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书中人物成长和变化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迷茫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迷茫读后感篇1
刘同,一个文字上性情的舞者,就像他说的:理性的时候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感性,而感性的时候理性的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看见它,我就好像看见了另一个真实存在的自己。喜欢自由,这是他或者说也是我。时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不明白路途前进的方向,人生的意义。我想这样也好吧,至少我们就应该在该迷茫的时候迷茫一下,这叫青春。我很庆幸,看过书就明白了很多东西,关于友情,爱情,亲情,人和事。那种回首时的再度感悟夹杂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细腻的笔调道出青春一点又一点离逝的滋味,足以让人哽咽。一个青年为了梦想疲于奔命,耗尽青春却一无所有。其实所有人都难逃时间的魔掌,只不过有的人敢于面对,而有的人却只选择逃避,害怕茫然失措,于是麻木不仁地沉溺于灯红酒绿的生活。关于爱情与前途,关于现实与未来,其实谁都迷茫。文字与照片记录下青春的点点滴滴,十年逆袭人生不仅属于刘同,也属于我们的未来。让这本书为你的未来做个见证,十年之后,你会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身边又换成了谁,梦想是成了泡影还是变成了现实?
不觉得这本书有多好,只是一不小心就有太多共鸣,有太多话说到了心里,大概主题除了青春就是爱情和梦想。亦或者说青春本身就是一本书,在她面前再多的语言,都显得品淡无味。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在于它能为我的青春做个见证,十年之后,再翻看它,我不知道我的结论是否还是一样,谁的青春都迷茫。虽然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显得无能为力,但我们能做得就是挥洒青春,赢得未来!虽然迷茫,亦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他们不喜欢失望。没有人喜欢被误解,只是他们不喜欢争辩。没有人喜欢冲动,只是他们不喜欢被瞧不起。我们每个曾经被置为可笑举动的背后,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强烈准则,我们远比别人想象中更尊重自己的选择,我们也远比别人想象中更能对自己负责。这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书中最经典一段话。工作中,总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原则,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处事方式方法不同,所处的职位角度不同,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这就需要在处理的事情考虑的全面一些,有时也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与理解事情。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有些事有些误会,对于真正了解懂你的人,不需要过多的去解释,而对于不理解不了解你的人,解释也终究是徒劳。做自己就好,生活中亦是如此。
当周围都黑暗时,你可以尽力给自己点一盏灯。那盏灯也许不那么亮,甚至不能照亮你未来三步之内的路,但只要你支撑下去,努力亮着,起码能让周围的人在黑暗中一直看见你。对于自己选择的路,要相信与尊重自己的选择。坚持了,总会有结果。
迷茫读后感篇2
这本书是一位80后作家所着,其中所写的并非哲学理论,而是一个北漂十年奋斗小青年的逆袭人生的青春日记。而这个小青年,就是本书作者,书中没有任何冠冕堂皇的语言,但却着实令人感动。
现在的我们正值青春期,一个人的青春是从20岁开始,30岁结束。青春被称为是一个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有迷茫,有希望,有成长,有伤,有苦,有泪。但人人都想重返青春,因为青春最美好,人生中所有犯2的事都是在青春中获得完结。书中有一在日记“命和认命”“喜欢一个作家是命,在不打折的时候花钱买他的.书是认命”这一段文字引起我的共鸣,我非常喜欢这个作家的书,自己攒下早餐钱买他的职场书,坦白讲,之前我也会怕自己还小,看不懂但我还是坚持买,这就是认命,但我看懂了书,和书产生共鸣这就是命。其实,所有处在青春的人,买关于青春的书,不希望其中告诉自己怎样避免发生青春中的事件,只希望告诉自己,这事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如此,如果告诉我避免,但那又有什么用,等老了,再遇到,那样更惨,连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都没有,直接玩完。坦白讲,看完这本心灵鸡汤,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想到了就去做。文中有一日记“人生的一碗面”让我哭了。面,很平常的食物,而这碗面,是奶奶做的最后一碗面,在每一个最后一次之前,都会有一个预兆,而你想不想让它成为你的终身遗憾,就得看你,其实,只要将它记录下来就不会遗憾,很多人因为入世不深而错失良机,在这本书中,作者因为担心自己英语不好,而错失去英国录制节目的机会,所以,吃一堑,长一智,遇到机会,绝不放过。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因为,有过迷茫,才懂得成长,因为,有过孤独,才懂认清自己,因为,不被理解,才懂得认清朋友。因为,青春有过迷茫,所以,前途才会一片光亮,人生中,若没有迷茫的这种人生,不叫做人生,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迷茫读后感篇3
