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7篇

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优质的教案会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课堂的情况,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吹泡泡幼儿园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7篇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图形添画的游戏。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能根据图形特征,尽可能多地添画出各种物体。

活动准备

1、泡泡水

2、课件“小熊吹泡泡”

3、音乐磁带: ①小鸟飞 ②吹泡泡 ③轻音乐

4、幼儿操作材料:①圆形泡泡板每人一张②画有圆形的卡纸一张③大卡纸一张④大小不一的圆形卡片若干⑤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小鸟飞》,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动作进入活动室,围成一个大半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吹泡泡”,“追泡泡”,感知泡泡的大小、形状等特征。

(教师出示泡泡水)这是什么?(泡泡水)现在老师吹泡泡,你们追泡泡,看看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吹泡泡,幼儿追泡泡。)

告诉老师,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表现。)

2、游戏:吹泡泡

教师和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引导幼儿说出向里走,泡泡慢慢变小;引导幼儿说出向后退,泡泡慢慢变大。

3、观看课件“小熊吹泡泡”,引导幼儿想象一个泡泡会变成什么。

今天,小熊也来和我们一起吹泡泡,小朋友,请看大屏幕(教师播放课件,小熊坐着吹出了一个圆圆的泡泡)小熊吹出了几个圆圆的泡泡?(一个)(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说出一个泡泡会变成什么。)

4、幼儿每人一张泡泡板想象并添画,用一个泡泡添画成自己喜欢的东西。

5、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6、继续观看课件“小熊吹泡泡”,引导幼儿想象两个泡泡、许多泡泡会变成什么。

7、幼儿分组操作(播放轻音乐)

(请幼儿发挥想象,用一个或几个泡泡添画成自己喜欢的东西。)

8、作品展示。(把幼儿作品放到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哪些图画是自己变出的。)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吹泡泡》到外面去吹泡泡。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像故事中的小图、小猪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2.认真观察图片并大胆讲述内容,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理解故事内容,常识讲述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难事内容,常识讲述故事。

认真观察图片并大胆讲述内容,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音。

心理准备:知道泡泡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根据生活经验讲述“泡泡糖”故事,引出主题。

提问:“你吃过泡泡糖吗?吹过泡泡糖吗?”

师:“动物们也爱吃泡泡糖,结果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

二、展??

1.看《幼儿用书》,故事图画,观察讲述。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一。

提问:“途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二。

提问:“大河马为什么流口水?”

(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三。

提问:“小图、胖小猪、小松鼠在做什么?小狐狸是怎样做得?”

2.幼儿完整的听故事《大河马吃泡泡糖》录音一遍。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谁?天上为什么好玩呢?”。

3.幼儿跟着老师讲述一遍。

4.引导幼儿向故事中的小兔、胖小猪、小松鼠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提问:“为什么河马带小兔、胖小猪、小松鼠上天?为什么小狐狸没有体验到在天上玩的快乐呢?如果你在身边,你会把泡泡糖给大河马吗?为什么?”

教育:“知道把好东西与大家分享,就会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小百科:河马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并学习朗诵。

2、学习动词:飞、飘、转,能边说边做动作,并学说“xx、xx,春天到了”的句式。

3、感受春天里的美景。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春天图景,红、绿、黄色圆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瞧,春姑娘来了!春姑娘张开了小嘴巴,她吹呀吹呀,吹出了好多泡泡。看,有哪些颜色的泡泡呀?

2、哇!有红泡泡、绿泡泡、黄泡泡,真好看。春姑娘吹泡泡,吹出泡泡到处跑。看,泡泡跑到哪里去了?

二、分段理解,学习句式。

1、教师讲述红泡泡部分。

提问:

(1)红泡泡叫醒了谁?它是怎么去叫的?学习动词:飞。

(2)它是怎么说的?幼儿学说句式,并边做动作边说。

(3)桃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呀?为什么红泡泡要去叫桃花呢?

小结:红泡泡飞呀飞呀,飞到桃树上桃花开了,桃花桃花春天到了。红泡泡是红色的,它叫醒了粉红色的桃花。

2、理解绿泡泡部分。

提问:

(1)绿泡泡跑到哪去了?它是怎么去的?学习动词:飘。

(2)绿泡泡会怎么叫呢?幼儿学说句式,并边做动作边说。

(3)绿泡泡飘到柳树上,柳树怎么了?为什么绿泡泡要来叫醒柳树呢?

