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详细的教案设计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效果,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云优质课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云优质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了解各小动物的走路特点,感受绘本的情趣。
2、在绘本的情景中尝试有序地排列,积累相应的数经验。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小动物图片和蓝色卡纸制作的"小路"。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动作模仿的过程中了解不同角色走路的特点。
2、在情景中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尝试有序地排列。
活动准备:
1、ppt、音乐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羊村"吸引幼儿注意,导入活动。
二、观察画面,模仿不同角色走路的动作,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感知数量1,模仿小弟弟神气地走路。
(1)看谁来了?小弟弟是怎么去的?
(2)模仿小弟弟走路神气的样子
2、感知数量2,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1)现在去羊村的路上有几个朋友?
(2)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3、模仿小兔子走路的动作,感知数量3。
(观察画面)这个朋友是谁?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
【观摩体会】
应彩云老师的新课程主题背景下的小班绘本活动《一步一步走啊走》。
应彩云老师抓住了小班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特点,安排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了课程需要的教学情境,运用了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始终沉浸在所设计的情境中。
尝试了以儿歌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小动物走路特点,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活动的快乐,并使得幼儿从中积累了相应的数经验,理解了所学数"1~5"的实际意义,且初步尝试了有序排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且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指导策略:
在结尾时用老虎的吼声吸引孩子,但为了消除小班恐惧心理,马上用"好老虎"下定义,并充分调动幼儿从想说到会说,并模仿动作。
我的思考: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能够说出"虎年吉祥""虎虎生威"这样的成语很不容易,应老师还在现场让孩子们模仿"虎年吉祥"的动作和笑容,应景,又自然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云优质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中小花猫和灰老鼠不同的声音。
2、表现出小花猫合灰老鼠的动作和形态,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游戏的方法。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游戏的方法,掌握游戏规则。
2、难点:能配上节奏唱出休止符的停顿,能表演出小花猫和会老鼠的形态动作。
【游戏准备】
音乐、事先丰富歌曲、场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小花猫和灰老鼠”进一步熟悉歌曲,并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全体幼儿拉成圆圈而坐。
2、师:可爱的小花猫和灰老鼠我们一起唱首歌吧!
(1)第一遍,教师用体态暗示幼儿唱歌坐姿要正确。
(2)第二遍,教师分析歌曲,帮助幼儿了解小花猫和灰老鼠幽默诙谐的情趣,重点在唱出小花猫和灰老鼠的情绪,唱出休止符的停顿。
二、学习游戏的动作,进一步熟悉音乐乐句
1、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动作
(1)个别幼儿表现小花猫和灰老鼠的走路
(2)集体听音乐模仿学习
要求:在边听音乐边模仿,动作夸张有趣(小花猫是怎么走的?灰老鼠是怎么走的?)
1、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声音
(1)教师示范,提问: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声音是一样吗?那我们怎么样去唱呢?(灰老鼠声音低,小花猫的声音响)
(2)幼儿学习
第一遍:教师示范小花猫和灰老鼠唱法。
第二遍:幼儿唱小花猫,教师唱灰老鼠。
第三遍:跟伴奏分成两部分幼儿进行练习
第四遍:跟伴奏个别幼儿带领练习
2、学习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动作和体态
(1)个别幼儿模仿灰老鼠的动作(贼头贼脑的神态),个别幼儿模仿小花猫的动作。
(2)集体听音乐,配合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动作形态
要求:能夸张的表现小花猫和灰老鼠的形态及动作
三、学习游戏,掌握规则
1、游戏方法
全体幼儿拉成一个圆圈,然后有二个幼儿扮演灰老鼠手相互搭肩做抬米缸,请一个幼儿做小花猫在圈外,七八个幼儿做小灰鼠在圈内。
放二遍音乐,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作相应的动作,当抓住一二只老鼠时,停止游戏,说明被吃掉,不能游戏。重新开始,请其他幼儿进行游戏。
2、规则
(1)做米缸的幼儿可以边做边喊“嘿嘿嘿”拉成一个圈。
(2)做猫和老鼠的幼儿,一定要在喊完“嘿嘿嘿”后才开始追逐。
(3)追逐时不能逃跑到圈外。
四、教师小结
表扬积极游戏的幼儿,对下回游戏提出创意。
【活动反思】
小孩子生性好动,以游戏为生命。只有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有兴趣,并保持着适中的轻松愉快情绪时,才能确保其认知效果最佳。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基础,而游戏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幼儿时期是游戏期,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的伴奏下,按音乐的内容、性质、节奏、乐曲的结构等进行游戏,有一定的规则和动作要求,这些动作常常是律动,歌表演或舞蹈,它采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发展他们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游戏来进行音乐教育,这是音乐教育的关键。音乐游戏能培养幼儿的想像力、提高幼儿的审美力、丰富幼儿情感、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使幼儿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是幼儿创造力的萌发剂。
云优质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乌龟、蜗牛的外形特征,学画乌龟、蜗牛。
2、能根据画纸比例,尝试合理安排画面。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范画,蜡笔,白纸、小乌龟一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小乌龟,“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蜗牛吗?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比较。(出示范画)小朋友,你们能区别小乌龟和小蜗牛吗?
