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八上语文作文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上语文作文教案篇1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互动设计)
一、再现生活
1、话题导入,让学生回忆近期开展的探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
(学生回忆)
2、引导学生选择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学生在自由交谈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氛围中,把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所唤醒和激活,各自充实自己的知识,整个表达的过程就充满创造色彩。】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学生倾听、评价)
2、介绍同一传统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也可以说说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指导整理写成一篇文章。
?此设计让学生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内容的记忆及掌握,又训练了口头表达及思维能力。】
三、回味生活
1、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所提的意见进行修改。
3、选取优秀作文,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问题,适当指导。
(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文化的传播者。
2、班里选出优秀习作,形成文集。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就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八上语文作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竹篾、流苏、火铳、火流星、信天游;理解:即兴创作、娉娉婷婷等词语。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和行船的路线和时间”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3、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重点:
1、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民间活动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并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教学难点:
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各个地方,各个民族流传着不同的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佳节,这些民间艺术活动就会集聚一堂。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板书课题(读题)
2、摇花船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活动呢?看资料介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段资料让我们对“摇花船”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前往他的家乡,具体感受这项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吧!
二、整体感知
1、来,打开书本,轻声快速读课文,注意读正确,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摇花船的?
2、交流归纳板书:花船的样子 花船姑娘 船老大 行船路线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1—5小节,了解“摇花船”
1、默读课文1—5小节,用直线划出写花船样子的句子,用浪线划出写花船是怎样摇的句子。
(1)了解花船的样子。
·理解“竹篾”、“流苏”,感悟花船的轻而美
·指导复述 师边贴图边引导复述、学生看着图介绍花船
(2)了解花船是怎样摇的。
·交流并出示句子:
姑娘在花船中其实不是坐着,而是站着。他两手分别抓住两旁的船舷,慢慢向前走去,这样,船就“航行”了。
·指导复述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动词介绍的特点 指名介绍
2、再读3—5节,了解“摇花船”的规矩
师:摇花船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它必然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要把花船怎么摇的介绍具体,必须结合它的一些规矩来介绍。来,让我们轻声读课文的3—5小节,说说摇花船有哪些规矩?
(1)随机交流并板书,教师指导批注。
·姑娘必须是最漂亮的。(板书:必须 最漂亮)
·花船数量必须是偶数,以示吉利。师:(板书:偶数)。这也是民间的习惯。
·船老大必须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有即兴编唱的能力。(板书:好嗓子 即兴编唱)
·生:行船的路线不必统一时间,统一路线…… 板书:不统??
出示句子:行进的队伍前面往往……接着……最后……出示句子:
看图理解“火铳”和“火流星”,感受气氛体会民俗。
3、指导复述
(1)指导介绍花船怎么摇的内容
了解了摇花船的规矩,我们就能把花船怎么摇的介绍得更具体了,指名介绍
(2) 指导结合花船样子介绍“摇花船”
指名说——点评——再指名——自己说
小结: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要介绍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可以先介绍他的样子,再结合他的规矩介绍他是怎样活动的。
(二)学习课文6—8小节,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
1、自由读第6—8小节,想想那次经历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幸福)
出示第8小节 读句子
2、说说幸福的理由。随机交流
理由一 小舅舅不停地夸我
a、再读第6节,找出小舅舅夸我的句子。
b、学习转述。师:想想小舅舅当时是怎么夸的?(注意人称和语气的变化)
c、再读夸的内容,体会夸的特点。
·理解信天游(体会比喻、排比)。引导学生看注释,听曲调。理解即兴编唱。
·学生学着夸花船姑娘。
d、学生表演,体验民俗,理解“娉娉婷婷”。
·指名两人表演
·结合动作理解:娉娉婷婷
理由二:我竟成了那一带最美的花船姑娘。
·通过反复引读,感受我当时的幸福感。
理由三:人们都来向我祝贺。
·我们试着想象一下,当时乡亲们是怎么祝福的。
乡亲们都来祝贺,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
4、朗读感受幸福
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幸福感一起读第7、8小节。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像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传递了祝福和美好愿望,每当我想起童年,总能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摇花船。
2、值得骄傲的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活动已经走向了世界,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踩高跷等民间艺术活动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让我们一起为之自豪。
五、课后作业
收集一种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活动的资料,抓住样子和活动的规矩介绍给大家。
八上语文作文教案篇3
习作要求:
长城、索桥、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遗迹,我们来写写介绍遗迹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我国遗迹的资料;搜集熟悉的遗迹导游词。
教学目的: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
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
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模拟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刚才我模拟情景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遗迹。
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对我国的一些遗迹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前明确写作要求很重要,是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每一条要求进行适当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要求,了解撰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模拟情景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7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设计意图:导游词是应用文的一种,是学生首次接触,给出一篇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格式较为标准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直接感悟写法,并将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铁索桥导游词》。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铁索桥,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铁索桥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铁索桥的资料。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设计意图:口头编写同一篇导游词,可以体现较强的训练功能。第一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第三,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另外,铁索桥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迹,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八上语文作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青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二、活动一:
(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
(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你可以想到什么?
