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师通过教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补充相关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绘本语言课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绘本语言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能看懂图画内容,学念儿歌,体验游戏儿歌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背面有蜗牛、蚂蚁、鲤鱼、招牌、熊打鼓、老头烤肉、野狼抱鸡、章鱼坐沙发、老虎喝酒、青蛙图片的数字卡片1—10
2.人手一本《拍花萝》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6,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字,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数字呀?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
1.学说语句。
师:老师在这些数字卡片后面还藏了一些小秘密呢,我们先来看数字“1”。
重点引导孩子看懂每一幅图:谁?在干什么?(依次翻看数字“1”“2”“3”,分别学念后面的语句)
师:请再仔细地看,图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他们在玩“拍花萝”的游戏。
2.完整欣赏儿歌。(播放儿歌录音1——3句)
师:他们是怎样玩的?让我们来听听吧。老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师:你听到说了些什么?(依次询问“4—6”数字卡后面是什么?)(幼儿回答)
3.完整学习儿歌。
师:你想和老师一起来念吗?
三、带领幼儿集体阅读《拍花萝》。(运用动作来表演)
师:儿歌好听吗?一位叫做潘人木的叔叔把它写在《拍花萝》这本书里,曹俊彦叔叔把图画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引导表述儿歌中滑稽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都看过这本书,也念了儿歌。
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很好笑,很滑稽呢?
五、师幼倾听录音机里的《拍花箩》,并有节奏地配上相应的动作。
形式依然用游戏的方法进行。
绘本语言课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故事《我是霸王龙》,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能够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并续编故事结尾。
3.感受故事中角色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重点:理解故事基本内容,能够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
难点:能够通过两个主角情感的变化,懂得要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并根据情感经验续编故事结尾。
二、活动准备:
物质:ppt,音乐《雨的印记》
经验:幼儿对恐龙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1.和幼儿共同阅读故事前半段内容。
教师播放霸王龙刚出现的图片猜故事内容。
提问:谁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
2.讲述故事后半段并体验角色情感的变化。
提问:(1)翼龙怕他吗?为什么还救他?
(2)小翼龙发现霸王龙好了之后会怎样呢?
(3)霸王龙第一次见小翼龙的时候想怎么样?后来霸王龙为什么要叼鱼来呢?为什么?说明霸王龙现在变得怎么样了?
(4)教师总结:关心和帮助能够让自己拥有更多朋友。
3.续编故事结尾
(1)如果小翼龙和霸王龙再次遇见了,会发生什么事?
(2)如果你是霸王龙,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感谢小翼龙呢?
绘本语言课教案篇3
课程分析
山羊、三只小猪、小红帽.....这些形象如此熟悉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经典童话故事:《狼和小羊》《三只小猪》《小红帽》《大野狼》...在这些故事里,很多角色都成了狼的腹中之物。可是为什么这只小狼却看不上狼所垂涎的猎物呢?是什么促使他找出各种借口弃美味而不顾呢?我们不禁跟着他好奇地走下去。
故事的结尾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大逆转:小狼走出了森林,迎面的一体小房子里飘出来的香昧让他走了进去,到底会是什么好吃的呢? 他可是一只无比挑剔的小狼啊。这个时候,我们的“胃口”也被吊得足足的。赶快翻到下一页一- “宝贝,你的午后点心做好啦,快吃吧!笑眯眯的襄妈妈手中捧着刚刚出如的蛋糕。原来,小狼路急匆匆地穿过森林,就是为了回家吃妈妈做的午后点心;原来,他最想要的是一顿爱心大餐;原来,爱是吸引他不顾一切往家赶去的无形力量。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怦然心动,一股柔情在心里升起……
课程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比表达对狼的形象的理解。
2.大胆猜测小狼会不会吃掉小动物,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随着故事的展开,产生担忧、好奇、惊喜等情绪反应。
课程准备
1绘本《明天我再来吃掉你》人手一本。
2.绘本ppt。
课程过程
(一)幼儿回顾听过的有关“狼”的故事。
1.话题导入:说说你知道的“狼”。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哪些关于狼的故事呀?故事中的狼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喜欢它们吗?
2.师幼共同小结印象中狼的形象。
(二)封面设疑,猜测故事内容。
1.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猜测。
师:这本书也讲了一个关于狼的故事。封面上的这只狼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觉得它会是一只什么样的狼?
