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思想汇报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情感释放和宣泄的方式,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宽慰和平静,为了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情况,我们需要通过心得体会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7篇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篇1

和上世纪50年代许多中国军人一样,孙景坤的人生被时代洪流分成了上下半场——上半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归家乡参加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南征北战的孙景坤复员返乡,回到老家辽宁省安东市蛤蟆塘镇山城村(现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成为一名复员军人。

当兵8年,孙景坤从农民到战士,又从战士回归农民。

孙景坤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从朝鲜回国后一直在养伤。况且他文化程度不高,认不得几个字,还是回乡继续当农民,建设农村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我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就在农村参加合作社了。”

当年和孙景坤一起参军的同村乡亲有12人,活着回来的只有3人,另外两人都有伤残。安然归家,已是万幸,孙景坤把党组织关系交给了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了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

从回到山城村的那一天起,一个战斗英雄便“消失”了。

回村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村里人只知道他参军前当过农会副主席,在部队打过仗、入了党。孙景坤很快成为村里生产一队的队长,农忙时,促农事,争取多产粮食;农闲时,抓收入,搞活集体经济。

当年,村旁有条小河,常常引发水灾,淹没庄稼。孙景坤带头用篮子挑土,用肩膀扛石头,领着乡亲修了一座简易堤坝,护住了农田;并用几年时间在家乡滚兔岭上栽种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在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记忆中,父亲当了生产队长后,每天都忙得不着家,吃完饭就带上一把锄头或铁锹出门,走到哪,干到哪,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孙景坤一心牵挂的,还有困难村民的生活。80多岁的五保户崔大爷老两口身患疾病,在孙景坤的关心照顾下安度晚年……

上战场保家卫国,回家乡为民解忧。孙景坤这位老兵、老党员受到村民的敬重,生产队长一干就是20多年。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篇2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认为,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要尊崇英雄,关爱楷模,学习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立足本职奋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瑶说:“徐振明同志转业后选择为杨靖宇将军守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信仰和忠诚。”吉林省教育厅思政处干部张天一说,作为徐振明同志的家乡人,要深入开展向徐振明同志学习的活动。

在孙景坤的家乡,辽宁省丹东市金山镇山城村召开学习孙景坤英雄事迹座谈会。村民于淑梅说:“孙景坤老人是我们村的榜样,我一定要把老英雄的事迹讲给儿孙听。”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身上体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向两位老英雄学习。”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政委曹英华说。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篇3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篇4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孙景坤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

孙景坤:打锦州负的伤,打黑山阻击战负伤,打唐山也负伤,渡江也负过伤。

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1952年10月,身为副排长的他接到了增援上甘岭161高地的命令,此时,161高地被敌人三面围攻,已经有8批战友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孙景坤和战友奋力反击。从中午12点坚守到半夜12点,共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孙景坤:二百五六十发吧,离我1米多远的地方,崩死敌人20多个,和我一块儿下来的就剩4个人。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5年复员后,他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种植板栗修路治河。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刘玉慧:夏季遭水灾的时候,土地就被淹没了,他就带领着村民开始修这条坝,肩抗人推在这里头吃住了好几个月,村民就说了你回家休息,他说不行,我得把坝修完我才能回去,我现在回去我可不放心。

战场归来的孙景坤一直把群众放在最前面。大女儿孙美丽因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16岁时曾有一次招工的机会,但在孙景坤的坚持下让给了更困难的`家庭。

孙美丽:电话局要电话员,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要我去。

一生舍己为人的孙景坤将自己的功勋封存起来,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他才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面对众人的询问,孙景坤只有一句话:“党员,不能一切都为了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篇5

抗美援朝战事一场难以忘却的战事,是一场战强敌、驱恶魔的生死大搏斗!是一场百万中华优秀子孙再次涌现豪迈气概的英雄赞歌与神圣洗礼!抗美援朝战事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事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

我们衷心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让我们怀念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连娣、李家发、杨育才、任光华、孙一增等30万2千7百24名功臣及5953功勋集体。

志愿军战士究竟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冲上战场的?在建国之初国力极其贫弱、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即让小米加步枪的战士与有先进武器的美国人对抗的?我们的战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生存的?

这场战争打得惊天地,泣鬼神。一个个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战士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这场战争打得震五洲,惊四海。中国人的勇敢无畏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中华民族遭受百年凌辱的大爆发:这是中华雄狮的怒吼:这是一场改变民族命运的赌博: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决斗!“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们一定要拼命地向前!”这是1919年的中华民族发出的冲天怒吼!

