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欣赏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学会更加理智地处理人际关系,基于实际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所写的事迹材料才是有意义的,以下是述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团支书的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团支书的事迹材料篇1
关xx,男,汉族,1983年出生,2001年参加工作,201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新疆阿克苏69221部队、甘肃省军区服役。2007年退出现役,来到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工作至今。工作以来,关东虎同志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勤勉工作、待人友善,连续多年被单位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他不忘为民初心,时刻牢记担当使命,坚守在疫情防护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阻击疫情攻坚战线上的榜样。
不忘初心,坚守岗位葆本色。2019年10月,兰州市军休三所在调整驻村帮扶干部时,关东虎主动请缨,申请到农村工作。他说“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农村农民,我愿意为我省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大滩村不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我绝不退出战斗。”这既是他的“请战书”,也是他的“军令状”。到村伊始,关东虎便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他迅速熟悉村情社况,先后遍访全村58户建档立卡户,详细记录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对于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他总是努力协调解决。
2020年伊始,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作为退役军人的他再次请战,主动要求到帮扶村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顽强毅力,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他常说“我虽是一名退役军人,但我要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听党指挥,作风优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我现在也是大滩村的一名成员,而且我还是一名党员,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刻,我越要往前站,始终与村民心连心。”
他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单单靠村社干部是不够的,必须要广泛参与,要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他带领村社干部加强宣传引导,先后入户向群众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150余份。采取拉横幅、张贴通告等多种形式,在大喇叭、微信群宣传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面对农村群众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对于网络上流传的有关疫情防控的信息的辨识度不高,极易产生盲目轻信、盲从跟风的行为,他总是第一时间在微信群中转发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同时利用村广播喇叭及时对村民容易产生误解的消息进行澄清,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切实有效地坚定了村民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虽然我们村小人少,外地回村人员只有零星几个,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心存侥幸,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行动是最好的感召。我们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召全体村民投入到这场战疫情阻击战中。”在疫情防控安排会上,关东虎如是说。
1月27日,榆中县马坡乡对大滩村在没有进行群众聚集性活动报备的基础上,仍然在红白丧事上举办人员较多的群众性聚集活动一事进行了通报。关东虎看到这份通报后立即与村干部取得联系,详细询问具体情况,督促村干部亲自到场查明情况,并对群众进行解释劝说,迅速疏散聚集群众,同时要求村社干部对村内村民即将举办的婚礼进行摸排。得知有一户村民要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婚礼,他与村社干部前去积极解释劝说,顺利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将婚期延迟至疫情全面控制以后。面对一些不配合的群众,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着解释工作,告知群众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安抚着群众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此次疫情。他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群众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我们把党和政府的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他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内在疫情防控期间再也没有出现过聚集性群众活动。
大滩村设有两个疫情防控卡点,值班人员吃住在简易帐篷中。值班人员有无防护用具,能否保证按时吃饭,取暖住宿用具够不够,这些问题始终让关东虎牵挂在心。他每天前往疫情防控点察看值班人员到岗工作情况,详细询问进出人员事由,指导值班人员做好各类台账资料。他与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协调派出单位,为防控点送来方便面、口罩、消毒液,有效解决防控值班人员的`生活困难。
村委会是村里聚集人员相对较多的地方,他到岗以后带领村社干部做好每日清理、做到村委会办公场所消毒无死角。在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他带领村社干部进村入户喷洒消毒水。带领村医向隔离人员宣传隔离知识,确认着每一个群众的信息,向群众宣传做好消杀和测温,全力以赴把好村社健康关、隐患排查关,筑牢疫情“第一防线”。
