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迹材料写作中突出人物的创新思维和前瞻眼光,引导读者勇于尝试和探索,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比较熟悉,大家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工匠事迹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工匠事迹篇1
近年来,郭佰涛同志紧紧围绕工作职责,做好事务管理工作,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该同志始终把加强党务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认真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求真务实,开创工作局面
他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主动,积极勤勉,协助推进工作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工作作风整顿工作的各项要求,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作用。及时取得汇报、协调、落实,相关处室的畅通联系,经常到相关处室走访,请教问题,掌握信息,抓住上级工作重点,指导工作。加强内部协调,管理内部事务,做好政务接待工作,在接待工作中本着严谨、节俭、周到、热情的原则,圆满完成了各项政务接待任务,较好地展示了我院良好形象。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工作合力,完成政务、车辆、事务综合管理等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做好会务与接待工作
他坚持立足本职,严谨务实。聚焦主责主业,协助院领导及各相关处室组织召开了全院工作会议、国际汉麻等系列重大会议活动;接待了国家、省市重要领导调研指导工作,年均对接考察调研任务近40次;协助院领导组织召开了院党组会、院长办公会及领导干部座谈会百余次,协助相关部门召开学术研讨会、工作协调会、工作部署会及其他会议活动五十余次,能够做到事前谋划,周密部署,主动服务,确保了各项活动井然有序开展。
四、做好信访和车辆管理工作
他围绕办公室工作,突出服务职责,牢固树立为领导服务的超前意识,正确贯彻领导的工作部署,当好办公室主任参谋和助手。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登记,对来访者和信访人员的各类诉求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矛盾分类化解,使每次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答复,推动问题解决,维护我院职工合法权益。加强车辆管理工作,明确了机关车队用于机要通信、应急保障、业务调研、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公务活动的用车范围,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机关市区内公务出行费用报销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公务出行用车,严禁公车私用。在机关车队在人员紧缺、车辆老旧严重的情况下,统筹安排车辆使用,为机关公务用车提供服务保障。
五、廉洁自律情况
任现职以来,该同志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履职尽责、务实担当,常思人民的养育之恩,常想集体的扶助之恩,常念组织的培养之恩,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他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院“十不准”要求,廉洁自律,驰而不息抵制“四风”。他始终坚持“一心只为做好事”的工作信念,在默默工作和无私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三是力争做表率,严格自律,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权力,为同志们带好头、做好榜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机关办公室的形象。
工匠事迹篇2
沈凤斌同志自2001年退役后被安置到嘉荫县神州恐龙博物馆工作。见证了博物馆由建址到发展为今天将自然科学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综合博物馆的发展过程。
一、精益求精,用行动履行工匠精神实现自身价值。
沈凤斌同志刚到恐龙馆工作时,恐龙博物馆还在建设当中,化石也是嘉荫的文化部门转交的,仅仅有40余块。为了扩大馆藏,2004年县恐龙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恐龙化石抢救性挖掘工作。沈凤斌同志克服了选址困难、工具不足、道路不通等种种不利因素,挖到了一对连在一起的尾椎骨化石,这是他第一次亲手挖掘出来的完整的恐龙化石。自此以后沈凤斌就和恐龙结下了不解之缘。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十年如一日,沈凤斌同志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自工作后参加了多次古生物化石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千余平方米,出土化石千余块并出土了很多研究价值较高的古生物化石。沈凤斌同志还在魏正一教授带领下,学习了翻模、制模组架等技术,组成了嘉荫县神州恐龙博物馆第一座恐龙化石骨架(子母龙骨架)的修复组架工作。弥补了恐龙馆内没有恐龙骨架只有恐龙化石的遗憾,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地球霸主的感觉。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也坐实了中国第一龙乡的`名号。目前县恐龙馆展出的鸭嘴龙母子二龙,伊春市地质博物馆的恐龙化石骨架、披毛犀、猛犸象都是沈凤斌同志的作品。
二、宣扬恐龙文化,助力嘉荫旅游发展。
沈凤斌同志曾多次配合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台等录制节目为打造中国第一龙乡这个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有幸以“化石修复师”的身份参加了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录制,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嘉荫的知名度,让全国的人们知道了在祖国的最北边有一个边陲小镇它出土了中国第一具恐龙骨架。节目的播出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探寻神秘的恐龙遗迹带动了我县的旅游发展。2020年沈凤斌同志在县政府和工会的帮助下成立了沈凤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新浪微博、嘉荫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穿越白垩纪·奇幻恐龙乡——2020年嘉荫县夏日研学营”中为来自省内的31名青少年讲解恐龙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了亿万年前封存的远古奇观,了解形态各异、属种不同的恐龙雕塑,一起走进神秘的侏罗纪世界。一个多小时的科普之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恐龙的种类、习性等知识,感受到了“中国第一龙乡”的别样魅力。
三、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沈凤斌同志一转眼已经做了20年的化石“工匠”,他的努力被大家看在眼里。沈凤斌同志先后入选了拔尖人才和专门人才,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了龙乡工匠、古生物化石发掘和修复及保护领域“伊春第一人”、省龙江工匠、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荣誉加身,他却坚持砥砺前行,无时无刻都在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指引自己,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坚定不移地走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恐龙化石保护规划之路,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工匠精神让化石发掘和修复在伊春大放异彩、再创辉煌!
