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是我们自信和自律性的精彩呈现,提前列好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筛选和组织相关的素材和论据,以支持作文的论证和阐述,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历史美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美作文篇1
他,一个普通人,哲人,圣人。
他和他的思想站到了世界的顶峰,他的思想已经开始发展,从封建礼教到现在的和谐,他已经不知不觉植入人心。
他就是那个可敬可爱的孔子。
在那微言欲色、大义难抒的年代里,在那礼崩乐坏、信义扫地的世风中,在那随波逐流、抛仁弃义的人群中,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用一双智慧的眼看透一阵混沌的尘。他没有躲避,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杏坛前的三千弟子见证了他的辛勤,荒原野道上来往的车辙记载了他的不息。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为人处事亲切得如春风化雨,缓缓流进人们干涸的心。他仅仅是一位老师,仅仅是一位老者,他有普爱众生、厚德天下的思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一身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铸造了中华民族的魂魄。“仁、义、礼、智、信”成为了儒家亘古不变的主题。他像一只大鸟,在空中盘旋,一声长鸣,撕开了混沌的天空。从古至今,多少人用儒家的思想、大义凛然救人民于危难水火之中。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他是真正的哲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佩服他在匡人之围那种泰然自若,圣贤之勇,不人能挡。他就像一只大鸟,尽管危机四伏,却要一飞冲天打破浑浊。千年前的岁月如斯,春秋的风如斯,周天子的光如斯。我佩服陈蔡受厄时孔子的坚韧从容、泰然自若。泰山脚下,巍巍泰山中哀民生多艰喻猛虎;黄河岸边,汤汤黄河旁惜时易去叹逝川。就这样,一个哲人成为了一位圣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于是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受儒家思想感染。唐雎发志士之怒,挺剑而起;荆轲以豪杰之气,箕踞而笑;贾谊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杜甫大蔽天下寒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鹏举锐旅请缨,郑成功铁剑东指。孔子的哲思氤氲出多少人格之崇山,尊严之沧海,匹夫仍有天下之责。孔子如一只大鸟鸣彻长空,纵横万里,横贯古今。
梁启超“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秋瑾“他年成败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儒家的魂魄在磨练中铸造,在铸造中升华。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历史美作文篇2
不幸,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我相信前者,因为我可以在不幸中成长。
回首过去,多少历史人物在不幸中寻找自己的明天。司马迁,天元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司马迁不轻言放弃,在狱中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面对不幸司马迁选择了面对,而不是放弃。元太祖,成吉思汗,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在不幸面前,他终究成为了毛泽东笔中的“一代天骄”。
再看今朝,不管身处怎样的境界,永不放弃的名人记事。科普作家高其士强人病毒折磨,完成了学业;被誉为“西部民歌之父”的王洛宾一生坎坷,妻离子散,他强忍心中的悲苦,创作了大量的西部民歌。澳洲歌后凯莉·米洛,在自己事业飞黄腾达之时,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她选择了离开自己热爱的乐坛,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终于在今年重出歌坛,获得了人们的仰慕之情。
当我们在看到他们在不幸后的成就之时,是否应该看到,中国在清末为什么会成为殖民国的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侵略者来到之时,不能学会面对不幸,所以,才会造成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灰暗史。
不幸,让会坚持的人得到成功;同时,也让不会坚持的人得到了失败。“故天将降的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之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不幸中学会成长,扬起人生的风帆!