大滩村位于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村内植被茂密、河流较多,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野生动物出没地。他每天与村社干部徒步往返10公里山路,前往察看水源地安全状况和野生动物有无异常死亡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确保河流流经地段村民生活饮水安全。同时在村内张贴野生动物保护通告,坚决杜绝村民上山捕获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
为了助力疫情防控,他充分利用村内大喇叭、微信群、公告栏,引导村民参与环境卫生保洁,提高村民疫情防控意识,引导村民搞好个人卫生,做好自我防护,外出戴口罩、入门勤洗手、居家常通风,加强村民健康教育。带领村社干部和村保洁队伍对村民房前屋后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脏乱差”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引导村民及时清理厨房、厕所、起居室食物残渣、污垢、杂物,清扫房前屋后垃圾、废弃物,力争室外有序摆放、整洁美观,室内干净卫生,清爽雅观,积极创建洁净庭院,美丽乡村。
勇担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他放弃了和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到岗工作的那一天,他年幼的女儿感冒尚未痊愈。临别出门前,女儿依依不舍。他拉着女儿的手说“爸爸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军人,现在有困难,爸爸必须冲在最前面。你不要为爸爸担心,在家照顾好自己,等到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爸爸带你去看村子里那漫山遍野的花朵。”说完他便踏上了疫情防控的前线。这其中,有家人的牵挂和担忧,有隔离人员的不配合,他却咬紧牙关,始终默默坚持,做到不计报酬、不惧危险,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效筑牢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大滩村老百姓都夸赞他和去武汉的医务人员一样,是最美的“逆行者”。
在接受兰州综合广播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不敢被称之为‘最美逆行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有许多像我这样的驻村帮扶干部,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一份陪伴,我只是他们的一个缩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我们放弃节假日,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因为我们心里装着一个信念:一切听从党召唤,打赢疫情阻击战!继而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团支书的事迹材料篇2
临翔区南美乡党委书记梅建军2013年6月上任,两年多来,他以加快拉祜山寨跨越发展,夯实基层党建为己任,千方百计谋求突破、干事创业,使南美乡出现了经济发展、组织夯实、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作为乡党委书记,他始终不忘发展是第一要务。2013年8月以来,围绕精准扶贫整乡推进,他始终坚持带领乡党委班子深入村里户间、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找寻南美乡的贫根,精准施策。至2014年末,他带领全乡建设拉祜抗震民居房1012间,安装路灯737盏;发展台湾长寿仁豌豆、滇粉重楼等订单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两年多来,共完成各类项目投资约4亿元。同时,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完成村4个标准化活动场所、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启动24个村组党员活动室建设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实现了党务政务双推进。2015年末,全乡经济收入5541.2万元,同比增长773.58万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5012元,同比增长1000元,增长25.2%;实现脱贫摘帽281户,脱贫率达100%。
我们辛苦一点没关系,可能我们多做一点,老百姓就可以多方便一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总是这样说。为了帮拉祜群众算清账,他带领乡村干部,对全乡1012户建房农户进行摸底调查,进行图表合一的登记分析。再综合考虑经济、需求、适用等因素,帮助群众选定户型;在2014年7月南美乡南华村西山自然村山体滑坡时,他第一时间带领乡、村干部将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徒步运送到群众手中;精准扶贫启动后,他主动挂钩全乡最偏远困难的农户,帮助挂钩户理清脱贫思路。把做好拉祜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作为自己的家业来经营,这就是他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心声,拉祜族群众常说:梅书记就是尼喝斡祚摩(梅书记就是我们的领头人)。
作为乡党委班子的一班之长、少数民族乡的领头羊,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团结、顾大局,合力干事,积极主动与班子成员沟通,化解班子内部矛盾,维护班子团结稳定。任书记以来,他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方针和原则,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主动下沉,直面矛盾和问题。任职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他接访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达180余件,为南美乡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面对所谓的人情礼节、礼尚往来,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中,为了做工程,很多老板闻风而来,都想跟他套套近乎,却都吃了闭门羹。我们身在基层,面对面与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我们党在基层的印象就是什么样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中学习上,他这样对其他班子成员说。