小结:绿泡泡飘呀飘呀,飘到柳树上柳树变绿了,柳树柳树春天到了。绿泡泡是绿色的,它叫醒了绿色的柳树。

3、理解黄泡泡部分。

提问:

(1)黄泡泡去叫醒了谁?怎么去叫的?学习动词:转。

(2)黄泡泡又会怎么叫呢?幼儿学说句式,并边做动作边说。

(3)迎春花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是黄泡泡来叫醒迎春花的呢?

小结:黄泡泡转呀转呀,转到迎春花边迎春花开了,迎春花迎春花春天到了。黄色的迎春花被黄泡泡叫醒了。红红的桃花、绿绿的柳树、黄黄的迎春花都笑了,说:“谢谢了,春姑娘!”

三、完整欣赏,学习朗诵。

1、你们喜欢春姑娘的泡泡吗?那让我们一起和春姑娘的泡泡去飞吧!

完整朗诵诗歌。

2、提问:诗歌的题目叫什么?春姑娘吹出了哪几种颜色的泡泡?它们分别叫醒了谁?

分组分角色朗诵诗歌。

3、调皮的泡泡躲到了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吧。你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泡泡,就请你去叫醒谁,好吗?

幼儿分角色表演朗诵诗歌。

四、迁移生活,寻找春天。

1、春姑娘的泡泡叫醒了桃花、柳树、迎春花,还叫醒了许多其他的朋友。那为什么要把这些好朋友都叫醒呢?叫醒了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干什么啊?

小结:春天到了,大自然会发生许多的变化,春姑娘叫醒了大家,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唱,一起跳,春天到了真美丽啊!

2.那我们就跟着春姑娘的泡泡去找找我们大自然的好朋友吧,看看我们还要去把谁也叫醒。

教师用泡泡带领幼儿出去寻找春天。

附诗歌:春姑娘吹泡泡

春姑娘吹泡泡,吹出泡泡到处跑。

红泡泡飞呀飞呀,飞到桃树上桃花开了,桃花桃花春天到了。

绿泡泡飘呀飘呀,飘到柳树上柳树变绿了,柳树柳树春天到了。

黄泡泡转呀转呀,转到迎春花边迎春花开了,迎春花迎春花春天到了。

红红的桃花、绿绿的柳树、黄黄的迎春花都笑了,说:“谢谢了,春姑娘!”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吹泡泡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只要有孔,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2.能够积极尝试,大胆想象、探索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幼儿学习自主性,体验发现的乐趣。

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泡液、吸管、盘子、毛巾人手一份;苍蝇拍、漏勺、梳子、刷子人手一份;铁丝和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想不想在这儿吹出许多泡泡?想不想?!吹泡泡应该怎么吹?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吹泡泡的材料,大家看看是些什师示范吹泡泡的动作。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谁能第一个成功地吹出泡泡来!小朋友在吹泡泡之前要提出要求:吹得时候要把吸管离开盘子,让泡泡飞起来。幼儿操作是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把气吹出去,千万可别把泡泡液吸到肚子里不然肚子会疼的。吹泡泡的时候,不要吹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脸上,如果不小心吹到脸上就用毛巾赶紧擦一擦。

2.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能。

泡泡吹出来了吗?成功地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让泡泡吹得越来越大,你吹大了吗?想一想你要用多大的力气。是使劲的吹还是轻轻地吹,大家把泡泡吹出来了吗?吹出泡泡的小朋友请你把吸管放到你面前的蓝盆子里。

和幼儿一起总结吹泡泡的经验,现在我请小朋友说说刚才是怎么成功的?教师演示,和幼儿一起总结吹泡泡的经验。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轻轻地呼…要轻轻地用力,吹的时候要时间长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对吗?太棒了!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吹泡泡工具的特性。

那么除了吸管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吹出泡泡呢?你们还用过其他的东西吹过泡泡吗?(没有)我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苍蝇拍,"这是什么?"(苍蝇拍),是用来干什么的?出示漏勺,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盛饺子,汤圆用的),出示鞋刷,梳子,你们觉得这四样东西能吹出泡泡来吗?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证明吧,看看跟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如果能就请你把它放到蓝盆子里,如果不能就把它留在袋子里。四种东西我们都要试一试,吹成功地放在哪里?不成功地放在哪里呢?

