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衔接好各个教学环节,教案的写作是可以让教学的时候更为轻松的,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现转动并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产生兴趣。
2、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人体图一张、录音机、磁带、记号圆点。
2、“转转转”展览会:筷子、线圈、伞、风车、牙签、钟表、卷笔刀、盖子、转动玩具、筐子等等。
3、纸片、剪刀、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身体部位的转动。
1、老师做转手腕动作,幼儿初步了解转动现象。
2、试一试、找一找,发现身体不同部位的转动。
3、听音乐做各种不同的转动动作,激发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转动物体。
1、用“转转转”展览会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够把物体转动起来?
2、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3、交流操作探索的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在玩的过程中,共同探讨和发现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它们的转动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五、动手制作陀螺,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点、难点:
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彩带、塑料玩具、绳子、盖子、伞、圆片、长条纸、牙签等。
发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彩带、卷笔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提问:你能想办法让筐里的东西转起来吗?
二、分组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仔细观察,适时提示,引导幼儿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用手摇,甚至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如牙签、绳子、筷子等)。
三、交流
1.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进行演示。
2.及时表扬想法奇特的幼儿,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如:我用牙签穿过穿过圆纸片一转,圆纸片的花纹看不清,变模糊了。我用手转,雨伞就转动起来了。
四、游戏:找一找。
1.教师: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了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在,就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布置的环境中寻找、探索、发现。
3.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xx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如:洗衣机里面的筒会转,能把脏衣服洗干净。油烟机上有一个会转的,像电风扇一样的东西,它能把厨房的油烟都排走。转椅会转动,坐着可舒服了。餐桌上的圆盘会转,夹菜就方便了。削皮器会转,我们吃苹果、梨就不用刀削了。
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体验玩沙的快乐,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3、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箩筐、小桶)、搅拌棒、水、玻璃杯等物品。
2、用来自制沙球的矿泉水瓶每人一个。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发现沙子有粗有细、颗粒状、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活动难点:能在认知沙子特性的基础上,了解沙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指导要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多次的尝试探索活动,不仅感知了沙的特性,并且初步了解沙与人类的关系。
四、活动过程
1、玩沙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玩时,要把袖子卷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
2、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1)让幼儿感知沙有粗有细,并结合相关的卫生教育。
幼儿分组进行筛沙游戏,请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筛沙时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些沙子漏下去,有些还留在筛子里)留在筛子里面的沙子和漏下去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沙子有粗有细,人们称它们为细沙或粗纱。小朋友玩沙时要注意不扬沙,保护自己和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2)让幼儿感知沙是一粒一粒的。
提问:请幼儿摸一摸沙,有什么感觉?用眼睛仔细看一看,沙是什么样子?
小结:沙是一粒一粒的。
(3)让幼儿感知沙是松散的。
提问:我们用沙来团“汤圆”,可以团成吗?试一试。
提问:为什么橡皮泥可以团成汤圆,而沙子团不成汤圆呢?(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团过“汤圆”的经验,教师要迁引幼儿已有经验进行对比。)
小结:沙是松散的。
(4)让幼儿感知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提问:沙放进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还能看见沙子吗?
小结:还能看见沙子,沙是不溶于水的。
3、总结沙的特性。
我们和沙子玩了游戏,知道了沙子是一粒一粒的、松散的;沙有粗有细,不溶解水。
4、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提问:沙有什么用处?