正是有这样一个了解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的领头人,使南美乡上下吹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号角,谱写出了拉祜山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现年48岁的李永军是沧源自治县勐省镇和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2007年上任以来,他心系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短短几年间,和平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美了,村民富裕了,李永军一次又一次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群众信任贴心的致富带头人。
李永军深知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为此,他鼓励每位党员以身作则,积极发展甘蔗产业,并要求每名党员每年种植30亩甘蔗。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10674亩,产量6万吨,产值6425万元。为解决甘蔗运输问题,通过筹资60万元组建和平村运输队;他还积极对上对外协调,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等工程,规范原有的村集体土地,使村集体土地面积增加1000多亩,总面积达2600亩,并通过承包方式交予农户,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为调动组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村两委通过采用四议两公开办法,经全村95%的村民同意,在每个榨季从全村甘蔗产量中按照每吨1元的比例收取费用,作为组干部补贴,27名组干部经过考核均可获得补贴3600元,有效解决村组干部的待遇问题,2015年,对250亩村集体用地进行招商引资,由村两委统一管理,每年可获利4万元。通过盘活村集体经济,2007年村两委负债11万元,目前已积累存款190余万元。
李永军一直将村上的人饮问题记挂于心,通过实地考察,李永军带着村干部到市、县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建设资金110万元。并充分动员全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每天每组出10人,加上村组干部共105人,由李永军带队,钻山沟,宿野地,克服生活、施工的种种困难,历时4个月全面完成和平村人畜饮水工程。目前该工程惠及全村9个村民小组718户2536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和平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李永军通过种植甘蔗率先致富,成了村里的致富榜样,先富裕起来的李永军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他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他先后扶持5户农户发展甘蔗种植,如今,这5户农户的年收入也都在3万元以上。
2012年8月,李永军因长期劳累,突发急性胰腺炎。病愈回到家中,妻子劝他别干了,李永军说:我是群众选上来的,就要服务好群众。李永军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为忙村里的事务,他家里的农活全靠妻子一个人,因劳力不足,自家的甘蔗减产60多吨,他自己也放弃了运输业务,每年经济损失近8万元。但面对这些李永军只是淡淡地说,群众把我推选为村干部,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牺牲点自家的利益没有什么,再说好多村干部不都和我一样吗,希望的就是在任期里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
在李永军的带领下,和平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如今的和平村,一片片高优蔗园,一条条硬板路,一幢幢新民居,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新农村的温馨气息。2015年,和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44元,高出全镇人均收入近1000元。李永军也先后获得各项殊荣:2008年被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市委评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09年获沧源自治县十大农村致富能手;2010年被市委评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获得临沧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茶王圣地锦秀村,是凤庆县小湾镇三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村党支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定位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赵玉磊任镇党委书记后,就紧盯这一薄弱环节不放,强化外派学习和内部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强化硬件配套改善办公环境,一站式办公便捷服务党员群众,村党支部人心齐了、思路顺了,各项发展上来了,最终脱离了软弱涣散党组织行列,成为了凤庆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亮点。
赵玉磊严守规矩抓党建,也大胆创新求突破,形成了小湾镇扶贫党建双推进1358工作法,即:一个目标统全局,三个作用聚合力,五个到位抓落实,八有标准见成效,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移民工作之难人尽皆知。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移民工作的老移民,赵玉磊历经了小湾移民工作的各种困难。他始终倾尽全力维护移民利益、促进和谐稳定。2014年7月,由于部分群众对新老移民政策不理解,急于表达诉求,移民群众自发聚集设路障,要求党委、政府解决诉求问题,赵玉磊立即放下手中事情赶到现场。看到赵玉磊来了,群众更加激动,纷纷涌到他的身旁,把他紧紧围在中间。正值夏日,沿江公路气温近40度,赵玉磊尽管汗流浃背依然耐心解释,并郑重承诺:给我10天时间,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只要你们的诉求如实、合理,党委、政府一定为你们奔走。群众看着赵玉磊的态度和承诺,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事后,赵玉磊到电厂和上级部门多方汇报协调,带着干部职工挨家挨户解疑释惑,答复群众疑问110多条,协调兑付各类资金700多万元,群众诉求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得到了有效解决。移民群众说:有书记引路,我们何必堵路?他经常来下访,我们不必上访啦。
赵玉磊一心为移民寻求致富路,积极与华能小湾电厂协调对接,创新工作模式,寻求资金帮扶,于2014年成立了小湾镇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移民群众的方式,动员群众入股成为社员,年终实现分红30万元,入股社员实现工资+红利双丰收。移民群众感慨地说:赵书记让我们成为了squo;上班族squo;!
