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孝心的事迹7篇

通过事迹材料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优秀的事迹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孝心的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孝心的事迹7篇

孝心的事迹篇1

连闹钟都不需要,每天早晨6点,包头市昆都仑区包钢十二小四年二班男孩张超准时醒来。起床第一件事情便是去为妈妈做早饭熬稀粥、热药。

等服侍妈妈吃过早饭,吃完药,他简单收拾一下碗筷便背上书包、独自穿过十字路口去包钢十二小上学。虽然才上四年级,但这样的早晨他已坚持了两年。

父母离异,母亲患有尿毒症。这让张超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小小年纪就担起了照顾家庭照顾妈妈的责任与担子。

四年前,张超和生病的妈妈以及姐姐从外地来到昆都仑区。为了养家,成绩优秀的姐姐不得不辍学打工,独自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因为早晚打了两份工,姐姐每天早出晚归。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家务活就全部落在了弟弟张超稚嫩的'肩膀上。

中午放学,别的同学进门就有热饭吃。张超回家却是冷锅冷灶,妈妈生病基本卧床,他开始忙碌着为妈妈做饭。张超很不好意思地说:太复杂的我也不会做,我只会炒鸡蛋,蛋炒饭……妈妈在旁边补充:你炒的芹菜也很好吃啊!张超立刻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个背着书包的瘦小身影还常常出现在菜市场,并且学着尽量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菜。大鱼、大肉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已是极为普通的生活,但对于张超家却依然稀罕。每次吃肉,他都挑着给妈妈吃,希望能对妈妈的身体有所帮助。

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张超还要给妈妈热药,洗脚,按摩。张超说,只要妈妈能舒服点,我就感到特别开心。

妈妈一天要吃三次药,上午10点那次需要自己努力下地去热药端药。张超在学校上学,因为帮不上妈妈而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晚上给妈妈洗脚时发现妈妈的脚踝处肿了好大一块,张超立刻心疼得嚎啕大哭,虽然妈妈怕他担心一再否认,他还是猜出是妈妈下地热药时摔倒了。从那以后,只要张超在家,他更是舍不得让妈妈干一点点的活。

四年小学,没有人接送过他,没有爸爸妈妈来开过家长会,没有吃过妈妈做的饭……甚至也很少有新衣服穿,但张超说:在学校大家都穿校服,用不着新衣服。

“会不会委屈?有没有埋怨过妈妈?会不会觉得很累?”张超微微笑着,摇摇头:妈妈生病,她没有能力为我做那些。但我有能力为妈妈做一些事情。我一点都不累,我也很开心,我还有很多朋友……”

他想改变这样的生活,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妈妈不再肚子疼,我可以成为足球运动员!”

张超为自己的“愿望”积极努力着,学习刻苦扎实,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班会、演出、运动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如愿进入了学校的足球队,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足球训练。

当教练夸他“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时,得到夸奖和认可的张超再一次开心地笑了起来。

孝心的事迹篇2

谢雨楠,女,20xx年2月出生,汉中市城固县老庄镇谢何小学学生(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20xx年8月31日16时30分,不幸的事情降临在这个小女孩身上:其父谢小坤不幸从3米高的楼上滚下,当即出现胸部以下感觉障碍,双下肢活动丧失,从此便一直卧床不起至今。妈妈和爸爸也离婚了,照顾爸爸的责任就落到了奶奶和雨楠身上。雨楠每天晚上每隔2小时都要帮爸爸翻一次身,防止爸爸后背出现褥疮。每天早上5点便起床给家人做早饭,然后才去上学。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帮爸爸翻身,好让奶奶休息一下,然后去给爸爸端饭、喂饭,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饭。

平日里,还要帮助奶奶干农活。帮着奶奶拉车到田里去运麦子;插秧时帮奶奶到秧田里拔秧,到大田里插秧;地里的杏子成熟后,每天下午放学去帮奶奶摘杏子、运杏子;劳动完回家后,若天气要有变化,提醒奶奶用大棚塑料布将晒在院子里的麦子、油菜遮盖好。像洗碗、洗锅、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事更是习以为常。

