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为了记录我们的观看感受,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足够细致,很多人在观看电影后都会将观后感写好,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1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们持续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里的每位记者讲的都非常棒!他们讲的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还有值很多得我学习的`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讲的“大山深处的幼儿园”。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脸,当他们看到牙刷时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后来,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刷牙,还可以完整的说出汉语。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告诉他们牙刷是怎么用的。当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还光着黑乎乎的脚丫穿着破凉鞋时,我心里真的非常难过,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给他们穿呀。
这里的幼儿园有5个班,其中4个班里都漏风,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还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岁了还在幼儿园里上一年级的课程,上完课就要去操场上自习,因为他们还要腾出教室让别的孩子上课。
从这里我体会到,不是每个地方的孩子都像我这样幸福,有多少儿童还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学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实现自己的理想!
妈妈的话: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触很深。每一个故事不仅令我们感动、而且还传播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激励着孩子前行!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2
“听了他们的故事热血沸腾,我会坚守在记者岗位,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今天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成都市、各区(市)县委宣传部,市级新闻单位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人员,成都大学新闻学院等分别组织观看,借此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发扬媒体精神。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记者在线直播,结合自身采编工作,以真实的笔触、生动的文字、朴实的语言、美好的镜头,将一个个好故事娓娓道来。故事里,从家国情怀到脱贫攻坚,从“一带一路”到人间真情,从大国制造到大爱无疆。抒写着人民心声,见证着时代进步,传播着中国声音,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共同主办的活动,从2014年开始,已连续举办6届。这个活动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记者形象、推动队伍建设的一个创新平台。
“这些故事都很感人。”参会人员向记者表示,“作为同行,他们能把故事挖掘的那么深,我很佩服。目前成都正在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我应该好好学习这些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能力,为成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3
又到了一年11月8日,又到了一年的记者节,入新闻这行已有三年了,三年对我来说,有很多种成长,我迈过了25岁,朝着30岁靠近,我不再是刚出入社会的青涩大学生,我已俨然成为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开始为了生活与生存奔波。三年让很多原先幼稚的理想在不断改写,从小梦想过长大后会成为老师、医生、歌唱家……就是没有想到会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记得第一次独立出去采访,当时拿相机的手在不停哆嗦,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拍些什么。加上之前听传闻说那天我采访的领导平时就很严厉,尤其是对记者的要求很苛刻。可是那天那个被采访的领导也许是看到了我的慌张和羞涩,他对我一个和蔼的微笑,然后鼓励地说:“小姑娘,没事,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惊愕了一下,顿时觉得有种温暖,也打破了我之前对他的恐惧。再后来,面对各种大小采访,面对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一想到第一次采访时那个温心鼓励的微笑,我不再紧张,我知道任何事都没有那么可怕。
再后来我由室外跑新闻转到室内从事文字编辑工作,每天要看很多很多别人寄来的新闻稿件,得筛选,得整理,标题要改,内容要改,很多新闻稿件的质量让我改得心烦气躁,我开始讨厌每天看到那些文字,我开始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觉得我的生活很机械很无趣,我似乎丢了自己,迷失了方向,我找不到了存在感。于是我开始抑郁,终于有一天我学会了逃离,去了最西部的省份,去了我梦寐以求的青藏高原,在那里,看着每天都会虔诚膜拜的藏族人民,我被震撼了,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和勇气让他们如此坚定和执着。想想自己面对工作生活的小小不如意就开始自暴自弃,逃避现实,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懦弱。仰望雪域湛蓝的天空,才发现世界还有如此洁净的地方,生活原来还可以如此美好!环顾雪域茫茫高原,我又是何其渺小微不足道,我自己不勇敢真的没人替我坚强,所以生命由不得我如此任性无知,既然选择了这行,也走了这么久,就该坚持走下去,直到真的走不动走不了为止。当用一颗平和的心来看这些稿件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不同的故事里会折射出不同的人生。
理想是什么,现实是什么,理想是现实不断给我树立的新目标。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铁肩担道义,可是作为在基层最普通的新闻工作者,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赋予我这么大的权利,我能做的是站在公平公正的位置,用心编辑好每一篇读者的来稿。最后,祝福我的同行们节日快乐!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4
我叫余__,是__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__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__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__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__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5
最近3年,大河报记者团队接力聚焦“悬空老人”,持续追踪河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程,推动河南省、市、区三级加梯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18年的系列追踪报道,获得中宣部表扬和河南新闻奖一等奖。网络直播现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将代表河南媒体同仁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讲述河南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媒体的责任担当,再现一批心系民生的新闻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奔走的姿态和为民的初心。
据了解,记者杨书贞去年10月参加全国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经层层选拔跻身“全国30强”,荣膺“优胜选手”。去年12月,杨书贞作为全国巡讲团成员前往北京、石家庄、太原、商丘、新乡、洛阳等地现场讲述“河南好故事”,传递“大河好声音”。先后走进新华社、北京大学等单位,与宣传文化部门、当地党政机关、高校师生分享《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河南新闻工作者努力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河南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篇6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我叫晏__,现就职于__电视台,我演讲的题目是《新人、新岗、遇新事儿》
事情还要从20__年说起。打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特别爱干净,还在学校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愿望,以后参加工作了,别的不说,工作环境一定要好。到了台里之后,有独立的办公桌,有自己的电脑,屋子里还有空调,更难能可贵的是,台里的领导、同事都对我这个新人倍加关照。软硬环境都这么好,夫复何求呀!于是,我就在这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每天录稿、出镜,偶尔出去采访,顺便跟着记者溜达溜达,看看广袤富饶的盘锦大地,这小生活,多好!
