分别将长方形色纸对边折四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2)将正方形色纸对角折两折,用铅笔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剪出来。
5.观看剪纸作品,引导幼儿发现对称关系,学习辨认对称图形,了解对称的美。
6.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自由创作,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剪窗花时要仔细、有耐心;剪掉的纸要放在指定位置,不乱扔纸屑。
7.用剪纸作画
使用各种各样的剪纸做出美丽的图画。
三、结束
展示欣赏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剪出更多的作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