2.继续猜测故事情节。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接下来森林里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自主阅读,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尝试根据连续画面梳理故事的情节。
1.自主翻阅绘本,验证自己的猜测内容。
师:请你仔细阅读这本书,看看和我们刚才猜的故事内容有没有区别。
2.与同伴交流自己在绘本中的发现。
师:你在故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熟悉的地方?
(四)师幼共读,进一步探讨故事内容。
1.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的内容。
师:狼先后遇到了谁?它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故事中遇到的人和动物,你在其他书上见过吗?故事内容和你看过的一样吗?
2.幼儿自主交流,讨论并猜测。
(1)幼儿猜测:第二天小狼还会去吃掉森林里的那些小动物吗?
(2)幼儿自主讨论:明天小狼为什么会(不会)吃掉小动物?
课程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我是尽可能发掘让孩子们有话说的问题,孩子在前,教师在后这个理念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在选择绘本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想怎么样的绘本是孩子感兴趣的,有话好说的。这书讲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坏狼,跟我们知道的经典故事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作者巧妙地借用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和英国童话里的人物,让小羊(《狼和小羊》)、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 )、七只小羊(《狼和七只小羊》)、小红帽和猎人(《小红帽> )依次出场,这种杂糅的奇巧设置,先让你产生错觉,再让你在思维定势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戛然而止,来一个漂亮而自然的大逆转,是不是很过瘾?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有趣的绘本,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兴趣也很高。
绘本语言课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有一天午睡的时候,有个孩子突然从床上爬了起来,嚎嚎大哭,当我询问发 生什么事情时,她双手抱着我,在我耳边轻轻的说,我梦见了恶魔,我好害怕。 当时的我抚摸着这个小朋友的脑袋,告诉她没有恶魔存在,老师保护你,你别害 怕。过了很久这个孩子才再次睡着。之后的每个中午,她对午睡都是充满恐惧。 抓住这个案例,我决定对班上的孩子设计一节关于勇敢、挑战的课程,直到看到了《走开,绿色大怪物》这本绘本,通过了解,这本绘本具有有创意的玩具书。打开每一页,绿色大怪物都会有一个与形状和色彩有关的变化:黄色大眼睛、 绿色鼻子、血盆大口、鲨鱼般的牙齿。巨大的绿色怪物就这样出现了,然后又走开。通过描述五官,和色彩的认知;给孩子展示新奇的创意色彩,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怕鬼的恐惧,进行一次视觉上的奇妙之旅,于是它就生成了《走开,绿色大怪物》的课程。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所讲的故事内容,大胆表达对画面和作品的感受。
2、能够通过阅读绘本,体验“驱赶心中的怪物”的游戏,赶走心中害怕的东 西,更勇敢地面对生活。
3、通过玩驱赶游戏,愿意向自己害怕的东西说“走开,xxx,”来赶走绿色大 怪物,体验游戏带来的成就。
重点难点
1、能根据看到的 ppt,完整进行表述“走开,xxx”。
2、通过制作的“心中的怪物”进行描述表达。
活动准备
1、绘本,可制作成 ppt,
2、纺织布,魔术贴,
3、音乐《晚安小宝贝》,
4、活动延伸需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纸张、纸盒,手指玩偶等;
活动过程
一、建立连接,音乐律动《晚安小宝贝》。
指导语:天黑了,宝宝们准备睡觉了。让我们一起对着周围的小朋友说晚安。
(提示:教师带领幼儿跳一段简单的睡前生活流程的律动)
二、阅读绘本“走开,绿色大怪物”。
1、创设情景,介绍封面。
指导语:有一个名叫宝宝的小朋友,他也非常害怕黑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为什么害怕黑夜。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呢?你们觉得为什么宝宝害怕它?
2、讲读内容。(第 1 页到第 6 页 ppt)
指导语:你发现这是什么呀?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
(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怪物的眼睛。)
3、依次出示图片,直到绿色大怪物呈现。(第 7 页 ppt)
指导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称呼它为“绿色大怪物”你们喜欢这个 大怪物吗?如果不喜欢,我们要掌握好本领来驱赶它。
三、游戏:心中的“怪物”。
1、幼儿讨论,说说心中“怪物”的模样。
指导语:宝宝心中的大怪物是绿色的,你们有梦过像宝宝一样的怪物吗? 你们觉得大怪物还会长成什么样子的呢?
