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工作方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与时俱进,写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得关节点,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平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

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温差计算比较得出。

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___年下半年的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平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

表1某户居民20___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

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75.804576.3065.955.9045.90

(75.80+45+76.30+65.9+55.90+45.90)÷6=60.80(元)。

二、例题讲解。

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淘气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

①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

②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

平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

③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得代表。

④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我们班同学得平均身高、这个月得平均气温。

四、实际应用。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多少分?

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

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分)

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

五、习题巩固。

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

(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

大约900张。

(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与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

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比5天得平均数大。

2.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记录,第一周7箱,第二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合适呢?

按平均数进货比较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

六、课后拓展。

1.在一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

用平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

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平均值。

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平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2224202521

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

解:由题知可用6天平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

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120=2(天)

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平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

(1)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①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

②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③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

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2×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分析的情况,独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据可能会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答结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页思考题。

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观察示意图,小组讨论:有多少个间隔?有多少盏灯?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时,间隔数=植树棵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3号在1号队员的前面,1号队员不是第4名,而3号队员不是第1名,所以3号队员是第2名,而1号队员是第3名,当1号队员第3名时,由于号码名次不同,所以2号是第4名,4号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号 2号 3号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共有三种情况:

a. 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 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c. 只在一端设电线杆。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号第3名,2号第4名,3号第2名,4号第1名

三、应用练习

(1)一度长180米的大桥两侧,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①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②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小刚到电影院看电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边有15个座位,右边有17个座位。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排座位一样多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指2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出示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4、发展性练习

棋盘题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看着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个惊人的数字了。这里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说故事: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小伙子在一次战役中,拯救了整个国家,于是国王把他召进宫,要对他行赏。国王说:“小伙子,你要什么?是金银财宝还是凌罗绸缎?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小伙子什么都没说,只是叫人拿来一些米和一个象棋的棋盘。他在棋盘的第一格摆了一粒米,在棋盘的第二格摆了2粒米,在第三格摆了4粒米,第四格摆了8粒米。他说:“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满整个棋盘的米就送给我吧。”国王哈哈大笑着说:“你就只是要些米而已?”于是,国王请来了几个大臣,算算一共该给小伙子多少米。可是大臣们都算不个结果来,于是国王又请来了全国的数学家一起算,算了三天三夜也没算出个结果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子摆米有什么规律吗?(揭示规律)那么第五格的米该怎样计算?第六格呢?第七格呢?第72格呢?

这么多2连乘,难怪他们算不出了。现在,我们有了计算器,让我们一起来帮国王算算吧。

为什么你们都停止计算了?(计算器内的位数不够了)看来,我们手中的小型计算器还是有局限性的,也许还有待你们去开发呢,其实有没有办法算啊?(大型计算器,电脑)

老师已经在电脑内算出第72格应放多少粒米了。(出示数据:2361183241434822606848)这是个22位数,这个数据几乎是全世界几年的粮食总产量。把这些米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约3亿圈。仅仅第72格就这么多米了,更不用说摆满整个棋盘有多少米了,你说,国王给得起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

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

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

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试一试

(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练习

1、讨论“练一练”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

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

孔雀园呢?

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

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2、讨论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

(2)飞机a在机场的什么位置?

(3)飞机b、c、d、e分别在机场的什么位置?你能在途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吗?

各自在图上表示出来,然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5题以及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m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扇形统计图 圆规 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3、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板书: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板书:

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 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80 68 74 56 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 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复习内容: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课前设计: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工作总结范文7篇

清明节教案小班教案6篇

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教案6篇

2023年小班教案通用6篇

2023年小班教案模板6篇

印树叶美术小班教案6篇

幼儿园青团教案优质6篇

幼儿游戏亲子游戏教案6篇

大班垃圾分类歌教案6篇

好吃的青团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