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为了详细记录下调查的发展过程,写调查报告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幸福力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幸福力调查报告篇1
在广州生活,谁最幸福?自去年调查得出“男人比女人幸福,丧偶的比已婚的幸福,博士学历的人最幸福”结论之后,近日《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调研报告》20__年版出炉。调查发现,初中学历人群更觉得幸福,而中年离异群体精神压力更大。
该报告由广州市委宣传部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合作建立的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编制,具有科学性及权威性。报告指出,广州市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得分为3.27分(总分5分),处于中等水平,政府需要在改革和完善交通系统、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总体情况]最不满意生态环境
据了解,20__年,课题组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样本,问卷发放范围涵盖天河、海珠、越秀、荔湾、白云、番禺、花都等区,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4份,回收有效率达92.13%。
广州居民幸福感状况,由个人发展、生活质量、政府服务、社会环境、社会公平、精神生活、生态环境共7项一级指标构成。数据显示,除了生态环境外,其余6项指标的分值均在“一般水平3分”以上,总体幸福感得分为3.27分,处于中等水平。
[性别差异]男人比女人幸福一点
纵观20_、20_及20__年的数据来看,男性的总体幸福得分也比女性高。课题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犹存,对于男性而言,个人和事业的发展仍旧是第一位的;但对于新时代女性而言,在追求个人发展之余,同时还要“主内”,因此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多压力,导致女性居民的得分低于男性居民。
[居住地域]白云区居民最幸福
白云区居民的幸福度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而天河区则长期垫底。课题组分析,白云区居民的总体需求,跟区域发展现状可能是比较匹配的,而天河区属于广州的商业中心,物价房价均较高,生活压力较大。
[婚姻状况]中年离异精神压力更大
在总体幸福感上,不同婚姻状况的居民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精神生活维度上,离异的评分最低。课题组通过交叉列表分析发现,离异者大多是36-45岁的居民,说明在“人到中年”的压力下,婚姻更容易出现问题。同时,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离异状态会影响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满足,因此导致了离异居民旨在精神生活纬度的满足感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丧偶居民在7个维度和总体幸福感的得分均为最高。但课题组认为,受限于取样条件,参与测评的丧偶居民较少,该数据不足以代表广州市丧偶居民的整体水平。
[教育程度]初中学历更幸福
初中学历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比其它学历要高,而硕士学历居民最低。课题组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人格独特性。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幸福生活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增高,反之,低学历的居民因学识有限,容易知足。
[月收入与月消费]收入不同不存在明显差异
在总体幸福感上,月收入及月消费水平不同的居民,其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连续三年的数据显示,月收入为25000-50000元之间的居民,其幸福感比较稳定。而月消费水平5万元以上的居民,在生活质量、社会环境、社会公平、政府服务、生态环境和精神维度上的幸福感得分较高。
[居民心声]六成人认为该过更好的生活
64.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应该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这意味着,广州居民的相对剥夺感仍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影响居民幸福感提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生活质量和社会环境。在生活质量上,居民对于交通出行状况、交通安全状况以及目前的消费水平这三项满意度较低。而在社会环境方面,居民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社会诚信和社会消费环境比较不满意。这也意味着,政府需要在改革和完善交通系统、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幸福力调查报告篇2
?摘 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和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是目前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需要及他们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寻大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幸福力调查报告篇3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幸福力调查报告篇4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非常有必要,以下是关于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1:
幸福是一个每个人都知道其含义,但却无人能够精确定义的问题。幸福的问题探讨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一些哲学家都对幸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伊壁鸠鲁则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
幸福感一般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功能。基本特点是: (1)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3)整体性,即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承载者。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为大学生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第1页/共10页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
以南昌大学大学生为主要被试,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回收率为%。其中男生93名,女生124名;文科生46人,理科生92人,工科生79人;城市81人,农村136人;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99人,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118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该问卷包括一个指数(幸福指数)、两大模块(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和九个维度。由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中使用主观幸福感模块。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ls)、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三个经典指标。各维度采用likert 7点式计分:1分代表明显不符合,7分代表明显符合,其中负性情感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问卷同质性信度cronbach 系数在~之间,分半系数在~之间,量表总的重测系数为,各分量表的重测系数在~之间。该问卷曾被广泛应用于军人、医务人员、教师、企业员工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等不同职业领域及中学生、研究生、听力障碍者、大学生、老年人以及军校学员等不同群体的幸福感调查研究中,均能较好地反映出不同职业及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特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第2页/共10页 3.测试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被试。要求被试按照指导语进行回答,施测时间为15~20分钟。
4.数据分析
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资料、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输入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经核对数据后运用进行统计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描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2)独立样本t检验(students test)。用于比较不同性别、生源地、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3)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217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维度的均值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的均分都在中值(中值=4)以上,生活满意高于正性情感,正性情感高于负性情感。说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表3可知: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三维度得分上无显着差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负性情感得分上无显着差异,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得分上呈现显着差异,表现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生活满
第3页/共10页 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显着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得分上无显着差异,但在生活满意得分上呈现显着差异,为了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有更准确的把握,进行简单的事后比较发现,工科学生在生活满意得分上显着高于理科学生。