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乌龟、蜗牛背上都有硬壳,身体能缩在硬壳里。他们外形看上去都是圆圆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呢?(乌龟背壳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而蜗牛背壳上的花纹是一圈一圈的。乌龟有脚,蜗牛没有脚;蜗牛头上有触角,而乌龟没有。)
三、回忆对于颜色的认识和运用。
看看我们的蜡笔盒里有哪些颜色的.蜡笔?
你们知道那些颜色是属于深色的?哪些是属于浅色的?他们有什么不同?
讨论:我们给乌龟和蜗牛涂色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深色浅色相互搭配)
四、幼儿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美术活动,使得幼儿能够结合绘本的特点,发挥幼儿的想象。
云优质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鼻子的功能,掌握保护鼻子的一些方法。
2、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擤鼻涕和擦鼻涕的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花露水一瓶 流鼻涕的照片 《正确擤鼻涕》录像、照片 纸巾 干浴操音乐(鼻子保健操音乐)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有它能呼吸,还能闻香臭。(鼻子)二、观察鼻子的外形师:每个人都有鼻子,请小朋友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说说有什么发现。
三、了解鼻子的功能
1、教师在活动室内喷洒花露水。
问:你闻到了什么气味?你用什么闻到的?你的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
2、请幼儿用手捏住鼻子,闭紧嘴巴,说说有什么感受。(提醒幼儿注意,捏住鼻子的时间不能太长)
3、小结:鼻子的用处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呼吸,让我们辨别气味。有时鼻子也会生病。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怎么啦(出示流鼻涕的照片)
四、讨论:如何擤鼻涕
1、师:流鼻涕了你会怎么做呢?
2、教师请幼儿讲述自己处理鼻涕的方法。
3、教师请幼儿观看两种错误的擤鼻涕方法录像,让幼儿了解。
4、提问:刚才小朋友有这么多的方法都不对,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正确的擤鼻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妈妈是怎么说的。
5、谁来说一下,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怎么样的。
6、请幼儿对照片顺序进行排序。
7、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8、师:我们学的这个方法不仅可以擤鼻涕,如果你鼻子里有东西,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将鼻子里的东西擤出来。
哪个鼻子里有东西,就按住另一个没有东西的鼻子擤。
五、知道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一些意外情况1、我们不仅要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我们还要保护我们的鼻子,不让鼻子受伤,那你知道哪些保护鼻子的方法?
2、小结:我们平时应该不挖鼻孔,鼻子痒时用手轻轻按压;有了鼻涕要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擤鼻涕;不把东西塞入鼻孔;游戏时注意躲闪,也要避免碰撞、推挤小朋友……3、请幼儿联系实际进行表述:如果东西已经进入了鼻孔,或者鼻子出血了,你会怎么办。
(激发幼儿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情境演示。
4、一起选出正确合理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东西放入了鼻孔,应该赶快告诉大人,让他们按住另一个鼻孔,自己用力把鼻孔里的东西擤出来,绝不能用力吸或用手挖。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见别人的鼻子出血了,不要慌乱,首先坐下来,头不要过分后仰以免血液流入喉中,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鼻翼,暂时用嘴呼吸,然后请大人帮助处理。在额头上敷冷水毛巾,用药棉填塞出血的鼻孔都可以。不管出现什么意外,如果大人解决不了,都要及时送医院请医生帮忙。
六、学做鼻子保健操师:你们知道了这么多的方法保护鼻子,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让我们一起为鼻子做个按摩吧!在感冒、鼻塞、流涕时,这样的按摩可以减轻症状呢!