今年文川镇一年一度的二月二古会开始了,周末,谢雨楠和同班同学相邀到文川街去赶会。爸爸给了她一点钱让她吃好,但是她一点也没有乱花,回来时给奶奶买了一顶草帽防晒,给爸爸买了几斤苹果和梨,而自己什么都没买。谢雨楠小小年纪,在攀比成风的学生中,首先想到的是亲人,其孝心可叹、可佩。

去年,汉中义工协会城固分会会长在得知小雨楠的情况后,专门组织人员到小雨楠家里进行了探访和慰问,给小雨楠带来了许多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鼓励小雨楠好好学习,不能因为爸爸得病而影响自己,反而自己要更自立、自强。

孝心的事迹篇3

姓名:李爽

性别:女

所属地区:内蒙古赤峰

简介:她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舞蹈、绘画等特长学习,并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荣获了无数荣誉和奖励。第十一届“星星火炬”,全国少年儿童艺术风采展示大赛内蒙古东部赛区进京选拔赛小学a组拉丁舞银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写作能力三级合格证;第十九届文苑杯;全国小学生征文竞赛荣获小学组优秀奖等各种荣誉。

【孝心故事】

孝心美德少年

李爽同学,是松山五小六年二班的一名少先队员,并担任中队长一职。她尊敬师长,勤奋好学、文静善良,独立自强。一直以来,她一直尊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等一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更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在家庭里,她是父母眼中知冷知热的贴心“小棉袄”。李爽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她的妈妈腿有残疾,生活方面很不方便,外出工作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全家的生活开销,全都靠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来维持,但有时候也需要接受亲戚、朋友的帮助。家庭得困窘,造就了李爽独立自主的能力。从她上幼儿园开始,就已经非常懂事了,她学会了能够简单的整理家务,能够自己吃饭、穿衣、甚至自己洗澡,基本上有了能够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个刚刚上幼儿园的她,已经做出了许多同龄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当许多孩子还在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时光时,而她已经在做完家务后,又去照顾残疾的妈妈了。

面对如此的生活压力,李爽用自己柔弱的肩膀默默的承担着。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上天对这个家庭的垂怜,反而更加痛苦的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个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家庭。三年前,妈妈不幸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几乎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腿脚本来就不好的妈妈,这次就连手臂也不能挥动自如了,甚至是用手拿筷子吃饭都很难做到。每当吃饭时,李爽就用小勺一点点喂妈妈吃,一天三顿饭,每顿饭都是如此,从不间断,从不抱怨。

在家长的心目中,她懂事孝顺、尊老爱幼、乖巧可爱。由于出生于并不富足之家,从小就克勤克俭,崇尚朴实自然,尽得于长辈宠溺慈爱,却从无半分骄矜之气,谦逊内敛,在家中,所有家务她都熟稔,做饭洗衣,清洁房间,她用幼小的身躯和真挚的情感默默的传承着中华几千年来善良的美德,在当今社会,他的行为有时候也许让某些成人们也感到汗颜……

在学校里,她勤奋好学,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学习上,她刻苦勤奋,她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对她的付出。尊老爱亲,勤奋好学,聪明懂事的事迹,也为她自己赢得广泛的荣誉。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李爽同学身上表现出的尊老爱亲的中华美德,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和推崇的。

在老师们心目中,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对学习知识总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她的成绩在班级之中始终名列前茅。业余时间,她热衷于课外书,多方涉猎,兴趣广泛,沉醉在知识海洋里。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小年纪却有着空谷幽兰般的情操和胸襟,眉宇间浩然之气,浑身散发的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同龄孩子中熠熠生辉。她对所有老师谦恭有礼,知冷知热。或许老师们叫不上她的名字,却都认识这个每每见面都用标准九十度鞠躬礼,表达对老师真诚敬意的女孩,他就像一曲无声的歌,一涓清清溪流,引领着无数孩子跟着效仿,尊师敬师美德感染着她所在的校园,并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色。遇事冷静沉着,有着出色的管理才能,她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凡是以集体利益为先,甘于付出,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高度责任心,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

