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范文网 >教案大全

家乡的风俗作文最新8篇

作文是小伙伴们成长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引导着向前迈进,在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叙述方式,为我们的观点增色不少,吸引读者的眼球,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的风俗作文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最新8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不假,我们家乡的许多习俗就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现在,我就来介绍家乡的葬礼吧!

亲人去世后,家里就要锣鼓班子来,锣鼓敲起来,悲哀的唢呐吹起来,周围的乡亲邻里,远处的亲戚只要得到消息,都会赶来吊念,帮助安排丧事活动。逝者的晚辈都头戴身披长长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个火盆里跪着烧纸钱,他们心情悲伤哭泣着,叫着那位去世的亲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点多,鼓锣声就不会停了,会一直响到天亮,还有人悲伤地唱着歌谣,这被我们这的人称为闹夜,就是有两个唱夜歌的人,一人提着锣,一个人挎着鼓,围着逝者的灵柩慢慢地转圈,踏着缓慢的节奏,用悲伤的声调现场自编的夜歌,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更多述说逝者生前的功德,让现场的听众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点时,就会开棺见亲人最后一面,这是最悲伤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别,有的亲人甚至会爬在棺材上大哭,因为这是永别。

到了第二天,我们这里就会把棺材抬上山入土为安,时间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时间,必须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时才行,不像县城天还没亮就把人送上了山,这应该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时,有一列长长的队伍,前面有亲戚晚辈举着花圈,后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锣鼓班子。一声唢呐打破了寂静,锣鼓响起来,震耳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后面还有撒纸钱的跟着。棺材抬上了山,那里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挥下就把逝者安葬在这里了。

埋坟的第一天傍晚时,逝者的亲人要到坟上去“烧包”,就是拿着一条用稻草编成的一个大辫子一样的东西,去给亡者烧掉,前三天每天晚烧一个,传说是为亡者死后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烧一个,给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坟了,坟建好之后,这丧事才算完毕。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葬礼,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春节到了,我们全村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扒猪头。

扒猪头是我们村年前祈福的习俗,为了祈祷来年会更好。大人们在扒猪头前要先摆上祭祀物品,首先就是一个大大的猪头,还有一只大公鸡和一条活鱼放在一个大盆里,桌子上还摆上了酒、香、蜡烛、水果、元宝……人们进行祭祀大礼,放完鞭炮,把鱼放生,这时大家一拥而上,扒起了猪头。

小朋友们直喊:“我要鸡腿!我要猪耳朵!……”大人们则徒手上阵,用有力的大手精准地“庖丁解牛”,为我们分割,送到小朋友的手上,当然上阵之前他们已经好好把手洗干净了。等小朋友们都满足了,大人们则拿起酒杯,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猪头肉,庆祝新年快乐。

我喜欢吃鸡翅,于是我也加入了撕肉的队伍中,我扒下一个诱人的大鸡翅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最后大家把肉都吃光了,就发起了微信红包,抢完红包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庆祝着新年快乐!这时忽然有人喊道:“下一家要开始扒猪头啦!”于是我也跟着大部队来到了下一家,开始又一轮地扒猪头,一直到了十点多才结束,大家互道晚安各自回家,我也跟着家人一起回家了。

扒猪头,是一年里我最喜欢的活动了,真希望明年快点到来,这样就能再一次扒猪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鬼”这个恐怖的字,一听,令人瑟瑟发抖。可我们丰都人呐,不怕!还有一个民间风俗——鬼城庙会。

说到这“丰都鬼城庙会”,就要说说“鬼城”的一个传说:

民间传云,汉代阴长山、王方平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民间将他们俩的姓氏合在一起,称谓“阴王”。后来又被误传为“阴间之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来此祭拜,祈求“阴王”消灾降福。

鬼城这庙会由来已久,早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存在。传说是为了纪念阎罗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结婚纪念日。庙会的主要项目就是上山“进香”,有的是独自上山,称“散香客”,有的则组成几十乃至上百的进香团。

进香形式一是“烧拜香”,二是“烧供香”。“烧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领下,边唱边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庙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烛赞祝一番;“烧供香”,出发时,每人需在名册上话押表诚心,要专心虔诚奉神,不得与人争斗。进香这个习俗,可是又有趣、又严肃。