历史美作文篇3
白浪滔天,观海听涛,涛声如雷震耳。不禁意间脑海中凝固出千年前的模糊画面,眼前蓦然化作金戈铁马的修罗战场。风如刀割,红缨高扬,刀光剑影中那抹快如闪电的身影,如死神般漠然无情地掠夺着生命,介胄之下是狰狞的鬼面骇人心神。这便是北齐赫赫有名的战神“兰陵王”——高肃。名孝瓘,字长恭。
沿着历史长河,思绪成舟逆流而上,回到那个混乱的年代——南北朝。我的思绪之舟在这停泊,寻找那令我难忘的身影。
脚步停在金墉城下。脑海里闪过一段话:“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斑驳的老城墙巍巍屹立如巨人般守护着金墉,正向我娓娓道来那日的故事。
那一日,炙阳似火;那一日,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那一日,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但当他褪去“大面”的那一刻,惊为天人,日月皆因他而失色。纵使烈日炎炎,但笼罩在阳光下的他却比烈阳更耀眼。那一刻的美,惊心动魄,翩若惊鸿。守城齐兵,军心大振,内外夹攻,溃重围、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将士们为歌颂他,而谱了《兰陵王入阵曲》流传千古。
战场上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鬼面修罗,面对敌人,他从不心慈手软;战场外他对自己的将士下属“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北齐书》记载:一次他上朝,“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他对待下人,极是宽厚仁慈。在北齐“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人生的辉煌,往往可能是悲剧的起点。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想尽一切办法避祸自保,可终是躲不过悲剧宿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火中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都成灰,而不灭的却是那颗慈悲的心。
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他骁勇善战,才武而面美;他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兰陵王,我追着你的足迹,回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记住了金戈铁马中你如鬼神般的身影。孝瓘,我追着你的背影,回到了你埋下光芒的地方,记住了乱世中你短暂而不凡的一生;长恭,我追着你的名字,来到了你身边,记住了你的音、你的容、你的名字……
历史美作文篇4
今天我们去了颐和园,妈妈说这里是皇帝,主要是慈禧太后的后花园。
我们从南如意门进去的,我们先到了十七孔桥,这座桥为什么叫做十七孔桥呢,我来告诉你吧,那座桥又十七个孔,所以叫做十七孔桥。我们再往前面走了点就看见昆明湖,昆明湖的湖水清澈而又透明还很蓝很蓝,我似乎眼前全是蓝蓝的东西。我们走啊走,到了长廊。长廊是给古代的皇宫里的人走、玩、聊天的地方。后面我们又到了乐寿堂,那里使慈禧太后住的地方,门前有两只仙鹤,两只鹿,和一个花瓶,都是铜的。
往前走,就到了佛香阁,那里有一层层高高的楼梯,你站在楼梯的顶端,方圆八里之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登上阁后,阁前的石碑上写着,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的全园的构图中心。阁内供内铜铸金襄千手观音菩萨站像,像高5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丽又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佛香阁是慈禧太后拜佛的地方。里面的千手观音,很多人在那里拜。这座建筑非常雄伟,周围还有其它建筑,有些是矮一点的白塔,后面还有一座众香界,但在高一点的山上,没有开放。真想去看看。我们从后面下来,看到有一条路去苏州街的,就到了北出口。
颐和园真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亭台楼阁,还有湖,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历史美作文篇5
从9月8号开始,我在杭州__中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教育实习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对于我们师范生是非常重要。在实习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要注意角色转换,每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虽然这么说,但是刚得知自己被分配到__中学时,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因为听一些师兄、师姐说过在杭州实习的话讲课的机会比较少,而且不受重视,可能学不到什么,而且__中学又是省内数一数二的学校,可能对实习生会不屑一顾。
但是到了学校以后,我的一切顾虑都慢慢消失啦。负责历史系实习的是___老师,他曾经来过我们学校做讲座,很有学识,是高中历史特级教师,对我们非常照顾,而我的班主任和教学指导老师是同一个人——___老师,她也是我的学长___的知道老师,已经任教十多年,经验丰富,教学很有自己的一套。而且她的个性我很喜欢,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会严厉的指出我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我觉得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那还是来说说说我的三个月的实习吧!
