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八上语文教案模板8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预先撰写的文字载体,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下面是述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八上语文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上语文教案模板8篇

八上语文教案篇1

第二课时

一、有趣的动物园

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有趣的动物园。让我们进去看看动物吧!(出示画有动物房屋的图片。)小动物去哪里了呢?饲养员大叔说:“这些小动物因为不会按规则写字,害羞地藏起来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导学: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不会写哪些字吧!

3、出示:白 回 国

(1)指生领读生字。

(2)导学:你们知道这几个字的书写规则是什么吗?

(3)小组讨论试写。

(4)汇报交流。这几个字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5)学生范写。其他同学练写。

4、激趣:瞧!小动物们都回来了,瞧,它们还给你们带来礼物了呢!

设计意图:如果只是让学生按笔顺规则去书写,即使学生能书写,也会觉得乏味,可是在这里,通过让学生帮助小动物,学生在看看、想想、写写中既巩固了书写规则,又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学得兴趣盎然。

二、美丽的大森林

1、出示:每个可爱的动物脖子上都挂着一个成语。(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导学:小动物们多么调皮,你们只有读对成语,它们才会和你们玩!你们能正确读出这些成语吗?

3、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全班比读。

4、导学:咦,可爱的动物怎么都藏到森林里去了?

5、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呢?

6、交流特点并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春天的成语。

7、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描写春天的成语讲故事。

8、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9、小结: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成语王国中的每个成语都是它奇妙的精灵。小朋友们课后一定要认真积累,丰富你的词汇量!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这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因此,将快乐的游戏活动带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同学们,做完了游戏,休息一会儿,我们来聊聊天,生活中,你知道谁和谁好吗?

2、学生自由发言。如:我和妈妈好,哥哥和弟弟好。

3、导入:除了人,你还知道谁和谁好吗?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好朋友的儿歌,名字叫“谁和谁好”。

4、同桌互相读,如果同桌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5、检查朗读。

(1)指学生朗读。

(2)男女生比赛读。

(3)全班比赛读。

6、导学:你知道谁和谁好吗?他们是怎么样好的?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7、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①导学: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为什么“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④汇报交流。因为它们住在一起,离得近,天天在一起,所以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⑤相机指导朗读。

(2)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①导学:你还知道了谁和谁好?儿歌里还说到谁和花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

④汇报交流。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⑤相机指导朗读。

(3)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①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风做了什么?云怎样做?

④汇报交流。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⑤相机指导朗读。

(4)我和同学好,大家唱着歌,一起上学校。

①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学生汇报。

③导学:小朋友之间又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④汇报交流。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

⑤相机指导朗读。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

9、小结:原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事物都是好朋友,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10、拓展:你还知道谁和谁好,仿照儿歌的形式说一说吧!

11、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联。通过交流,学生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维,展示了潜能。抓住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旅途充满乐趣,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八上语文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八上语文教案篇3

一、背景:

语文可以促进你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可以促进你对语文的理解。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与音乐紧密结合的课文《二泉映月》,课文文笔很美,娓娓叙述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的经过,描绘了委婉连绵又升腾激荡的琴声及其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表现了阿炳这位盲人音乐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坎坷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我在给学生上这一课时,播放了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帮助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增强学生热爱、敬重、走近世界经典艺术的美好情怀。

二、品味名曲,感受不朽:

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泉边,这一次,他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听着听着,他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了二胡……以下,课文用极优美、极富有特色的语言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和旋律。请大家反复朗读第5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对师傅的怀念。

生:《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坎坷的人生道路。

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他是阿炳的内心情怀,表达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

师:是啊,这不仅仅是一首曲子,是阿炳用“琴声”表达“心声”。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段话,感受阿炳的内心情怀,表感受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相关片段)

生:我仿佛看到二泉优美的景色。

生:我仿佛听到阿炳怀念师父的轻声倾诉。

师: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相关片段)

生:我听到了阿炳与命运抗争的呐喊。

生:我看到阿炳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让我们跟着乐曲读读这段文字,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播放《二泉映月》完整曲子)

生配乐齐读。

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同学们能不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跟着乐曲,试着把这段文字背一背。

师:(播放《二泉映月》完整曲子)起初……这似乎是阿炳在……在……在……随着……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跟着乐曲背诵课文。

八上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

(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

(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八上语文教案篇5

一、 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了这么多青花瓷瓶子,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该怎么形容这些瓶子?

