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推荐5篇

一份成功的教案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从容应对各种情况,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定期反思并优化自己之前编写的教案,​,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五年级下册数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推荐5篇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板书:蔺相如 廉颇)

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二、切入,直击冲突处

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

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 ?)

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 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

三、品读,感受蔺相如

(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⑴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蔺相如先对赵王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把璧送回来,现在却对秦王说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怎么回事?)

⑵理直气壮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敢理直气壮地威胁秦王?(引导学生感知蔺相如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和十分喜爱和氏璧,体会蔺相如的机智,持璧在手,底气充足。)他不理直气壮行吗?

⑶你觉得蔺相如这个人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你来威胁秦王试试看。

4、比读二、四句:

出示句子: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⑴我们再来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

⑵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蔺相如都是在骗秦王。)

⑶蔺相如为什么要骗秦王呢?你读出了什么?

⑷指导朗读。现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谁能从我这骗去?

5、品读第五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⑴读一读,你又读出了什么?

⑵大大方方怎样理解?

⑶当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完这番话,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⑷面对强大而不讲理的秦王,面对很可能到来的死亡,蔺相如为什么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导学生体会,已经完成了赵王交给的任务,不辱使命的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来咱们一起放声读一读,读着读着,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个人?

6、讨论: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为的是什么?

7、小结:为了保住国家的利益,蔺相如能够忘却个人的生死,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我的人(板书:无我)

(二)研读渑池会见,感受无畏

1、接下来,我们品读渑池会见中的那张嘴, 请大家自由读文章第二部分,看看这时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2、交流:这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3、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4、你从哪里感受到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5、指导朗读。现在你就是机智勇敢的蔺相如,你来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蔺相如为什么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击缶?

7、师述: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能够不顾个人的安危,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而无畏的人(板书:无畏)

8、齐读。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逼逼秦王。

(三)研读负荆请罪,感受无私

1、仔细读读负荆请罪中的这张嘴,从蔺相如的话语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出示句子: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4、敢骗秦王、敢逼秦王的蔺相如为什么要避着不如秦王厉害的廉颇呢?他到底怕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5、他时刻想到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7、师述:为了保持国家的安定,蔺相如时刻想到的是赵国、赵国,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定而无私的人吧。(板书:无私)

8、我们再来看看廉颇的话,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从这张嘴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9、师述:蔺相如靠的那仅仅是一张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价去骗秦王,去逼秦王。尽管他没有出入刀光剑影的战场。但他用他的唇枪舌剑,他靠他的无我无畏无私为赵国保住了利益,维护了尊严,保持了安定!

四、回归,感受廉颇

1、读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对廉颇有了新的认识吗?(板书:知错就改)

2、负荆请罪什么意思?这里有个细节脱下战袍,战袍对将军意味着什么?廉颇为什么要脱下这身象征着荣誉、身份和地位的战袍?

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爱国)

五、总结,体会和为贵

1、因为爱国,战功赫赫的廉颇将军能负荆请罪,也因为爱国,勇敢机智的蔺相如虽不怕秦王,却处处避着廉将军。因为他们知道,和则万事兴,和则国家强,和为贵啊!(板书:爱国)

2、齐读最后一句话。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板书设计:

18 将 相 和

蔺相如 无我 无畏 无私 嘴

爱国

廉 颇 知错就改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3

学习内容:

课本第60—61页内容,练习十一第1—4题。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学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我能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我能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正方形纸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自学课本第60、61页内容。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

(1)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单位“1”?

(4)议一议: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与什么有关系?结合你创造的分数,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是什么?

3.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分数。

5.我能行: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一第1—4题。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4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看演出的情境入手,通过单、双号的形式进入会场,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做好铺垫。

2.猜想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猜想属于数学方法论的范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猜想—验证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材料或知识经验,做出符合一定规律或事实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才能,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规律。本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运用“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促使学生掌握了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百数表

学生准备 百数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明天将在学校的剧场举行文艺汇演,学校提出了入场要求,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由于我们学校人数较多,因此需要分两个门入场,分别是单号入场口和双号入场口,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号码的同学能从双号入场口进入呢?

预设

生:2号、4号、6号、8号……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号码,像这样的号码能说得完吗?能不能把所有适合的号码用一句话概括呢?

