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书中的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心灵交流,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籍的内涵,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永远的长征》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经历无数困难,风雨险阻,千辛万苦,受冻挨饿。但是,他们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反而昂首挺胸,勇敢的去面对一切困难。
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红军战士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长征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在一次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依次交党费。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会有,但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压倒,队伍仍然在顽强的前进,向着黑暗中的晨曦前进,向着未来的新中国前进……面对山高秃岭,凛冽朔风,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救死扶伤的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决不浪费光阴,虚度年华。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篇2
我记不起这是我第几次想起长征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古希腊文学中一部长长的史诗,我至今才读懂它一个小小的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淋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过去,长征使中国辉煌;今天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载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定是更华美的篇章!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篇3
在1934年末,有一群人,有一条路,他们走了两万五千里,靠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纵横十余省,战役600多次,用炮火和血肉撕裂的黑暗,1十万英烈的牺牲,这条路叫——长征,这群人叫红军,而故事的主人公,说的的便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精神“长征”。
每到自己闲暇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慢慢掠过一件又一件英雄事件,记得《长征》中有一段写道,在12月份的一个下午,政治部主任罗兼桓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罗兼桓带领自己的一部分官兵勇度湘江,江水冰冷入骨,但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退缩,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精神,毅然渡过湘江。
在王树增先生《长征》的纪实文字中,我深深被红军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感动着,与那时的时代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说不清,有多么幸福了。在那时,虽是一个人才,英雄辈出的年代,却也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那时,虽说孕育了一大批思想解放家,却也是一个多事之秋,尸骨残骸,民不聊生的年代,像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是他们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但他们追求不止,一直为之奋斗。
在曾经爱国是双腿,双臂,是十八岁血染的青春,是一个人一个连营的性命,是那声豪迈地向我开炮,而现在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对于我们也不过是好好学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推脱呢?因为他只不过是需要每个人进一点点微薄之力,仅此而已,为此,希望我们永远铭记“长征”精神。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篇4
长征中我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飞夺泸定桥了,我想上学时大家都学习过这段事迹,应该都不陌生,课本当时怎么写的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其中的艰险至今不曾忘记,正如王树增在书中这样写道“泸定城一半在山腰,一半紧贴河边,正对桥的城门上城墙高两丈,上面也修筑了几座堡垒,配置的火力在桥面上形成了一张火网。”万丈深渊之上,敌军在对面,但仅凭几根铁索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就冲过去了,没一个人落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但它确实真实地发生了,我想那个时候的敌军肯定是被二十二位勇士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信念和勇气给击垮了!
其实长征中类似这样的大小战役很多,遇到的困难艰险也数不清,但是走在长征路上的英雄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一路浴血奋战、无所畏惧、舍身忘死、勇往直前,而这正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
作者的一段话令人难忘: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正如书中所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念的远征。”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但它所留下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一直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是我们中国精神的最高体现,使我们中国人的民族魂,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我们行进在中华民族崛起的新长征路上,是站在革命先烈的贡献和牺牲上发展,这更需要我们虔诚地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滋养,为祖国的发展奋斗,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的道路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好像没有路了,绝望了,但是其实只要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再坚持一下,努力一下,不要轻言失败,不要轻言放弃,很有可能下一秒就会绝望变希望!所以,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我们应该秉持长征精神,不怕艰难,坚持信仰,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不抛弃、不放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篇5
历时两年多,总路程25000里,红军战士们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势,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一个个令人绝望的阻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是红军们用血与汗谱写出的z壮丽篇章,更是他们曾更是他们秉着永不泯灭的信念,坚贞不屈的精神,一步步踏出来的革命之路。