前半部分比较吸引我,后半章感觉太矫情了,不过还是坚持下来把书看完。作者的文笔简单平淡,看得舒服,我喜欢这种风格,讨厌卖弄言辞的那种。但是,触碰作者矫情的地方,有时难免觉得不真实,堂堂男子,比我还感性,有点起鸡皮噶哒。每一年龄阶段对自己的思考,都会挑动我隐藏的思想,内心开始烦躁不安,30岁的我究竟变得怎样,急迫想知道未来的自己。
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我也要像刘同那样,用文字几下自己的心路历程,6年后30岁,回顾自己的青葱岁月,零散的.文字将串联起被尘封的情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
“有两种不联系,一种是忘记了,另一种是放在回忆里”读这句想起陈奕迅《不如不见》的歌词,即使再见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
“所以现在能见到的朋友都是见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见的时间,所有少年相约的承诺在未知命运前都只是当下的安慰。你总有一天会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时错过,便是一世”
“很多人闯进你的生命里,只是为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匆匆就走”
“我总算明白的事,花了二十几年总算明白的是,没有什么事情非得别人和你一起做不可,总有绝境的时刻,能鼓励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至今仍是正确的判断。任何事情,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是情感还是工作,否则唯一的结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如果自己缺乏自信,哪来的安全感呢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我觉得有三个字总比沉默离开的好
“无数个你组成了今天的我。无论在哪个城市的哪个街头,眨眼低眉举杯的恍惚间都有你的影子,感谢每个人的存在使我们的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在每次时空交错的瞬间,我相信自己看见了永远。我已开始有一点了解,所谓的瞬间永远,以为幸福是终点,必须追逐的永远,才让我们都忽略”
“从遇见第一面开始,就注定了两个人不能计较得失才能平衡。一旦一方留有心思,那所谓的倾盖如故也就不复存在了。
两个人的相遇纯粹是出于机遇,说是一种机会也未尝不可。
可人一旦看重机会了,就难免被机会所支配。
所以我们渐渐连话也少说了,甚至不说也行。
周国平老师有句话能表达我们当下的心思:相思是篇冗长的腹稿,可以发表出来却往往很短。”
“所谓的一见钟情是见色起意,所谓的天长地久不过是权衡利弊。长大的我们做的任何决定,必定是经过了万般辛苦的挣扎,谁的青春都经不起挥霍,何况是别人呢”
“相爱太短,而遗忘太长。生命太短,而思念太长。牵手太短,而行走太长。相拥太短,而冷却太长。亲吻太短,而回味太长。相遇太短,而守候太长”
迷茫读后感篇4
“每一个想要飞起来的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秋微
曾经听过这句话这,它出自秋微之口,源于刘同之意。这句话,并非是多么新颖的一句话。大概一两年前,我给领导写材料时,就曾经涉及到这个话题,然而,当时的我,只是依照领导的思想而写,虽然略有感悟,但是始终不够深刻。总觉得,领导讲话所针对的听众中,不包含我。然而,今天,读到秋微与刘同冷战的那段经历,忽然就读出这句话的厚重。
虽然,近几年来,我很少去认真阅读一本书,我的语文成绩也是这么多科功课之中最差的。我对于文字的尊重始终不够。无论在写作文、或写一些其他东西时,遣词用字总是存在模棱两可的地方,如果细致推敲起来,总是用这个也可,用哪个也行。若是被追问起来,大抵都是吱吱呜呜,不知所云。一仔细想起这件事情,就觉得脑子里所有的神经都在紧绷,想到尚未完结的两篇文稿,心里就如百爪挠心。眼下所能做的事情,却又仅仅是,深深吸一口气,让自己淡定下来,写眼前的这篇读书笔记。
读这本书是源于fs兴致勃勃的转发和推荐,在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刘同是哪个“山坳”的大神。其实,就算现在细细读完了他十年的经历,还是不了解他是谁,是做什么的。只不过,从书中得知,大概是一个在写作上、在媒体界有一席之地的人。但,若说是多么大神级别的人,目前,尚未有如此感受。也许是因为,他字里行间更多的是描述,他怎样坚持走下去,而并非彰显自己都在哪些名地和哪些名人有怎样的深刻交往。
这样的文字,我很喜欢。但用豆瓣的五星级评法,我仍然只给三星。因为,这本书,于我而言,是只读一遍就够的书。
这本书里很多东西,很容易激起同龄人的感慨,也解答了同龄人,或者稍微小一点儿的年轻人,在读大学,乃至在职场上的一些困惑,是一本帮助人成长的好书。对于年轻人来说,我是推荐读这本书的。
真的读懂这本书,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多培养出一些刚毅的品质。然而,也就是这样了。
这是一本越读越薄的书,你可以从许多繁杂的、小清新的、小矫情的叙述中,捕捉到一些对你来说非常有用的东西。但是,你很难将它再次读厚,从一个简单词句,读出更多的意味。就像秋微对刘同那19分钟?关于为什么他没有立即转发视频的微博的解释,最后只概括成一句话“每一个想要飞起来的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你能将它读薄,但是,不太容易将它读厚。因为有这点遗憾,所以,只给三星级。但是,真的是可以作为必读书目的三星级图书书中讲述了刘同的奋斗历程,其实大多数写到的都是朋友之情。通过很多刘同以前写下的日志,让读者了解了刘同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如何一路走到现在的。