这三个月是我过得最充实,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成就感和最有挑战性的一段快乐时光,这段日子里,我终于体会到了要做好一名教师,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明白了要做好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感和重要性,总之,这是一段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日子。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中秋节放假回来,9月17号,星期二,早上第一节课,我是我们小组第一个讲课的人,紧张的不得了。讲课的内容是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讲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只记得我讲的满头大汗,前言不搭后语,学生一直都很迷茫的看着我,我都快紧张死了,离下课还有5分钟左右我就讲完了,是指导老师替我解的围。课后,她先鼓励了我一番,说我教态还好的,做老师的推翻还是有的,等等,最后她说我课上有几个知识点讲错了,这是最不应该的,然后……我都没怎么听到啦,可以说是迷茫的第一节课。
这也让我深刻的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有些知识点之际都没有掌握好,怎么将给学生听呢?于是在以后的每一节课前,我都认真的备课,知识点都一一查清,不容许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对学生,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随着慢慢的历练,一课一课的磨练,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也可以和学生轻松的谈笑风生了,到最后一节课,我依依不舍的讲完最后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这是我在教师舞台第一次短暂的谢幕,我知道以后还会遇到很多可爱的学生,但是,他们——我所有教过的学生,见证了我一步步从幼稚慢慢的成长,他们也是我人生中的老师,叫我怎么学着做一个好老师……
出来踏上讲台的喜悦,另外让我终生难忘的就是军训。虽然__中学这个实习点以前也是有的,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经历军训的。由于这次实习改革,原来都是十一放假以后再去的,总共两个月,现在是9月8号就开始了,而__中学的高一学生军训安排在9月22日。所以我们就跟随班主任带着学生去军训了。
历史美作文篇6
历史上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情节,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个个震惊愤怒的字眼,让人痛哭流涕,愤怒不已,这就是1937年12月日本鬼子侵占南京,展开了六个多星期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这五个血淋淋的打字,应该人人都深深刻在心上。到底死亡了多少平民?这个问题的答案足以让人惊声尖叫。历史上,我国推测死亡于40多万人,而日本却因要逃避责任,而将数字估算低到3000人,日本人还不承认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我们受伤惨重的中国人并没有表示丝毫歉意,在全世界人民看来,日本是恶魔,而中国就是天使,恶魔终究会被天使至高无上的法力所制服。
在南京大屠杀终,有无数屠城血证在揭露者日本的罪恶,汤正有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和愤怒诉说了证言:我被日本鬼子抓到湖边,有二三百人一同站着,鬼子开枪扫射,无数人倒了下去,我被压倒,才没被机中。李秀英奶奶也是幸存者,她怀着七个月的小孩,在地下室躲着,她撞墙自杀,却侥幸活命,日本兵企图强奸她,她反抗,被日本兵划下了三十多处伤痕。像幸存者已没有多少,但他们誓死要揭发日本罪行。这正是一个民族从灾难站起来的见证!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日本只有中国一个省那么大的小国,可以在南京杀掉那么多中国人?为什么人口如此多,土地如此广的国家,会死去那么多同胞?是什么原因?是一个国家的腐败无能,想想当时的慈禧太后在逃难时都要花掉上万两钱来庆祝大寿。是我们国家因此缺乏钱财,人民饥饿难忍,更别说有什么力气来反抗了。想想当时,外国的子弹,大炮威力巨大,光一个大炮就可以炸毁整个村庄。而中国的武器只停留在刀,剑之中,想杀掉一个村庄的人要费多长时间,当然不能够去阻止日本兵了!这都是因为一个国家王朝的辛酸,人民百姓的贫苦。
这难忘的伤痛将永远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国耻,我们的国家要更加强大,人民百姓要团结一致,要更加努力,更加富强,让“东亚病夫”这个帽子永远摘除,让富强的中国傲立于世界东方!
我们要勿忘国耻,发愤图强,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历史美作文篇7
历史的长河,点点滴滴,令人回味。往事如江水般逝去,唯有你在奔腾的江水中屹立。你的文采让我叹谓,你的胸怀让我敬佩。千言万语描述不了你,你就是你,无法比拟。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天真无邪的你,在花园玩耍。寥寥几笔,却把欢乐之情描述的淋漓尽致。李清照,你就是你,笔法细腻,情味深长。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是啊,时光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溜走。转眼间,就是沧海桑田。两年了,我就这么的度过了初中的两年。岁月如梭,昨日的小种子早已发芽。李清照,你是在提醒我么?是要告诉我珍惜时间么?哦,我知道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是谁呀,走在窗前蹙眉叹息。哦,是李清照。谁又让你伤悲,谁有让你思念?新婚之夜的喜气还环绕着你,今日又要与夫离别。世事谁能料?看着你,我忽然觉得,我这样快乐的与老师相伴的日子还有多久呢?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充实过好每一分,每一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家亡国破,流落异乡。这杂糅的愁绪竟全压在你的身上。这就是你的一生么?我问:你恨么?你不语。望着你的背影,分明感到了你的愁。只是那愁里没有一分软弱。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时逢乱世,你只好离乡避乱。愁绪压得你喘不过气。我流泪了。同情?怜惜?
你就是李清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有你李清照。你的乐,你的愁?谁人能解了?
滔滔江水,载着你的愁绪,李清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历史工作总结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