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人生舞台上的角色和责任,每次写心得体会,都是一个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机遇,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传统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传统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的品德。从古至今,从一些名人的身上的体现了这一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正是体现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生活上有很
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很多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通过这次团日活动,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将来,我们有更加坚韧的信念,我们会用行动来完成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始终都很棒,我们确定会更强,我们因有这样的模范而骄傲。我们会以此为榜样,好好学习,把握学问,进一步完善自己,为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而努力。所以,我们体会到的更深刻意义就是作为中国将来的接班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生,我们现在应当做的也是必需做的而且应当做好的就是全心全意学习,学习自己的专业学问,学习思想道德训练,学习党的根本任务,学习一切我们应当学好的,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气,正确的思想道德会让我们仅仅分散,让我们目标明确,让我们觉得有一股莫名的激情,全力去完成我们的任务。同时,通过学习,让我们的熟识更加深刻,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正是要从思想道德上提升自己!此次团日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传统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一、工作的总体概述
我们开展这么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了解古文化的的内涵;同时,增进学生的文化积累,让学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在这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字经》《幼学琼林》《山海经》《孔子语录》《孟子格言》的经典篇目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背诵,有利于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还增长了知识,对祖国热爱之情不断增加,也陶冶了情操。
二、学生的收获
本学期,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理解文意进行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把每一课的文意解释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熟练记忆文章。并且采取多种学习方法,例如:小组学习、同位之间比赛、老师抽查、小组长检查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由于课时较少,学习的时间较短,所以感觉课堂教学很仓促,不能够仔细揣摩每句诗文的意思,也不能认真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知识的`学习只限于表面的学习。大多的背诵时间也只能放在课后。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细致学习,制定好可行的学期计划,注意学生学习的扎实程度。
传统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这次革命传统教育让我不虚此行,经历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和教育,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心中充满了对烈士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崇高信念,团结奉献,努力工作,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基层财政所长和党支部书记,决心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全省财政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把创先争优转化为所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自己首先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遵纪守法,带头优质服务群众,带头清正廉洁,努力当好党员和群众的表率,走在创先争优的前列。多方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优秀,激发参与热情,使创先争优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成为推动财政工作的“发动机”,成为党员干部爱岗敬业争当优秀的“催化剂”。同时大力提倡“人人都是行评对象,人人代表财政形象”,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向沈浩、严大平和郭明义等来自一线、平凡岗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党员干部,明白什么是先进、什么是优秀并自觉跟着学、跟着做。在全财政系统营造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在这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财政系统行评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到群众是的评判者、裁判员。始终坚持群众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要求,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重大关切是我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要求我们查找出财政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点,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具体的行动,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难点、利益攸关的问题,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天下百姓,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开展创先争优和财政系统行评活动的目的,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传统教育的心得体会篇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教育的心得体会篇5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是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