三 总结与思考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2)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显着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3)工科学生在生活满意得分上显着高于理科学生,这可能是由于专业特点不同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而引起的。调查初步勾勒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显示了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流是积极的,为优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 1.开展幸福教育
卡曼纳等人指出,幸福感是人类经验中的一个强劲的首要的维度,幸福感研究生机勃勃。进入21世纪以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展幸福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幸福的心态,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人际关系的亲密,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体验正性情感,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4页/共10页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行民主的教养方式,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孩子需要情感支持,需要与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在这种良性的沟通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感,这将能提高孩子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对其今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是有帮助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hascher认为,个体的幸福感是学生学习的先行条件,学生的幸福感不应单单被解释为学术成就的提高,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身心。学校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设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体操、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电影沙龙、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素质拓展等等。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团体协作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树立自信心,感受成长中的幸福,用勤奋和智慧谱写青春之歌,让生命绽放光彩。
篇2: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第5页/共10页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的人选择了无所谓,%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
第6页/共10页 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的人觉得
第7页/共10页 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的人认为还可以,%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的人很满意,%的人比较满意,%的人一般满意,%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 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
第8页/共10页 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
第9页/共10页 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第10页/共10页
幸福力调查报告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进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生活状况,想要准确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由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了调查并做了详细的报告。本次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取样本抽样调查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现在的生活幸福感,了解到大学生现在对大学生活比较满意,觉得自己还比较幸福。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其它的问题困扰着大学生的生活,希望在这次调查后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个人能有所改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他们真正得到幸福!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所持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体系,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群体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在现实中,幸福观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追求实现幸福途径的认识,构成其幸福观。幸福并非简单的字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诠释。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未来之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我们小组于近日对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要了解的具体内容是:大学生的幸福观;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现在大学生活状况如何?觉得不幸福的原因?
研究方法:
一:样本
本小组的调查对象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制定了一套问卷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随机发放抽样调查的方法。
二:问卷
问卷中共22道小题,选择了32份问卷作为有效问卷,问卷中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家庭,未来就业对幸福感的影响力等设置了问题。
三:分析与结果
针对问卷调查,我们小组进行了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数据的百分比、以及合计等数据,从而说明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及我们大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交叉性分析,并通过交叉表得出了一些数据及详尽的问题阐述。试卷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包括:1、家庭地位、社会地位2、家庭经济状况3、在校情况4、人际关系、爱情、亲情。从而来判断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围绕这四个方面我们设计了二十二道题,从每一道题的频率,应用了交叉表来具体的分析每一道题的情况,得出的数据都是依托真实来源,所以得出的一些结论也是有很强的真实性。
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分析: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和什么有关呢?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和什么有关呢?
1、家庭地位、社会地位
家庭居住地选择家庭居住地主要是为了从物质和精神上分析:当代大学生是沉溺于物质上的满足还是继承传统精神文明?从数据上表明: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大部分是农村人占到65%,所以数据可能有一定的倾向性。
上表是根据数据分析出的,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比较幸福的,至少大家都还是很积极、开朗的,尤其农村人对生活都有很高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也是感到很幸福,没有沉迷在物质方面的
2、在校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感觉自己和自己的理想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以后生活都抱有美好的想法,说明我们都希望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20%的人在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这可以看出这类学生有着自己的追求,更加为自己的追求努力着,所以在他们内心中应该也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动力,自己的信心。对于那些整天感觉无事可做的人,可能上课就会感觉烦恼,因此,幸福感可能就会差一点。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在大学里都会感觉到幸福的,因为在大学里,大学生没有高中时的烦闷,更多的是自由,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所以,在大学里,大学生很多都是很幸福的,只是幸福的来源不同罢了。
表中说明有37.5%的感觉学习是一件很充实的事情。也有15.6%认为学习是种快乐的事情,业存在着一部分人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情。
有81.3%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够增加幸福感,有18.8%的人认为不能增加幸福感,说明幸福感大部分会在谈恋爱时增加的。
从交叉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恋爱能增加幸福感。
3、人际关系、爱情、亲情
