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叙述方式,为我们的观点增色不少,吸引读者的眼球,每一篇作文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述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的风俗作文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提起元宵节的习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期待了很久,终于到春节了。春节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春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特别有意思,比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领压岁钱等等。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两种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那就是我们曲靖特有的“松毛餐桌”和“除夕祭祖”。
在我们老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我们不在餐桌上吃,而是要去山上采摘些青松毛,铺在地上,再把各种好吃的饭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盘腿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因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轻松”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轻松”,还有清洁平安,除旧迎新的意思。一顿美味的年夜饭后,“松毛餐桌”就成了我们小孩欢快的“游乐场”,我们在上面打滚,做游戏,玩得可嗨了。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特色的习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称“上坟”。在大年初二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经不在世的亲人,带上饭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这些贡品敬献在墓前。我们都跪在墓前,带着一份庄重与缅怀,跟着长辈们说:“请不在的亲人过年了,福佑安康,亲戚平安,一切顺利,万事如意。”这样的仪式教会我们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节都要怀念亲人,铭记先祖。我们在这个世界过年,也要祝福我们的先祖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年。
这就是我们家乡比较特色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亲爱的朋友,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春节习俗?赶快告诉我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在福建周宁,在那个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忆,我最喜欢的就是正月十五。
这里的正月十五不一般,这儿过得分外热闹。你听说过“搬铁枝”吗?这可是我的家乡独特的风俗呢!
先来介绍一下吧。搬铁枝又称台阁,是福建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至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搬铁枝是将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每架铁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纳5至7人表演。演员多为少儿,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简单情节和动作。铁枝车可推行,乐队随后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来了,制做铁架、挑选服装、找演员、排练队形,整个社居都为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就盼着这天赶紧到来,好让整个周宁都活跃起来。
到了正月十五,全县人民早早就吃过晚饭,准备观看游行表演,整个街上的霓虹灯都亮了,也点燃了全县人民的心。
游行表演开始了,警车在前方开道,铁枝的两边有两条五米长的绳子,不让观众往前挤。台上的演员舞动着身躯,精致的妆容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迷人。铁枝花样很多,有“八仙过海”、“鲤鱼仙子”、“郑和下西洋”……这次搬铁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鲤鱼仙子莫属啦!花苞缓缓上升,花瓣徐徐绽开,可以说这个荷花座是此次搬铁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气十足”的童子可不单单是靠升降机,荷花座下也是玄机巧藏,设有烟雾和彩灯,这才使得荷花上升时光彩耀人、云烟氤氲。
搬铁枝让人民感受到了热情,也使正月十五过得更加热闹。我也很想参加这样热闹的活动,但年年开学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发来的图片羡慕别人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家乡,是一个人永远的避风港!家乡,是殊途同归的美好地方!家乡,是一个人排除万难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习惯,这习惯根据个人喜好,过着过着,就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了,这风俗形态各异,细节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真是一回事儿。不过,虽然大体上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却一定不一样,就是这么神奇。
我的家乡是东北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温泉之乡”林甸,一年中,我主观觉得的第一个节日,是过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应当的第一个节日了,但我觉得,元旦只不过是一个假期罢了,而除夕开始,就是年三十,才是“节日”,饺子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们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岁,这天开始,直到初七,家家团圆,哦,除夕还要大扫除一次,寓意除旧迎新。
春节之后,就是元宵节了,虽说到初七为止家家团圆,但这一天元宵圆,月亮圆,所以元宵节,人们有的还要再团圆一次。这一天,可是为数不多的满月。
二月二,龙抬头,这有一个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壶,所以玉皇大帝为了惩罚人类,不给人们下雨,青龙看到了人类叫苦连天,不忍心不给人们下雨,于是偷偷地给人们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锁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并说要青龙出来,除非人有本事让金豆开花,善良的人们不忍心看到青龙被锁在大石头下面,朝思夜想帮助青龙,有一天,一个老头发现自己家里的黄豆开花发芽了,一想:“呵,这不就是金豆吗?”之后这位老者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来视察的时候,看到一个地方全都供着发芽的金豆,玉帝如约放了青龙,所以流传下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在我们这里,这一天出门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龙头”一年交不上好运。
我们家乡的风俗大体上和其他地区的风俗差不多呢,但是啊,这过起来可是别有一番风趣,和别的地方的风俗相比可是一点也不输给人家,林甸地方虽小,但过年的时候可是和整个中国一起过,并过得格外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风俗,我的家乡也有一个习俗,很特别,想想都觉得有趣。
记得一次出远门,我刚坐上车,忽见脚下一根树枝,就随手捡起,想扔出去。爸爸大喝一声:“住手!”我吓了一跳,见爸爸很认真地说:“放在车上,能辟邪!”