庙会期间各种民间游乐活动多不胜数,四方商家更是云集于此,让人目不暇接。晚上时,人们会到县城对岸的名山鬼城游逛,五彩缤纷的`射光照耀了整个名山,县城都能看见闪烁的灯光,还有壮观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峰。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最多的就是关于“鬼”的玩意儿,很多人都“装神弄鬼”——戴着个恐怖的面具,穿着个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几声,来吓唬游客。鼓声锣声在名山上响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腾的庙会游行。有庞大威武的花车,有善良可恶的鬼,有美丽温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许许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内。游行特别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善恶面目,使游行的每一个方阵五花八门,各个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爱的两兄弟——黑白无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无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无常,总之,许多黑白无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处乱窜,给人一种莫名的滑稽感,还稍带有恐怖感。这游行游他个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们看得毫不厌倦。

丰都,我亲爱的家乡,一个拥有历史悠久“鬼”文化的小县城,鬼城传说四海名扬,向人们诉说着“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魅力传奇。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众所周知,正月初一过新年,全国各地上上下下男女老少无一不庆祝。自然,我的老家兴国县也不能落(la)下。

在初一的前一天就是除夕,说实话,要论初一与除夕那一天更热闹,那当然要数除夕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家中的大人们还要准备午饭和晚餐,忙的火热,唯有小孩子们有空出去玩:放爆竹,放风筝,如果河面结了冰,那就更有意思了:在冰面上立好一个爆竹,只要“碰”的一声,那冰面就会炸出一个小洞,水花四溅,好不快活。

到了除夕晚上,就更热闹了。天上铺了一层“彩花儿”,鞭炮声也一直响个不停,趁着这热闹的气氛,家中男女老少也互相举杯。吃过了年夜饭,大多数人便是看春晚了,而且一看就看到大半夜,可是小孩哪能受得了,早早就上床睡了。

初一与除夕便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光景。初一很安静,不像除夕一样热闹,只有中午或者晚上才会去走亲访友。初一早上,小孩子早早的起了床去拜年,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呢?当然是因为要收红包呀!不过,收了红包,就是拿给去父母了。顶多留给自己五十或者一百。

过了初一,就安静了大概十多天,到了正月十五,另一个高潮到了,那就是元宵节,一下子,整个县城里又热闹起来,大人们白天炸元宵,炸了金黄后取出,一直放到晚上。到了晚上,把炸好的元宵拿出来供大家品尝,一口下去,那叫一个好吃:外酥里嫩,富有嚼劲,吃了一个还想吃。

但是过了正月十八,春节就结束了,孩子们也该去上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劳作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在我的家乡浙江台州,每逢端午,我们还会吃一道特色食品——食饼筒。

食饼筒是我们台州的地方特色传统美食,相传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击倭寇时,老百姓为了犒劳军队,发明了这种美食。它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用平底锅烙成薄薄的面饼,然后在面饼上铺上各种各样的菜肴,最后卷成筒状,就可以拿起来吃了。

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就吃了食饼筒。一大早,奶奶就买来了食饼筒的面饼,又准备了很多菜来做馅料:有香气扑鼻的炒面、油光发亮的土豆丝、晶莹剔透的豆芽、肥瘦相间的肉丁、金灿灿的虾仁炒饭、脆生生的黄瓜丝、绿油油的韭菜、红黄绿相混合的玉米豌豆红肠粒……

没一会,我就在自己的面饼中间铺上了一堵“城墙”。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卷面饼。如果没卷成功,那么食饼筒就会松松垮垮,不方便拿了。我回忆了一下以前失败和成功的经历,就准备开始挑战了!我将面饼一端特意留出来的将近五厘米的饼皮翻到菜上,然后将面饼的侧边卷起来盖住“城墙”,再稍微用力将“城墙”压紧一些,最后小心翼翼地将这堵“城墙”往前滚,一包成功的食饼筒就在眼前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去!

我拿起包好的食饼筒,张开大嘴,毫不犹豫地咬了下去。一口下去,嘴巴里充斥了各种食材的美味,鲜香可口!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份食饼筒吃完了!太好吃了!我觉得不过瘾,待会可以再包一份来吃!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当听到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飘万里的人间美味——粽子。

粽子,一个神奇的美食;一个独特的美食;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叶或河塘嫩芦为皮,糯米为馅,植物为味,蒸熟后脱去那墨绿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肤的“棕子小姐”,远远就能闻见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灭亡,投江自尽。百姓为了江中鱼虾不食屈原尸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开鱼虾,后来就有了粽子的出现。

