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5到8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

教案在撰写的时候,老师肯定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教案是上课的流程,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5到8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5到8的认识教案优秀7篇

5到8的认识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认识长方体。

2、教会学生用纸壳动手做长方体。

3、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4、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的特点;体会棱与顶点的产生。

四、课前准备 :

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 教法学法 实践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出示图。这些你看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什么图形?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

老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3、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

正因为有了长方体,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神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来领略长方体的奥秘。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4、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边)

老师讲述:我们把这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 3)再请同学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个点)

老师: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老师说出顶点、面、棱的名称,学生迅速在学具上指出。

5、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师:面、棱、顶点里面还蕴藏着许多特征,你们想不想知道?

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你们有信心吗?

(2)生采用自学、小组讨论,同桌探讨等形式,从数量、形状、大小等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3)交流自己的发现

顶点有什么特点?(8个)棱有什么特点?(12条,怎样数不容易遗漏?相等的棱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面有怎样的特征呢?(6个面。是长方形,面的大小关系怎样?)

长方体相对的面有怎样的特征呢?(面积相等,形状相同)

(4)投影出示两个长方形:这是两个面积同为9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9厘米;另一个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它们可以做长方体相对的面吗?

6、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师: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长方体的棱分组的话,你会怎样分?生思考并试着分一分。

(2)揭示概念: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和长度分别称之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宽、高各有几条呢?(生试说)

(4)生试着指出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5)(变换长方体的摆法)现在它的长、宽、高呢?

(6)小结:虽然是同一个长方体,但摆法变了,长、宽、高也就随着发生变化。

(7)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

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7、完成p19做一做

(1)做一个长方体

(2)观察并回答

总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六、教学结束: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去动手做个长方体,下节课带来进行展示。

5到8的认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

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三只钟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一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延伸活动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活动反思:

?指南》明确提到:我们要观察孩子的需要,解读幼儿,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我们关注的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做事拖拉,时间观念淡薄,同时,我们与家长沟通中也发现这些问题,我想这也是城里和乡下孩子共性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幼儿的时间和责任意识,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下乡。

我发现《指南》在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中,都非常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的同时实现学习和发展,本次活动除了对时钟结构及运转规律的充分感知后,我更注重目标2的制定与落实。

通过《指南》的学习,在准备过程中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我们一般通过集中活动之后,再让幼儿在分区活动中继续玩、继续巩固。这种方式我们一线老师都会发现幼儿的兴趣不长久,甚至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欢。现在,我们是大胆在活动之前与幼儿一起收集自己的小闹钟并投放下去,这些形状各异又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闹钟能吸引幼儿充分去感知,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特征或相互的关系,从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已收集到哪些有益的经验或需要,我们就有针对性帮助幼儿梳理,渐渐地幼儿就学会怎么去观察和怎么去解决问题,突出他们的主动性。活动课件的图片,采用他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活动环节照片,这些是他们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熟悉的画面,所以,幼儿互动得非常好,能准确表述时间与生活环节之间的联系,。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我是先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后,幼儿发现问题,然后我们老师帮助梳理的这么一个理念。在活动引入的设计,我注意到自然、有效的方式进行。以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对话,引出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抛给幼儿的是简单的“时钟有是什么用?”幼儿可能会出现一时的不解,引发不了幼儿的兴趣,换成通俗易懂的提问,不仅拉近了幼儿,也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就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老师过多的语言解释。

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幼儿有了这些感性的经验后,我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认识时钟的结构和运转规律,如:找相同、比赛跑等等。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联系时钟的整点,建立时间概念,突出活动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促使幼儿获得数学的思维方式。

对时钟结构的认识幼儿还很兴趣,如:在“找相同”的环节中,每个时钟的分针、时针、秒针的运转规律是一样的等等,还需要他们继续观察、发现。时间的概念会在幼儿的不断操作和生活体验中得到理解,更希望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能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

5到8的认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2、通过装饰蔬菜,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萝卜、西红柿、土豆、辣椒、蘑菇等等。

设计思路:

前几周我们班的孩子正在探索《好吃的水果》,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会将黄瓜列为水果的范畴,也会将柿子说成是蔬菜的,很多孩子还分不清番茄和苹果、番茄和柿子,为了帮助他们能将水果和蔬菜区分开,于是生成了这一活动《可爱的蔬菜宝宝》。

我班的孩子多数来自纯农村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有的.甚至普通话也不会说,但是他们对动手操作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将装饰蔬菜宝宝作为活动的重点,在做做玩玩中,体验游戏的乐趣,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