刘同是一个很看重朋友之情的人,书中我觉得大半是写他跟他朋友如何如何,一起努力奋斗,一起追逐梦想,以及过程中的分分离离。还有就是朋友眼中的刘同是怎样的一个人。
对我来说其实刘同的起步点还是挺高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有很多很好的习惯,比如喜欢总结,目标明确,自信,以及对自己有很好的规划。从书中我了解到刘同是一个很善于总结的人,这个一个成功人士很重要的条件。刘同从一开始就是想着媒体人这个目标去走的,虽然过程曲折,经历了很多心酸,但他还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如他书上说到的,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后是怎样子的。
读完这本书,自己多多少少也有了些感悟。从今天开始,要多总结,找好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很重要。
迷茫读后感篇5
一口气读完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很舒畅,很感动。
好久没有这么沉迷的看一本书了,喜欢这种看文字的感觉,而这本书很好地给了我这种感觉。
作者从04年写起写到12年,从大学写起写到工作做传媒人,这是一个奋斗青年的十年历程,一步一步的心路感受,有事实,有情感,有苦涩,有疯 狂,有难过,有迷茫,有充实,有成功,朴实的文字,真切的情感,肺腑之声,字字入心,丝丝如细雨般温润。正是这些元素让我爱不释手,想一直看下去,就这么 看下去。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光鲜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看着刘同笔下的文字,看着他写的字字人生历程感悟,再配着安静温暖的音乐,好几次我都有眼眶湿润的感觉。写的事情并没有轰轰烈烈呀!但是就是莫名地被触动到了。
在此,我摘录几句我觉得比较好的文字,可能是些陈词滥调,但我在读的当时,确实给了我感动:
感情的开始就是一颗沙粒进入贝壳的开始,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沙粒才有可能成为一粒珍珠,叫做幸福。
不抱怨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即使抱怨了,除了让人围观看笑话之外,一无所得。
一件事情你尽了全力也没有好结果,反而我更释然。最怕的是,因自己没有尽力而造成遗憾。
我们的人生,注定是不能和所有人交朋友,也注定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对自己负责一点儿,终是好的。
要始终对生活抱有热切,吃健康的食物,做些对身体有益的运动,保持面目干净、眼神纯洁,重要的是,努力工作,以确保有能力过有标准的生活。
今天,听师兄师姐们毕业答辩,他们的工作都做得很好,报告得也很有逻辑,重点突出,结论明确,重点讨论,我受益颇多,听着答辩委员们提出的问题 与建议,也深受启发。我突然有强烈的感想,三年不到的我站在他们的位置,我将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科研工作结果,展现的是一个怎样的自己。就如这本书里的 作者说的,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将是怎样,是否同现在设想的相同。我也开始设想,我想变成怎样的自己,现在的我又是怎样。
这本书的作者的座右铭是信自己,得永生!
看来自信这东西真的很重要,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我在一点点努力着的。
迷茫读后感篇6
80后作者,刘同。被更多的人熟知于《职来职往》,也包括我。那个职场达人,语言犀利,观点深刻,爱恨分明。
欣赏这样的人,爱屋及乌,买下了这本《谁的青春不迷茫》。
心想这人出的书,一定也会语言毒辣,观点独到。不说字字见血,也应该句句深刻,读后应该会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
但翻看了不到十几页后,我发现这本书本不是我想的那样。不得不提作为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作者骨子里也是湿嗒嗒的。行文的语言缓慢优美,内容琐碎零散,还时不时的在某些地方文笔晦涩,意境幽深。
在与心中的期待有了如此大的反差之后,我有点小浮躁。不断地试着给这本书下结论。难道作者只是想卖弄一下文笔?再说他记录下他的.青春,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种苦恼烦闷中,带看不带看的又过了十几页。突然,作者回看自己过去,写下的这段感悟让我如过电一般被击中。
“以前我也想,等到毕业一年,三年,五年再见,但其实过程中很多人就断了联系。所有现在能见到的朋友都是见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见的时间,所有少年相约的承诺在未知命运前都只是当下的安慰。你总有一天会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时错过,就是一世。”这,我也有的感触,但没有化成语言说出,经他的'笔尖写下,共鸣后,烙在了我的心头。
慢慢地,在这些舒缓的文字中,理想,爱情,朋友,工作,生活这些我们青春共有的特质逐渐浮现。正如书的题目“谁的青春不迷茫”一样,在当时的青春,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束手无策,都很正常。就像作者时常也如我们一样,但他将彼时的点滴心情记录下来,过几年后再回头翻阅,那时的困顿俨然得到了解决。让人心生敬意的同时,也一点一点的从中领悟。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从头至尾的真诚让人感动。书中没有为了说教而编造,为了深刻而造假,为了感人而矫情。只是和读者分享他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故事,零碎心情,分享他回头看时的丝丝感悟,试图与读者对话,交流,共同处惺惺相惜,不同处相互一笑,将青春彼时的迷茫消掉!