小结:沙子有很多用途,可以铺操场供小朋友们游戏;沙和水泥搅拌后可建高楼;小朋友们喜欢吃的栗子也是用沙子炒出来的。
5、自制乐器—沙球,进一步扩大对沙的功能认识。
请幼儿每人拿一只空矿泉水瓶在教师指导下装进少量的沙,摇动已装沙的瓶子为歌曲”大公鸡”伴奏,结束活动。
五、评价要素
1、是否了解沙子的主要特性。
2、是否主动参与体验玩沙的快乐,并和同伴合作玩沙、交流感受。
小百科:沙子,指细小的`石粒,或者是形状像沙子的东西。也喻指不完美的瑕疵。
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我园每天下午都要进行区域活动,各班轮换进入各区域。当轮到我班进入“戏沙池”时,小朋友非常高兴,一个个都兴奋起来,嘴里还喊着:“今天我们去戏沙池玩,真好玩!”从小朋友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对沙子非常感兴趣,每次在戏沙池里也玩得特别开心,沙子也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东西。《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设计了《有趣的沙子》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感知沙子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点(松散的、细小的)。
2、知道沙子的用途与危害。
3、促进幼儿视、听、触等感官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每两个幼儿一个大沙盘(用消毒过的细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筛子。
2、沙画三幅、碟片(沙尘暴录相)
3、分别装有黄豆、米、沙子的布袋和易拉罐若干个。
4、戏沙池(放有玩沙的各种工具,做沙包的布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直入课题,引起玩沙兴趣,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子,用沙子来搓或捏东西,你们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看谁先做好,做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二、感知认识沙子的特征。
1、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一:松散的。
(幼儿自由玩沙,想尽力把沙捏或搓成一件物品,但都不成功)
师:哎呀,怎么都没有做好呢?做个简单的小圆子行不行呢?看谁本领大,先搓好。小朋友搓好没有?(没有),那么请你们学老师的样,抓一把沙子用力捏,然后再放开手,看沙子是怎样的?(全散开了),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这么多时间还没搓出小圆子呢?大家想想。(幼儿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松散的特点)
2、巩固对沙子是松散的认识。
(先请小朋友用手指在沙里画画,然后用手指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
师:小朋友刚在沙里画画有什么感觉?(手指不觉得疼),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又有什么感觉?(手指感觉有点疼),那是为什么呢?(幼儿再次体验沙是松散的特点)
3、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二:细小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沙装进塑料筛里,看谁能把筛装满?(要求幼儿一手拿筛,另一手装沙子,幼儿发现沙子都漏出来了,永远也装不满)。咦,怎么没有一个小朋友把沙装满筛子呀?这是为什么?老师也来装装,小朋友注意观察,然后讲讲是什么原因(幼儿边看边讲述沙子是细小的特点)。
4、巩固对沙是细小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找一粒沙给我看看(老师检查幼儿手中的沙粒),我怎么看不见呀,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沙是细小的),对,小得眼睛不易看清,而且风一吹沙就会扬起来,所以我们玩沙时要特别小心,别把沙弄到眼睛里去。
三、了解沙子对人类的用途与危害。
1、沙子的用途
a、(出示沙画让幼儿欣赏)师:你们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引导幼儿说出用沙子可以做画。)
b、(课前带领幼儿到工地上观看混泥土)师: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在工地上看到的混泥土是沙子和水泥掺在一起做成的。混泥土是做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c、(出示沙包)师:小朋友平时做游戏用的沙包里面也装有沙子。
2、沙子的危害
(幼儿观看碟片,教师边讲解)师:由于沙子具有松散、细小的特点,所以北方那边由于天气干燥,又经常刮风,沙子就满天飞扬,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沙尘暴,当沙尘暴来临时就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和危害。
四、游戏《猜一猜》,复习巩固对沙子的两个特点的认识。
请一半幼儿来摸装有沙子和其他物品的布袋,通过触觉来辨别哪个是沙袋,并说出其感觉。请另一半幼儿和每人拿一个易拉罐摇动,通过听觉来辨别出哪个罐里装着沙,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两组幼儿玩后再调换活动。
五、延伸活动。
幼儿一起进入戏沙池,用各种玩沙工具玩沙子,请部分幼儿用布袋装进沙子做成沙包,做《打死大灰狼》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投掷能力。
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小动物的主要特征,感受它们的有趣之处。
2.在看看、说说、玩玩中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背景图一幅(天空、草地、小河,花园);2.小动物图片:小鸟、小鱼、小兔、小鸡、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青蛙若干。
活动过程1.激趣--知道小动物(小鸟、小鱼、小兔)的主要特征(老师带孩子来到活动室。)师:美丽的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啦!今天,有几个小动物要和我们小朋友来做游戏。我们小朋友去找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吧(随讲解摆放四个放小动物的塑料筐)!和你的小动物朋友问个好!你找到的小动物朋友是谁呀?它的名字叫什么?小鸟(小鱼、小免)哪里长得比较有趣?还有谁也找到小鸟(小鱼、小兔)做朋友的?数一数。
(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包括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幼儿自由认知探索某种动物的信息,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发现,把握幼儿的语言表述状况,引导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小动物朋友的特征、有趣的样子。)2.探秘--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出示背景图。)师:小动物想出去玩儿了。这里有什么(天空、草地、小河、花园)?我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想一想,它喜欢到哪里去玩儿? (请小朋友个别讲,还可以请一位小朋友示范送一送,然后再分组送小动物游玩儿。)师:我们小朋友一起把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儿吧!