2、提供材料(各种形状布织布、魔术贴),进行设计。
指导语:在我这里有很多形状的图形,接下来,请你们自由拼接,组合你们 心中的“怪物”的模样。
3、尝试表达自己设计的“怪物”的模样。
指导语:大家都把自己的心里的“小怪物”的模样制作出来了,现在请小朋 友说一说它是长什么样子的?
四、继续讲述绘本。(第 8 页 ppt)
1、猜想如何驱赶大怪物。
指导语:大怪物给我们带来许多恐惧,有什么办法让它离开呢?
2、掌握驱赶的魔术语“走开,xxx” 。(第 9 页到第 15 页 ppt)
指导语 1:听说声音响亮可以壮胆,这里有一个好的办法,让我们一起试一试
说“走开吧。”
指导语 2:你们观察到什么消失了?
(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鼓励幼儿可以完整表述一整句话:走开,两只扭曲 的小耳朵!走开,蓝绿色的长鼻子;走开吧,绿色的大脸;走开,白色的尖牙; 走开,两只黄色的大眼睛;走开,绿色大怪物。)3、成功帮助宝宝赶走“大怪
物”。(第 16 页 ppt)
指导语:我们是不是顺利的帮助宝宝将绿色大怪物赶走了呢?现在你是不是掌握到驱赶“大怪物”的本领了呢?
五、游戏“驱赶自己心中的大怪物”。
1、幼儿分为 2 人一组,在好朋友面前驱赶自己心中“大怪物”。
指导语:宝宝的“大怪物”终于消失了,可是我们的“大怪物”它还在,现在我们将分为 2 人一组,使用魔法语,驱赶我们的“怪物”。
(提示:驱赶时可以说“走开,圆圆的眼睛;走开,长长鼻子。根据自己的小怪物进行驱赶。)
2、分享驱赶成功的喜悦。
指导语:请小朋友分享一下,你们都是怎么驱赶的。
3、教师小结。
指导语: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怪物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没有怪物的,只 是我们害怕它而产生的幻想,只要我们勇敢、正确地去面它,我们就不会害怕。
六、翻阅书籍,观察绘本。
指导语:今天我们的绘本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提示: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一本洞洞书,很有层次感,十分有趣。)
反思:
通过设计这节语言课《走开,绿色大怪物》,让孩子们去阅读绘本,同时自己亲手制作“心中的怪物”等游戏,不断勇敢得去驱赶和挑战赶走心中的恐惧。
整节活动中,互动性很强。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能够积极、完整的表述“走开,xxx”。
课后无意间观察到孩子们看见蚂蚁,蜘蛛等小昆虫,不再感到害怕和有伤害它们的行为。而是用语言告诉这些小动物:“走开,黑黑的小蜘蛛;走开,小小的蚂蚁。”驱赶它们离开,体现出了有爱的一面。
那个之前害怕午睡的孩子,再也没有突然哭闹的现象出现。达到了很好的安抚、教育效果。
生活即教育,无形中贯穿在一起,这节课只体现了健康语言美术方面的领域,之后还可以延伸到体育、音乐、科学等等领域,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设计。
绘本语言课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2、愿意用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自己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
1、绘本ppt、背景音乐《告别小苏西》
2、图片:情景图(大海和太阳)(月亮和星星)、柳树、围巾等3、头饰(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多个)、黑板
三、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2分钟)
1、直接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书名,着重引出"爱"字,导出故事。(2分钟)
2、教师播放幻灯片分情节讲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感知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10-12分钟)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1),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示爱?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臂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兔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爱得多?(请一位幼儿和老师比谁爱得多)
(2)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2,情节3),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
师:小兔子和兔妈妈还用了哪两个动作?说了什么话表示对妈妈的爱?(幼儿站起来做动作并用语言说说)妈妈爱得多,还是小兔爱得多?我们班小朋友谁爱得多?谁来比比?(请2位幼儿比比谁爱得多)师:小兔子举着手表示爱,他还用了什么动作表示爱?我们班谁跳得高谁就爱得多。(请1,2位坐着的孩子起来比一下)
3、请幼儿用景象中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尝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情节4),幼儿认真听故事,教师针对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师:这幅美丽的景象里面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和兔妈妈看到了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师:你能够用其它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用一句话把爱大声的说出来。
师: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来表示爱的,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幼儿观察)师:你能用这里的一样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心里有爱就要说出来呀,这样别人才知道的。(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4、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兔妈妈和小兔子体会故事中妈妈和孩子间的爱)教师和幼儿表演孩子和孩子表演教师扮演兔妈妈,带着宝宝们去户外找找还能用哪些东西表示爱。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用“xx多xx,就有多爱你”这个句式以及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分段讲故事,通过故事内容和小兔子的话来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和学说这个句式。在这个过程中,多采用翻页的形式进行讲解觉得不叫单一,可采取多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投入其中。在让幼儿的回答时,还是自己讲的较多,应该让孩子多说,并且对于孩子的回答应该多多追问,拓宽他们的思维。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们已经看多这本绘本整个创编过程比较顺利,因此我就请几个小朋友来创编应该多请孩子来说一说。最后完整欣赏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单纯的让老师来讲可能孩子就不怎么有兴趣听,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绘本语言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阅读、理解国王生病到国王病愈的故事内容。