于是我对这本书产生了观念上的转变,也对以后看书有了新的体会。
以前看的书,大多数像白酒一样,浓烈,香醇,一口下肚,喉头和胃一瞬间就被暖热,随后上头,微醉,思绪缕缕,感慨万千,欲罢不能。
但这本书却像极了一杯午后咖啡。独自一人蜷在沙发上,从茶几上端起,喝一口,品一阵,舌尖上的味道唤起了逝去的记忆,放下杯子,闭目思索,将新生的感悟植于往日的旧事之上。然后在端起,再品,不知不觉的发现,上瘾了。
可即便是上瘾,我也没贪婪的迅速将它读完,一如往常喝午后咖啡一样,悠闲中慢慢品。如果用猛烈喝酒的方式去喝一杯咖啡,那只能是暴殄天物。
一本书,看别人青春的风景,收获自己!
迷茫读后感篇7
青春,已经泛滥至极的字眼,不再耀眼;迷茫,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再突出。的确,青春是一个被写烂的字眼,可却总是有人愿意去围观,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样,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拍的特别好吗?没有。它有的是在这怀念青春的大背景下,大家的向往和渴望。
最初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从文字到思想。因为那时刘同的文字太过于装b,思想偏激,正处于典型的青春轻狂的时候,看着那些文字你便会觉得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人,你便会觉得疑惑,是什么让这样一本书能走入人们的眼帘,并且达到销售的高峰?买了书总不能浪费,况且青春的这个词里总有那么些许共性能引起你的共鸣,于是,继续阅读。然而,直到阅读到了最后几页的时候,我突然会觉得有些不舍,甚至不太想读完,不是他的文笔变得有多华丽、也不是他的经历有多惊心,只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人十年间的成长,一场流动的年华,虽然不完美但却因此而真实。
文中零星散落着矫情,不可一世,细腻敏感,不被讨喜——只是,那所有不被讨喜的部分,难道不是悄无声息地存在我们身上吗,不然我们如何感受到,如何识别出?其实他的成长历程中有很多不被讨喜的部分在我们的身上若有似无的亦曾出现,或者现在依然存在。看一本书我们不是为了批判,而是想看到自己想学习的部分或自己缺失的部分,无论缺陷是否不堪,认知和面对是第一步。其实,我觉得刘同走到现在会不明白二十岁的文字也许不被人们喜爱吗?但是依然选择被留下来,那是因为他想呈现的是他自己成长历程,走了十年,写了十年,对话了十年,终会有所不同,我们都在文字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他的逐步渐变,也许仍旧不完美,但终归是成长了。
十年,回忆起自己走过的十年,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从一个小县城开始走向全国各大城市,从走安排的路到自己选择的路,从生活中只有学习到开始理解亲情友情爱情。一路走来,我们都曾磕磕碰碰,都曾获得或失去,都曾哭过、笑过、闹过,都曾增加了很多记忆然后忘记了很多人与事。就这样,一路摸索,一面告诉自己不怕,一面不断跌倒爬起尝试,会痛,会孤独,会留下伤疤,甚至不知道前路是什么。但成长不就是在迷雾中行走吗,只是终会到达。青春,本就是一条磕磕碰碰、不断成长、不断精简的路,从最初的不知天高地厚、年少轻狂到清楚自己斤两;从以为洞悉他人到审视自我;从各种个性张扬到最后删繁就简保留下最重要的部分。走多好,走多远,走到哪都不是重点,重要的只是我们曾经走过那年华。不管选择到霓虹灯下奔波还是选择在小城安静生活,有的只是风景不同却无好坏之分。
虽然这个世界并不一直温柔相待,但我们总应该积极而热烈的活着。在这场独一无二永世不会再重来的青春旅程里,不急不慌,不怕不惧,努力折腾、尝试,却也不辜负每天的阳光与清风,不辜负沿途的风景,不辜负老天为我们铺设的这段美好旅途。就这样以我们最舒服的姿态向前奔跑。从现在开始记录十年,或许你我总有不同,虽然我也不知道那时是如何的模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