:
团支书的事迹材料篇3
xxx,男,xx岁,是xx村党支部书记。他在牢固树立“为村民服务,帮弱势群体、架党群桥梁、助政府工作”的理念外,还以身作则将讲文明、除陋习、积极弘扬和睦向善、孝老爱亲等美好品质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形中树立了文明乡风方面为邻里乡亲树立标杆。
他积极主动,热情的投入村务管理工作中,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及时排忧解难,为营造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身作则,树立文明乡风作为村书记,xxx在言行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遵守村规民约方面以身作则,他相信精神文明和文化的事不仅仅需要大力弘扬、广泛宣传,以立标杆的形式潜移默化影响村民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况且,村书记在群众眼中是有一定地位的,也是村民们所信任学习的,如果能够将所要传达的文化思想汇集于一身,也能够更好的让群众看到。
他不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细节注意影响,还在婚丧嫁娶这些大方面也颇为讲究。最为典型的是实行婚事新办的新习俗新风尚为邻里乡亲树立标杆,大儿子结婚时,他大力倡导抵制天价彩礼,谢绝铺张浪费,摒弃陈旧观念,开化的思想认为结婚是两位新人组成家庭,并不是老观念里认为的“女方嫁到男方家”等,讲求平等,将儿媳妇当做自己的女儿,彩礼和嫁妆都只是聊表心意,表示对二位新人的美好祝愿。这一举动堪称移风易俗典型。
团支书的事迹材料篇4
xxx1958年1月6日生,19xx年11月入党,19xx年6月任xx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来,xx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连续三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xx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坚决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同时,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他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
xx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解。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村党支部每年召开两次全体党员会议,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德、讲文明,开展了以宗旨教育为核心的“讲传统、比奉献”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一位老党员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学习教育,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为本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xx对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几年来,在他的眼里,钱不可不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为全村群众办事花钱值,但把钱用在迎来送往就不是我们这届村干部应该作的。所以,近几年来,该村没有发生过一笔招待费。几年来,该村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了评选“种养能手”、“产业化带头人”、“致富能手”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xx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引用了《管子·牧民》中的名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代名相管仲,世人尊称管子,他的府坻“三归台”就坐落在西刘村。刘其武是土生土长的西刘村人,生于斯长于斯,作为村书记,管子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早已不仅是名言,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标杆,他说“只有民心顺了,工作才能开展”,刘其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级的部署要求下,各镇办都在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具体贯彻落实到每个村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的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村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之路。如何充分尊重和顺应民心民意?在这一点上,刘其武总能想出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好点子”。
提到刘书记的“好点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倡导的“以孝治村”理念,这个工作方法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而这一理念的由来,却鲜有人知。这还要从2005年村里修路说起,当时村里号召村民自愿捐款,来了四五个70多岁的老大爷,每人拿着50元钱想要捐款,村里考虑到他们生活困难就没有收,可他们坚持必须要捐,刘其武被他们想为村里出力的这份心深深打动了,进而感觉到村里的年轻人在孝老爱老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他必须要带领村委为村里的老人们做些什么。
于是自2005年以来,西刘村开始实行“孝老零花钱”的“村规”,子女们每年把孝敬赡养老人的“零花钱”交给村里的老年协会,再由老年协会转发给老人,这个“村规”让老人们每年都能拿到子女给的养老钱,心里更踏实了。
