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思想和感受,优秀的作文是能让读者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美食作文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美食作文篇1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各个不同,也有着各个不同的俗意,但是在我们的老家那最常见的习俗便是打麻糍。
一到过年,就家家动手,热热闹闹地打起来。年三十打麻糍成为不成文的乡规,似乎不打麻糍就不像过年,乡里人家里有专打麻糍的石卯和粗大的麻糍棒槌。于是,奶奶便带着我一起去老家参加了打麻糍的队列。
刚一到那,外婆便把那在水中泡了足足两天的糯米拿了出来,在给它洗了个冷水澡之后,便又将它放入蒸笼里给它做了个桑拿后,它便已全新的面容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此时的糯米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硬邦邦的样子了,那软耷耷的样子仿佛就是做过桑拿后的人舒服的样子,一粒粒糯米也因为吸收了水份而变得饱满,闻起来还有一阵淡淡的米香。之后便到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做麻糍的高潮——打麻糍,先将全部的糯米都倒进石卯中,之后,便由两位强壮的青年来打麻糍,一个打一个翻,轮流交换,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人们也随着打米声点燃了那颗对新年家人团聚的欣喜和激动。但你别看那青年这么有力气的样子就小看了这个环节,其实单单是那个麻糍棒槌就有好几十斤的重量呢!更别说糯米黏乎乎的,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很快当敲的人累了的时候,便跟翻的人交换,使得不会那么劳累。渐渐的那一颗颗的糯米在麻糍棒槌的关照下渐渐又变了样子,很快一个纯白色的大面团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如果不是亲眼见,我绝对不会相信,这竟是由众多颗糯米组合而成的。终于,到了最后的一个环节了,众多的妇女一齐围绕在面团前,轻轻扯出一小块来,放入自己所喜爱的料浆之后,再将小团对折,轻轻扯下,揉成一个圆球样而压成圆瓶形,麻糍的样子就做好了,而圆圆的样子就象征了那团团圆圆的俗意,在蒸笼底部撒上一层面粉,防止麻糍黏牢后,再将其蒸好,便分发给每一个妇女,她们便将其带回家中,一齐与家人分享新年团圆的喜悦欢乐气氛。
麻糍不仅香脆美味,使人留连忘返,而更无法让人忘记的便是与家人一起吃时团圆那温馨与美好。
家乡美食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著名的佛教圣地——天台,天台山历史悠久,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玩的地点,而天台美食更是独树一帜,糊拉汰、扁食,五味粥、玉米糊……那些味道呀,想起来就让我垂涎三尺!
家乡众多美食中有一种以肉末和鸡蛋作馅的“麦饼”,状若圆盘,香气扑鼻,直径约有二十多厘米,厚度仅有半厘米多,一层薄薄的肉馅均匀地分布于饼内,尤为奇特的是肉馅上还裹着一层更薄的鸡蛋皮。咬上一口,顿时鲜香四溢,齿颊留芳。再蘸一蘸酱油、醋、麻油、辣酱之类的调味品,不要吃得太“幸福”哦!要说这肉和蛋皮是怎样包入饼内的?可以肯定地说,它并非像北方做“合子”那样用两张面皮捏合而成,比起“合子可是精致细巧得多。对于不懂做饼诀窍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巧夺天工。
最好吃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的还是饺饼筒。饺饼筒是天台特有的最具特色的节日食品。做”饺饼筒“是个”大工程“,从洗、切、炒、糊皮、包,真是一个大的工艺流程,有点类似墨西哥鸡肉卷,不过”内涵“是不一样的。天台的”饺饼筒“里塞得可”丰满“,:肉片、猪肝、蛋皮、、豆腐片、粉丝、笋丝、香菇、小鱼干、黄花菜、、、等炒制成馅,依照一定顺序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吃时不用筷子,双手捧起,大大咬一口,口感外脆里糯,肥而不腻。筒里各色佳肴经过高温的熏蒸已不再松散而并成一个整体,多种荤素美味香气互相渗透,汇成一种绝对特殊的鲜美滋味。吃一条还想再吃一条,一般吃到两条就心满意足。
另外还有家乡的年糕、清明饺子,豆腐皮,也比别处做得好吃得多。家乡的美食拴着我的胃,也时时拴着我的心。如果你到我们老家游玩,不吃上正宗的天台美食,那可真是白跑一趟。
家乡美食作文篇3
从小到大,我最爱家乡的腊肉。
每年农历冬至到腊月是湖南农家熏制腊肉的季节。家家户户把腌好的肉挂在灶台前,让一日三餐的柴火炊烟一点点沁入肉里,同时,松枝、椿枝和麦积杆混合着柴烟蔓延的气息,任意穿梭其间,不断缭绕上升……不久,那些鸡肉、牛肉、猪肉也失去水分,慢慢地被一层黑亮亮的“盔甲”包裹,接着湖南的特色腊肉成型了。