教师个别观察幼儿自由探索情况,适当给予帮助和提示,"试试看是不是和你们想得一样,如果成功了要记得赶紧放到前面的篮子里去。再试试袋子里的其他的东西能不能成功,你可以多试几次,实在吹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可以留在袋子里面。"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只要有孔,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好,现在大家都吹出泡泡来了吗?现在小朋友说苍蝇拍和漏勺吹出泡泡来了吗?他们为什么能吹出泡泡的呢?泡泡是从什么地方吹出来的呀?原来苍蝇拍和漏勺有孔有洞,所以能够吹出泡泡,只要是有孔的东西就都能吹出泡泡,"袋子里面的都是没有吹出泡泡的工具对吗?"我们分享一下袋子里面吹不出泡泡东西有什么,他的袋子里面还剩下了什么?(刷子)好他认为刷子经过他的实验是吹不出泡泡来的有没有不同意他观点的小朋友,那你来试试看,告诉他看能不能吹出泡泡来,就用他的刷子试,引导幼儿从鞋刷的正面吹:你观察了吗他是从哪里蘸的泡泡液,从哪里吹的,我们从鞋子正面有许多缝隙的地方试试看,泡泡成功了吗?现在袋子里有刷子的小朋友,你们认为是要把刷子放在袋子里还是要放在成功的盆子里呢?你们还要试一下吗?幼儿操作时提示请小朋友演示,做实验就是这样,一次可能不行,需要我们反复的试一试,说不定就有可能成功!

袋子里面除了刷子以外还有其他不一样的东西了吗?拿出梳子他认为梳子是吹不出泡泡来的,谁有不同的意见?你来试一试,大家看成功了吗?泡泡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梳子的缝儿里出来了)哦梳子和刷子一样他们的缝隙是可以吹出泡泡来的。袋里还有梳子的小朋友再试一试吧,如果成功了就把他放到蓝盆子里(如果小朋友将所有的工具也吹出泡泡了:就直接问)鞋刷和梳子能吹出泡泡来吗?泡泡是从它什么地方吹出来的,(眼儿里),现在这四种东西都吹出泡泡来了吗?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工具有孔,或者有缝隙就应该能吹出泡泡来对吗?

4.尝试用树叶来吹泡泡,自制吹泡泡工具。

出示树叶,树叶能吹出泡泡吗?那你们能想什么办法使树叶吹出泡泡呢?请大家想一想试一试!

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须有什么,(有孔,洞洞,缝隙)提醒幼儿可以用手指掐,用吸管戳,洞洞,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你的洞洞形状不一样,吹出得泡泡是一样的吗?是什么形状的?

请幼儿总结经验,介绍用树叶吹泡泡的方法,现在你们的树叶吹出泡泡了吗?

"只要在树叶上打个洞或缝隙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5.引导幼儿改变细铁丝的形状吹泡泡。

感知材料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我这儿还有一样宝贝,大家看是什么?"

(1)你能用细铁丝变魔术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

(可以用扭,绕,团,折等多种方法来制作工具)谁想勇敢地挑战一下?

(2)你成功了吗?吹出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在借鉴别人的经验上,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改变铁丝的形状,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当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铁丝改变形状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是什么形状?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音乐、ppt、绳子。

活动过程

一、进场导入

1.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与客人老师问好。

2.进场: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的动作进场,跟随音乐做走、蹲、转圈等动作。

二、模仿小老鼠动作

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幼儿想象故事情景(小老鼠)。

2.提问:“小老鼠要干什么?”引导幼儿自主模仿轻轻地走,给予鼓励,个别指导幼儿,幼儿再次尝试动作。

3.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停住。反复4—5遍。跟随音乐1遍。

三、幼儿表现小老鼠左右张望的动作、眼神。

1.出示图片:睡觉的猫。

提问:屋子里有大花猫,除了轻轻地走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左右张望、快速的摆动头、眼睛盯住等动作。

3.幼儿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张望。利用语句“小老鼠上灯台左看看,小老鼠上灯台右看看”熟悉乐曲节奏型。指导每一位幼儿动作快速,眼神停住。

