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语言活动草教案通用5篇

教案助教师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序的学习体验,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言活动草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言活动草教案通用5篇

语言活动草教案篇1

一、 活动目标:

重点;1、 理解儿歌内容,懂得对人、对事要好恶分清、爱恨分明。

难点;2、 学会节奏明快地朗诵儿歌,并且能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二、 活动准备:

1、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或

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t:老师给小朋友讲过《孙悟空三

打白骨精》的故事,请小朋友说说看,白骨精为什么能骗过唐僧和猪八戒?

c:白骨精很坏,她一会变成漂亮的小姑娘,一会变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婆婆,使人看起来象好人,而唐僧和猪八戒又很糊涂。

t: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念一首儿歌,题目叫《孙悟空打妖怪》。请小朋友说一次。

(二)请幼儿看flash动画片,听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t:我请小朋友看动画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来念,好吗?(教师念一次)这首儿歌的题目叫什么?

(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加深对儿歌的印象。(一一请幼儿回答)

t:唐僧去西天取经,带着哪几个徒弟?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t:唐僧一路上是怎么走的?请小朋友用儿歌中的话来告诉我。

c: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t:后面跟着个谁呢?

c: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t:孙悟空是怎么样走的?

c:孙悟空,跑得快。

t:后面跟着个谁?

c: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t:猪八戒长的什么样?

c:猪八戒,鼻子长。

t:后面跟着个谁?

c: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t:请小朋友边看图片边跟着老师来念,好吗?(教师示范朗诵从开始到“后面跟着个沙和尚”部分)

t:沙和尚是怎么样的?

c:沙和尚,挑着箩。

t:后面来了谁?

c:后面来了老妖婆。

t:为什么说老妖婆真正坏?

c:骗过唐僧和八戒。

t:为什么说唐僧和八戒真糊涂?

c:是人是妖分不出。

t: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来念,好吗?(教师示范朗诵从“沙和尚,挑着箩。”到眼睛亮,冒金光。)

t:孙悟空是怎样打妖怪的?

c: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t:请小朋友来跟老师学最后四句,好吗?(幼儿学念)小朋友你们来动脑筋表演孙悟空打妖怪的动作,好吗?(请2——3名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幼儿学做)请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念最后四句。

教师再完整朗诵一遍。

(四)幼儿完整学念儿歌数遍。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五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运用道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儿歌,其他幼儿均拍手打节拍。

1、介绍各种角色所用的道具。(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箩筐、老妖婆的佛珠和拐杖。)

t:请五名小朋友拿上道具来表演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老妖婆。要求边念边表演,下面的小朋友给表演的小朋友拍手打节拍,听明白了吗?

指导过程:

a、角色拿上道具。

b、角色想好自己的动作,试着先表演一遍。

c、告诉幼儿一句话的时间走到指定位置,请扮演唐僧的幼儿试着用一句话的时间走到指定位置上)其他角色类推。坐下面的小朋友一边念一边拍手。

语言活动草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小绘本(幼儿人数的一半)、大图片一套、小盘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导入活动

二、引导幼儿两两自主阅读

1.出示图书,引导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和页码。

2.引导幼儿两两自主阅读、讨论。

三、出示图书,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按顺序出示书页,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图(1)师:这是谁呀?它家买了一样什么?谁知道蹦蹦床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呢?

出示图(2)师:是谁先到蹦蹦床上去玩了?他跳的怎么样?接着又是谁?

出示图(3)师:猜猜看,下面又是谁来玩了?小刺猬上去,发生了什么?

出示图(4)师:小动物们会对小刺猬说什么呢?小刺猬又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样?

出示图(5)师:牛伯伯用胶水和布把蹦蹦床补好了。

2.提问师:床补好了。这下,你们觉得小刺猬还能玩吗?为什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3.讨论:刺猬的刺到底有什么用?

出示图(6)师: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又不会把床戳破呢?

4.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名称。

四、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提问。

2.小结: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3.出示图书,组织幼儿两两阅读图书。

五、延伸活动。

师:老师把图书放到我们的阅读区,请你游戏的时候和好朋友去说一说,演一演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问的方式控制活动中的幼儿,本节活动遵循幼儿的“学”路实施活动策略。

1、巧变学具,幼儿想说。本节活动把传统的集体看一幅图改为师生共同准备学具,两个幼儿合用一份小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2、生生互动,幼儿敢说。活动中以幼儿相互提问、自我解答问题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理解—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互动能真正让幼儿从“学会”到“会学”。

3、教者尊重,幼儿乐说。教者通过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当幼儿观点有分歧时,教者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中追求统一答案的做法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语言活动草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里面的对话:你的小背心真漂亮,给我穿穿好吗?有点紧,不过挺好看的吧!