在同学们心目中,她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一个可以倾心相交的知己。学习成绩优异的她,从不骄傲自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真诚、热情、耐心的帮助其他同学。同桌的水彩笔没带,她会主动递过去一支:同桌座位下脏了,她会帮着一起清理干净:同桌的题不会做了,她启发同桌一起分析:同桌受到表扬了,她为之由衷地高兴。每次周五,班里有寄宿的同学值日,她总会主动留下来帮助做值日,扫地、拖地、倒垃圾。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关爱集体的同学越来越多。她不愧是一名雷锋式的好少年。从其他同学身上寻找优点给予鼓励和赞扬,增强了她们的信心和希望,培养提高了班级精诚团结、奋勇进取得集体荣誉感,同学们因她而更加团结和睦。

在社会,她是一位热心公益,拾金不昧的小公民。她是学校文明志愿者,常带着几位小伙伴主动为社区做好事。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小广告等。“弯弯腰,捡出一片净土。”外出游玩,小区散步,她总不忘随手捡起地上的奶盒、纸屑,一言一行讲道德,举手投足见文明。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后,她积极为灾区孩子献爱心,不仅自己主动把平时攒的零花钱全部汇到灾区,还带领全班同学,争取身边的亲人,用她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她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舞蹈、绘画等特长学习,并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荣获了无数荣誉和奖励。第十一届“星星火炬”,全国少年儿童艺术风采展示大赛内蒙古东部赛区进京选拔赛小学a组拉丁舞银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写作能力三级合格证;第十九届文苑杯;全国小学生征文竞赛荣获小学组优秀奖等各种荣誉。

这些荣誉对于她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从容待人,坦荡处事。她宽以待人,诚以待事,生命的天空因此而广阔无边。先哲云:人以德立身。假如你很平凡,高尚的道德自能使你与众不同,即使你很伟大,高尚的道德同样想阳光雨露般必不可少。她因道德而立身,因美德而自信,所以注定脱颖而出,光彩夺目!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她深知要走的路还很长,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

这就是李爽同学,她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我们相信,李爽同学秉感恩之心,以爱心待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孝心的事迹篇4

王宇鹏是罗岭中心小学五(2)班的学生,现年11岁,担任班长职务。他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班干部;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在生活中,我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虽然是个男孩,但心特细,记得奶奶有一次把手弄伤了,连端茶倒水都很困难,是我把饭菜端到她面前,吃完后,还帮着收拾。只要奶奶有需要,我跑前跑后,都不觉得累。

在学校里,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学习上,他求知欲强,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他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作为班级干部,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为了将班级建设好,他带领其他班干部共商良策,利用每周五午自习的时间召开班队会,对违反班规班纪的同学进行集体教育,形式多样,让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劳动小组的组长,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打扫清洁区,最脏最累的活也是抢着干。作为大队值日,值日期间认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总能秉公处理,绝不包庇。 在社会上,他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小小年龄,可在危险的时候,他最先想到的却是别人。他极富有爱心,热心于公益事业,20xx年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生活困难,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悲惨的景象,毫不犹豫地在学校募捐会上捐出20元钱。这是他完全靠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挣来的,为灾区尽自己的一份微博之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当他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他,或是将饭菜送给他吃。他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一片垃圾,从不摧残一草一木。从小王宇鹏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并能提醒家人周围人一起环保。

如今,他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愿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我会把他发扬光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孝心的事迹篇5

姓名:王泽盼

性别:男

所属地区:七星关区阿市乡头庄村

简介:这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年,从小饱受生活的磨难,内心的坚强与成熟超过许多同龄人,生活让他变成苦难打不倒的真正“男子汉”。10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头庄村,采访王泽盼孝老爱亲的故事。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头庄村。在暖暖冬日的照耀下,丰收后的头庄村充满生机,山坡上的树木葱郁。记者一行在公路边上下了车,走进王泽盼的家。