(有的会说双数号码,有的会说是2的倍数的号码等等)

2.引入新课:我们平时所说的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一)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出示百数表)请同学们在百数表中将2的倍数框起来,并涂上黄色。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讨论。

2.思考: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下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汇报:学生交流后汇报。(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数学游戏: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并让对方判断该数是不是2的倍数。

5.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先找出一些2的倍数,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最后举例验证)

(二)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1.指导学生自学。

师: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2的倍数,一类不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9页,自学这部分知识。

2.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自学后汇报,我们平时所说的单数在数学中叫奇数,双数在数学中叫偶数。

3.组织学生思考。

师:谁知道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4.尝试举例说明。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把数分成奇数和偶数的情况吗?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地14-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借助分类思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并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在百数表中正确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方法推导出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奇数加偶数的和是奇数,偶数加偶数的和还是偶数的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感悟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同时注意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教具: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小黑板出示)1-20的各数中,看到者需数字你能想到最近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1,3,5,7,9,11,13,15,17,19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还是什么的倍数?

5,10,15,20都是什么的倍数?

3,6,9,12,15,18都是什么的倍数?

10,20既是什么的倍数,也是什么的倍数?

………

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说明你们做的太棒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些可爱的数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意想不到的发现。

二、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说明方法

师:你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很有价值,怎么研究这些问题呢?先让我们来共同回忆以前研究数的方法,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该怎么做?

我们一般是找一组数据,再观察,讨论,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小组合作研究

科学的论证都来自于实践,下面就请同学们以1-20这些数入手来共同研究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小组合作提示:

找出这些数的因数有哪些?

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发现?

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这20个数进行分类,小组交流。

3、老师巡视合作情况,点名学生汇报

2的因数有(1,2)

3的因数有(1,3)

4的因数有(1、2,4)

5的因数有(1、5)

6的因数有(1,2,3,6)

7的因数有(1,7)

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11的因数有(1,11)

12的因数有(1,2,3,4,6,12)

13的因数有(1,13)

14的因数有(1,2,7,14)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7的因数有(1,17)

18的因数有(1,2,3,6,9,18)

19的因数有(1,19)

20的因数有(1,2,4,5,10,20)

前面我们根据什么,就把自然数分为了哪两种数?

而现在我们找的是1至20里的`什么数呢?

我们又可以根据什么数的个数,又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呢?

第一类是只有一个因数的:1

第二类是有两个因数的:2,3,5,7,11,13,17,19。

第三类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4,6,8,9,10,12,14,15,16,18,20。

你们的发现特别有价值说明你们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下面还有哪个小组也这样分?

4、总结概念

像上面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也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就叫合数。

哪1呢?

1不符合质数的特征,也不符合合数的特征,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谁来说一说0属不属于上面三种里面的哪一种呢?

师:0虽然是自然数。上面的三种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按它的因数个数来分”。而我们前面学因数和倍数时就特别说明,所研究的数是指非0自然数。0不属于我们研究的数,所以它都不属于三种里的任何一种。

5、找百以内的质数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

(2)点名说一说怎么找。

(3)时引导学生找。

(4)、请学生说说找的方法。

6、师引领总结叙述:自然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三类,既质数、合数和1三类);如果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两类,既奇数和偶数两类)。下面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出示例2:奇数+奇数=什么数

偶数+偶数=什么数

奇数+偶数=什么数

小组活动提示: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结果?

(3)你的结论正确吗?你怎样证明?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从题目中谁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什么数和数什么相加,什么数和什么数相加,什么,看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可不可以举例子来说明呢?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所采用的方法和刚开始上课时所用的方法一样,先找一组数据,找出其中的奇数和偶数,然后用其中的数据来证明就行了吧”。

例、1,2,3,4,5,6,7。然后来证明。

奇数+奇数=偶数(1+3=41+5=61+7=8)

偶数+偶数=偶数(2+4=62+6=84+6=10)

奇数+奇数=奇数(1+2=31+4=51+6=7)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那我们来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还可以举一些大数试一试,如:235+123=358246+368=614123+248=371)得到的结论还是和上面一样。

三、巩固练习

1、请你来判断。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中,除了指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根据所给提示写电话号码

师:你想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吗?

它是最小的奇数()

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3()

它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它是10以内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它是10以内3的最大倍数()

它是最小的合数()

它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它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五个自然数()

它是10以内的自然数中相邻的合数,而且是第一个合数()

它是10以内中3的最大倍数()

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作业布置(课本练习四的1-4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来分的?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1

自然数按什么来分而分为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又按什么来分又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1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参考8篇

4年级下数学教案参考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8篇

九年级下年级工作总结精选5篇

七年级下学期年级工作总结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班务工作计划5篇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通用5篇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五年级500字5篇

七年级下工作总结5篇

2024下学期九年级英语工作计划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836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