在《长征》一书中,作者将每一场战斗,每一次惊险都写得真实又感动,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松潘草地的无边无际,也不是强渡湘江时的生死攸关,而是大渡河上的那几根闪着光的铁索——飞夺泸定桥。
下面是呼啸奔腾的河水,上面是高空悬着几根铁索,稍有不慎就会掉下了万丈深渊。所以红军对此次作战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下午四时,战斗开始了,22个敢死队勇士向铁索冲去,双方开始激战,敌军疯狂地扫射,子弹打在铁锁上,火星并溅,但红军们毫不畏惧,借着二营三营的火力掩护,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抓索,一步步朝敌人逼近,后面的三连,人人抱着木板,勇士们进一步,他们就扑上一寸,他们就这么一步步向前迈进,进一步就离成功近一步,离革命胜利近一步。所以他们个个都在枪林弹雨中如飞箭离弦,向敌人冲去,这让敌军惊讶无比,无法想象红军们是有多大的勇气与决心!快了,他们一人不少的冲向川军,但就在此时,川军点起了大火,火势十分凶猛,廖大珠连长带头冲进火海,勇士们一个跟一个冲进火中,并高呼,冲啊,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这是多么惊心动魄啊,不久,他们冲进了泸定县城。
看到这,内心已波涛汹涌,我为红军们感到骄傲。那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锁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的鲜血,留下的更是他们火一般炙热的爱国之心和一股昂扬的报国之志。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用生命捍卫尊严,用躯体缔造奇迹,他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个永不屈服,无坚不摧的团体,他们用信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生命之路。
然后再将目光投向今朝,他们虽不用浴血奋战,赴汤蹈火,但仍在用自己的力量努力着,疫情时的雪中送炭,洪水时的舍己为人,为保家卫国与敌人激战的刚毅决绝,无数危难的时刻的挺身而出,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古至今,从红军到解放军,这些勇士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中国从艰苦走向胜利,从落后腐败走向飞速发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一次一次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是东亚病夫,而是东方巨龙。
我们感谢勇士们,引以为傲,但也要不断提升自己,落实于具体行动,先不说为国献力,当下只要勤奋学习,继承发扬先辈精神,就是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篇6
今晚,我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朗读《长征》这首感人肺腑的诗,又一次被他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本诗记叙了红军长征的`过程,选取了五个主要地方来描写:越五岭,乌蒙山,金山江,大渡桥,过岷山。热情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闭上双眼想一想,红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怕任何困难,而且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厄运。但是他们退缩了吗?作为一代人,我们与红军相比就如沙粒般渺小。
当我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感到十分气愤,金沙江本来就形式险要,再加上敌人密集如雨的子弹,会给我们的红军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啊!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掉,可红军们手扶铁索,冒着敌人的子弹,不惜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过岷山的时候,红军牺牲了几万人,后面还有敌人的尾追,条件异常艰苦,大雪封山,没有决心,信心,是不可能活着走出来的,而我们的红军却凭着坚强的毅力翻过了岷山,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读《长征》,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设好祖国的明天!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4篇《永远的长征读后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永远的长征》读后感篇7
二万五千里,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是一段多么遥远的距离。可八十年前的红军全凭双脚一步一个脚印的丈量了这段征程,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历史记录。
翻开《永远的长征》一书,一股墨香扑鼻而来,鲜活的事迹,惊险的场景,感人的故事让我手不释卷,读着读着, 我仿佛穿越到了八十年前。我身穿军服,背着一个破烂的小黄包,正随着红军队伍向前走去。
呼啸的北风夹着鹅毛般的雪花阻挡着部队的前行,薄薄的破棉衣已抵挡不住寒冷的天气,只见战士们个个脸冻得 通红,边前行边搓着冰冷的双手。忽然,前面传来一声,“有人被冻死了。”我连忙向不远处望去,有一位已过花甲的老战士倚靠在一棵光秃秃的树干旁。他一动不动,像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花,面目虽无法辨认,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十分端庄。在他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小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看着老战士,我眼眶湿润,心想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不然他也不会活活冻死。身边的一位战士告诉我,他就是军需处长。一个军需处长,自己没有给自己发棉衣,而将棉衣让给了战士,这是何等的无私呀!瞬间,大雪已将他深深地埋下,仿佛一座雪山,我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老战士敬了一个军礼!
翻过了雪山,我们来到了一片寂静的 1mi.net 森林。初入森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团又一团的水草,茂盛的水草长的有一人多高,草叶绿的发亮。深入森林后听不到一点儿声音,静得让人害怕,而且越往里走光线越来越暗,不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给人带来一种不祥的预感。走着走着,前面传来了急促的呼喊声,“快来人,快来人!有几个战士陷进去了,有几个战士陷进去了!”我们迅速向着前方跑过去,只见几个战士大半身已陷入泥潭,旁边的战士们正想着各种办法救他们。有的有树干拉,有的用手刨着泥……可怎么也无法阻止他们继续下陷,眼睁睁地看着泥一点一点的没过他们的头顶,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面对泥潭,战士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眼角的泪水不停滚落,一边回头看着泥潭,一边用手擦着眼泪,可脚步又迈向前方……
光阴荏苒,一晃红军长征胜利80年了。八十年前长征中的艰辛我们无法想象,《永远的长征》这本书,让我们重回历史,知道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强与伟大,更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今天的我们,更应倍加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长征中的精神用行动传承下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