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操作:将两只手相互摩擦发热,以两手中指向上推擦两侧鼻翼,用力适度,反复多次。
(评析:长时间的静坐谈话使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保健操让幼儿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个实用的小技能。)七、户外体验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体验用鼻子深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中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去教育幼儿。
云优质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8的组成,理解8的第一、二组加减含义,会根据算式算出得数。
2、对加减运算感兴趣,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3、书写和表达、动手操作相结合,积极参加数学加减活动。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气球上打印7的组成;背景小鸡的家、8的一二组加减(活动的、书写的、游戏的)、记号笔、抹布、花娃娃、夹子、数字1-8
经验准备:学过8的组成,对7以内加减有一定理解。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情境——庆祝小鸡搬家)
游戏:放气球(歌曲问答:气球上面有题目,我们大家来放气球,8可以分成1和几,1和几组成8……)
(二)集体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鸡的颜色不一样、小鸡去玩)
1、根据颜色不同,幼儿理解1只红小鸡和7只黄小鸡合起来是8只,引导列式计算1+7=8
2、把小鸡位置进行交换,幼儿感知小鸡总数不变的道理(巩固理解加法交换律),引导列式7+1=8
3、分别以1只小鸡去玩和7只小鸡去玩,引导孩子列式8-1=7和8-7=1,理解减法含义。
4、共同整理朗诵。
(三)探索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情境:看花,为小鸡家门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夹子扎辫子)
1、为花娃娃打扮;根据上面的算式,请你用夹子帮忙算出得数,既扎好了辫子又算出了得数。请大家试一试。
2、把花娃娃送到相应的花园里。(如2+6=送到8号花园)
3、孩子的经验作一整理。引发:你为花娃娃扎了几个辫子?为什么?
得出:2+6=8、6+2=8、8—2=6、8—6=2
4、小结:8的第二组加减。
(四)总结活动
看看花娃娃有没有哭。(评价对错)
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进行练习加减,学做小博士。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云优质课教案篇6
设计说明
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为实现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
1.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棒的实际作用,让学生将计算过程用分小棒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用算式来表达分小棒的每个步骤,帮助学生从操作中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迁移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中来,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观察比较中体会计算规律,巩固口算方法。
在教学中,出现两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一方面根据算式的特点推断出商,另一方面从计算中进一步体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经过,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小棒 带有点子图的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
50÷5= 420÷6= 540÷9= 200÷5=
2.说一说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上面例题。
(1)思考:要想知道“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请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
(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去植树,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2)独立列式,尝试计算。
请学生列出算式后,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记录操作的过程。
(3)集体交流,理解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列式的?能说出这个算式的意义吗?
预设
生:36÷3,表示把3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你们是怎样摆小棒和分小棒的呢?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预设
生1:先摆出3捆小棒,再摆出6根小棒。
生2: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捆,也就是1个十,用算式表示是30÷3=10。
生3: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根,用算式表示是6÷3=2。
生4:最后把两次分的结果加起来,即10+2=12。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算出了36÷3的得数,谁能用语言叙述一下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把36分成30和6,用30和6分别除以3,然后把两次得到的商加在一起。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环节,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位数的组成,直观地理解先分整十数再分一位数的意义和过程,进而体会到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就是转化成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的过程,使他们轻松地掌握并理解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中间例题。
(1)根据情境图和问题,请学生独立解答。
师:有了刚才的计算经验,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这道题呢?
学生自己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口算出得数。
(2)圈一圈,验证计算结果。
①提问:要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48里面有多少个4,列式为48÷4=12)
②请学生根据算式的意义在课前准备的题卡中圈一圈,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汇报一下自己圈的过程和结果。
云优质课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课件(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课件:鸭、鹅、鸟)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课件:鹰、蚂蚁、鱼、壁虎)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出示课件,猪、牛、兔……)师小结:其实在动物界,许多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1、师介绍参赛小组:红队:红队必胜,耶。
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2、师介绍游戏规则:当出示动物图片时,请每队队员进行举手抢答,答对的小组队员自己插上一面小红旗,抢答结束后以红旗多的一队获胜。
3、总结得分情况,祝贺获胜小组。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孩子们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还知道了它们的成长过程。在游戏环节孩子们通过操作在玩中学,操作中验证。与幼儿互动将幼儿的经验提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