王泽盼感冒还未痊愈,在家休养身体。他的母亲朱明凤见有人来,客气地招呼大家进屋。王泽盼显得有些羞涩,面对记者有些不知所措。大家把话题转向他的姐姐王娅梅,询问王娅梅的相关情况。

朱明凤说,王娅梅患有先天性残疾,背驼不能走路,今年15岁的她身高不到1.2米。王娅梅出生后,家里变卖了值钱的东西,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但病情不见好转。从此,王娅梅离不开背带,连上厕所都要人背。

屋漏偏逢连夜雨,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王娅梅8岁那年,父亲帮人接电线时,遭遇电击意外身亡。从此,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朱明凤一个人的肩上。

朱明凤平时除了照顾女儿,还要干农活养家糊口,有时甚至把王娅梅背到山上,自己到地里干活。

王泽盼的继父王方品告诉记者,看过王泽盼的家庭,真想不出词语来形容他家的悲惨。

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当时年仅6岁的王泽盼毅然接过母亲的背带,肩负起照顾姐姐的重任。母亲上山干活时,王泽盼就在家里做饭,照顾姐姐,陪伴姐姐玩耍。

王娅梅回忆说,弟弟5岁时,就开始背着她到处去玩。6岁时,弟弟就接过母亲的背带,负责照顾她了。后来,弟弟上学了,她就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看电视打发时间,等弟弟放学回家陪她玩。

在王娅梅的心里,王泽盼是个听话的孩子。“无论我提什么要求,弟弟都会照着去做。有时背带把他的肩膀勒青了,他都不说。”王娅梅说。

在王泽盼的悉心照顾下,姐姐变得越来越坚强,性格也变得乐观起来。记者在采访时,王泽盼沉默寡言,不愿意多交流,姐姐就在一旁开导和鼓励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10岁,背着姐姐去上学

王娅梅由于不能走路,没有办法去上学。她看着同龄人都背着书包去学校,心里只有羡慕。

王泽盼读三年级时,背着姐姐去学校玩。“第一次看见学校这么漂亮,心里高兴得不得了!”王娅梅回忆说。

在王娅梅的记忆里,她走得最远的,就是离家2公里远的头庄小学。

20xx年的一天,王娅梅把想去上学的秘密悄悄告诉王泽盼。为了帮助姐姐实现愿望,王泽盼决定自己背着姐姐去上学。

朱明凤找到学校,得到学校的支持,王娅梅如愿以偿地上了学。但是,学校离家有2公里,每天两个来回,就是8公里。因此,农闲时,王娅梅由母亲背着去上学;农忙时,王娅梅就由弟弟背着去上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泽盼用柔弱稚嫩的双肩,毅然扛起背姐姐上学的责任。每天早上7时,王泽盼早早就起床,给姐姐穿衣服、洗脸、刷牙后,用背带背起姐姐去上学。放学后,王泽盼又背起姐姐回家。

王娅梅上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翁梅告诉记者,王泽盼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姐姐,尽管生活艰辛,但王泽盼从没让姐姐落下一门功课。

在王泽盼家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奖状:“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

“我不能放弃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学,她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王泽盼告诉记者。

“只要你想读书,我一直会背着你上学,陪你上大学!”听了弟弟王泽盼的话,王娅梅感动得流下泪来。

14岁,既是男儿当自强

20xx年11月,王泽盼被毕节市教育局评为“美德少年”。

孝心的事迹篇6

今年14岁的赵凌云是河北滦平第三中学7年级15班的一名女学生。20xx年,她的爸爸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候开始,3岁的小凌云就和妈妈一起照顾爸爸。

幼小的她还没有轮椅高,推着爸爸的时候被病房的人开玩笑说是在无人驾驶。刚开始的时候,爸爸的脾气不是很好,经常乱摔东西、不吃不喝,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小凌云那时还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不高兴,为了能让爸爸高兴起来,小凌云会和爸爸撒娇、不时地亲爸爸一口,想方设法哄爸爸开心,也学会了帮助妈妈照顾家。

