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教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观潮课文的教案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1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4、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难点是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猜几个。
2、同学们都已经成猜谜大王了,仔细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他们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读课文时想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出示生字:这些都是本课的生字,哪位同学愿意读?
3、这么多的字,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呢?说一说。
4、师生游戏:魔方读词语。
三、细读、品读课文我是什么课文原文
1、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好,谁愿意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是什么?
2、老师贴图: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2自然段,看看我能变成什么?
3、谁来说说小水珠都会变成什么呀?随机出示贴图
4、小水珠能有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谁来说说他是怎样变成汽的?
5、读水变成汽的句子,谁来读读水变成云的句子,注意儿化音:点儿
6、课件出示云颜色变化的照片,欣赏感受。指导读句子,自己提提问题:云为什么会变颜色?
7、齐读第一段。
8、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9、小黑板出示填空:比较“落”、“打”、“飘”三字用字的准确性。
10、练习读这几句话,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11、这回儿,我们的水就有了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小组合作给水的这几种变化排一排。
12、反馈小结,雨、雪、雹子落在地上有变成了水,水就这样在大自然里循环变化着。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生字书写,重点指导三点水与两点水的字。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欢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主角的话。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教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貌?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教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齐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教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终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齐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主角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主角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样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教师在一旁帮忙)其他幼儿做小蝌蚪,教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欢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识“村”、“居”等7个字,会写“忙”。
★背诵古诗,能准确、清楚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背诵课文。
★“醉”的识记、“忙”的书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凤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这是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涌
1.师范读,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五、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忙”字
六、作业
1.有兴趣的小朋友亲手做个风筝和家长一起放一放。
2.课外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
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或师生哼唱。)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整体感知,初读文本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
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预设方法如下: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指导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五、指导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回顾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熟能成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
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延伸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指导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5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xxxxxxxxxxxx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
3、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梦想应如何实现。
?教学重、难点】
1、诗的朗读。
2、语言的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一定有很多梦想,能将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吗?(学生畅所欲言)诗人王家新在小时候也有一个美丽的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诗歌《在山的那边》,倾听诗人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关上书,听老师范读全诗,注意朗读的语气、速度、重音(读得重的词语)。
2、学生谈听读课文后的感受。
3、教师略谈诗的语言美,并提出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5、请一名学生朗诵后,其他同学评议,教师最后点评。
6、齐读。
三、精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教师点拨: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他。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2、学生小声或默读诗歌,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什么意思?先个别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在全班交流,教师注意点评。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
四、赏读课文,品味诗歌的语??
1、教师点拨:
诗中的“我”对大海是这样热烈向往,为了实现理想不懈追求,而这些都是诗人通过精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同学们,让我们默读诗歌,将你认为用得特别生动的词语作上记号,想一想,你为什么认为它用得好;将你不理解的词语也作上记号,小组内合作解决。
2、集体讨论,教师注意点评。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力争当堂背诵。
五、练习
1、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分别造句。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7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的归类识字儿歌,儿歌共4句话,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等11种树木的特征。儿歌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二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把识字和朗读指导有机结合。文中的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直观展示了树木的特点,教学可以依据二年级学生图文学习的特点,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读懂儿歌。
本课要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个,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字经验基础上,重点指导木字旁的字,注意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生字的共同特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能背诵课文第一、二句。
3.会写“杨、枫、松、杉、桂”5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书写时能注意写好笔画有穿插的部分。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无线同屏器、树的图片、树名卡片、实物投影仪
2.学具准备:四人小组一套树的图片和树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聊树,揭示课题
1.(出示照片:西湖边的柳树、校园中的树)认一认照片中的树,聊聊怎么认出来的。
2.(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圈找树名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拿好课本,做好读书姿势,听老师读儿歌;也可以轻轻地跟老师一起读。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自己读儿歌,既要把句子读正确,还要一边读一边把树的名字圈出来。
3.自读反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分句指导读正确。
(2)学生汇报圈出的树名,教师根据汇报,在课件中标出树名。
预设1没有找全树名。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在课件中补圈树名。
预设2圈画的树名不同。如:有的学生圈“梧桐”,有的圈“梧桐树”。
教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用手机拍下不同的圈法并通过同屏器显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停顿来判断。圈“梧桐”更合适。
4.认读树名
(1)同桌互读、互评。注意读准树名里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逐个认读树名。适时出示本地不常见的树的图片;通过图片辨认,知道“松柏”指松树和柏树。
5.齐读儿歌
(三)发现规律,巧记生字1.出示本课带有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杉、桂、桦”,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发现都是木字旁的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木字旁”表示字意和树木有关系。这是形旁表意。
预设2发现右半边的字和整个字的读音相近。梳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右半边字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如“桐、枫、杉”,随机“彡”字源讲解;另一种情况是右半部分的读音和生字读音相近,如“梧、柏、桦、松”。小结:这些字右半部分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有的一样,有的相近。像这样形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读音的字叫--形声字。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记生字,很方便。2.运用形声字的规律,猜猜其他树名。出示:橡树、樟树、石榴树。学生尝试认读树名。