3、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幽默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鼠小弟怎么了?

(出示图片一)——提问: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咦,这是谁呀?”(师:“对呀,我们平时都叫它鼠小弟。一起和鼠小弟打声招呼吧!”)

2、“你们看,鼠小弟穿了一件红色的什么衣服呀?”“有没有袖管啊?我们叫它背心”

——师:“鼠小弟穿着红色的小背心,瞧!多么开心多么神气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神气的样子。”

(出示图片二)提问:

1、“咦!刚刚鼠小弟还这么开心这么神气,现在它怎么了?”

2、“它的头为什么要低下去呢?(不开心)师:“是它不开心了,你们看它的小背心现在变得怎么样啦?”(又大又长)3、“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呢?”(了解了故事的开始与结尾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中间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二、变大的小背心——师:“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教师结合ppt讲述故事内容)1、小鸭子看见了,心里可羡慕了,他对鼠小弟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小鸭子和鼠小弟比,谁的身材大?

如果你是鼠小弟,你会答应吗?为什么?

鼠小弟很爽快地答应了:“嗯。”

所以,鼠小弟很快脱下了小背心给小鸭子,自己走开了。

2、观看图片1)、小背心穿在小鸭子身上,感觉怎么样?

(2)、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

(3)、穿着鼠小弟的小背心,小鸭子可高兴了,他会干什么呢?

3、观看图片1)、不一会儿,鼠小弟的小背心又引来了一个人,谁呀?(猴子)他对小鸭子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小鸭子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嗯。”

(2)、猜猜,猴子把小背心穿上了吗?(课件出示10、11面)3)、你也来当当小猴子,试着穿穿这件小背心。(学生做动作)4)、虽然小背心很小,但猴子还是很喜欢。瞧他怎么跟朋友们说的,“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

4、阅读下面的图片1)、看来,鼠小弟的这件小背心真的挺好看的,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朋友也很喜欢这件背心,都想试穿试穿呢。

(2)、来,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3)、你觉得海狮、狮子、大马,谁穿小背心最有意思,选你喜欢的一个来演一演。

(4)、你最喜欢谁穿小背心?为什么?

过渡:瞧,我们这里穿得这么热闹,又引来了谁呢?(出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大象的身材吗?

大象穿上了小背心,会怎么样?

你的小背心真漂亮,给我穿穿好吗?

(5)、“鼠小弟的小背心都有哪些小动物穿过呀?”(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6)、这几只小动物一只比一只大,把小背心撑得又长又大,鼠小弟不能穿了,难怪它会这么不开心。

5、阅读最后第二幅1)、当鼠小弟发现自己的小背心穿在大象身上的那一刻,他的会有什么反应呢?

(2)、你能读好鼠小弟的这句话吗?(吃惊、心疼、着急):哎呀,我的小背心!

(3)、大象不好意思地脱下小背心,还给了鼠小弟,所以鼠小弟的小背心就变成刚刚我们看的又长又大的了1)、现在鼠小弟的心情怎么样?

(2)、看着这件鼠小弟已不能穿的小背心,看着鼠小弟难过的心情,我们的心里也都挺不好受的。那么,我们做些什么能让他开心起来呢?

(3)、看来,我们小朋友真正把鼠小弟当成自己的朋友了,当鼠小弟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能竭尽所能为他分忧。其实,鼠小弟是挺幸福的,因为除了我们,还有别人也希望他开心、快乐。

6、出示最后一幅你看到了什么?虽然鼠小弟的小背心不能穿了,但是可以有其他的用途,大象想到了把小背心当成秋千,让鼠小弟在他的鼻子上尽情玩耍,给他带来快乐。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师:“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好多小朋友都看得笑了,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吧。”(教师结合ppt完整讲述故事)——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还不知道名字叫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出示绘本封面,知道故事的名字)——师:“我们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一起去讲给别的小朋友听好吗?”