五年级开始,因为上学要住校,小凌云不能每天都陪在爸爸身边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凌云的书包里多了一个特殊的记事本。这个本子上记录着她看到的所有笑话、记录着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每次回家,小凌云会在推着轮椅陪爸爸散步的时候,讲给他听。

生活与学习的经历让小凌云有着超越了同龄人的一些想法,这让她在带给家人快乐的同时,也有了很多的苦恼,这些小凌云也会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向爸爸诉说。不知不觉中,爸爸的想法也产生了变化,最初,自己爸爸只顾赚钱养家,觉得家人有了钱就等于有了快乐,他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了大卡车,那次意外也是一样的,而如今的他,已经不再要求女儿能够名列前茅,只是希望她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小凌云却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的成绩依然是最好的。小凌云在记事本上这样写着,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让父母少替她操心,妈妈照顾爸爸,还要兼顾这个家已经很累了,自己的年龄还小,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她曾经帮着妈妈扛棒子,但肩膀肿的让妈妈抱着她直哭,再也不让她干这么累的活了。小凌云只能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学会了做饭,洗菜,洗衣服,洗尿布,记得家里所开小卖店每一样物品的价格,能准确的辨认出真假币,学会了给爸爸喂水、喂饭,能帮爸爸翻身,甚至把他扶起来,有时候,爸爸大小便会失禁,为了打消父女间的尴尬和难为情,小凌云在清理的时候总会开着玩笑对爸爸说,“小鲜爹,你又干坏事了!”

也许就是小凌云和母亲不懈坚持的缘故,高位截瘫的父亲,双臂可以活动了,说话也清晰了,慢慢的也可以自己吃饭了。那一刻,坚强的凌云落泪了。从那时起小凌云更加坚定了信心,不管怎样也要和爸爸妈妈快乐的生活下去。

从县城学校每次回到家的时候,小凌云都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看看有没有长高,在门上画上一到印记,妈妈跟她说过,等什么时候她长到和妈妈一样高了,那妈妈能做的事她就也能做了,小凌云一直都在盼着自己能长高,这样自己就能背着爸爸下床了,自从爸爸瘫痪以来,只有在去医院做理疗的时候才会出远门,就算镇子里赶集或者来了艺术团表演,爸爸也没有出去看过,每次都是小凌云和妈妈去的,回来的时候,带着给爸爸买的好吃的,小凌云一直想和爸爸一起出去玩,带爸爸去更远的地方看看,让他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今年的家长会,小凌云想让爸爸去,她还背不动她的爸爸,但是已经和同学们说好了,让他们帮忙把爸爸抬进班级。这样,她就能和爸爸一起出去看看了。

孝心的事迹篇7

邵帅目前和妈妈邵丹租住在北京。20xx年,正在北京打工的邵丹突发白血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否则性命堪忧。邵丹在电话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远在江苏徐州的母亲。没想到,这个电话却被儿子邵帅偷听到了。邵帅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和外婆一起赶到北京,而亲人配型的结果只有邵帅满足移植条件,可邵丹却坚决不同意。除了担心儿子的身体,在内心深处,邵丹对儿子还怀有深深的愧疚。在邵帅一岁的时候邵丹就离异了,邵帅一直跟着妈妈生活。20xx年,邵丹独自北上到北京打工,把7岁的邵帅留在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邵丹一直想着将来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却没想到有一天要依靠儿子的骨髓才有生存的希望。最终在医生的共同劝说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

当时,邵帅年迈的外婆已经心力交瘁,于是做饭和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邵帅身上。每天凌晨五点邵帅就起床为妈妈准备早饭,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把早饭送到医院,然后再急匆匆地赶回来为妈妈准备午饭,每天光坐公交就八九个小时,往返八十多公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献孝心演讲稿最新7篇

献孝心演讲稿8篇

焦裕禄的事迹事迹7篇

勤俭的事迹7篇

身边的事迹7篇

员工的事迹7篇

家庭教育的事迹7篇

献血的事迹7篇

模范的事迹7篇

礼的事迹精选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820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