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没有太过清晰的思路,好的教案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二上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二上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结合“读书卡片”,系统、全面说明扬子鳄。
2.借鉴本单元几课文的写法,仔细观察反复阅读,写好扬子鳄。
3.展开想象,多向构思,加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将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多向构思,融入感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帮助学生搜集有关扬子鳄的资料
[主要板书计划]:
扬子鳄
1、有序介绍
2、独特构思
3、融入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习作内容
今天,我们一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
1.扬子鳄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2.为什么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
请大家阅读书上的图文介绍。
二、独立构思框架
现在让大家以“扬子鳄”为题写,你准备怎样写,请大家用五分钟时间构思一下。引导学生重点思考:大致写几部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三、指导多向构思
1.听了大家的构思,觉得较完整、系统,但不少人没有突破书上的框框,谁能加上自己独特的构思呢?
2.指导学生说说:
(1)假如没有扬子鳄
(2)扬子鳄作为礼物……
(3)我将来要……
四、融入感情
刚才发现不少同学的习作注意了引导有关资料,写清楚扬子鳄的特点,但没有把自己对扬子鳄的喜爱之情流露出来。现在请大家互相讨论交流,把有关语句修改、润色,融入自己的感情。我现信大家会写好的。
五、学生文稿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六、誊文
小学语文二上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学习流程:
(一)预设思考: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一起来研究研究龙。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边读边划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5、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图片搜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为什么把龙作为图腾?
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预设:
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二)、走进龙文化
预设:龙由闪电而来;龙最早起源于蛇;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有很大的不一样;
交流之后,出示:龙的角是鹿角,表示国泰民安;龙的眼睛是虎眼,表示锐利威严威风凛凛;龙的胡须是如意形的;龙的爪是锋利勇猛的鹰爪;龙的鳞片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
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像虎一样威风凛凛,像鹰一样锋利勇猛,像鹿一样国泰民安、、、、、、再次感受龙的形象,交流
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出示第1自然段学习)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那他又是怎么演变到现在的龙呢?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指名读第5自然段
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更鉴证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又将如何把我们的龙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龙的精神又是什么呢?龙的精神怎样怎样发扬光大?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
(三)、深入研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课题归类:
(1) 家乡的龙文化
(2) 龙的形象与起源
(3)龙的演变与意义
(4)带龙的地名、人名、商品等
(5)龙的传说、词语、古诗
(6)龙的歌曲
(7)龙与中华民族
(8)龙的精神
同学们研究的兴趣很浓,我们稍微归纳下,同学们可以尝试从这个几个角度去深入研究中国的龙文化,最后,希望你们研究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二上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背诵第15自然段。
2、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花园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以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我和祖父的花园)(事先板书)。
师:萧红写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生:花园)。谁和谁发生的故事?(生:我和祖父)。我、祖父、花园构成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那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板书:花园)
(生: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花园。)这里真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继续走近这美丽的花园。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师: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气的花园里,“我”都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来。指名答。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花园里做了哪些事?
生:栽花、拔草、下种、铲地、追蜻蜓、捉蚂蚱、浇菜。
师:呀,小作者可真能干呀,能做这么多的事,对吗?其实她是在干什么?
生:淘气、瞎闹。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淘气的吧。
课件出示一段:祖父一天都在花园里边反而被踢飞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你们也种过菜或播撒过什么种子吗?
生:有。生谈经历,谈感受。“溜平”你知道是怎么溜吗?
师:有些同学没有过这样的体会,那也没关系,你们可以从萧红的文字中体
会到这种快乐。谁想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萧红?
生:(“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可爱、天真、幼稚、淘气、调皮。
师:从哪能感受到她的淘气?
生:踢飞了。
师:这哪是在种菜,简直就是在瞎闹。菜种都被我踢飞了,调不调皮?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有趣的画面。课件出示:当祖父下种反而被踢飞了。
师:除了下种我还做什么了?
生:铲地。
师:我是怎么铲的呢?
课件出示一段:祖父铲地,我也当做谷穗留着。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我是怎么铲的?找动词。
生:爬在地上,乱勾一阵。
师:你们见过这样铲地的吗?(生:没有)。这样铲地的结果就是?“苗、草不分,结果留着一片草。这哪里是铲地啊,真是帮倒忙。
师:谁想再来读读这句。课件出示:其实哪里是铲当做谷穗留着。指名读。
师: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干着傻事的小姑娘。
师:当祖父教我辨认谷穗与狗尾草的`区别时,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我又跑去摘黄瓜了,黄瓜没吃完,又去追蜻蜓了,蜻蜓没追上又去做别的了。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只绿蚂蚱。终于玩腻了
师:我又做出了什么举动呢?
课件出示:玩腻了“下雨了,下雨了。”
师:我是怎么浇菜的?找找有哪些动词,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跑、闹、抢、浇、拿、拼、扬、喊。从中能感受到“我”的无拘无束与自由。(板书:自由)
师:谁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呢?
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我”会怎样?
