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大家可以将心得体会写好,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弟子规的体会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1
前段时间,学校安排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大家共同学习、感悟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当好一个传统文化的实践者,率先做好榜样,再就是当好传播者,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2
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活动,《弟子规》记载着许多传统美德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学习态度等,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改变了我许多坏惯。
说到收获,我深有体会。《弟子规》有段话是这样的,“老易至,惜此时”,意思是:我们要珍惜时间,自觉地做作业、复习功课。但是,每到写作业的时候我总是故意慢吞吞的,直至妈妈催我才肯动笔写,边玩边写,一点也不认真。学习也不是很自觉,一点都不好好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可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都把那个坏习惯渐渐地改了。我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们应自觉地写作业,好好把握时间学习,主动学习,并给自己定学习计划,自然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还有一次我早早地完成了家庭作业,便捧着一本童话故事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时候,听见妈妈在厨房里叫我,我想:一定是又叫我洗菜,还是看完这篇再说吧!正想假装没听见,“父母呼,应勿缓”这六个字一下子蹦出我的脑海,我马上清脆地“哎”了一声,跑到厨房帮妈妈洗起菜来。我偷偷地观察到,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像这样的改变还有很多,现在我常常听见爸爸妈妈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
在《弟子规》里,我还学到了许多道理,对我的一生都会有帮助,以后我一定更加认真地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3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是我们的学习典范,不说是字字珠玑,也称得上句句精辟。而《入则孝》也正是全文之精华。
古人曾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长辈亲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造福许许多多的人。诚然!孝悌是中国文化文明的基础,一个连孝悌的没有的人,何来高尚的品质呢?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从学了这句话,我便发现,我对父母的态度恭敬了许多。
记得以前不懂事的时候,经常惹父母生气。爸爸妈妈在悉心教导我是,我却没太在意,有时甚至‘左耳进,右耳出’。还当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啰啰嗦嗦。每次当我犯了错,爸爸妈妈在批评我时,我还找借口来狡辩,忤逆他们。
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里又吵又闹。妈妈闻声过来,严肃的质问我们:“怎么又在闹事儿?是谁先无理取闹的'啊!”“是她!”妹妹不分青红皂白地的冤枉我。“小钰!还嫌你妈妈整天不够忙啊!都这么大了,怎么就不懂事呢!”“我?明明不是我…不是我呀!”,我着急的解释着,憋了一肚子的苦水,“本来就不是我啊!”我摔门而走,留下了无尽的委屈。
其实我本不该这样,好好的和妈妈解释也就行了啊!在说,妹妹年纪尚小,不懂事,何必跟她较真呢?现在想起真是惭愧万分!就这点小事,让妈妈伤心,值得吗?况且我还整天读什么圣贤书,这与只说不做的人又有什么两样!?
现在的我受到《弟子规》的熏陶,渐渐的成熟稳重了,也变成了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
每当父母教育我时,我便悉心听从;每当父母责备我时,我表妹虚心接受;每当父母误会我时,我便耐心解释。我相信,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像我一样,做到三个“心”的话,天下的父母也会很欣慰了。
文明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让文明充盈我们的生活吧!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不仅能让我们增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真正正能从中收益。初读《弟子规》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在定岗实习学校,开展以《弟子规》为核心的新八德教育,我再次接触到《弟子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清康熙年间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当地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清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列举了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三字一句,浅显易懂,音韵谐美,知识丰赡,是目前社会大众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育忠厚家风的德育读物。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在学习《弟子规》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三次进化。
第一次净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昨晚接到通知,明天去三中,由教育局王宝寨局长为我们做讲座。在讲座上,王局长赠送了每一个实习生一本《弟子规》。我拿到手里如获至宝,当局长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终于发现我做错了什么,当即用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认错短信。以前父母责斥我们,我都会去反驳,让亲心伤,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去顶撞,不可以让父母伤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许多事情,可以用经典给大家讲明白,不需要老师批评指责或当面惩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才会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人才。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5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对我很受益。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学习。从这本书我了解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女,需要顺应父母,父母说错了,不应该对他们大喊大闹,应与他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道理。如果长辈非常喜欢你,做到孝顺,不难,但如果某位长辈不喜欢你,而你还对他一如既往的孝顺,那才是真正的贤人呀!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总是和她的婆婆搞不好关系。她便去问医生,怎样才能与婆婆搞好关系。医生告诉她一种需要她自己熬制的药,还告诉她,100天内会不治身亡。妇人很高兴,每天去做,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突然对她好了起来。由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越来越好。这位妇人又不愿意毒死这慈祥的婆婆。可已经吃了很长时间。妇人马上去找了医生,医生笑了笑,说她不会死掉,而会继续好好活着。原来,那药,其实是一种点心,婆婆看她每天这么勤勤恳恳的`为她做,婆婆觉得应该改变对儿媳的态度。于是她们的关系就此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辈不喜欢你,你却仍非常孝顺,这是最难得的,也许会改变长辈对你的态度。这是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对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批评你,不管你有没有这个错误都要认真的听着,不能反驳,有这个错误,就改正,如果没有这个错误,那就警示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道理。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6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7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规;接着,按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
相同的是:公司要求。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规时,我感到迷茫无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写时,我觉得确实有一些有意义的话要记下来,以留后用。
第一感: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欢拘束自己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对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xx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现在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
“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第二感:弟子规十分细致。看短实长,看粗实细。
1080字看似短,其实它包含了长达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谨信,爱人亲仁,余力学文──可以作为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基础准则。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细节。它告诉我们“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它告诉了我们“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它告诉了我们要“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它告诉了我们“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你难道没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感受吗?
第三感:背,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说:“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过。”其实错了。背过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这句话──先接受才有理解。你都没完全接受,何谈理解?当你背过,当你能合上书,依然说出来原话时,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过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样。其实,我们很多人,同丢失了很长时间的弟子规一样,也把“背诵”丢失了正是对背诵的丢失,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浮躁。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说不上来。
第四感:综合感觉。
礼节是多么的重要。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对好坏善恶的态度。等等。
其实,有了这个做人的'基础,成功将会水到渠成。也许,成功仅此而已。而已!而已……
感触发完了。再背一遍吧。背过了,那就力行下去吧。
弟子规的体会心得篇8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