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经常制定教案是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的,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中班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中班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
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
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
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数学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感知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2、能感受数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7页《8躲在哪里》,蜡笔。
活动过程:
??ppt图片:八个妈妈和八个孩子,导入活动。
1、师:有一些漂亮的妈妈们生日快到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引导幼儿数一数)
2、师:8个妈妈每人都有一个孩子,那他们一共有几个孩子?
3、师:有8个孩子是好朋友,他们准备一起去商店买同样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呢,我们快去看看吧!
??结合ppt,目测点数8以内的数量。
1、师:看一看,商场里有什么商品?(包包、鲜花、衣服、裙子、手套等)
2、师:想一想,8个妈妈过生日他们需要准备几份礼物?
3、师:什么商品正好是8样?(包包、裙子)
⒋讨论:能买8只手套送给8个妈妈吗?为什么?"本,(不能,手套是一双一双的,8只手套只够4个人戴。)
5、师:如果他们想选购其他东西,但数量不够,有什么办法吗?(请商场进货)
6、师:现在商场里有几朵鲜花、几件衣服、几只手套?还需要准备多少东西?
??认识数字8,感知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1、师:现在商场里有8朵鲜花、8副手套、8件衣服、8只皮包、8条裙子,他们都可以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出示数字8)
2、师:8像什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3、师:数字“8”还可以表示什么?(8个生日蛋糕、8位小朋友……)
4、幼儿观察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7页《8躲在哪里》上半部分的内容,观察图中物品的数量,给数量是8的物品涂上颜色。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检查与评价
??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认识数字8。
1、请幼儿说说平时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数字8。
2、结合ppt,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8。如车牌上、电梯里、门牌上、遥控器上等等。
活动反思:
我们从纲要和指南中就能看出不管哪个文件,它对于数学的兴趣培养和数学在生活中重要作用的重视。因此,结合幼儿当前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借由玩具和积木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科学学习方式。数学活动的习得和情景性、主题性的融合很重要。中班数学活动《礼物送给好妈妈》透入着浓浓母子亲情主题“我有多爱你”中的一个活动,主要借助送妈妈的礼物及礼物上的数量来感知数字的实际意义,并在看看、数数、画画中进一步感知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数学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
3、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雪花片人手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1—4的形成,复习对1——4的认识。
1、让幼儿看数字,做相应的动作。
师:今天,我们的数字朋友又来到我们班里,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呢!
我们来看看谁来了呢!请你们拍拍手吧!数字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拍手游戏,复习数字1—4的形成。
师:我们好久都没有玩拍手的游戏了,我想和几个小朋友们一起来玩玩,我问到谁,那他就要大声地回答我哦!
二、通过初试树叶,学习5的形成1、出示树叶,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小树叶都会怎么样呢?(要求幼儿完整描述小树叶的命运)对了,小树叶会离开自己的妈妈,掉到地上,你们看。老师就捡来了好多的树叶,我们来看看吧!
1、认真仔细观察不同的树叶,学习5的形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尖尖的树叶吧!有多少片尖叶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要求幼儿完整地描述)对了,数字4可以表示4片叶子!咦!这里怎么样还有这样的树叶呢?现在有几片这样的叶子呢?怎么样变成5片尖叶子呢?(引导幼儿完整描述4片树叶添上一片树叶是5片树叶)5片叶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说4添上1是5。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五片叶子的形成。教师小结:4添上1是5。(在说的时候,教师要同时用手势进行表演,帮助幼儿巩固数字5的形成)
三、通过操作雪花片,复习4的形成1、拿雪花片(请小朋友拿4个雪花片,看看怎样变成5个雪花片,集体说说操作过程)2、变手指数量。
四、初步认识数字5。初步知道5所表示的数量。
师:刚刚我们知道数字5可以表示5片叶子,那数字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的描述数字5所表示的物体)教师小结:数字5可以表述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五、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数学中班教案篇4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数的形成、点数已有粗浅的经验,本活动通过“纸宝宝找家”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学习、理解7的数数与形成,懂得两数多一少一的关系,促进幼儿数字概念的形成,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形成,知道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7的实际意义。
2、能运用多种比较多少的方法比较6、7两数的多少。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快乐的纸宝宝》7个材料不同的纸宝宝,若干大数字卡片1以及1—10;每人一套操作学具(7座小房子、7个纸宝宝);音乐《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快乐的纸宝宝》,复习6的点数。
提问:瞧,谁来了?来了几个纸宝宝?(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二、出示各种颜色的“纸宝宝”,引导幼儿认读数字7,学习7的形成。
1、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含义。
提问:又来了一名纸宝宝,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纸宝宝?数字7像什么?7还可以代表什么?
小结:7像镰刀,7可以表示任何7种物品。
2、观察不同颜色的“纸宝宝”,知道7里面有7个1。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这7个纸宝宝有什么不同?
小结:每种颜色有1个纸宝宝,7中颜色就有7个纸宝宝,7里面有7个1。
三、出示“纸宝宝找家”图片,引导幼儿操作实践,理解6、7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游戏一:幼儿操作“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提问:纸宝宝找到家了吗?怎么帮助没有找到家的纸宝宝?(理解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
小结:6比7少了1,7比6多了1。
游戏二:幼儿操作“纸宝宝吃水果”进一步巩固6、7两数的关系。
教师敲响小鼓,请为纸宝宝拿比敲的次数多1的葡萄;第二次游戏,请为纸宝宝拿
比敲的次数少1的草莓。
四、引导幼儿玩游戏“抱一抱”,结束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教师说出数字,或比数字多1少1,几人抱一起。
数学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应体现三维认知、能力、情感)
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
认识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准备: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数学中班教案篇6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马路上的栏杆、公园里的花圃、幼儿的小花伞等都运用了按一定规律排序的方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利用幼儿所学过的abab排列经验为娃娃穿项链、手镯等。但是经过日常观察发现他们的思维局限于abab这一排列方式并没拓展,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运用中拓展思维。
活动目标
观察并发现abb、aabb的排列规律。
能运用abab、abb、aabb的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拓展思维。
活动准备
公园背景挂图一幅(其中树、亭子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可黏贴公园背景挂图上未装饰完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栏杆、花的卡片若干、课件(生活中常见按规律排列的衣服、项链、窗帘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从图卡片中寻找排列规律。
(一)出示公园背景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排列规律。
师:你么第一眼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二)出示未装饰完整的栏杆、花的卡片。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栏杆和花分别是怎么样排列的,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谁能把它们排列完好?要一边排列一边说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幼儿操作
学习按abb或a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一)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没有搭完的“栏杆”,找出规律,并继续排列。
师:桌子上还有很多没搭完的栏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把它们搭完。
(二)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搭好的“栏杆”分成两类(abb和aabb)展示在展板上。
(三)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也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老师把生活中常见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东西拍成了照片,大家一起来欣赏。
幼儿欣赏课件幻灯片,并边看边说所发现的规律。
三、分组操作
巩固对abb和aabb的规律的认识,并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一)介绍各组的材料。
修建花圃:提供纸制的小树和小花,让幼儿按一定规律进行摆放。
搭柱子:提供两种颜色的宝石花胶粒,让幼儿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搭建。
装饰亭子:提供纸制的屋顶和贴纸,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贴纸装饰屋顶的边,并和柱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亭子。
拼栏杆:用两种颜色的胶粒按一定规律拼插栏杆。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四.展示作品,师幼共同评价,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结构游戏中,鼓励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建构不同的建筑物。
区域活动中,提供串珠等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按规律排列。
数学中班教案篇7
活动名称:中班数学——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