2、初步理解故事的主题,知道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3、萌发对运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主题,知道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活动难点:阅读、理解国王生病到国王病愈的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教学大书、dvd《国王生病了》、音乐《健康歌》以及播放设备
2、幼儿材料:14名4岁幼儿、幼儿用书《国王生病了》14本。
3、场地规划:14名幼儿围成半圆形坐,便于观察大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病时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去哪里?做什么呢?
二、阅读图画书封面、封底和扉页,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大书,观察封面和封底,推测故事内容主题。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本大书,书里面有一个人也生病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吧!教师出示大书,观察封面(他是谁?)(指着国王问)
师:观察封底(他们在干什么?)
师:国王生病的原因会是什么呢?(充分讨论国王生病的原因,猜测故事内容,带这问题进入阅读。)
2、阅读扉页
师:这是什么页?国王在什么地方呀?
三、师幼共同阅读读大书p2-11,观察读本内容。
1、教师讲述大书第2~5页故事内容,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画面。
师:阅读第2页,国王生病的原因是什么?(了解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师:阅读第3页,医生给国王安排了一张什么表师:阅读第4~5页,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2、阅读观察画面p6~11
师:星期一,谁带着国王去运动?师:星期二,谁带着国王去运动?
师:星期三,又是谁带着去国王运动,做哪些运动呢?
四、自主阅读小书,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知道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1、幼儿自主阅读p12~17,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阅读习惯和方法,了解阅读情况。
师:国王还做了哪些运动呢?接下来,你们自己阅读小书,在小书里面找一找吧!
师:小朋友,刚刚你们已经阅读完了小书,国王还做了哪些运动呀?教师依次请幼儿上来向同伴讲述自己找到的答案。
师:做完运动后,国王的病好了吗?为什么国王的病没好?王宫里其他
人为什么都病倒了呢?
2、小朋友,你们觉得国王最后怎么样啦?师:如果你是国王,你觉得要怎么做病才会好起来呢?(预测故事情节发展)
五、欣赏dvd,完整了解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最后,国王的病好了吗?是怎样好起来的?
2、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萌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
师:你喜欢运动吗?喜欢哪些运动?根据幼儿的谈话内容,加深幼儿对运动的认识,知道运动对人体有好处。
3、教师小结:
小朋友,原来运动对我们的身体这么的重要,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每天都要坚持运动哦!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长得更加的'健康、强壮!
六、结束部分,教师请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做运动。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和国王一起来做运动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按照运动计划表的内容模仿做运动。
师:小朋友,运动做完了,你们的身体变得怎么样啦?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
小朋友,原来做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健康、强壮,那以后我们就要多多做运动哦!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故事类图画书《国王生病了》的第一课时。在活动开始前,我把活动材料都准备充分了,还熟悉了本节活动的流程。活动中,孩子们能安静的倾听故事,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环节中,孩子们能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师的引导语言比较正确,且能关注到所有的幼儿,师幼互动关系和谐、融洽。在观察小书的环节,老师能先提出阅读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幼儿在书中寻找答案,这一点做得很好。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这是本节活动的亮点。当然,本次的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老师的语气语调可以更加的夸张一些,那就更好啦!另外,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做完运动后,如果做小结的时候能小结得更加的全面、完善一点,让幼儿进一步知道运动的重要性,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本次的教学观摩活动,总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加油!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的有趣,得到更多孩子的喜爱。让幼儿真正的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