(四)据文找树,读懂第一、二句儿歌
1.出示树名:杨树。请学生从学具大信封里找出杨树的图片,并交流找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高”字下面画上波浪线,这就是杨树的特点)理解“杨树高”。
2.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找到有关的信息,读懂树的特点。
(1)学生自读第一、二句儿歌,找到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用波浪线做记号。
(2)据文找树摆学具:小组合作,根据找到的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从学具小信封里取出树名,和大信封里的图片对应摆放。(同时,邀请一组学生到黑板前面板演)
(3)各小组对照黑板,检查是否摆放得一样,说说这样摆的理由。随机理解:“壮”、“像手掌”、“秋天叶儿红”、“四季披绿装”。随机指导朗读:读出树的特点(可以加上动作、师生对读)。随文识字:“掌、装”(“掌”和“装”也是形声字,通过给“掌”和“装”组词找朋友,帮助识记)。
(4)尝试背诵第一、二句课文(提示:可以看着黑板上的图片来背诵)。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游戏:生字大转盘。(播放根据《课堂作业本》第4题制作的游戏转盘,学生再次认读带有“木字旁”的生字。)2.指导书写5个生字:“杨、枫、松、杉、桂”
(1)引导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交流书写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出:5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右半部分都有笔画与木字旁有穿插。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笔画穿插最多的“杨”的书写。
(3)学生练写:自主观察余下4个生字有穿插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书写5个生字。注意:笔画正确、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
3.展示学生的书写,引导学生评价。
4.二次书写。学生对照“笔画正确、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的要求自我评价、打星。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幻灯)
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注意“龄”的读音(板书:宋庆龄)齐读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
(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
(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学习1-3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
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
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
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
(2)让我们也走近这两棵樟树。(齐读第1-3自然段)
过渡:学到这里,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不在第1小节开门见山地说这是两棵樟树,却要到第3小节才告诉我们这是两棵樟树呢?article/
(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1-3小节,边读边思考
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没有在一开头就点明”樟树”,为的就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直到第3小节才揭示出这是两棵樟树,为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两棵树的与众不同,并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内容: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小节却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再完整读读这三小节,细细体会一番。把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这个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一一藏入脑海。
(4)齐读第1-3自然段
那宋庆龄又为什么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来探究。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1、2、3自然段
3、继续了解宋庆龄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读课题)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宋庆龄奶奶,(板书:宋庆龄)也知道了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可宋奶奶却说(幻灯,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什么树呢?
生:这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
对,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幻灯)可令我们不解的是,像宋奶奶这样地位高的人,什么没见过,为什么会舍不得两棵樟树呢?(幻灯)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原因好吗?
话题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幻灯)
二、学习新知,感受樟树特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第5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幻灯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小组合作,初探究竟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大堂交流:小组汇报(随机幻灯出示,帮助理解词汇)
答案预设:a、学生抓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谈:枝干粗壮、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b、学生抓樟树的可贵之处(品质)谈: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同学们讨论好了吗?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小组觉得宋庆龄不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随机理解:枝干粗壮、树叶稠密、蓬蓬勃勃)
3、教师小结,出示学生讨论的要点
(二)精读感悟,明确细因
1、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
师:让我们细细来看这第一个原因(樟树外形与生长特点)
(幻灯出示图、文)
出示第4自然段: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枝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1)指名读。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美丽)学生交流。
请你也来读出它的美丽,你还感受到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命力旺盛、顽强)(随机理解: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情感读句)
(2)课文用了“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告诉我们什么呢?
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不管遇到怎样的环境和遭遇,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能读出它的顽强?指读。
(3)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棵樟树的美丽与顽强。(齐读第4自然段)
(4)指导背诵:现在知道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之一了吗?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幻灯)
2、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二
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所说的第2个原因。
(1)、指名读第5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引导学生感受写作方法:比较)具体说说看呢。(理解繁衍)
哦,怪不得宋奶奶对这两棵樟树情有独钟了,原来——(幻灯出示文: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同学们,这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啊?(板书:香气)(永久保持)那是多久呢?一年?十年?一百年?是啊,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幻灯、引读)只要——(幻灯、引读)也就是说,这香气能够——(板书:拒虫)
师:那么,当人们把樟树木制作成家具的时候,也就保护了里面的衣物。(板书:护物)
2、同学们,你们分析得真对,这的确是宋奶奶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又一个原因。你们看作者赞美樟树的时候,先写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内,再写它的可贵之处,也就是它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幻灯)(集体读: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宋奶奶不愿搬家情有可原,可天下樟树那么多,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1、(幻灯揭示话题2: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
是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宋奶奶。
2、揭示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幻灯)
资料一:宋庆龄就如樟树蓬蓬勃勃。
资料二:宋庆龄就如樟树保持香气,永久拒虫。
这里的虫就是——(板书:敌)
是啊,宋奶奶一生——(幻灯)
3、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了吧。(完成板书:樟树——香气——宋庆龄)那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宋庆龄故居,也来留个影作个纪念吧。(幻灯,齐读第6自然段)
4、介绍写作方法
现在我们再来想想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的原因,就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吗?就是因为它香气拒虫吗?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这两棵樟树看成了自己,她要像樟树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民。(板书:民)学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樟树吗?对,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喻)
过渡: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用得很多,看(幻灯)
四、拓展延伸
1、揭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师读,诗中写的事谁?(指名答)
这个地方她在诗中是梅花,实际上是宋庆龄、王庆龄、张庆龄等革命者。
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
2、揭示陈毅的《咏松》
(指名一排读)写的是松树,松树代表谁呢?(宋庆龄,或者所有的革命烈士)
同学们,借物喻人的诗、文章还有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去读读矛盾写的《白杨》,研究一下它写的又是什么?
?白杨》——矛盾
3、(幻灯)老师模仿毛泽东的词自编了一首,我们一起来读。
师生齐读——《卜算子·咏樟》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宋庆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用上“无论……总是……”、“只要……就……”仿照课文第4、5自然段写一种植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