(1)第一次送小动物游玩。幼儿送小鸟、小鱼、小兔到背景图。
师:看一看小朋友送得好不好?
师小结: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小兔在草地上高兴地做游戏呢。看见小动物们玩儿得很高兴,其他一些小动物也来了。
师:谁来了,猜一猜?(师模仿动物叫声、动作演示、儿歌朗诵等。图片出示: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2)第二次送小动物游玩儿。幼儿送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到背景图。
师:这些小动物也想去玩儿,想请我们小朋友把它们也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儿。这些小动物喜欢到哪里去玩儿?
师:下面请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玩儿的地方去吧。
(分组送小动物去玩儿,教师评价。)3.活动结束师:小动物们都出去玩儿了,我们小朋友也到外面去玩儿吧!
放有关动物音乐,全体幼儿模仿小动物出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们已有一定的探索欲望,这对小班幼儿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并且富有想象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此外,在师幼的共同参与下,创设出“会说话的”的环境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探究动物的兴趣更浓厚了。
活动二:我喜欢的小动物活动意图:
提供条件,让幼儿与小鸡、小兔、小鸟、小鱼等小动物接触。鼓励幼儿与身边熟悉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白兔)一起玩耍,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请有饲养经验的饲养员或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经验,让幼儿知道人们是怎么关心、饲养小动物的,了解饲养小动物的有关常识。鼓励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或幼儿的饲养区饲养小动物,如:在自然角里养金鱼、小蝌蚪、小乌龟、蜗牛、蚕等,提醒幼儿按时给小动物喂食。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活动特点,并大胆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观察与推进:
老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后说出自己的喜好。
黄震:“我最喜欢老虎,因为它很威武!”欣怡:“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疏豫:“我最喜欢小花猫,因为它会抓老鼠。”贝宁:“我喜欢小狗,因为她会看家。”老师请出小动物或拿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
★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
★ 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王国
★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物品教案
★ 小班健康活动:找找小动物
★ 小班科学活动:吃火锅
★ 科学领域小班教案
★ 科学活动教案
★ 科学活动教案
★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动物玩拼板》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马兰头
文档为doc格式
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尝试制作水泥沙,初步了解沙子的功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沙子,人手两个杯子、搅拌棒。
沙画图片、水泥、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沙、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沙)这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吗?请你去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玩一玩这些沙长的什么样?(幼儿操作)
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小结:沙子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里软软的------
二、进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征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沙子会流的,请你来演示给小朋友看看(一个幼儿操作)教师操作:原来沙子会流动的,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想沙子一样流动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我们以前做过糖和盐的小实验,还记得糖和盐放在水里会怎样吗?如果沙子放了水会不会溶解呢?(幼儿猜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三、了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可以玩、画画(出示沙画)
出示水泥沙,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用沙子做的,请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沙子是软软的,而这个确实硬硬的。原来软软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阳一晒就会变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猪想要请我们小朋友为他做一间坚硬、牢固的房子,你们想帮他吗?(交代方法、要求)
活动延伸:
你们的水泥沙做好了吗?现在把他放到太阳下晒一晒,就会变的坚硬,可以给小猪造房子了。
小百科:沙(砂)子的用途很广泛:它除了用於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当冶炼的速容剂外、还是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它含硅元素、在体育运动上除了沙池外还可做练拳的沙包、防洪用的沙包它功不可没!
有趣的水科学活动教案篇7
教材简解:
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活用品,中班幼儿对纸的认识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尽管如此,但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很少会去留意关注纸的特性,其实在纸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与它们的用途也息息相关。中班幼儿有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更愿意喜欢以其它的活动形式来探索及发现纸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符,这样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积累经验利于教学。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设计理念:
生活中离不开纸,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用到纸,纸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纸仍被广泛的运用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孩子们时时处处也都能接触到纸。但是他们对之缺少系统的了解,本次课,通过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讲一讲,动手实验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纸的不同质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的不同特质。
设计思路:
在认识纸的特性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且对触觉的探索又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纸的软度和厚度,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挖掘各种特性。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