刘书记说,在刚开始推行这一政策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质疑,有些村民认为这是家务事,村里不该管。2005年第一次收零花钱时,3天的时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子女没有上交。面对这种情况,刘其武另辟蹊径,带领村干部开展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又由村委出资购买了一批粮油,只要子女交了“孝老零花钱”,村里就再给老人发一份福利。这个办法一经施行,短短1天的时间钱就全部收齐了。现在每到农历6月底和腊月底,村里会集中收取半年的“孝老零花钱”,这些钱两三天内就会转交到老人手上。如今这个“村规”早已不是强制,而是变成了西刘村村民们的一种习惯。
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
村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踏实了,刘其武又开始想如何才能提高整个村子的生活质量,让村民们生活的更有幸福感。从2007年开始,刘其武带领西刘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制度,生活垃圾每天早上由村里安排垃圾清运车上门回收;建筑垃圾实行向村委会报告,统一清运制度。每天还有环卫车绕着全村进行机械化扫保,村内基本消灭“三堆”,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是全村污水处理工程。20xx年6月起,西刘村开始逐户新建污水处理管道,家庭内的洗衣房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分设二条管道汇入街道污水管网,经总管网输入到村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到村北湿地中,对周边苗木、花卉进行浇灌,该工程可日处理污水60立方米,是临淄区第一家农村污水达标处理示范工程。
今年,西刘村又投资55万元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绿化道路5条;同时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停车位3处,为村民提供停车位达180个,解决了村内街道私家车乱停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的难题,也为村内道路机械扫保、校车通勤和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过程中,刘其武还非常善于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的工作思路,在多个攻坚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5年开展旱厕改造工程时,刘其武带领班子成员率先从党员家里开始改造,伏天开干,10天内全部完成。刘其武正是看到了党员分布在村里各个角落的优势,让村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改造后既卫生又方便的成果,于是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西刘村就完成了全村297户的旱厕改造任务。
在20xx年3月份开展的村内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和可耕地违建治理工作中,刘其武同样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拆除违章建筑32户、房屋150间,清理倒出土地21500平方米,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用地提供了土地保障。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西刘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75岁的村民张素花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出去住了十几年,现在村里变化很大,日子很幸福,你看我们村里有小公园,还有藕池,过去一看就是心里很开心、很舒服的感觉,这盖起房子来就不走了,在这里养老。”
张素花说的藕池,就是西刘村的莲藕养殖基地。20xx年,西刘村通过股改共清理收回荒地、湾塘400余亩,一部分高标准改造后用于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这18亩的莲藕养殖基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荒地回收改造综合利用,既壮大了西刘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处环境清新的休闲胜地。
接下来,刘其武还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同时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龙头企业、专业公司合作联营,以标准化助力高效农业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刘其武始终把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放在心上。他计划把村里所有的生产路进行逐步改造,整治绿化村东边的人造河,在完善村内绿化的基础上,完成村域范围内更全面的整治和提升,让西刘村的村民们拥有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正值盛夏的西刘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村民们溢满幸福的笑脸已胜过千言万语,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美丽乡村吗?面对此情此景,村书记的心里应该是充满成就感的吧?可刘其武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从小在这个村里长大,为自己的村子做任何事都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反而很感激村民们能对他这么的支持和信任,他将一如既往的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西刘村的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28岁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31岁任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曾是淄博市最年轻的村党委书记。