4、学生讨论总结:
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等”;
5教师点拨: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同学们想想,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举例:《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
三、活动二:根据以上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一)、练习话题1:我惭愧。
1、公式:具体心理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
2、注意:
(1)、是什么原因惭愧?
(2)、惭愧时是什么表情?
(3)、惭愧时是什么心理?
3、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 。 。 。 (二)练习话题2:既喜欢又讨厌的同桌。
1、公式:具体人物形象=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雕刻
2、注意:
(1)喜欢到什么程度?
(2)讨厌到什么程度?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两重情况?
(4)特别注意人物刻画。
3、学生练笔、师生互动、交流分享成果。
四、活动三:拓展延伸。
我们在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运用“三步走”策略可以做到具体生动,但是要写出文章的神韵,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胆夸张,来点叛逆。
2、巧妙悖论,来点幽默。
3、准确扑捉,画一副漫画。
4、学以致用,历练身手。
五、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除了引人眼球的标题,一锤定音的开头,回头百媚生的结尾外,还要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体立意等诸多方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
六、作业:以“他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为话题,写150字左右的片段。
从古代议论性散文中看论证方法之对比论证
经济管理部 周红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对比论证的相关知识及其类型
(2)学生从所学《师说》《过秦论》课文中找到对比论证,并在写作时借鉴
2、能力目标
树立文体规范意识,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灵活运用对比论证方法
3、情感目标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通过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是非善恶,能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师说》《过秦论》两篇古文中对比的论证方法
2、辨析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三、教学难点
学生在具体写作时能借鉴古文中的对比论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议论文是考生在考试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是因为不能恰当运用常见的议论文论证方法。从多次作文阅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只是使用例证法,论证方法很单一。其实,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议论性散文《师说》《过秦论》《劝学》等名篇,已经为我们展示了精妙的论证方法,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古文当中学习论证方法中的对比论证。
(二)对比论证的定义
1、什么是对比论证?