边道林同志2003年进入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工作,2014年1月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多年来,该同志始终坚定自身政治信仰、明确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院内各项规章制度。他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奋斗在科研管理工作第一线。由于岗位性质,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保密文件、掌握院党组会议核心内容,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忠诚和担当,严格遵守各项政治纪律,保守各项工作秘密,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政务工作的各项新要求,不断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边道林同志始终怀揣匠心,坚持匠风,打磨匠艺,在工作中勤奋钻研、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在公文运转、督查督办、档案保密、印信使用和会议服务等管理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始终做到工作程序严谨,效率高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获得了广大同事及其他处室的一致好评。他一直以勤奋、团结、协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以院名义发出的行政公文,严把办文程序、格式、文字等环节,确保了全院公文的准确、规范和严谨。建立健全了督查督办制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全院重点工作进行了跟踪督办。进一步规范了审批、登记等印章使用流程,有效杜绝了“空头章”“未批用章”等现象的出现。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各项工作部署,加强宣传学习教育。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对全院办公一体化系统中的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在全院开展了清查追收可能遗落或沉积的应归档文件工作。
边道林同志始终将“做好每一个细节”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主动挑重担、做难事,凡事冲锋在前,勇于在事上磨、苦中练。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经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在处理日常繁杂工作中,认真思考,抓大事不放,抓小事不忘,做到上情下达、内外有别,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工匠事迹篇3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近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工匠事迹篇4
中国工匠精神代表人物——胡双钱
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必须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这也成了《大国工匠》制作的初衷。选题确定后,拍摄对象的寻找是一道难关:要在种类繁多的工种与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中,找到能代表中国水平与中国制造实力的工匠,并非易事。
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诸多单位推荐的工匠名单中,不乏一些大工程项目的指挥官、负责人,但制作团队却坚持一点,寻找真正的匠人——“一定要找到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可以不是官员也不是负责人,但无一例外都要有别人难以替代的技术水准。”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也买不来的工匠满足感
寻找拍摄对象的过程,也是这支制作团队的一次发现工匠精神之旅。
一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大国工匠》节目负责人姜秋镝就笃信如今的社会依然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也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挖掘出来”。
此前,大国工匠在岳群心中,更多的是一个拥有高超技能的群体,但拍摄完成之后,她却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的心态,或者说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与诠释让我佩服。”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给她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岳群记得,在这30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岳群说,“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
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这样的讲述无不令岳群和她的同事动容。
当然,制作团队也没有忘记从事传统工艺的工匠们。
纯银丝巾果盘——北京apec期间,我国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让世人都被中国古老的錾刻工艺惊艳。这就是錾刻师孟剑锋的作品。
细心观察,果盘有粗糙感,丝巾却有光感,做出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孟剑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孟剑锋需要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银丝快速冷却变硬不可弯曲,需要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岳群告诉记者。
整个制作过程中,诸如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岳群说,这也许就是孟剑锋们的工匠精神所在。
“中国社会需要工匠精神”
当然,也会有人问,在新科技革命、工业4.0来袭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这些工匠和所谓的工匠精神吗?