腊肉有很多种做法,简单的是放辣椒大蒜叶干炒,也可以下火锅或炖粉条,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过年时外婆做的蒸腊肉。它的做法是先把整条腊肉洗干净过水,用菜刀切片,切好后装盘,再把处理好的腊肉放进锅蒸一蒸。只过了几分钟,从锅中就散发出扑鼻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甚至不顾一切提前打开锅盖一吃为快。蒸熟后,盘中腊肉一片片肥瘦相间,是未经修整的均匀。那肥肉呈半透明状,透明得像薄膜,似乎能让人能透过它看到一切。最后一道工序——淋上点点香油,天啊!肥的不腻,瘦的紧致,十分有嚼劲,简直是唇齿留香!那色,那香,那味必能让五岁小孩至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挪不开眼、回味无穷,止不住地满足、赞叹。腊肉上桌前,我们小孩子是一定要偷吃的——轻轻地溜进厨房,用手指拈上一片放入口中,偷笑着提前享受美味。可当我们再蹑手蹑脚地走出厨房时,总能被大人们抓个正着,因为我们的嘴边还残留着油亮亮的印子呢!
在我的记忆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腊肉才是真的过年了。这时出门在外的游子总会回家,吃着父母做的腊肉。大家喜气洋洋、欢聚一堂,筷子上夹着一片刚出锅的腊肉,嘴里同时道着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小事,诉说着对来年的期许和心愿。我想,在享受家乡风味食品的背后,我们最馋、最割舍不下的并非它本身,而是无法割舍的亲情,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浓浓的家与爱的味道。
海蛎子是牡蛎的一种。海蛎子呈三角形,有两片壳,一片大,一片小,表面坑坑洼洼,手感不是很好。
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淡白色的内壳泛着银光,海蛎子肉浸在粘乎乎的汁水里,看起来十分饱满。带着咸味的海蛎子肉,像大耳朵一样,吃起来鲜嫩,爽滑,最适合汆汤吃。汤里的海蛎子肉肉质紧实,卖相极佳,绝没有滩养牡蛎的浮肿。咬下去,嗞——里头汁水就炸开来了。
海蛎子又属大连的口感最佳。莫泊桑写过西方人怎么吃牡蛎,常用一方手帕托着,牡蛎,头稍稍前倾,嘴巴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了。只顾着风雅了,怕是尝不到味道。据说,凯撒远征英国就是为了获得泰晤士河的牡蛎,宋美龄吃牡蛎是为了美容养颜,可见其身价不菲。苏轼被流放到海南岛时,对海南的海蛎子很感兴趣,只可惜苏东坡没食过大连的海蛎子,否则不定世上要多出多少美文佳篇呢。
我有七八年没吃到大连的海蛎子了。后来吃过很多地方的海蛎子,不是个头太小,就是外形不美观,哪怕是广东、福建出产的,也还差点意思。
家乡美食作文篇4
我生在美丽繁华的重庆。重庆位于祖国西南,这里山峦起伏,陡峭不平。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形塑造了巴渝人不怕苦不怕累、不屈顽强的精神。在巴渝饮食中,最著名的就是重庆火锅了。
重庆火锅是巴渝饮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重庆火锅重点突出麻辣鲜香。重庆火锅汤色红亮,香味诱人。一进火锅店,一阵香气扑鼻而来,看到火锅,谁都会有先尝为快的感觉,就连号称“经济学的拿破仑”――史利芬先生都对重庆火锅有好感。重庆火锅每一道菜的特点都各领风骚,例如:鲜鸭肠非常香脆,嫩牛肉烂入味足……,吃完火锅后,身上大汗淋漓,麻辣使人神清怡爽,身上还散发着火锅味,使人回味无穷……
重庆火锅的历史可追寻到夏代。相传,朝天门码头上的渔夫,因弄不到吃的,就拿了些别人不要的牛肉猪肉放在一个叫“鼎”的东西里面烧制,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正因为火锅有几千年历史,所以火锅也是宝贵的历史遗产,相信它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珍惜。
家乡美食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重庆,那里有许多家乡美食,最好吃的当然还是火锅。重庆城的家乡美食街,火锅店一家连着一家。重庆火锅,十里飘香。到了傍晚时分,这里就更加热闹了,火锅的芳香引来了千万顾客。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每家火锅店的门口都站着热情的迎宾,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重庆火锅,色香味俱全,她的美名传扬世界。到了重庆的外地朋友,如果来到了这个辣椒的世界,一定要去尝尝的。不吃火锅,枉来重庆。
火锅的种类繁多,形式灵活。你可以在锅里放毛肚、火腿肠、豆芽等不同的食物。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红汤或者清汤。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天,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山城啤酒,尝重庆火锅,感受舒畅极了。
心动了吧,那你就赶快来吧!