粽子不仅有白玉糯米粽,还有红枣白玉粽。在粽子里加入红枣,叫枣粽,谐音"早中",喻意学子金榜题名。这色味俱佳的粽子,寓意无穷,隐藏着人们的勤劳与智慧!我爱这个神奇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不仅在粽子,还隐藏在植物中。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门头都要挂艾叶。据说端午这一天,百草皆是药,艾叶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小孩洗药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洗药浴,那清新的草药香伴随着深褐色的水面,本以为会十分舒适,所以就“一蹦三尺高”地跳进去。但下去才发现这汤的味儿可真大,简直“销魂”,原来“欲要练就金刚身,必经皮内苦”。这复杂的滋味,让端午的味道别具一格,我爱这个独特的味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端午就是一个以味道为载体,寄托人们对家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国的爱。粽子包的是乾坤与大地,包的是中华民族魂,还有永不褪色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7

今天我要介绍一个我的家乡曲阜的风俗——登高。

这个风俗,是没有很明确的来历的,这是大家自然而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尽管他来历不明,大家也都无不急切的盼着这一刻的到来。它成为了大年初一自拜年后另一件重大的事。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年初一,便是春的第一天了。这一天曲阜小雪镇十里八乡的人都要登上高山,眺望远处,感悟冬的远去与春的到来。同时,在大年初一登高望远,也是为了讨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兆头。

登高可谓是热闹极了。拜完年,家家户户急急地收拾了碗筷,大人们放下家务,穿上新衣,一个个打扮得精气神儿十足,准备在山顶大“晒”一把;小孩子也迫不及待地跟出来,把拜年得来的糖果装满新衣服的口袋,准备与伙伴分享;连刚刚懂事儿的.娃娃们都闹着,要去爬山玩儿……农村可不像城市,那里地广人稀,山一座接一座,高矮参差不齐,连绵起伏。远远望去,山顶上、山坡上、山脚下,到处可见星星点点的人影,一伙伙,一簇簇,五颜六色,缓缓地流动着。

大家一见面,满心地激动溢于言表,各自笑得眼都睁不开,嘴都合不拢了,彼此紧握着对方的手,互相亲密地聊了起来。一时间,道喜声、拜年声、呼喊声、笑声、闹声、叫声,汇成一股快乐澎湃的乐曲,在山谷间回响,像泼水节的小孩,把心中的快乐尽情地泼洒在每一个角落……整个寒冬,大家在家中闷坏了,过了春节,寒冷的“禁令”也就随之解除。大家在闲暇的时间里,一起站在高高的山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远处的麦田,一块儿一块儿的,麦苗经过一整个冬天的收敛,呈现出生机勃勃又运劲十足的墨绿色,使人对秋天的丰收充满了期待。就连孩子们也自由地在山上“探险”,与朋友一起探寻着春的脚步。这,难道不开心,不热闹吗?

王维在重阳节时曾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登高是在秋;曲阜新年的登高是在春;彼时在重阳,此时是春节,但他们不都表达了那种生活在山村的朴实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合家团圆的喜悦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8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中秋节。中秋节在我得家乡那可是有许多的习俗呢!

八月十五,在这一天我们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记得那次中秋节让我至今难忘。早上奶奶拿着面、葡萄干、豆沙做起了月饼。先把馅做好,再把面和好,先把面放到模具里,加上一点馅再加一点面,最后再按一下一个圆圆的月饼就做好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由于是第一次做把顺序弄反了先放的馅然后才放的面。月饼做出来以后我和奶奶都哈哈大笑,奶奶一边笑一边教我怎么做月饼。照着奶奶的样子我和奶奶把所有的月饼都做好了,放进烤箱里烤一下月饼就做好了。闻起来香香的我似乎忘了这是刚唠出来的就用手去拿月饼,可月饼没吃着还把自己给烫了一下,这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呀!我等月饼凉了一会再吃,真是太好吃了!我没忍住多吃了几个,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能再吃了,一会儿要吃饭了而且月饼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呢!”我可怜兮兮地对奶奶说:“就在吃最后一个,就一个。”奶奶看着我无奈的说:“唉,真是拿你没办法。”我横盼竖盼终于盼到了晚上。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又圆又亮的月亮,吃着月饼。我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手里的月饼,突然跳起来站到大家面前说到:“我终于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了,因为月饼和月亮一样代表团团圆圆!大家都互相望了望,不约而同地笑着说到:对!对!

中秋节就是要吃月饼,就是要赏月就是要一家人团团圆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200字作文7篇

民族风俗的作文最新8篇

家乡的美食作文最新6篇

家乡的味道600作文最新7篇

我爱家乡的小河作文最新7篇

春节的风俗作文200字6篇

民族风俗的作文6篇

民族风俗的作文参考6篇

爱家乡的调查报告最新8篇

家乡的云演讲稿最新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609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