整个节目制作下来,姜秋镝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不可否认,标准化、机械化大生产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制造业,但是在某些极精密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比如lng船上的“缝制”钢板任务,就不可能使用机械进行批量操作,只能依赖技术人员精细的焊接,并且不能出现一个漏点。
缺失的还有工匠精神。
回忆起制作这个节目的最初灵感,姜秋镝说,是源自与中关村创业者们的一次对话——她告诉记者,在那场交谈中,创业者们感叹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太过浮躁”,“并希望找到更多静下心来踏实做事的人才,谈话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对晶体管收音机十分痴迷的老人,为了获得极致的音质,他潜心钻研,不断尝试手工制作晶体管收音机……”
这位老人身上体现的,不就是正在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所向往的“不浮躁”吗?于是,姜秋镝的团队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工匠能够代表中国水准、能够完美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
今天,这部带着他们思考的《大国工匠》面世,也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那“8双劳动的手”。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中国制造业有很厉害的一批人,但他们不是多数人。我们期待有一天,我们也能在制造洗衣机或手机的领域,找到这样的大工匠。”岳群说。
工匠事迹篇5
贺耀宇,男,汉族,中建六局上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工程部副部长。
贺耀宇坚守上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施工一线,尽职尽责投身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胶州市上合示范区建设,做“尚德胶州”的践行者,争做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上合示范区注入发展动能。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抢拼产值活动,与项目青年员工一道日夜坚守岗位,在保证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项目生产进度,创造了“8天1层公寓”、“7天浇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质量攻关,共取得7项成果;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落实疫情防控、为老党员送慰问、关爱留守儿童、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等问题,践行企业责任担当。
他投身建筑行业已经4年,4年间他始终坚守项目施工现场,不畏艰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项目的建设中,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进行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力争将每项工作做到完美。上合国际交流中心是上合示范区首个地下二层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米,且工程地点距海直线距离仅2公里,因此基坑开挖面临多处涌水的难题,直接影响项目正常施工。他针对基坑多处涌水现象,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提出增加基坑内止水帷幕和基坑外降水井的施工方案,对基坑涌水进行“外降内排”,有效解决了项目基坑涌水难题,为项目正常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项目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抢拼产值活动,与项目青年员工一道日夜坚守岗位,在保证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项目生产进度,创造了“8天1层公寓”“7天浇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为项目2021年产值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带领项目青年团队优化项目管理,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质量攻关。经过努力,项目荣获青岛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顺利通过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项目中期评价、公司2021年项目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青岛市工法一项、局级工法一项、山东省工法一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建六局2021年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天津市建协bim大赛三类成果、中国信息协会优秀奖、“金标杯”bim施工成果组二等成果、完成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研究》、参与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编制1项——《建筑采暖用相变蓄热地板干铺技术规范》,以上创新创造共形成技术创效500余万元。
在项目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积极带领项目青年群体落实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每日检查出入口测温登记、进出场人员排查、生活区消杀、防疫资料更新、组织项目全体人员核算检测等,每项工作他都带头落实,躬身力行,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他积极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项目周边老党员送慰问,聆听老党员讲_,使青年团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他组建上合项目“混凝土”乐队,为留守儿童及工人兄弟表演,为他们送去关爱,让爱不再留守;成功开展“建证”品牌志愿服务活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成功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团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团队的归属感、幸福感,成功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青年的生动实践。
工匠事迹篇6
我们学习了县委书记董新发、县长黄镇在颁发《崔琪颂》大会上的讲话,崔琦生平事迹。有六位同志作了先进红色典型事迹报告,听后深受感动,深深体会到:向先进人物学习,向先烈致敬,继承革命先烈意愿,在大垸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扎实工作,把大垸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家园。
崔琪烈士是我县朱河镇崔岭村人。土地革命时期,担任中华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湘鄂西临时省委书记,湘鄂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在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为发展壮大苏维埃政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洪湖苏区丧失后,在转战洞庭湖开展游击战中于华容县英勇牺牲,时年33岁。革命老区精神成为建设美丽监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今天,弘扬老区精神更是提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观念的重要法宝。
崔琪,是湘鄂西老区的革命烈士,也是监利人民的革命的创始人,为了监利的今天而牺牲。刘孝英,红军联络站站长,大垸这块红色土地上最早地下革命工作者,为了人民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因与组织失去联系而默默无闻一辈子……监利、大垸,这块肥沃的土地、革命的老区,我们新一代为生长在这里感到骄傲与自豪,为拥有这样的红色资源而倍感亲切。革命先烈为了这块土地、为了这里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连生死都不顾,我们为建设这个家园更加努力工作。
监利人民进一步弘扬老区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兴县,开放强县”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建国六十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无一不是弘扬革命老区精神,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继续进一步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才能实现“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县市”的梦想。革命老区精神成为建设美丽监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的今天,弘扬老区精神更是提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观念的重要法宝。
在继承革命先烈遗愿中,我们还有以身边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学习珠湖分场的苏才盛同志,一心为老百姓着想,为群众办好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学习中洲分场李春林,敢想敢做,扎根农场,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
学习友谊分场的石秀琴,行孝善,以贤良之心孝敬长辈,用爱心抚育儿女,为社会共积正能量;
学习杨洲刘再飞,为了梦想,不停追求,为了实现理想,默默无闻耕耘,终成棉花大王;
学习黄英的徐光华,做革命的老黄牛,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唯独没有自己,为了群众奉献一切;
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牺牲。
把革命先烈和身边的先进人物作为一面镜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对照他们的现金事迹、对照党章的要求,随时提醒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改造缺点与错误,与不良倾向作斗争,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