家乡美食作文篇6
我国幅员辽阔,在北京,有人人皆知的北京烤鸭,在西安,有烹饪精细的羊肉泡馍,且说省内,广州的白切鸡也令人赞不绝口,而在我的家乡,独数卤鹅最为有名。
虽说是卤鹅但这卤水也不简单,须用水、酱油、鱼露、半袋盐、几条糖块儿、还要把生姜切成片、八角、桂皮、胡椒等材料。 用条锅铲在卤水中搅和,直至那颜色变为深褐,富有光泽。而最讲究的是火候,不用电磁炉,不用煤气炉,而是用干柴起火的。
接着,姥姥叫我把那浇过许些酱油的鹅放入锅中,鹅浇得白里放褐,褐里泛白,入锅后就全褐了。卤水溅起滴到了我的手,我舔了一下,“啊!那卤真香!”我感叹道。再加上那肥美的鹅肉,我禁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
姥姥的手法可真不错。一手拿锅铲,一手拿火钳拨弄着柴火,还不断地添柴,好使火烧得更匀些。坐着小木板凳,嘴中哼着一些我与妹妹听,也听着要笑的潮剧,只是我们不懂,普通话译过来有点怪而已。火烧旺了,卤水也浸足了整只鹅,姥姥就把锅盖盖上,让它焖上,我要看,可姥姥不许。姥姥说:“别看了,下次来才准吃。”
过了几天,我们全家来姥姥家吃午饭,切了一大盘卤鹅,只见那鹅肉色泽鲜艳,皮薄有韧性,再蘸上那青白酸爽的,飘着蒜泥的醋,令人不能不爱这色味双美的卤鹅。我一见,便狼吞虎咽起来,外婆给我红包,我说:“不,外婆,我不要,我用一个红包换三块鹅肉,好吗?”大人们一听都哄堂大笑,外婆笑着说:“要吃多少就多少,但红包一定要拿。”我拿了红包。
不一会儿,肚子就变成小鼓了,靠着椅背的我,还不停地打着嗝,就连平时最爱吃蚌的妹妹,也饱得一颗也下不了肚。
家乡美食作文篇7
我的家乡在方城,这里有很多特色的美食,博望的锅盔,小史店的粉浆面和懒豆腐,但是有口皆碑的当属方城烩面了,家乡有一句俗话说:“好饭吃遍不如方城烩面”,只要你是方城人,无论你身在何处,当你回到家乡时,第一个想要品尝的肯定是方城烩面。
方城烩面的美味源于它地道的食材。甘甜清冽的江淮水是方城烩面汤鲜味美的基础,而在特殊地理位置出产的方城优质小麦制作出的烩面片儿滑润筋道。最最有特色的就是烩面的汤了,烩面的原汤烹制的方法很独到,传统工艺也很独特。方城烩面分为烩派和生炝派,烩派就是先将羊肉煮熟,再下入面片儿,而生炝派却是将生牛肉炒一炒再下面。无论是用哪种做法,汤的味道是不变的,喝一口汤,满口留香,吃一口面,筋道又滑溜。让你吃了这一碗,还想下一碗。在等待吃烩面的时候,我们的烩面师傅拉面的场景更精彩,把面放在案板上:一捋、二板、三拉、四摔、五扯、六悠、七撕、八抖、九甩、十抛,这十个连续的动作,就像是在表演杂技。
目前从事方城烩面的商家多达2800家,而且方城烩面已经走出了方城,遍布了全国各地,成为全国知名的餐饮品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遍了各地的烩面,也觉得没有家乡的烩面好吃,家乡的烩面有着一股浓浓的家乡味儿。
方城的烩面以色、香、味俱全,搏得了人们的认可,成了家乡地道的美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