二、 揭示课题。

?漂亮的瓶子》

三、欣赏感悟,探究新知。

(一)、欣赏古代的花瓶。

从古到今,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欢制作各种各样的瓶子,欣赏古代的瓶子。

1、 古希腊的《黑绘彩陶》。

它是什么颜色的?这样的设色简洁,给人的感觉古朴厚重。

上面有什么内容?人们采摘果实的场景,人物动作各不相同,果树和人物安排大方美观。先用尖的工具画上轮廓,然后用黑色颜料涂绘。

2、 明朝万历年间的《五彩镂空云凤瓶》,

这个瓶子的颜色怎么样?绿色,黄色,紫色,孔雀蓝。瓶子上画有什么?凤凰,寿桃,云的图案,花朵等,有着美好的寓意,这是皇家制作的瓶子,制作精美,制作工艺精湛,复杂,色彩艳丽。

(二)发现探究环节。

1、不同瓶子的材质。

刚才我们欣赏了两个瓶子,一个是陶瓶,一个是瓷瓶,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材质的瓶子?玻璃的,石头的,玉石的。。。。。。

2、瓶子的用途——美观,实用

制作瓶子的材料很多。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瓶子?有什么用处?实用,美观。

3、瓶子的组成。

瓶子的用处可真不少,请小组拿出框子里的瓶子,认真研究一下,瓶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瓶口,瓶颈,瓶身,瓶底,瓶耳。

4、瓶子的外形变化。

我们知道了瓶子由瓶口,瓶颈,瓶身,瓶底,瓶耳几部分组成,改变瓶子的任何一部分,都会变出不一样的瓶子来。看老师来变个魔术。一个瓶子的变化。

5、瓶子的特点——对称。

根据这些变化,老师也制作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瓶子,看看这些瓶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左右对称。

四、实践研究学习制作方法。

(一)尝试制作。

谁能剪一个对称形状的花瓶?找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制作。剪一个很小并且分开的瓶子。

演示两张打开的图,让学生判断哪张是画对的?哪张容易剪开?

(二)微视频演示完整的制作瓶子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看瓶子的制作方法。强调瓶子的外形变化,用剪刀安全,装饰方法——学生的作业内容,剪贴的方法,线描画的方法,贴和画结合的方法等等。

(三)欣赏学生的作品。

学会了吗?让我们看一看小朋友做的瓶子,你觉得他们做的怎么样?你们想做吗?想做个什么样的?怎么装饰?

五、 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

1、 见一个对称形状的瓶子,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进行美化。

2、 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讲究卫生,不要把废纸丢到地上。

3、 六个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最愉快。

播放音乐,背景滚动播放图片。

六、 作业展评。

1、把六个小组的作业拍照,用读卡器连接电脑,在大屏幕上评价。根据观看需要可以自由放大缩小。

2、你喜欢哪个瓶子?你觉得哪个小组最棒?最后一页,点赞墙。

七、 拓展升华。

1、剪纸花瓶,洗衣液花瓶,折纸花瓶,水粉装饰的瓶子。

2、课下尝试新的制作瓶子的方法。

八上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白杨)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讲读第一段] (从整体到部分)

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

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讲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2.读后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师小结。

八上语文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难点:

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简介珍珠鸟,这节课我们跟随冯骥才先生的文字走进《珍珠鸟》这一课,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二、出示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查字典学习。

2.再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先学环节:

四、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学习。

后教环节:

出示“竹笼、一卷干草、垂蔓蒙盖”三组词语。

讲解: wàn(名词) juǎn(动词)

蔓 卷

màn(动词) juàn (名词)

1.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课生字。

2. wàn( ) juǎn( ) long( )

蔓 卷 笼

màn( ) juàn ( ) lǒng( )

板书设计:

珍 珠 鸟

wàn(名词) juǎn(动词)

蔓 卷

màn(动词) juàn (名词)

八上语文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光与影教案模板6篇

国家安全教育日班会教案模板6篇

数字30到35教案模板5篇

鸡与蛋音乐课教案模板6篇

荷花教案模板5篇

音乐教案模板6篇

小学美术光与影教案模板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模板7篇

音乐教案模板通用7篇

关于幼儿健康教育教案模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8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