用相反或相对的两方面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论证方法。对比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三)学习《师说》《过秦论》的对比论证
?师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造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使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而《过秦论》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也堪称精彩绝伦----通篇的对比: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让人对秦的灭亡感到触目惊心,对秦灭亡的原因认识得更加深刻透彻。也让我们看到对比论证这一平常普通的论证方法运用得当,其作用多么神奇而强大。
(四)对比论证主要有两种类型:
(1) 纵向对比,就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内属于同一类的不同事物,或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 “纵向”对比,是非得失,一目了然。
学生查找,教师概括
如《师说》第二段中: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首先阐明观点“师道不传,人而有惑”,接着从纵向选定具备相反行为属性的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即古之圣人从师、今之众人耻师的对比点进行分析论证:古之圣人“从师而问”,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对待从师完全不同的态度,引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在正反对比中作者“人必从师”的观点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又如《过秦论》中纵向对比----秦国和秦朝的对比:
由弱到强,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这些政策符合社会发展,是“仁义之施”逐渐强大是必然结果。由强到弱,原因是“废先王之道”不施行仁义,逐渐衰弱直至灭亡也是必然结果,这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横向对比,则是对同一时期的同一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各个方面进行 “横向”对比,好坏优劣,不言自明。
学生查找,教师概括
如《师说》第二段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作者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两类人即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进行的横向对比。将“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从师态度及其结果加以对比,深入分析“师道”难复、耻师成风的社会根源,让读者充分认识到“从师”的必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又如《过秦论》中的横向对比:
首先拿进行对比,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含蓄地指出秦国历代君王“因遗策”施行仁政,势力才如此强大,为论点的提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紧接着拿对比,突出了双方的尊卑、才能、军队、武器的悬殊,而弱小的陈涉竟能一呼百应,共起灭秦,原因正在于秦朝的“仁义不施”。最后拿”对比,前者势单力薄却起事之易,一举灭秦;后者势力雄厚却攻秦之难,自取灭亡,突出了陈涉的弱小以及败案的“轻松”,实际上还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无疑增加了强大的论证力量。
(五)写作中常见问题
在阅卷中发现,学生运用对比论证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会“议”例:举出正反事例后,不再作半点分析和拓展,呈现出“论点+正反例子”的简单模式,这样使论证缺少了说服力。
如下面片段: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观点)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正面例子)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段子。(反面例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结论)(《诗意地生活》)
补充: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怎能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
(六)运用对比论证的操作步骤:
确定文段所要阐述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选定具有相反或相异属性的人或事(先正面举例后反面举例或者相反)----→找出对比点紧扣观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具体格式:论点→甲事物+对比事物→对比点→结论
(七) 【拓展学习】
以“双赢”为话题,写一段对比论证的练笔。
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观点)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了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也受到异域的礼赞和膜拜,同时也学习了异域文化。他用的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正面例子)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的是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人民泣血的控诉。(反面例子)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婪所带来的罪恶。(抓住对比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八)板书设计
纵向对比 横向对比
?师说》
对象: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从师态度: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不耻相师 群聚而笑之
结果: 圣益圣 愚益愚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论述中心: 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
?过秦论》
秦国 → 由弱到强 秦国 ——九国之师
→ 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 秦朝——陈涉
秦朝 → 有强到弱 陈涉——九国之师
(九) 小结
学生在论证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其实在语文课本中就可以得到解决《过秦论》《师说》就是两篇运用对比论证的典范。我们只要认真研读揣摩,在具体写作时借鉴其论证方法,那么就可以克服在写作上的毛病,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将不是一件难事。
八上语文作文教案篇5
?要求】
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说写清楚。
?步骤】
1、审清题意
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写作的范围是“一次”,写作的内容是“活动”。但文题对进行什么活动、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哪些人等都没做任何限制,因此,写作时还要具体拟个题目。例如:“记一次有趣的猜谜比赛。”
2、确定写作重点
写清楚活动过程的各个发展变化的环节,尤其是有趣的环节要具体、细致地写,同时还要把参予活动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写清楚,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映写。
3、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通过记叙一次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春游等;电视里我们也常常观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智力游戏等。这篇习作的选材极广泛(学校、家庭、社会),但不能把我们所参加或耳闻目睹的活动全写进文章,应对文章的材料加以提炼、筛选、加工,把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怎样选择素材呢?
(1)初选写作对象。把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充分摆出来,通过比较、分析,挑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为写作对象,同时拟出文章的标题。
(2)再选写作要点、事例。选好了,就要仔细回忆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用笔一一列出来,根据中心决定取舍,把与中心有关的内容作为写作要点。
(3)精选写作重点。写作要点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将其中最能表达中心的精彩情节作为重点材料来详写,同时安排详写的层次。
4、指导说话、写作
(1)口述指导。想一想,回答:
①你亲自参加过和观看过的活动中,比如,体育活动、联欢会、参观游览、智力游戏、电视大奖赛等等,对哪些最感兴趣?这些活动中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
②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明白、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
③这次活动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组织,哪些人参加,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怎样,活动的结果如何等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回忆,先把过程讲清楚,然后引导学生确定写作要点。)
④这次活动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要结合实际谈,不可过于牵强。帮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
(2)指导写作。
①按事情的发展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注意记叙的顺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语文课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