我于是很好奇,问道:“一根树枝就可以辟邪?”爸爸笑着说:“这可是桃木剑,斩妖除魔,是我们灵璧人的守护神。”我便央求爸爸,把缘故说清楚了。爸爸点点了头,说出了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相传唐玄宗年间,灵璧人钟馗高中状元,皇帝很高兴,于是就面见钟馗,谁知钟馗长得一副凶神恶煞的面孔,玄宗便不高兴,怕有辱斯文,便划掉了钟馗的功名,没料到钟馗心中不服,当场就撞死在大殿的柱子上。
话说钟馗到了冥界之后,一身正气,又很能打鬼驱邪,于是斩妖除魔的钟馗得以扬名,还被赐福名为“镇宅圣君”,因为钟馗用的是桃木剑,所以,从唐朝起,灵璧人出远门必折桃枝以敬钟馗,说是桃枝夜路驱邪,白天迎福,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物。爸爸说完,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了,赶紧把桃枝恭恭敬敬地放好。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一无二的风俗,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有趣的风俗吗?说给我听听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意思是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各有特色。说起老家晓阳,最出名的风俗应该就是晓阳神戏透天光了吧。
每年的六月初一起至初六,太后宫厅里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一出出民众们喜闻乐见的戏在这里上演,这一风俗从何而来呢?听外公说,相传,晓阳姓谢人的祖宗叫谢七公,当时官拜提刑,因不满奸臣当道,赋诗讽喻,结果被佞人告密,遭到朝廷通缉。谢七公被迫举家逃难,船至东海时,突发险情,谢七公等人眼看就要葬身海底,万分危急时刻,他连忙跪地,拜天拜地拜神明,祈求逢凶化吉,并许愿若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安家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年景,每年六月请戏班演戏来谢劳。话音刚落,天空出现一片彩云,五显灵官长生大帝显灵,海上立刻风平浪静,谢七公等人得救了。谢七公回晓阳后着手筹建大帝宫,为救他的神明雕塑像,接着开始演戏,并规定每年六月初一开始,最后一天还要演到天亮,几百年来年年如此,场面煞是热闹。渐渐地晓阳神戏透天光就在方圆几百里流传开来了。
演神戏时节恰逢暑假。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前往。远远的就听到敲锣打鼓声,走近一看,着实热闹,目光顿时被台上所吸引。演员粉墨登场,在唢呐、二胡、锣鼓等乐器伴奏下,唱腔悦耳,或高昂激越,或朴实粗犷,或柔嫩细腻。脚下的步伐时而铿锵有力、有板有眼;时而轻快灵活,一纵身就是连续的好几个跟斗;时而细碎柔婉放眼台下,男女老少一排又一排坐着。瞧,中间的那一位老人,戴着老花镜,手里的扇子正轻轻扇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和着节拍,看得津津有味。看他的样子一定就是听得懂唱词的老戏迷。前面的那位阿姨是不是没专心看,头怎么不断来回动?当我的头跟着她移动时,瞬间明白了,原来她在对照着字幕看呢。那边还有人交头接耳,一定是热心村民在给身边看不懂的那位解说。台下最后的正中间供着五显灵官长生大帝和谢氏祖先的神像,与戏台正呼应,整个戏台尽收眼底。神像前摆着三牲、水果、茶酒等各式供品,点着许多香,许多大蜡烛,村民们以此来祈求神明保佑他添丁发财,幸福安康。
随着又一声的礼炮响起,戏也就演到了高潮。丰富的唱腔,如同风过后的桃花,亦如汹涌澎湃的大海,深深地打动着村民们的心。直到曲终收钹,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太后宫厅。
离家三千里,别是一乡风。我有晓阳神戏透天光,你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风俗中演讲稿7篇