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模板6篇

关注教案内容的连贯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下册数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模板6篇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师: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解决填空,但是列综合算式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65-(5×6),21÷43-36。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小括号的作用;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板书设计: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安排自己星期日的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想和同学们一起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谁来说说你星期日做什么了

生:我在家里写作业、我去叔叔家玩了、我帮妈妈洗衣服了……

新课

调查统计活动

师:同学们,星期日能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学会统计,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哪位同学想做一个小统计员。(找几位小统计员)

生:(汇报)留在家里的同学是8人,占全班人数的十一分之四,出去玩的同学有五人,占全班人数的二十二分之三。

师:那还剩下一部分同学,那剩下的这部分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呢

生:把这两部分的人加在一起,再用全班人数减去这部分。

师:能用全班人数去减吗

生:不能。

师:那么,用什么减呢

生:可以用“ 1 ”减去。

师:为什么用“ 1 ”呢

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 1 ”。

师:为什么把全班同学看做单位“ 1 ”呢

生:因为我们在全班同学里调查,调查出来的人数是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 1 ”。

师:那怎么列出算式呢

生讨论列出算式。

师:如何计算呢

生小组合作,找出算法,讨论发现了什么

师:从这两道题里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有一定顺序的,谁能说说。

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巩固练习

延伸结束

师:我们在统计同学们星期日的安排时,有的同学星期日的时间安排的非常好,大家应学会安排星期日的时间,请同学们安排下你本周星期日的时间吧!

生:做星期日时间的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别。

3、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齐读。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礼貌矛盾咳嗽思想情操粗暴纠纷安慰文化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貌、嫌、咳、嗽、鬼

(四)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练读,交流读,评点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板书:贴切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五)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new words: life ,different, ago, any, television, grandchildren, us, grandmother, lady

(2)new sentences:there were/weren’t …. there are….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情境正确使用there be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句型谈论生活、学习中的事物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there be …,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句型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该句型。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doxxxxx isxxxx arexxxxx

livexxxxx havexxxxxx watchxxxx

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与新句型。

2)进行游戏“火眼金睛找生词新句”。让学生以竞赛抢答的形式快速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与新句型。

3)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大声跟读课文。

巩固练习;

重点句式操练listen and say。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句子,明确本课的重点句式,然后让他们灵活运用句式:there is/are……/there was/were……造句。

练习检测:

拓展延伸

让学生准备,谈论图中内容,然后选择几个代表来讲给全班同学听。回忆课文内容,试着用重点句复述课文。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运用句式…there be.we lived…many years ago . we live …now.谈论及比较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五年级下册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词汇learnt these dancer

2.能听懂会说unit 1这篇对话。

3.学习目标语句:did your grandma learn english? yes, she did. /no, she didn’t.

4.能口头运用did your grandma learn english?这类语句询问过去的行为,并能口头运用yes, she did./no, she didn’t.回答。

教学重点:

学会词汇learnt these dancer

教学难点:

运用目标语句she danced in lots of chinese cities .did she learn any foreign languages? yes, she did. /no, she didn’t. he was a dancer .谈论过去。

教学过程:

step1.预习检测

根据所给单词,补全句子。

1. sam wasxxxxthen.now he isxxxxx.(short tall)

2. my motherxxx xxxxxxthen.now shexxx xxx.(old young)

step2.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内学习课文。

3.师解决疑惑。

4.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who are they ?

why is she wearing these clothes?

did she learn english?

step3.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三部分。

.练习检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4年级下数学教案精选5篇

4年级下数学教案参考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8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工作总结优质6篇

五年级班务工作计划参考6篇

九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6篇

三年级下班长竞选演讲稿6篇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五年级600字6篇

五年级上数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836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