中国需要强大,把那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势传承下去。和平生活不能销蚀一个民族的英雄气概;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使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篇6

96岁的孙景坤身子骨已大不如前,表达吃力,耳朵也背。可是凑到耳边跟他大声说抗美援朝的故事传说,老人的双眸就亮了起来,进而润湿。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每一次钩沉往事都仿佛揭开伤疤那样锥心刺骨。退伍几十年来,孙景坤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立功的过往,跟儿女念叨一句“那些牺牲的战友啊”,已然老泪纵横。战火压顶的真实残酷,远非电影所能描摹,所以,老兵孙景坤不看战争片。

72年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善战,战功无数。

70年前,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家乡就在辽宁丹东的孙景坤毅然告别家人,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九蹈死地犹未悔。受伤回国治疗的孙景坤本可以静养,但他主动拔掉针管三度奔向前线,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

而1952年10月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令孙景坤刻骨铭心。

“孙景坤,你带弹药增援161高地!”接此命令的孙景坤略有犹豫,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除了要背着重达90斤弹药箱还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此前已有8批战友牺牲在增援的路上,自己能行不?孙景坤瞅准了一个空当,恰好敌人一轮进攻结束,施放烟雾掩护伤兵撤退,他带领战友一鼓作气冲上山头。刚冲上阵地,倚仗飞机大炮的敌人就开始了猛烈反扑,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从中午战斗到半夜,他一人就击毙了21名敌人,6轮反击下来,高地守住了。事后战友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碎石中,找到了昏迷的浑身都是血的孙景坤,他的耳朵被震得几天都听不见声音。

抖落征尘,解甲归田,军功章藏诸箱底。孙景坤的人生泾渭分明——上半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乡建设。1955年复员时,战功卓著的孙景坤放弃留城机会,回到老家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扛起锄头,又回归耕作本色。

被村民推选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一刻也闲不住,近30年来,他带领乡亲们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成立共同致富小组,大力发展粮菜生产,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村里占地单位招工,孙景坤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他的大女儿孙美丽至今回忆过往心情都很复杂,“后来当地电话局招工,原本有我一个,但我爸一看有我的名就跟对方说把我拿下去。我们兄弟姐妹都想不通,哪有老爸对自己的子女这么刻薄。”面对埋怨孙景坤只有一句话:“那么多同志为了祖国把性命都搭上了,我还活着,不能总想着自己家这点事。”

山城村变美了,变富了,可孙景坤家没变。清苦,一直伴着他。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屋里仍没有卫生间,上个厕所都得儿女搀着跟着。身子骨单薄的孙景坤在阴湿的屋内夏天还要穿棉袄。政府想着他,送去慰问品,帮他换房子,孙景坤都一口拒绝。他常常说:“和当年在坑道的苦相比,这点苦又算啥。”

直到今年,孙景坤作为特护区休养员住到丹东光荣院,空调电视卫生间等设施齐全,有护士为他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孙景坤过上了踏踏实实的好日子。孙景坤与护理员聊天不禁感慨:“好,这里真好,感谢党和政府安排这么好的环境和贴心的护理,我知足了。”

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篇7

接受采访时,孙景坤老人刚刚出院不久。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们的采访时间一缩再缩。老人的精神大不如前,谈吐已不再清晰,但是,敬礼时,他仍然尽力地坐直了身体。

老人话不多,反复提起的两个词,是奉献和幸福。他的心中,似乎从来没有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他想到的,总是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战时勇往直前建设时事必躬亲为下一代做爱国主义教育捐出自己珍藏的奖章和证书……当我们赞他伟大,唤他英雄时,他想到的,却是已经长眠的`战友。

“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类似的话,老英雄张富清也说过。他们并不相识,却因为相同的信仰而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返程的路上,我们去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在精心布置的场馆和详实的史料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那连天的战火和无畏的将士,烽烟中黄土下,许多英雄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我想,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那些前行的背影中不会少哪怕一丝坚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什么年代,共产党人都在用行动反复重复这个答案,在湖北在辽宁,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在人民需要的每个时刻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全国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5篇

熊子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抗击疫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

抗击疫情事迹心得体会8篇

孙丽美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6篇

熊子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参考6篇

熊子勋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6篇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8篇

英雄张子权事迹心得体会模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219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