一、接电话引起兴趣。

设置情境:铃声响,老师接电话。山羊公公过生日,老师准备送礼物——蔬菜。

二、选择蔬菜宝宝。

1、老师选蔬菜宝宝。

2、个别幼儿选蔬菜。

3、集体选蔬菜送给山羊公公。

说明:请幼儿说说你给山羊公公选了什么蔬菜宝宝,你选的蔬菜宝宝是什么样的。

重点认识:看一看,闻一闻洋葱宝宝。

三、装扮蔬菜宝宝。

1、提问:你想怎样装扮蔬菜宝宝?幼儿自由发言。

2、出示教师的设计范例。

3、幼儿装扮蔬菜宝宝,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讲评作品。

把自己装扮的蔬菜宝宝给老师、小朋友看看,交流自己的作品。

五、延伸。

带着你的蔬菜宝宝离开活动室。

5到8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认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分析: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分析: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叉开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分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一个角)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三、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两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

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本课中,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当学生初识角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其次,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要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5到8的认识教案篇5

一、谈话导入:

由班里的一名同学照片进行导入,以学生的妈妈送学生钟表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运用媒体演示,借助同学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钟面

1. 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钟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2. 汇报结果 使学生了解到钟面上比较长的针叫分针、比较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2个数。

(观看课件:钟表的自述)

三、认识整时,几时半

1. 观看课件,说说xxx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2. 教师把六个钟面帖在黑板上,让有能力的同学认一认,引导学生分类并整理六个钟面。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并结合学过的分类`整理的.相关知识把钟面分成两类:一类:整时 另一类:是几时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发现整时和半时的区别)

3. 小组讨论:整时和几时半 时针与分针的特点。

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四、活动

1. 游戏:装钟表。

(以竞赛`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

2. 老师还知道他喜欢看的几个电视节目的时间,它们是:

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大风车)每天下午5时30分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用你手中的钟拨出5时30分来,相互检查。

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动画城)每天下午6时准时收看动画城节目,用你手中的钟拨出时来,相互检查。

听录音,这是什么节目?(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天下午7时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你们手中的钟拨播出7时来,相互检查。

4.刚才我们了解了xxx的一些生活情况,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的一些情况。谁来说说你每天起床,上学,睡觉的时间,到前面来拨一拨,其他同在下面拨。

五、结束

关于钟面上和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信心学好吗?

5到8的认识教案篇6

活动由来: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学会看时间,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这类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比较枯燥,因此在设计时我不断的思考,怎样让孩子们"动起来"。这个"动"包含着两层意思,让孩子们的思维"动"起来,让孩子们的身体也动起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探索,发现时钟的奥秘,对看时间产生浓厚的兴趣。终于,一个充满活力,拨动孩子思维琴弦的活动诞生了。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及它的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针与分针的运转关系,学会看整点。

3、知道在什么时间应做什么事,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幼儿带来的钟、课件、不同时间的钟面、时间记录卡、教师用大拨钟、人手一面小钟

活动过程:

一、引题: 请幼儿听声音,猜猜看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二、参观"时钟商店",认识钟面主要结构。

1、幼儿观察"钟表展"上各种各样的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提问:

(1)你们刚才看到的钟是什么样的?(颜色不一样,形状、指针的样子不一样。)

(2)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启发幼儿发现钟面上都有数字和指针)

2、认识钟面结构,区分时针、分针提问:这两根指针长得一样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三、认识时针、分针的运行方向、运转规律

1、通过观察动画,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行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指针是绕着圈跑,顺着数字1、2、3这个方向一直跑到12。

2、启发幼儿寻找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提问:

(1)它们俩谁跑的快?

(2)分针从数字1跑到数字12,跑了一圈,这个时候时针跑了多少呀?

(3)时针跑了一格,是多长时间呢?

四、讲解演示,认识整点

1、引导幼儿发现三个钟面的共同点:

分针都指在数字12,时针指向的位置不同。

2、了解用数字符号的方式记录整点时间。

(1)提问:这是8点整,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出示"8:00")

(2)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卡:8点整用数字8表示,后面两个点、两个0。

(3)出示多张时间记录卡,请幼儿尝试找出9点整和3点整的记录卡

3、集体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巩固幼儿对整点的认识。

(1)介绍玩法和规则幼儿当喜羊羊,教师当灰太狼。喜羊羊问"灰太狼灰太狼几点钟"。灰太狼手拿出一面钟,等灰太狼说:"喜羊羊喜羊羊几点钟"的时候,喜羊羊就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如果看到12点的钟,喜羊羊要赶快跑回家。

(2)师幼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发现12:00钟面的特点。

(3)再次游戏,巩固幼儿对整点的认识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拨钟的情况,以修钟的形式及时纠错。

4、时钟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五、分组活动

1、连线:看看每个时间里小朋友该做什么事,把它连起来。

2、修时钟: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和记录是否一样,如果不符进行修改。

3、拨钟:根据时间记录卡拨钟,是时间相对应。

4、设计小学生的一天:记录下小学生每个时间段的具体安排。

5到8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直尺 硬币 米尺 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认识10以内的序数中班教案7篇

认识手和脚的教案8篇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教案7篇

认识手和脚的教案模板8篇

认识永子棋的教案5篇

小学分数的认识教案5篇

脚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

认识10以内的数学教案8篇

我认识的钟表教案5篇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609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