语言活动草教案篇4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和反思——《住底楼好还是顶楼好》

晋翠萍

设计意图:

我要买新房子了,在买房子的过程中,是买底楼还是高楼?家人想法不一致,孩子说:“买高楼,高楼安静,有利于学习。”老人们说:“底楼好,出入多方便”。我想:“我班幼儿在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听觉辨析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结合《纲要》,为了鼓励幼儿大胆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把这个话题教给孩子,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楼房”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这个话题易引发幼儿的感性认识,使幼儿有话可讲。因此,我设计了此课。

教学名称:语言

教学内容:辩论《住底楼好还是顶楼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

2、初步使用“因为……所以……”说一段完整的话。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住底楼、顶楼都有利有弊,遇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多方面发现事物的长处和短处。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树立自信。

活动准备:

1、录象带

画面1:一栋6层的高楼。

画面2:老人和小孩在吃力得爬着高楼的楼梯、

画面3:住在顶楼的爷爷打开窗户说一声:“光线真好”

画面4:送煤气的人真在往一楼家送煤气,并对主任说:“还是住一楼好啊!方便!”

画面5: 一位奶奶真在扫一楼的过道,边扫边说:“住一楼真脏,还是住顶楼好”

2、 “顶楼”、挂图:楼房一张。

3、 已家长共同讨论过住底楼好还是顶楼好的话题。

4、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放录像带,引导幼儿观看。

提问:这栋楼房一共有几层?最高的.一层是几楼?最低的一层是几楼?小朋友刚才都看到了什么?人们都说了什么?

2、谈话导入。

师:最高的一层楼我们把它叫顶楼,最底的一层楼也可以叫底楼。小朋友们都知道晋老师要买新房子了。在买房子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前两天我请大家回去和爸爸妈 妈讨论了,今天我就要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觉得晋老师买底楼好还是买顶楼好?

幼:我觉得你买顶楼好,因为……

师:“有没有小朋友觉得我买底楼好的?”

幼:有。

师:这样吧,觉得底楼好的都坐这边(将底楼的字条放一边),觉得顶楼好的坐这边(将顶楼的字条放另一边)。你们来说说各自的理由,怎么样?请大家分队准备好。

3、引导幼儿针对“底楼好还是顶楼好”展开辩论。

(1)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

师:哪队先来说?底楼队人少,就请他们先来吧。

(师走到底楼队一边)你们为什么喜欢底楼?底楼有什么好呀?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作为倾听者多鼓励幼儿。

师:原来住底楼有这么多好处。但顶楼队叫我买顶楼肯定也有他们的理由,顶楼队,是吗?顶楼又有什么好呢?

幼:有。

请举手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顶楼队,你们呢?

师:底楼队,你们加油哦,顶楼队又想到了一个喜欢的理由。

语言活动草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名字只是代表称呼的一种符号,并不能因为名字的改变而失去本来的面目。

2、乐意与同伴讨论问题并且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对寓言故事有兴趣。

活动准备:

1、猫的图片若干。

2、语言磁带。

活动重点:

知道名字只是代表称呼的一种符号,并不能因为名字的改变而失去本来的面目。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引导幼儿说说这是猫。

(2)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故事中猫的名字叫什么?

2、幼儿倾听故事。

(1)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幼儿说说讲了一个给猫取名字的故事。

(2)故事中猫有哪些名字?引导幼儿说说故事中的猫被取了很多名字。

(3)为什么会给同一只猫取这么多的名字呢?引导幼儿说说取各种名字的原因。

(4)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感受每一个人给猫取名字的原因。

(5)你认为谁的话最有道理,为什么?引导幼儿感知老人说得最有道理,因为猫还是那一只猫,名字的变化不能说明这只猫的厉害。

3、经验迁移。

(1)幼儿再次欣赏故事,

(2)如果你的名字改掉了,你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为什么?

(3)教师小结:一个人的名字只是代表称呼的一种符号,虽然名字里包含了一定的意义,但是并不能因为名字的改变而失去本来的面目。

活动反思:

在《我的名字》活动中幼儿认识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和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在进行这一活动时就有了知识经验的积累,通过故事幼儿进一步知道名字只是代表称呼的一种符号,并不能因为名字的改变而失去本来的面目。在整个活动中也学到了好多的知识,知道了名字是我们每个人要接触到的,学习、工作;不管做什么作业,都必须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而名字又是一个很神气的东西,他代表了这个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语言活动教案最新5篇

语言活动大班教案5篇

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5篇

中班语言活动秋天教案5篇

小班语言活动春天教案5篇

中班语言教学活动教案5篇

语言活动下雨啦教案5篇

大班语言活动聪明的乌龟教案5篇

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优秀5篇

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935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