滋润自在的小日子就这么一直过着,一直到了20__年的11月29号,这天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的我早早的来到了单位。刚进屋,台里的一位记者跟我说:“走啊镜涛,跟我出去采访呀?”我心里一想又能出去溜达了,就说:“走着”。帮忙拿着机器就上了采访车,跟着老记者下乡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刚吃完饭,略带困意的我,问道:“郑哥,咱下午去哪呀?”“养鸭场”郑哥答道。
一听养鸭场,大家猜我怎么想,当时我就想,这一定是一个既有麻辣鸭脖,又有麻辣鸭舌,还有麻辣鸭肠的地方······想到这儿,困意全消,向往之情涌上心头。
但我还是佯装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时候去呀?”郑哥说:“时间紧,现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鸭脖,我来了。”
可当车拐个弯进了养鸭场之后,我当时就傻眼了,心马上就凉了半截儿。鸭脖、鸭肠、鸭舌一样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只只活鸭子身体里装着呢。当时正好有辆货车在装鸭子,看装鸭子的工人娴熟的“一手掐俩脖”,四只鸭子就被扔上了车。伴随着冬天的大北风,漫天的鸭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过丝毫没有漫天飘雪的浪漫,只有随风飘散的阵阵恶臭。此时此刻的我,一边哀叹鸭子命运的悲惨,一边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来都来了,怎么办?祈祷赶快完事吧。
忽然,郑哥喊道:“镜涛啊,跟我进棚里来”我心中暗想,终于不用忍受鸭毛满天飞了,二话没说,拿着三脚架就跟进去了·····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来不及鄙视自己的无知了,走进鸭架的一刹那,一股股热气裹挟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臭,扑面而来,中午刚吃过的美味开始一个劲儿的往上反,我尽量在和自己的胃抗争。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眼镜上了霜,鼻子和嘴还都不敢出气,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门口。
这个时候,郑哥再次叫醒了我:“镜涛啊,你往里走走,抓只鸭子和那大哥一块看看,咱拍个画面。”
我愣了一会神儿了,养鸭场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和顾忌,就主动抓了一只鸭子,见此情形,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强忍着恶心,凑了过去。拍完这组画面之后,一直忙碌着的郑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适,说道:“镜涛啊,你出去等我吧”当时我恨不得借俩腿跑出来,在瑟瑟的北风中,也顾不得漫天鸭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还算新鲜的空气。
缓过来的我,透着门缝看郑哥,他一手扛着机器,一手拎着三脚架,一样没有防护措施,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也难以忍受,但他还是尽心尽力的认真拍完每一个画面。再看鸭架旁的饲养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记得在学校期末考试答题的时候,有一道题恰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时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人,一个能沉下身子,贴近群众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与鸭子相伴,对我所谓的恶臭习以为常的人,不正是我们的群众吗?而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却违背了当初卷纸上我写下的话。想到这里,我再次走了进去,第一次在恶臭中开口说话:郑哥,我帮你拿三脚架······
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这却是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那天采访结束后回到单位,照着镜子择下头发上的鸭毛,闻着羽绒服上散发着淡淡的臭味,我并没有抱怨,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战胜了自己,挺了过来。并且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要做一个贴近群众的人,贴近生活的人,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谢谢大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