任职期间,他扶弱济贫,盘活村内闲置资源,修缮人居环境,一件件苦事、难事,他都不推不躲,渐渐地村民被他的初心与做事的诚心打动,赢得了全村人的认同和拥护。
他也曾因为年轻,在村级企业事务管理上受到阻碍。可贵的是,他敢拼敢闯,雷厉风行的性格被越挫越勇,终于使一个“后进村”蝶变为“省级文明村”。
他,就是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珂。
冯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村里的党委书记,我要当‘头羊’,带头为村民服务,实现当初竞选村‘两委’时的承诺。”
担当作为,造福民生福祉
上世纪80年代,台头村经济富足,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江北第一个电话村。因为历史的原因,进入新世纪,村里的辉煌不复存在,村企负债累累。
当时的冯珂在外创业已小有成就,但他看到村里的现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村。
20xx年,冯珂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这一年,他只有28岁。
当时,村账上负债200余万元,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待遇都难兑现,村集体收入每况愈下,村民人心涣散。面对“烫手的山芋”,冯珂决定从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入手“破局”。
经过调研,冯珂将“第一把火”烧向了承包村集体用地的企业。“当时周边村庄企业承包村集体用地费用已达到5000以上,我们村庄3000费用的标准多年未变。”冯珂告诉记者。
他决定重新规范合同,将原来十年租期缩短到三年,租赁费用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冯珂悄悄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当时我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遭到了个别企业的抵制,甚至还收到了‘恐吓’电话。”冯珂回忆,不少企业老板认为他年轻,吓一吓就能退缩。没想到他凭借着身上不服输的劲头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最终镇住了企业老板,租赁新规得以顺利进行。
说起这些,冯珂道出这件事情的原由看似轻松,而在9年前,重新规范合同,提高土地租赁费时可谓何其艰难。但面对记者他一直笑着说,这些都是他分内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
“当时我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50元至220元的养老金,80岁老人送生日蛋糕和祝寿金。”冯珂表示,之后他还制定了春季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查体,参加新农合的村民每人补助20元,免费为每户村民每年提供5吨水,对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等相关规定。
真心为民又有管理手腕的冯珂让村民看到了台头村的希望,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与支持。从那时起,冯珂认准了一个道理,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民心。
20xx年换届时,在村民的期盼和支持下,冯珂高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盘活经济,旧村换新颜
书记主任“一肩挑”。新的职务,让冯珂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开始思考和盘算着村庄发展的路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冯珂意识到,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必须发展经济。在他的提作文吧议下,村“两委”研究决定,把对村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立志容易成功难,资金、配套设施等,样样短缺。
面对眼前的局面,冯珂没有被困难吓退,既然有了方向,就一步步蹚出条路子。从镇上到市里,他托亲戚朋友多方求援,四处奔走联络企业。
几年间,先后有英吉瓷业、道新磨具、聚鑫晟环保科技、丰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千万元大型企业在台头村落地生根。
台头村集体经济成功实现“腾笼换鸟”。
在壮大经济的同时,冯珂开始致力于为村民建设美丽家园。
考虑到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村里修建了“四德”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和乡村戏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先后对村内大街小巷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使村民们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
几年来,村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全村600多户村民免费开通天然气及安装壁挂炉,拆除废弃“煤炭池”,村庄内基本实现了清洁能源供暖;结合“六新工程”,对全村的墙面进行粉刷,粉刷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为900余户村民进行墙体保温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了文化墙、村标等工程,村内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如今,宽敞洁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路灯,覆盖全村的监控网络,全新修建的“党章学堂”……呈现出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彰显党员初心