4.掌握节奏型,边说边做动作。提醒幼儿在说“看”的时候再摆头。说儿歌3—4遍,跟音乐1遍。

四、幼儿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1.提问:“小老鼠偷油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幼儿自由展现泡泡糖黏在身体的动作。

师:“你们猜一猜泡泡糖黏在小老鼠哪里啦?”引导幼儿尝试表现身体各个部位被泡泡糖黏住的动作。通过提问、动作表现让幼儿学习拉、拽的动作。

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个部位拉泡泡糖的动作。播放音乐,重点指导弹回来的动作。

总结:知道泡泡糖有弹性及黏性。

五、完整欣赏音乐,做上肢动作。

六、跟随音乐做动作

1.跟随音乐,幼儿完整做动作2遍。

2.在幼儿中间选出大花猫,进行游戏。音乐1遍,幼儿扮演花猫,音乐结束时猫叫,抓住小老鼠。

3.游戏进行第2遍,老师摸自己头当大花猫。

七、活动结束

出示最后一张猫的图片后,教师用绳子将幼儿围住:“哈哈,我就是那只大花猫!没想到吧,我有法宝,抓到这么多小老鼠啦!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来跟我们的老师们再见! ”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小鼹鼠被泡泡糖粘住的情节,感受音乐中音的长短变化。

2、乐意参加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问候舞》音乐。

2、《鼹鼠的故事》片段。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引起兴趣。

“你们认识它吗?有一天小鼹鼠,捡到了一个泡泡糖,可是发生了什么事?这只小鼹鼠怎么了?”

二、感受a段音乐,学习小鼹鼠走路的动作。

1、“小鼹鼠怎么走路的呢?谁愿意来学一下。”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三、感受b段音乐,按音长短学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1、探索小鼹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有一段音乐也是讲的小鼹鼠与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小鼹鼠被粘住了?”

2、“到了草地上,小鼹鼠的手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谁用动作来学学小鼹鼠拉泡泡糖的样子呢?

3、“小鼹鼠怎么拉的,是轻轻的,还是怎样?”“为什么要用力啊?”

4、“小鼹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真有趣,我们也来表演一下吧。泡泡糖拉多长,音乐会告诉我们。”

四、创编动作,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到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让我们找个空地方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拉拉看。”

3、创设游戏情节,进一步完整感受并表现音乐。

“今天天气真好,鼠妈妈带着宝宝们出去玩,但是那边的房子里住着一只老花猫,轻一点,别吵醒老花猫哦!”(猫出现了:“喵呜”)“猫来了,赶快回家!”

五、完整表现音乐,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1、“有没有可能两个小鼹鼠粘到一起?那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地说一说泡泡糖会粘到你们哪里呢?”

2、“说好了吗?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倾听ab段音乐,完整合作表现音乐2遍。

六、懂得不要乱扔泡泡糖。

“这个泡泡糖太黏了,我来帮助你们分开,咔嚓咔嚓咔嚓,包起来,去扔掉!”

吹泡泡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2、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难点: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老鼠图片一个、图谱、幼儿已有玩橡皮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向客人老师问好。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调皮可爱的小客人,你们猜他是谁?他在做什么?”教师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后提问:“小客人是谁?他在做什么?”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二、请幼儿先整首欣赏音乐.

然后分段欣赏,尝试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小老鼠玩得真高兴啊!听,小老鼠来了”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就表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有趣的故事,你知道乐曲什么地方表现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什么地方表现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吗?我们先来听乐曲的第一段听听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

2、欣赏a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教师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能合拍的模仿小老鼠走及左右观望的动作。

等幼儿掌握后,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动作两遍。“呀,小老鼠踩到泡泡糖了,快听一听第二段乐曲小老鼠在做什么?

3、欣赏b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幼儿音乐表现力。”教师带领幼儿跟乐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发散思维:“泡泡糖除了粘在脚上,还能黏在哪里?”并让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学一学小老鼠怎样拽泡泡糖。

三、“小老鼠问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国庆节主题教案7篇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设计教案7篇

关于幼儿的音乐教案通用7篇

茶礼仪的幼儿教案7篇

大班幼儿数学课教案7篇

大班幼儿毕业教案7篇

幼儿小班数学课教案推荐7篇

中班幼儿健康教案7篇

幼儿中班语言课教案优秀7篇

关于幼儿健康教育教案模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42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