在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有46.9%大学生有较多的朋友,同时有34.4%的大学生交往的。朋友一般不是很多,很多朋友的大学生也有18.8%,而很少有同学没有朋友的,这说明,朋友是我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朋友我们可以在伤心时痛哭流涕,高兴时可以彼此分享着垮了,默默的帮助,有位哲人说过:朋友是世界上珍贵的一笔财富。同时,我们人生中有大约四分之三的时间与朋友共同度过,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朋友,吗四分之三的生活是何等的空虚与寂寞,所以朋友也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朋友的多少也决定着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办事能力的强弱、与身边的人相处的如何。
从交叉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你的当你的朋友多时,你会感到幸福,但是当你的朋友不是很多时,你可能不会感到很幸福,所以朋友是你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一个在伟大的人也要学会与别人和谐共处”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教导我们的。这说明与身边的人相处融洽是非常重要的。表中数据有59.4%的大学生感觉自己与其他人相处的比较融洽,而21.9%的人认为自己与别人相处的很融洽,仅有18.8%的人认为自己与别人相处一般,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很好的处事能力,因为生活中难以避免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摩擦,有了摩擦肯定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我们都可以怀着一颗“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态,那肯定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很可能不会发生。所以如果你想幸福快乐,就要学会如何的与身边周围的人和平共处。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1、家庭地位、社会地位2、家庭经济状况3、在校情况4、人际关系、爱情、亲情;而这些当中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爱情、亲情有关。
建议:
针对我们学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切实加强与父母间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幸福力调查报告篇6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
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
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幸福力调查报告篇7
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研究这一课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生、教师、监护人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如实反应了当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就此问题,接下来我将做深刻分析。
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谋求发展,留守儿童也就成为了时代的产物。许多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留给子女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无穷的后患。对于学校的影响也令人堪忧,特别是学生自制力差、父母辅导不够、缺乏关心教育,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等,导致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严重缺失、不足。孩子们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影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主要因素
基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习惯养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刚上学时,就被父母留在了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身边,甚至有的留在了其他亲友身边。这就使得孩子从入学开始就缺乏行为习惯的有效指导,比如孩子不知道回家应该先完成作业,不知道来学校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不知道上课该干什么,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他们上课就一塌糊涂,更不要说感受课堂幸福了。对于他们来说,上课就是一种任务,一种折磨,怎么谈得上幸福,更别说享受了。
2、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在很多临时监护人潜意识里,他们的责任就是看好孩子,孩子安全、健康即可,学习就是随意发展,想学就靠自己,不想学也没人管。正是这种思想,导致孩子渐渐发现学习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即使不好好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缺乏对上学的正确认识,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来到学校只是为了玩耍、混日子,课堂上也是不动脑筋思考问题,说话,做小动作,得过且过,这种思想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比比皆是。对于学习的敷衍了事,如何能在课堂上专注学习,感受课堂的幸福。
3、学生的思想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不积极发言,不能大胆参与课堂活动。由于电脑、手机等现代设备的影响,孩子回家以后,更多的是沉迷于网络,忘了自己还是个学生,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由于长期跟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在一起,监护人对于学习的不重视,对于学生辅导不够,对于孩子的溺爱等等。这些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他们无法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对于课堂教学的幸福感体会的自然不够深刻,甚至无法明白课堂学习其实是一种进步、一种享受。
(二)家庭方面
1、监护人思想影响
在我接触的很多留守儿童家长里面,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这个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学有什么,孩子天天来上学就行,至于学到了什么,表现怎么样,根本不关心。孩子表现好了,得不到肯定,孩子表现不好了,得到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想买本书了,得到的是乱花钱的决断,孩子成绩不好了,告诉家长可能是一顿揍。久而久之,对于学习,孩子变得无所谓,好坏又如何,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只能徒增烦恼。课堂对于他们也就无所谓,熬过一日是一日,得过且过吧。长此以往,课堂幸福如何保障?
2、缺乏及时沟通指导
懂得倾听,善于沟通,正确引导,是培养孩子的有效做法。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遇见问题,跟父母说不着,跟临时监护人又不知道怎么说。加之父母没有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不理解孩子的生活。临时监护人关心的更多的是给予孩子的物质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孤僻,不善交谈,而临时监护人的溺爱,这这种种因素让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课堂上不积极表现自己,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幸福无从谈起。
3、课后辅导能力有限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都是初中,小学文化,对于辅导孩子他们没有一套具体的方法,只是顺其自然。很多孩子的家庭作业字体潦草,不会的还是不会,不动脑筋思考,不主动问老师……一系列问题证明他们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此辅导对于孩子寻求课堂幸福感有很大弊端。
(三)教师方面
1、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上,是否关注留守儿童的参与情况,学习状况也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上课多提问,对其做出适当评价,多多肯定、鼓励,有助于提升孩子课堂幸福感。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有所欠缺,孩子得不到及时引导和适当支持,慢慢不喜欢课堂,不爱学习。教师跟留守儿童的课下交流也很重要,如果能多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多与其进行深入交流,谈谈心、关心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也能让留守儿童感觉到温暖,拉进师生距离,让留守儿童喜欢上自己的老师,爱屋及乌,进而喜欢老师的课堂,体会到课堂幸福。但调查发现,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还是不够,有的教师一学期才跟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简单交流,这样不利于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
2、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优秀的教学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性的及时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的合理运用……这种种原因无不影响着孩子课堂幸福感的提升。当前教师队伍里,新教师有待提高,老教师部分存在职业倦怠,对于课堂教学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氛围引导不够及时,学生评价缺乏说服力等等,进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没有得到充分感受,有待提高。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尽其所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环境,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师生关系等等,逐步增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信念力演讲稿8篇
★ 团结力演讲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