目前,台头村正提速发展。冯珂意识到,要想打赢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支担当作为、善做善成、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20xx年5月,投资300余万元,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全市第一家“党章学堂”正式在台头村投入使用。
步入党章学堂,给人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党章,从总纲、党员、党的组织制度……若干功能区块的设置几乎涵盖了党章的所有章节脉络。
冯珂说,“党章学堂”不但给我们村党员提供了一个可看、可学、可做的综合化、集成化、现代化的党章学习教育基地,也给周边村镇党组织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党性教育的场所。在这里,让所有党员通过学习,找回入党“初心”。
正因如此,20xx年,台头村被淄博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性教育的滋养,让台头村充满了正能量,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台头村党员纷纷叫响,“疫情面前,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冯珂的带领下,党员和志愿者迅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村庄重要路口检测登记过往车辆和行人,或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无论白天黑夜,党员和志愿者们佩戴红袖标坚守岗位,成为台头村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肩头有担当,心中绘蓝图。冯珂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全身心带领广大村民绘就了一幅台头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初心不改,使命不变。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冲锋姿态,在困难中坚定信心,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压力下经受考验,为实现“富饶、秀美、幸福新台头”的目标而继续奋进!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7篇《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团支书的事迹材料篇5
李xx同志是一名在工作中勇于攻坚扛硬的年轻的“老”干部,主要负责浑南区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三述两评一建议”考评、 “一村一品一特色”示范点创建等多项重点工作。从3月13日开始,李xx一边推动完成本职工作,一边积极投身到浑南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初,他负责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研究制定下发监督检查方案、统筹协调人员分组、划分检查组责任分工等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李xx便第一时间下沉一线,加入监督检查组对全区各街道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他主动与商户、群众沟通,耐心细致的宣教、解释疫情防控政策,让大家能够发自内心遵守防疫规定。“咱们外卖骑手每天走街串巷,接触人多,在网点里摘口罩休息又造成人员聚集,疫情传播的风险太高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他总是直言不讳进行纠正。对于一些超市、饭店无视疫情防控政策,不采取登记、扫码、测温、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督促市场局、执法局、卫生局等部门推动整改,真正做到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在有效监督下,区内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当一天的监督检查完成,李xx的工作却还远没有结束,他回到办公室开始对各个监督检查组汇报的检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将发现的问题一一梳理,形成信息上报市纪委和区委督查室,并且及时反馈给属地街道和职能部门,对于一些典型问题直接提出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达成时效。忙完了防疫工作,还要加夜班完成负责的其他工作,待全部工作完成后,往往已是深夜。
抗疫最危险的时刻,我必须冲锋在前!
3月17日,沈阳全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区里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区纪委监委选派李xx等20名纪检干部清晨6点到单位集合,为了不耽误上岗时间,他几乎一夜未睡,提前一小时就来到区政府指定地点待命。此次工作任务就是完成区内核酸样本及时转运工作,李xx一行人火线接受业务培训后就直奔检测采样主“战场”。
转送检测样本工作要求极其严格。不仅要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和防护面罩,每次交接样本要严格消杀,并且要确保样本密封性,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任何环节都容不得一丝马虎。为了避免穿脱防护服耽误时间,影响转运样本时效,李xx和转运组成员们几乎一天不喝水,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如厕次数,每餐吃饭就匆匆扒拉几口,嘴唇干裂出血也无暇顾及。一天下来,转运组成员每人平均要转运近十余趟,16小时连轴转,每到一个核酸检测点都要认真核对数据,严格按照要求装袋封箱,最后一次转运需要等到核酸检测完全结束后,因此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2点。“我们必须安全及时把样本送到位,绝不能耽误样本检测,我们其实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只要我们动作能再快一点,就能争取跑在病毒的前面。”李xx说,“后半夜气温零下十几度确实挺冷的,尽管只能眯三四个小时,可是闹钟一响,我还是会准时回到岗位上。”
群众安全危在旦夕,我必须挺身而出!