生:园子里的“我”好像落汤鸡一样。
师:你做过这样的事吗?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开心。(板书:快乐)
师:真正有感情的朗读都离不开想象,我们也要学着想象去读。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指名读。
师:你不敢洒吗?胆子大一点,再读一读
师:我们共同做着动作齐读“下雨了!下雨了!”
师:你们体会到她的快乐了吗?没人管,没人束缚,这是何等的自由啊!
师:看来,想象朗读,模仿动作朗读都是读好书的法宝,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瞧,你们的发梢还滴着水呢,多么淘气的孩子,但是小萧红还是乐在其中,此时,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板书:乐园)
师: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小萧红偷偷地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师:小姑娘在花园里这么调皮,这么快乐,离不开的这个人就是——
生:祖父。
师:祖父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哪些语句能体会到?用心读读课文,找一找。
生:我从看出祖父是个宽容、宠爱萧红、很有方法,不打不骂的人。
课件出示第6—8自然段。
师: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三个笑,看出了什么?慈祥、慈爱。
师:当我跑回屋拿了一个谷穗抛给祖父时,祖父是怎么做的?
生:慢慢地把我叫过去。
师:为什么慢慢地?(不着急,很有耐心。)
师: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花园里,我在淘气的同时,还享受着祖父对我的爱,所以这还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充满爱的花园
(板书:爱园)
师:我玩得这样高兴,这样快乐,所以此时“我”眼中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你还从文中的哪里体会到了自由?
生:出示15自然段。谁想用你那美妙的声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这一段也是写园子的,一共10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齐读出示: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花、鸟、虫子都活了吗?怎么活的?这个“活”怎么理解?
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师:所以在作者眼中: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句)。
师:还有一个排比句谁找到了?指名答。
师:知道什么是“谎花”吗?(不结果实的花)你们了解的真多。
师:花园里的植物多自由啊,那玉米呢?
生: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怎么不跟前面一样写成“它愿意长上天去,就长上天去”?
生:长上天去,这不可能。这样写我们感觉玉米生长多么自由。
师:蝴蝶也是随意地飞。说明它们也是——生:自由的。
师:它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段中共有11个“就”字,你认为是不是太啰嗦了?
生:不啰嗦。
师:那这十个“就”字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在这个花园里,不但我是自由快乐的,就连植物、动物都是自由快乐的。
师: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里的动植物呢?
生:写园子丰富多彩,衬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师:写花园里庄稼自由自在,其实就是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师:谁能填一填?课件出示要求背诵段落15自然段,原文填空。
师:除了这些动、植物,作者还写了哪些事物?
生:天空、白云。
出示16、17自然段。齐读。
师:这里仅仅写天空的蓝悠悠和又高又远吗?
师:正如有句话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天空那么开阔,白云那么自由,透过这景物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快乐的心境,那种对自由的渴望。
师: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寄托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
师:作者想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啊?生:师: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的如此生动、有趣?
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写好文章的首要条件,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三、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
师:然而萧红的童年却不都是快乐的,你们想知道这快乐背后的故事吗?课件介绍: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就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父亲对她很冷酷。偶尔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她的童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地挣扎过来的。只有从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花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师:听到这些,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正是因为她有这样悲伤的童年,所以她对和祖父在花园里的快乐生活难以忘怀。这是一座乐园、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板书:家园)。
师:这祖父的花园怎能不令她难忘呢?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可惜的是,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才年仅31岁。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课件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配乐)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师:最后,请你们记住这个乐园、爱园、这座精神的家园。记住这个的现代文学女作家萧红。好,下课!
四、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花园
自由乐园、爱园、家园
花园快乐借物抒情
小学语文二上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7个生字,认读8个字。口头填空,练习把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练习读句子。
3、通过读课文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京(北京)(南京)
视 (电视)(视力)
电 (电话)(电灯)
北 台 广 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背诵一遍课文。
想: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2、你么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把不认识的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相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听一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高。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一读。
4、老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读。你们听出什么了?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塔这么高,蓝天、太阳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一读2、3自然段。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他们说话的意思。
3、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美。 4、你能不能把塔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我和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塔的呢?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我说这塔是有趣的塔,为什么有趣?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神奇?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指导学生读出神奇的感觉。
(四)自己读第六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
熟读课文并且会背诵。
板书设计: 18神奇的塔
高 美 神奇
广播电视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神奇的塔”,谁能背一背,指名背一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生字。
1、复习:“木字旁”“示字旁”“见”“几”。
2、出示生字。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音最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
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得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4、练习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一描。
2、说一说在书写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不太好写?
3、教师指导书写:“京”“视”“电”。
(1)逐字观察每个字有什么特点?(从字的结构上)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3个字,每字一遍。同桌同学互查。
4、其他几个生字由于笔画少,让学生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5、展示评议,比一比书中的描红和生字谁写得最好,奖励一颗星。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2个。
2、抄写词语:有力 有电 不问 我们
什么 北京 上台 广大
3、读句子。(课后练习3)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两个。
小学语文二上教案篇5
一、导入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了解居里夫人和老妇人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_______。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四、深化中心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__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__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__是我的老师。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5、6、7题。
板书: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老妇人 尊敬 居里夫人
鲜花
人们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明天,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10年后,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不管何时何地,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