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5篇

只有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才能写出优质的教案,教案是老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提前起草的教学文书,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2页的例2和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6、7、8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即“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掌握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手工纸或小棒的操作,课件的直观演示,组织好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能力,从而加深对口算算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口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有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80÷4=800÷4=8000÷4=

你能说出口算方法吗?(重点复习转化为表内除法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探索操作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2.巩固提高

(1)书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卡片出示)

(2)书第13页第3、4题。(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找出每组各小题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间的对比,体会转化和迁移的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口算算理算法理解和掌握。

3.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三)巩固练习

1.书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卡片出示)

2.书第14页练习三第6题。(课件出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书第14页练习三第7、8题。(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会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75除以5吗?(课后思考、为笔算伏笔)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 张建光(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核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贝的故事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6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教案模板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案推荐5篇

观察物体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与减教案模板5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三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666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