谁不牵挂自己的家人?可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只能选择舍弃小家,顾全大家。连续多天的奋战让李xx几乎无暇和家人见面,爱人作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也在为疫情防控忙碌着,只能留下上初中的女儿自己在家。“爸爸,您安心工作,不用担心我,我会在家认真上网课,成绩不会拉下的!您们早点把疫情赶跑,我们就能早一天重返校园!”看着微信上女儿的留言,李xx的眼角湿润了,“家人的支持给了我更大动力,我一定会坚持到疫情阻击战胜利的一天!”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一名共产党员,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李xx同志讲政治、讲担当的思想站位和无私、无欲的家国情怀。
团支书的事迹材料篇6
在苏北明珠----xx县xx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一提到他,方圆十里八村的百姓都禁不住津津乐道,他不仅自己在迈向小康的道路上走在了全镇的前列,而且致富不忘群众,近几年来,在他的帮助下,已经有200余户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逐步摆脱了贫困,正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他就是xx镇xx村地支部书记xx。
xx年逾半百,可在支部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个年头。从他任村干部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要让每一家、每个人都能成为大户商家,都能成为老板,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引着他脚踏实地的走过人生的每一步。
一、脚下的路是人走出来的
xx早期经常走南闯北,他到过新缰、内蒙、广州等大中城市做过生意,建过木材板厂,也搞过种植和养殖,就是凭着这一股韧劲,他积累了xx富的商场经验。后来,他靠多年的积蓄开了颇具规模的批发部,买了挖掘机、推土机、12米长的载重货车、小轿车等。在群众的眼里,他可是个能人,干一样成一样,做啥啥赚钱,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他家不仅是个商家,更象是一个“机械货运公司”。
二、大家、小家都是我的家
现在的xx村是由原来的xx村、范庄村和新庄村合并而成,合并后他当之无愧的被选为新村任支部书记。他常说,我是农民选出来的干部,群众信任我,给我前进的力量,我不仅要当好一名新型农民,还要当好一名模范干部。作为一名新领导理论联系实际的班长,xx不仅要经常与班子成员一起共同学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表率,要寻找新的发展之路,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村级合作医疗,扩大劳动力转移等,还要做好村里其他工作,他带领班子成员一起走访困难户、五保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他经常召集那些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鼓励他们搞个体经营、兴办产业,让他们谋求发展,很多时候忙的一天只吃一顿饭,往往深夜才回家,每当家人埋怨的时侯,他就是一句话,大家、小家其实都是我的家。
三、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果
xx村多年来一直是靠果树作为主要经济收入,而近几年来果品市场低迷,果品贱、卖果难成了困扰,广大果农的心头之痛。xx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次自费上海,深圳等城市了解果品市场行情,为果品寻找销路,在经过几次考察后,了解到了果品质量是影响果品销售的关键所在。他心想,多年来全村户户种是树,但多数果农属于粗放式管理,导致果品质量不高,以至出现了果品难销售,价格低,针对这一情况,他几次开自己的车把果树专家请到田间地头,召集村民到果园听取专家剪枝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讲座,分析国内外果品市场行情,并提供质果品销售信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70%的农户都实行了果品套袋等优质果生产技术,全村优质果率达到了80%,果品价格了一路上扬,20xx年红富士苹果卖到每公斤4元,果农点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不禁喜上眉梢。
四、要想富,先修路
受季节变化影响,每年到了果品成熟期,也正是雨水不断时侯,虽然省、市、县拨款为农村主要干道都铺设了水泥路,可一到下雨的时侯,果树地、村庄普遍积极严重,人们出行十分困难,收购果品的车辆也无法进村。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朝敬选自费用自己的挖掘机疏通村庄的污水河沟,并带头捐款铺垫村内道路。村民们纷纷被韩书记这种舍己为人、造福一方百姓的精神所感动,很多村民也自愿加入了铺垫村庄道路的义务劳动。忙了几天几夜,村内道路彻底变了样,一条条整齐、平坦的路呈现在广大村民面前,群众亲切地称新铺的路叫“爱民”路。
五、放手发展养殖业,致富一方百姓
xx经常对村班子成员说,群众既然选举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光自己要带头富,而且还要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富裕,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xx年他投资20多万元扩建了一个大型肉鸭场,面积达560 平方米,年出栏量 212万 只,利润 10 万元。xx年他又投资60多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